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墨香风韵 >

第209章

墨香风韵-第209章

小说: 墨香风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宣惠王卒,太子仓立,是为韩襄王。秦国太子荡继位,称武王。余者再未闻有何大事发生。

  数月,淡颜、贵霜公主回汉,祁珊率外交使团回。何永及内府组成的商团则留于月氏国。

  此行所获甚丰,祁珊代表汉王与月氏国签订了盟国条约,取得了单方面贸易最惠待遇;在贵霜公主的斡旋下,汉国购得了和田玉矿的所有权,何永在和田成立和田玉宝庄,负责玉矿的管理、开采;公孙乐于月氏国学得毛编织技术,并带回数十名熟练技工和各种编制工具,相对应的内府纺织制衣司在月氏国设立汉西绸缎行,为月氏国提供绸缎销售、制衣业务,运送业务则酬交给了天下第一马车行义云大车行;公冶明则购回数百匹月氏高头大马良种。

  “大王,我们为什么要给他们白白的修建道路?”内府总理董先良眼睛眯着,审视地望着凌云志,不解地问道。

  原来凌云志提出想向东胡、秽盟、发国修建三条主干道,直通三国都城,由内府出资修建。在别人的境内修建道路,这不是帮别人白忙活吗?难怪董先良马上提出了疑问。

  苏焕、淡颜、江子奇则露出了沉思的神色,不过想了半天还是感觉无利可图,别国交通发达不发达与汉国无关嘛!

  凌云志扫了一眼四人的神色,淡然一笑,道:“你们是不是觉得无利可图啊?呵呵,非也,你们想想这三个国家最缺的是什么啊?”

  董先良所想自然是如何获利了,三国缺什么他自然了如指掌,他马上说道:“缺什么?这三个国家除了马匹、牛羊之外什么都缺,特别是粮食、生活日用品。”

  凌云志笑道:“对啊,除了武器、粮食不能卖给他们以外,其他的什么绸缎、珠宝、陶瓷、盐、家具、制衣、农具、建筑材料、酒等都可以卖给他们的,紧缺货才可获得暴利,我们的商品不销给邻国,反而要舍近求远吗?目前制约我们的货物大批量销往三国的就是道路问题,而且这三个国家也有我们需要的马牛羊和其他特产啊,运回来又是一笔巨大的收益。所以这修道可是一本万利啊!”

  董先良越听眼睛睁得越大,熠熠放光啊,连道:“是啊!臣怎么就没想到呢。”

  江子奇、淡颜则审视地望着凌云志,暗道,难道大王的目的就这么简单?他们太了解凌云志了,他所酝酿的每件看去目的很单纯的事,往往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目标,当时体会不出来,日后却逐渐地显现出巨大的作用来。

  苏焕则在想另一个问题,疑问道:“获利是肯定的,不过,三国若见我们获利甚丰肯定会眼红的,如果他们自己也组织起商人来经贸以上货物,我们的商业岂不是无利可图了?”

  凌云志悠然笑道:“这个好办,只要在边境干道上设立关税就可以解决了,道路是我们修的,设卡回收点成本是很正常的,我们本国的商人大家乡里乡亲的就不好意思收了,堤内损失堤外补,只好把关税设的高一些了,外来的商人获点微利也算不虚此行嘛。”

  他说得有趣,董先良、苏焕、江子奇、淡颜不由笑了起来,心里同时闪过“老奸巨猾”的评价。

  凌云志见几位重臣不再反对,望着淡颜,笑道:“如此一来,淡爱卿还得辛苦一趟,周游一下塞外三国,我们为他们无偿修建道路,他们总得对我们有所表示吧,单方面的贸易最惠待遇和保护文化传播自由是必须给我们的,可就此专门签订一个协议,不过国家盟约就不必签了。”

  凌云志的最后一句话,让董先良、苏焕、江子奇、淡颜顿时感觉大王终于露出狰狞面目来了。

  翌日,淡颜率领外交使团踏上了出访塞外三国的旅途。淡颜口若悬河地阐述出汉王的圣王之举是为了体现大圣之道,希望作出表率,以使大道兴于天下。

  三条道路分别起于汉国,直通三国都城,由汉国出资修建,三国朝廷负责组织修道的雇工。

  别人出钱免费给自己修建道路,这等好事闻所未闻,三国朝廷一边歌功颂德,一边暗骂汉王是天下第一白痴傻蛋。

  塞外游牧国家根本就不重视商贸,别人把货物送到家门口是大好事,传播文化更好啊,免费帮助本国民众提高素质,送上门的三件大好事,汉国还巴巴地要签什么协议,简直把三国大臣的肚子都笑破了,想也不想就签署了协议。

  当然违约处罚也写进了协议里,不过,三国对那处罚根本就不屑一顾。

  汉国为塞外东胡、秽盟、发国三国出资免费修建道路的壮举很快传遍天下,各国朝廷一片哗然,汉国已经表明此举是为了弘扬大圣之道,世上竟然还有这样的傻子,嘲笑声顿时四起。

  诸子百家的学士们这下可兴奋了,终于有君王践行圣王之道了,歌功颂德之声顿起。

  实际受惠的三国之民则发自内心地感谢这位伟大的王者,一时间汉王大获三国民心。

  汉国的效率非常高,三条道路很快就破土动工,大量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入三国,由于是有偿出工,一日一兑现,三国民众踊跃,工程进展神速,往往前面刚刚测量规划完毕,后面的道路已经修好,为此工部不得不大量增派测量规划人员,两个月内三条宽敞平整的十米宽大道修建完毕。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五集 俯仰自如 第一章 圣王傻举(2)

  道路修通,汉国的大型马车立刻源源不绝地绵延在三条大路上,各种货物狂涌而入,汉国的酒楼、客栈、货栈随即出现在沿路市镇上,大宗货物一律以黄金交易,零售则以易物贸易展开。

  汉国货物的价格足足高出国内五倍,仍然供不应求,大量廉价的牛羊、特产则源源不断地运往汉国。

  三国朝廷惧怕汉国拥有强大骑兵威胁己国安全,因此禁止马匹交易,同样的道理汉国也禁止武器、粮食交易。所以汉国与三国交易的物品里独独没有这三样货物。

  塞外三国均没有自己的货币,交易通过物物相易展开,黄金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具有任何的实用价值,存量有限,在汉国众多物品一拥而入后,很快就使用一空。没有了黄金,只能开展易物贸易,牛羊等物在汉国商人的刻意压价下,价格本就不高,难以担当起大宗货物的交易对象,逐渐的三国商人开始打起了马匹的主意。

  为稳妥起见,马匹交易大多在边境地带秘密进行,三国商人就近购进马匹,然后秘密与汉国商人交易,交易完成以后汉国商人则负责继续把货物运到对方指定的地点,因此非常隐秘,难以察觉。

  三国朝廷果然见利起意,组织起庞大商团带货进入汉国,开展大宗物品交易,这才了解到这些物品的实际价格,暗骂中原人狡猾,同时欣喜若狂,这趟易货可获巨利。结果等到过关税税卡时,三国商人傻眼了,征交了高额关税后,即使于汉国商人同价销售,所获利润也已所剩无几。

  三国朝廷这才感觉到不妙,立刻派出使者与汉廷交涉,汉国礼部答复非常干脆,根据协议,汉国可以设卡收回部分修路成本,自然应按协议执行。

  使者回国后,三国朝廷这才重视起那份协议来,仔细研读后,这才感觉吃大亏了。

  对方可以设卡收税,这已写在协议里,是为了收回部分修路成本。若三国也有样学样,设卡收税的话也没用,因为协议里写明汉国商人在己方国内经商时不但要保护他们的货物人身安全,而且免收一切税赋,当然也包括关税了。三国朝廷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认栽了。

  汉国所销货物大多被三国的王公贵族收进,大多数的牧民则只购进一些必用品,而这些日用品的价格与产地相差不大,牧民们所购又不多,所以三国大多数民众只感觉生活方便了,并没有受到高价的影响,自然感谢汉国圣王的恩德。

  天逐渐变的寒冷起来,辽阔的草原上,枯草遍野,马牛羊依稀可见,大部分都被牧民们择地圈养起来。

  冬季是牧民们最清闲的季节,不用四处游牧了,一簇簇圆包帐散布在避风处,做好越冬的准备。

  在这圆包帐群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读书声里夹杂着大人、小孩、女人的声音。

  过往的商人好奇心大起,不禁离道前往一探究竟。

  只见在圆包帐群里,耸立着一个大大的圆包帐,能看得出来这大圆包帐是由众多小圆包帐拼接起来的,看外观就知道不可能是邑落豪民的住所,读书声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

  商人不敢过于接近,只好匿身细听,所闻者乃荀子《华夏族》的内容,一清朗儒雅的声音领读,众人相随而学,读熟一段以后,那情朗儒雅的声音开始讲解,讲解一遍以后,又开始教授《汉语大字典》的内容。

  商人恍然大悟,原来是汉王派往各国的文化传播者,脸上顿时洋溢出自豪的神色,悄然离去。

  这时大圆包帐里的教授也已结束,“谢圣人使者传授圣文。”帐里传出整齐而由衷的感谢声。

  “大家回去后要多加温习,不但要勤读,而且要勤写,好了,今天就到这,大家散了吧。”儒雅的声音温和说道。

  老少牧民们陆续走出,最后一群年轻男女簇拥着一位年轻的文士走了出来,一位充满青春气息的健美少女,眼里闪过一丝敬慕,爽直地说道:“圣人使者,今天请到我们家吃饭吧,我家正好杀了一只羊。”

  儒雅文士温和一笑,道:“传授之余,你们可以喊我傅先生的。”

  这时一个年轻的少年不乐意了,瞪了那少女一眼,道:“今天轮到我家招待傅先生了,你怎么可以半路抢劫呢?”

  那少女白了少年一眼,没有理会他的不满,继续笑吟吟地对傅羿说道:“傅先生,别听他的,先生来此半年,他家已经招待五次了,我家才招待两次,自然应该给我家补上。”

  最后还是一位老者给予公断,才算结束了这场争夺招待权的争论,傅羿所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

  傅羿乃是汉国派出的二百位文化传播使者之一,半年来,他一直奔波在这近二百户牧民之间,夏秋之际,牧民们需要放牧,各家各户相距都非常远,只能组织一些邻近的孩童集中教授,这样他将这二百户牧民分成了四个区域,白天教授孩童,晚上教授成人,因此他一直处于奔波之中。

  牧民们从怀疑到接受也经历了一个过程,正是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牧民们,到现在无论大人小孩都充满了求知的欲望,他在民众的威望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傅羿随少女而去,其他人都羡慕地望着少女的背影,走着走着,少女忽然脸一红,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勇敢地说了出来,“先生,你看,你看,我能去汉国的学院学习吗?”眼里充满了期待。

  少女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勇敢,感动了傅羿,他肯定地点了点头,道:“可以,不过,你必须首先学好基本的汉字,并能正确应用了,先生会推荐你去的。”

  “那得需要很多钱吧?”少女兴奋之余,有些担心地问道。

  “我们大王说了,对于边塞之民特殊照顾,只要符合条件,可以免费进入学院学习的,所以你只要努力学习就可以了,别的都不用担心。”

  少女眼里顿时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脱口道:“圣王大道,真是太好了。”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五集 俯仰自如 第一章 圣王傻举(3)

  秽盟通州(吉林四平),一座非常不起眼的小城,位于茫茫大草原腹地,直通都城伊通城(吉林农安)的交通要道上。

  这里是秽盟貉族部落贵族的聚集地,诸使、豪民在城里都有府宅。由于秽盟以游牧为主,诸使、豪民也很少待在城里,城池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个越冬的场所而已,因此通州没有城墙,四通八达。

  通福客栈为城中最大的建筑群,位于直通伊通主干道的边上,太阳刚刚冒出头来,二十几辆大马车从汉过的方向驶来,来到通福客栈大门前,也不停留,鱼贯而入,客栈管事见来了大客户,带着伙计们急忙迎了出来。从头车上下来一位年轻英俊的男子,对他低语了几句,管事眼睛下意识地扫了一眼后面的马车,不敢怠慢,急忙吩咐伙计将马车队带到鸿福院。马车顺着通福客栈里的巷道向里驶去,管事队一名伙计抵御了几句,然后也迭迭地跟着进去。

  鸿福院位于通福客栈的最里侧,是最豪华的一个院落,开业以来还从未接待过客人,伙计们心里也犯起了嘀咕,不知这支马车队是什么来头,竟然能入住鸿福院。

  马车全部驶进了鸿福院,从中间一辆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