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墨香风韵 >

第65章

墨香风韵-第65章

小说: 墨香风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窦章走后,郁心怡看着他的背影,不解地说道:“师兄,窦章此人据你所言玲珑八面、极善交际。为何来领地以后,整天一副阴森做派,令众人厌恶,完全看不出他的交际能力啊?”

  凌云志微微一笑,笑道:“这是他刻意营造出来的,也正是他的伟大聪明之处。此人非常有抱负,其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辅佐一位叱咤风云的明主争霸天下,所以他从跟我的那天起,就给自己安排好了角色,一头除了忠心主人之外谁都可以咬的恶犬,一个映衬主人伟大的恶人。可惜,可惜,凌某并非他想象中的明主,恐怕要辜费了他的这番苦心。”他心中是感慨万千。

  郁心怡心中剧震,世上竟然还有如此志向远大,用心良苦之人,心中对董章的印象大为改观,看凌云志的心绪有些激荡,开解道:“师兄也不必过于心中不安,窦章如此做自有他的乐趣所在,即使师兄达不到他所期望了,相信他也不会怪师兄的,有些事情并非一定有结果的,过程才是最丰富多彩,让人留恋不舍的。再说,世事难料,明天的世界可能又会是另一个样子的。”

  “希望我不会伤着他。”凌云志轻轻说道。

  “对了,师兄,荀况先生有意再去各地游历求学,只是因为你一直没有回来,所以他迟迟没有起行。”郁心怡说道。

  “荀先生本非寻常之人,正应游历各地丰富学识,成就一代大儒的不世学说。我们岂可因一己之私而耽误一代大思想家的成长。”凌云志笑道。

  郁心怡没想到凌云志对荀况这位年轻的儒士竟然如此推崇赞誉。

  送走巴塔大军之后,领地军政会议如期召开,远在外地的将领闻莘、无匣都赶了回来,伊城的藤毅将军也首次参加了会议。

  会议对领地经济发展、商业拓展、军事行动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

  重点讨论了对辽东军事行动的部署,军事行动的时间初步确定在明年开春以后,那时高夷族粮食青黄不接,人心混乱、体力下降,应该是对方最弱的时候。军事行动以碧龙、朱雀、狂狮三个师团为主,飞凤师团负责领地安全,武城的两个师团和藤毅大军驻守原地,防止燕国、东胡的偷袭。

  会议要求碧龙、朱雀、狂狮三个师团必须在军事行动开始前游骑兵的训练,以及与步兵协同作战的磨合。

  行府要做好接收辽东行政管理的准备工作,前往接收的管理人员由凌云乡学的首批学员中挑选与领地原有的行政管理人员搭配组成。

  会上,凌云志宣布了自己将率领内府有关人员前往魏赵秦等国开拓商业网点的事情。

  会后,一切都有条不紊地开始运作起来,军队开始了大规模的训练活动,居民军训也蓬勃开展起来。商业开拓的人员物资开始抓紧时间筹备。保护凌云志的卫队在全军之中进行了选拔。

  所有人中只有凌云志比较悠闲,他带着仇戈步行到了荀况的府上。

  为了鼓励各地的学士前来领地讲学,领地为他们准备了非常舒适的生活条件,提供优雅的住所,免费提供食物以及生活所需。

  府中的婢女将凌云志两人让进了屋中,荀况见凌云志前来,非常高兴,凌云志介绍了自己即将前往魏赵等国的打算,并询问了荀况的意思。荀况喜出望外,欣然应允同行。

  凌云志委婉地提出想请荀况帮忙宣传、招揽各地的学士们前来领地讲学、论学,荀况满口答应,并盛赞了领地对学士们的推崇和优待。

  回到家中,郁心怡和宇文芳华早已在家等候,凌云志即将远行,二女自然是难舍难分,当晚三人缠绵云雨,倾述离情,情意浓浓战况激烈。


第一卷 畅想 第三集 晓色云开 第六章 魏国之行(1)

  告别了依依不舍的郁心怡、宇文芳华二女,凌云志再次踏上前往中原的征程。这次出行,人员众多,车马齐全。随行的有萧会带领的二十几名商人、班亮带领的十几名珠宝首饰工匠、公孙乐带领的六名制衣工匠,还有四百多名武士随行保护。大小马车十几辆,众人骑马、坐车一路向武城驰去。

  在路行进的速度很是迅速,五日后抵达武城,稍事歇息,又立刻启程,闻莘和无匣一直将凌云志送到孤竹城附近。

  闻莘向凌云志进言道:“主人进入燕境,不宜深入其腹地,应沿燕山南麓行进,以策安全。”

  无匣则在一边对罗弼叮嘱道:“罗将军,此行大哥安危全系于将军身上,万不可松懈疏忽,事不可为,万物皆可弃,定要确保大哥安全。”

  凌云志轻松笑道:“你们不用过于担心,沿路我们会小心的。武城事关领地安危,两位将军一定要小心看守。好了,你们回去吧。”

  闻莘、无匣拱手道了声‘保重’,率军而去。凌云志则率人越过孤竹城向令支前进,一路遇城不入,越城而过,经无终、渔阳,一路还算是平静。

  过了渔阳就不太平了,不但出现大量的难民,而且盗匪横行,经常会遇到抢劫之人,幸亏凌云志一行人多马壮,遇到不开眼的盗匪,卫队的武士们很快就清除干净。

  坐于马车中的荀况感慨万千,忽然对骑马随在他马车边的凌云志说出惊人之语,“朗朗乾坤竟然变得如此污浊,此皆当政者不仁、诸国割据之祸也。云志,雄才伟略,手下能人辈出,何不立一大志,一统山河,还世人一个晴朗的世界?荀况不才,愿攀附尾翼,谋划新政。”

  一番话说的凌云志心智震荡,脸上动容,他实在没想到这番话会从名传千古的一代大思想家嘴里说出,难道历史真的能改变?沉吟良久,看了一眼骑马行在队伍前列的仲伯,对荀况诚恳而客观地说道:“先生高看云志了,如今云志地不过边荒一角,兵不过移民自训,既无国,又无富帛支撑,名不正言不顺,即使有济世之心,又能奈何其事。呵呵,不如从实际出发,力所能及地做点该做之事。”

  荀况一双睿智而悠远的眼睛静静地看着眼前的奇男子,豪迈不羁而又含蓄儒雅,激情而又冷静,热情而又残酷,自然飘逸而又逐利现实,浑身上下举手投足间无不透射出一股无处不在的矛盾,充满自由、俊逸、无畏的鲜活气息和清洌神秘的叛逆韵味,微妙地触动人的心弦,换化成强劲的吸引力,牢牢掌握住身边所有人的心思。如此吸引人心神、极富感染力之人又怎会自甘寂寞,时机未到而已。

  荀况悠然笑道:“就是你了,呵呵,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潜居抱道,以待其时,真英雄也。如得机而动,必成绝代之功。学生游历之后,定回大人身侧,一展所学。”

  凌云志淡然一笑,不置可否。荀况也不再多话,恬然而笑。

  大队人马经过居庸塞时,守关士兵并没有留难这大队的商队,出居庸,沿治水逆流而上,翻山越岭,设水过河,晓行夜宿,在路非止一日,终于进入赵国境内。

  赵国国都邯郸,乃赵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其西出漳邺,则关天下之形胜,东扼清卫,则绝天下之转输。

  邯郸城由“王城”和“大北城”两部分构成。其“王城”又由西城、东城、北城三部分构成,平面呈品字形。

  凌云志一行由北门而入,城内非常繁华热闹,高堂邃宇,层台累榭,房舍鳞次栉比,楼台相望。街上车水马龙,行人如鲫,街两旁客栈,青楼,酒楼,集市林立,闹哄哄的,一派繁华大都会的热闹景象。

  凌云志歇息一日,留下萧会等商人、工匠于此开店设铺,率领其他人继续上路,直奔魏国国都大梁。

  此行安全、舒适了很多,出邯郸城以后,凌云志一行行到河水,雇了四艘大船沿河水西上,经济水来到大梁城。

  大梁地处中原腹地、河水之滨,地势平坦,素有“北方水城”之称,这里草茂林密、河湖纵横。城外是一望无际的篷泽,水色苍茫。人工沟渠鸿沟流经城内。

  凌云志等人站于船头,向越来越近的雄伟城池望去,只见整座城池占地广阔,城高而雄壮。凌云志上次来到此地时匆忙北上无心细看,此时旧地重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荀况在一边给他介绍道:“大梁城由大郭以及大郭内的王城两部分组成,大郭东西长五千米、南北长四千五百米,整座城池设九门,东西南北各有两座路门,东北面设水门一座,就是我们大船所要经过的这座城门,其中王城位于大郭的西北部,城外就是王家梁囿。

  城内有九横九纵几条大街路交错,与城门相连,将城区分成了六个区域,分别是王宫区、商业集市区、手工业加工区、文化区、贵族生活区、居民区。大梁城最有特点之处,其城内片片湖泊星罗棋布,护城河、北支河、惠济河,条条河流穿城而过,水域竟能够达到城区面积的1/10,这在北方城市中绝无仅有。”

  说话间,大船已经驶进了水门,在一处码头上停靠住,河道上满是往来的船只,码头上更是热闹熙攘,有卸货的船只,有装货的船只,装卸工川流不息。

  凌云志陪着荀况率先下了船,仇戈警觉地跟在一侧,罗弼指挥众人牵下马匹、车辆,结算船费。

  一切都收拾妥当,向街里走去,街上人流拥挤,众人牵马步行。凌云志走在大街上,极有兴趣地看着两边的景色。这里正是商业集市区,街上的行人、马车、桥络绎不绝。街两旁店铺林立,商贾往返其间,叫卖叫买之声不绝于耳,显得非常繁华。

  大队人马穿过集市区、手工业加工区,折向西进入贵族生活区,贵族生活区环境非常优雅,街路宽敞干净、整洁,路两旁绿树成荫,大宅毗邻,远远能看见北面王宫区的高大城墙。

  罗弼前面领路,在一处大宅院门前停下,敲门,与门里的仆人说了几句话,大门大开,大队人马进入了院中。

  这处大宅院是凌云志早先叫人购下的,面积非常大,房舍众多。

  凌云志陪着荀况向后院的内宅正房行去,这时从后院迎出一相貌儒雅年轻人,赫然是郁心怡的得力助手奚严,只见他恭敬地对凌云志行了一礼,说道:“属下接到窦总管传来的消息,已经将这里收拾干净,静等主人前来。”

  凌云志赞许地点点头,笑道:“辛苦你了。这位是荀况荀先生,过来见过。”

  奚严上前恭恭敬敬地给荀况行了一礼,然后说道:“主人、荀先生,请先进屋吧。”

  将荀况安置稳妥,奚严对凌云志说道:“主人,公子职的大宅距离这里一个街区,不知主人何时过去?”

  凌云志笑道:“先不急,你先汇报一下这里的情况。”

  奚严说道:“属下保护公子职到魏以后,曾去拜见魏襄王,魏公子政和魏右相惠施予以接见,态度不冷不热的,不过,惠施以魏国的名义给公子职提供了现在这套住宅。后来公子职虽然也参加了一些魏国贵族的聚会,那些魏国贵族态度都基本一致,不冷不热的。目前公子职身边除了属下之外,还有属下的师弟骑劫、招揽的魏国武士剧辛。主人安排的两处店面,属下已经购置稳妥。”

  凌云志闻骑劫之名一愣,他不是历史上记载的接替乐毅伐齐而大败的骑劫吗?没想到他是于此结识的公子职,真是天意。心中暗打主意。笑道:“你做得很好,这次仲伯跟随我前来,你要仔细看住他,别让他坏了我们的大事,另外,你通知你的师弟来见我,我另有重任委托于他。我会给你另派几名助手,协助你工作。”

  奚严闻言,迟疑了一下,终于还是说道:“鄙师弟为人狡猾,学识浅薄,难当大任,还请主人明察。属下师傅推荐他前来,属下不得不收下,不过从未委以重任,机密之事更是未曾使他得闻,属下不敢以私费公。”

  凌云志闻言对奚严更加器重,笑道:“难得你如此忠心,我心中有数了。此人我准备将他安插在魏国军队之中,相信一定能发挥他的长处的,这事你就交给我吧,以后你就不要再和他发生联系了。”

  奚严这才放心,恭敬道:“属下明白。”

  凌云志对仇戈吩咐道:“你去通知冷易显、冷楫、沈寂前来见我。”

  冷易显,十七岁,冷家村人,凌云志最得意地弟子之一,凌云乡学最优秀的学员,为人足智多谋、沉稳、有大局观念,难得的文武全才型人才。

  冷楫,十七岁。冷家村人,董先良十个小徒弟之一,最早的百名学员之一,为人圆滑,玲珑八面,善于把握商机,独当一面的管理人员。

  沈寂,十八岁,领地居民,原为魏国人,武技高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