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初唐 >

第685章

调教初唐-第685章

小说: 调教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是官商勾结?什么XX矿难,XX群众攻击政府机构,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官商勾结的利益集团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所以后世某些人总说古代社会制度落后,法制不建全、官商勾结害苦民生……在我这位优秀的,经历了后世和前世的穿越者看来,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之徒尔。

要让百姓讲诚信,商人讲诚信,首先一点,国家就得讲诚信,官吏也要讲诚信,上梁都不正,却偏偏要求下梁要正直起来,这看是不好笑的笑话,确又着实让人啼笑以对之。

我不敢说李叔叔看明白了这一点,至少他懂一个道理,那就是以身作则,以已度人,不然,哪有大唐帝国的今天?同样李叔叔也看明白了一个道理,士大夫阶层如此落力地打压工商,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他们的集团利益,而非是为了大唐帝国今后的发展,要变革,那就变得狠一点,于是,李叔叔就这么干了。

第1073章 暗流

可怜的太子爷还蹲在位置上瞅着他爹继续咧嘴傻乐,嗯,这怪他不得,最主要就是这孩子还不熟悉政治斗争,不知道这一次的工商之士选拔良材的建议对于世家门阀来说绝对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那些人不恨这位损害他们的根本利益的太子爷才怪。

“朕拔工商有功于国之士,许其子孙参加科举,其一,选贤用能,为的是我大唐帝国之昌盛,不使良材没于市井,其二,就是想让天下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我大唐用人为官,不拘一格……”李叔叔站起了身,走下了龙榻,站到了中央,朗声发表了他对于太子李治奏本的看法和支持,这个时候,在场的诸位官吏都已经明白了,李叔叔业已下定了决定。

“陛下圣明!”马周,这位出生于一个世代贫寒的农民家庭,却因为偶遇上了李叔叔,胸藏济世之才的他受到了李叔叔的赏识,才得以成为大唐一代宰辅的他,自然是对李叔叔此举大加褒扬。

“曹操何以能为三国之雄主,何以猛将数不胜数,谋士如云,何也,正是因为魏武举贤用能而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方得人尽其才,众心稳固,进而使魏能强于吴蜀。臣觉得,拔良材于市井,并非是不可为之事,使工商之士知晓陛下之天恩,加以报效国家和朝庭,此举上善,故尔,微臣附太子殿下之议。”马周此言一出。代表着朝庭地一份重要力量站到了太子殿下这一边,紧接着,我家老爷子、李靖伯父……朝庭重臣之中,顿时站出泰半。

不得不说,李叔叔此举,得到了工商人士的大力褒扬和赞诵。而长安数千商贾更是痛哭流涕者有之,给李叔叔立长生牌位者有之,还有的精明一些的,开始合伙出资,修缮长安附近乡村的道路桥梁,又或者是举办敬老院,又或者是增办幼学,反正这股风潮掀起之后的后果,着实是令朝庭括目相看。

同样,也让李叔叔为自己地英明决策而感到十分的高兴。又做对了一件大事,另位,赐太子李治钱千贯,很是勉励了一番。李治为此挺高兴地。至少李叔叔对他的态度是越来越好。说明,很是重视他这位太子殿下,毕竟,身为大唐皇帝,肯定会希望自己的接班人有成绩,有思想,有远见,李治的表现,让他很是满意。

嗯。李叔叔依靠情谊和铁腕。暂时压制住了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势力集团的反对,下达了大唐皇帝令,宣布了这一项改革措施。一时间,大唐的军界震动,可谓是大地震。关陇集团原本就是大唐军界的支柱,而经过了这七八年的时间,人给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地在军界的力量已经受到了相当的削弱,可是现在,李靖伯父这一招,简直就是在掐灭他们用来对抗国家的最后一丝希望。

不过,李靖伯父可不在乎那些所谓地弹劾和攻讦,反正大唐军事学院毕业地一万余名学员如今也已是大唐军中的主要骨干力量,他们都是完全忠于大唐帝国,忠于人民的军队主心骨,不过即使如此。他们也只是控制了大唐的边军和长安的十六卫,而地方上的折冲府,特别是关陇一带的折冲府,军事学院的毕业生目前为止,还很难从世家门阀的手里夺得控制权,最主要地就是,他们心中不甘不愿,不愿意就这么束手待毙。

这段时间以来,长安、整个关中河东地区地气氛有些太不寻常了,就有一些像是山雨欲风风满楼的那种感觉,虽然表面上风平浪尽得很,但问题是,底下的暗流,却实在是让人觉得触目惊心,摆在我面前地一厚叠的东西,实在是让我有些觉得心脏有些难以承受。

由于土地兼并问题,便得关陇世家和山东门阀世家占有了大量的田地,一开始,由于人多地少,使得之间的冲突容易产生,但是渐渐地,无田地的百姓们响应了政府的号召,要么去闯辽东,要去去开垦藤原道,要么就去南方流求,又或者是更南边寻找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这样一来,却也让那些个世族门阀们惊恐的发现,为他们租种田亩的佃户越来越少了,这个现象,到了贞观二十三年末更为严重,因为贞观二十三年一年之中,愿意进行土地置换的百姓,达到了一个上州,近十万户缺乏田地耕作,希望能拥有更好的生存环境的百姓们的集体迁出。

而且迁出的人口多是人口密集地区的,甚至其中有近两成是受到世家门阀庇护,替世家门阀耕种的隐户和逃户,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的土地开始出现了荒芜,而那尚未全盘推行开来的新税法,却像是一柄高悬在他们脑袋上的大刀,随时有可能会一刀斩下。

要知道新税法是按照财产的多少和土地的多少来交纳税赋,而非是像以往那样以人丁来算收取税赋,而且以往贵族官僚是不需要交纳税赋的,而新税法要求全民皆纳税,纳税是每一位大唐帝国子民的义务,就连李叔叔也假巴一二地跳出来拍胸口向大家作了保证,自己也要纳税,那么,必然会对贵族官僚的财富造成巨大的冲击。

他们的生活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从十月底起至现如今,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边,关陇、河东的世家门阀之间的联系增加了数倍不止,更令人心惊胆战的是,根据收集来的情报,很多折冲府,对于新分配到任的军事学院毕业生采用的是孤立政策,甚至是在军中扬言,禁止任何人与这些军事学院毕业生有过多的接触,不然,他们就得小心,受到世家门阀大族的难为。

威胁,赤裸裸的威胁,虽然这都是私下里的行为和动作,但是,从我收到的军事学院毕业生的回馈和来信里边了解的信息里获知,他们的工作很难能顺利的展开,最主要的就是,世家门阀对于折冲府的控制相当的严密,他们甚至没有办法去指挥折冲府里的一只蚂蚁听他的指挥,可以说,有些折冲府几乎是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

我没有想到过,原来军事改革方面的阻力竟然如此严重,不过转念一想,也觉得正常,李叔叔连番的手段都是在对这些世家门阀大族进行政治和军事两个层面的打压,另外,他们也清楚得很,一旦新税赋制度和官吏改革在全国推行之后,他们以前所拥有的一切权力和财富,还有他们盘据在当地的势力,将会眼睁睁地受到国家的强力打压和限制。

就目前而言,他们的行为算是温柔的了,至少,现在他们还没有起兵造反,不过,照着这个情形下去,个别世家门阀若是多几个不冷静的人,很有可能,大唐最严重的一次,世家门阀针对大唐王朝的叛乱,将会开始。

出于慎重,我还是把这些相关的情节尽数告之于李叔叔,让他知道晓目前的危机,做好一切打算,以免到时候来个措手不及,那可就是本公子的罪过了。

“呵呵呵,老夫还以为甚子大事,且不去管,由着他们闹去,贤婿你给我盯好了就是了,他们要是有那个胆子,老夫就会让他们知道,朕手中的宝刀,不沾血,绝不回鞘!”李叔叔抖了抖手里边那叠厚厚的情报,笑得很是阴冷,冷得让坐在他跟前的我不由得下意识地打了个寒战。

李靖伯父,还有那些李叔叔的心腹大将,那个的脸上都透着一股子浓烈冲鼻的腾腾杀气。“参谋院那边如何?”李叔叔把情报丢在了桌上,转头问向李靖伯父,李靖伯父想也不想就答道:“北都和东都两个参谋分部都已经成立,现在已经开始展开了工作,另外,太原那边相当平静,倒是东都洛阳那边,山东氏族显得有些不太冷静……”

“山东氏族,呵呵,一帮只顾着宗室家族的书生,他们能闹出什么名堂?”李叔叔毫不在意地挥了挥手笑道。李靖伯父点了点头:“老臣担忧的不是他们自己跳出来,担心的是关陇和山东若是结成盟友,那么,问题就有些严重了。”

“陛下,臣以为,咱们是不是该先下手为强,拿出一两个典型来……”一位老兵痞,比划了一个手刀,嘴角微微一咧,不知道怎么的,我总觉得自己嗅到了一股子浓得化不开的血腥,心里边有些悲哀,又有点欣喜,不破不立,哪一次政治斗争会不流血,特别是这种阶级斗争更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我自然知道,好心肠在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用。

第1074章 禄东赞的忧郁

心里边有一种热血沸腾之感,就好像是我现在是受到主席接见的红小兵,一定要发扬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红小兵革命传统,高度警惕以世家门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权贵阶级的阴谋!打倒那些敢于阴谋损坏大唐帝国国家利益的一切反动派。

“朕再好好想想,如果他们能识趣一些,把大唐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不要自顾着家族的利益,而损害国家的话,朕,是可以既往不咎的。”李叔叔皱起了眉头,良久,方自吐了一口气,缓缓地道。在场的诸人皆尽默然,李叔叔虽然杀伐果决得很,但那是对待敌人,而眼下要对付的,有的人甚是他亲如兄弟的挚友,他的心有些软了。

这一点,谁也没有办法改变,这既是李叔叔的弱点,但同样是他的优点,让人以死命效之。李叔叔见我们一个二个全呆愣愣地闷坐着,不由得笑着站起了身来,移步往沙盘而去。“呵呵,先别管这事了,船到桥头自然直,不妨事,倒是诸位爱卿先过来议一议,看看南征的两路大军做出了多少成绩才是。”

嗯,沙盘之上,插满了各种颜色的小旗,在吐蕃的沙盘上,明显的可以看到,禄东赞的形势危危可及,业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了。其根本原因实际上还是出在那个吐蕃的“友邦”泥泊尔身上。因为泥泊尔国王派出来援助禄东赞地五万大军让程叔叔给剿了。而禄东赞却没有作出任何的补偿,这让这位自视甚高的国王很是生气,加上程叔叔频频向他示好,而禄东赞又在与芒布松赞的对抗中处于劣势,所以,他心动了。就在去年年末,遣三万大军,由南而进,连夺了吐蕃七座城池。

因为高原冬天过于寒冷,道路艰难,加上吐蕃守军每一座城池都死守不降,使得泥泊尔军队的攻势不得不停了下来。禄东赞大惊,不得不又从正在与吐蕃王爷芒布松赞的大军对抗地军队中抽掉了一部精锐赶往南疆镇守。

那位吐蕃名将王爷芒布松赞见到禄东赞如此拆东墙补西墙之举,心里边是既喜又气,喜的是对面的兵少了。自己的胜算大争,气的是禄东赞小儿实在是看不起自己,竟然敢把兵抽掉走,这不是分明说咱拿你没办法吗?

总而言之。这一喜一气都是因为禄东赞调兵南行。让他看到了胜利在望,纠集了所有的精锐,正在朝着逻些城猛冲猛打,意欲一次性地把逻些城拿下,拿下这座吐蕃都城之后,他才好称王,毕竟,他现在只是一位王爷,如果不把反动派禄东赞给惩治掉。现在就称王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他就会丧失掉现在取得的优势,因为他打着的是替兄长报仇的旗号。

焦头烂额地禄东赞怕是这会子气的想吐血,虽然把兵派往了南方。可是他也不看好,自己抽掉来的那么点兵力就能完全抵挡得住,所以,这位吐蕃大相派遣了使臣责备泥泊尔违背盟约,而泥泊尔人也有说法,自己派人来帮助你禄东赞,到头来损失了那么多的兵马,不弄点东西来补贴一下他们受伤地心灵,不整点财富去掩埋他们死去勇士地尸体,那也太显得他这个泥泊尔国主太没担当了。

而且,泥泊尔国主还一本正经派了回使,告诉禄东赞,很真诚地希望禄东赞能考虑到两国长久而坚贞的友谊,泥泊尔愿意在适当的时候,邀请禄东赞及吐蕃新任国主前往泥泊尔避难,又或者是愿意出兵帮助禄东赞,阻击那个造反的吐蕃名将王爷芒布松赞。

当然,他知道禄东赞目前的处景很困难,所以,决定现在不要报酬,至于什么时候再向禄东赞索取,那自然是看他这位泥泊尔国主的心情了。一般而言,帮邻居提提水,扛扛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