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乱宋 >

第105章

乱宋-第105章

小说: 乱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起仗来实在是难有敌手了。”
说到这里,担心地看了一眼神色平静的李成,这才继续道:“这些士兵都是视大人为唯一长官,只要大人有令,刀山火海,绝无违抗!”
李成叹了一口气,对于火铳的制造,他是最没有把握的,毕竟好呢多技术,在这时代来说是河南掌握的,而且很多零件的制造水平也不足以打到条件。不过,有了火炮,已经是超越了时代很大的差距,再弄新的东西,他自己也有些没把握。
这时,听到这个消息,也并没有特别的失望,只是有些遗憾,看来火铳的制造还是一个要求比较高的技术,对于现有的一些技术需要一些改进,这就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做到的了。只是当他听到,特种兵的训练大见成效的消息时才真正地兴奋起来。
毕竟,现代的科学技术也许无法真的穿越时空的限制,但是,后世先进的思想却是可以传播的!尤其是现代的军事战术,更是这个冷兵器时代所没有的,也是这个时代看不到的。若是真的可以在这时尝试特种战术,或者是抵抗金兵,甚至消灭金兵的最好办法。毕竟在同等的情况下,没有骑兵,机动性差的整体水平落后,战斗力低下的宋军,是没有办法和金兵抗衡的。只有这种前所未有的战术,或者可以挽回这种局面。
不过,面对金兵,李成的心里可没有太大的把握。战术的实施也需要能够指挥的了军队的将领。自己到时候,就算有心抗金,也未必有机会踏上战场。一切只能尽力去做了。
想了想,李成皱眉道:“这几日我就要回京师任职,只是这五百特种兵恐怕无法带走,只能留下来交给你,你要把这些人继续训练好,按照我说的办法,多去金国那边察看地形,收集有用的情报。”
王彦闻言,神色肃然地望着李成,抱拳道:“官人放心,王彦是官人所救,自然是为官人所用,这五百特种兵,王彦一定带好,绝不会让官人失望!只要官人有令,一定为舍命相随!”
李成苦笑一声,取了纸笔简单地写了一些游击战和特种作战的要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将写好的东西交给王彦,这才点头道:“你先看看这些东西,早点学会,至于军中所需,我回京之后会给你送来一点钱物,这枝军队,人数虽然不多,却是我们的一点心血,将来会有你们的用武之地的!”
郑重地收好李成写的那卷东西,,王彦这才告辞离开。送走了王彦,天色已经中午,官署内小厮们忙乱地收拾着即将带走的行李。
听到李成回到后堂,几名地方官员立刻请求拜谒,李成正要推辞不见,忽然看到秦桧含笑进来,李成急忙迎上去苦笑道:“秦老哥,我这里正是忙乱,让你见笑了。”
秦桧在椅子上坐下,摆手笑道:“地方官员虽然前来拜谒,但是老弟在地方上时间不长若论交情深厚者并没有几人。秦桧觉得,老弟还是一律不见为好,这样一来,传到京中也是一桩美名,皇上知道了,也会对老弟更加信任。”


第二十四章 真情流露
李成听他说得有理,便十分感激他的指点,虽然知道秦桧将来名声不好,却还是十分感谢地拱手行礼道:“秦老哥如此指点,李成十分感激,还请受小弟一礼!”
李成这是已经是三品的御史大夫,虽然还没有上任,但是徽宗皇帝的态度,秦桧自然知道,本来就有心结交,再加上这次才发觉李成和康王的关系非同一般,便更是有心要拉近同李成的关系。这时,恰巧听到不少官员纷纷前来拜谒,便提了这样的忠告出来,果然大得李成感谢,心中便十分满意。
看到李成向他行礼,他自然不敢领受,急忙扶着李成,低声叹道:“老弟无需如此,你我如今都是康王殿下的人,大家同在一处,实在无需如此!”
李成本来就不大习惯向别人行礼,这时闻言也就不再客气,只是十分惊异于秦桧竟然这时已经归入到康王赵构的势力范围中去了。不觉暗自警惕起来,赵构的手段果然厉害,这才多大的孩子,就将秦桧这样的中层官员收服的服服帖帖,若是将来长大,那还真的不好对付了!
看到李成低头沉思,秦桧以为他在担心进京一事,不觉笑道:“老哥原以为皇上得在老弟回京之后再行封赏,却没想到竟然甫到太原便有了圣旨,可见老弟在皇上心中果然不同于其他人啊!”
听秦桧这样说,李成心中忽然涌起一阵强烈的不安。这次是事情虽然在金国出了一点小小的意外,整体上来说却是十分地顺利,顺利的让人有点难以置信!要知道这样重要的事情,徽宗绝不会真的只是秘密行事,至少要和主要的大臣商议。也就是说,这件事,虽然是秘密行动,只是相对地方和百姓而言。对于京城那几位重要的大臣,并没有秘密可言。如今自己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捞到这样一件莫大的功劳,难道蔡京一伙真的会善罢甘休?退一万步讲,自己这次进京声势更胜前次,蔡京能看着自己从新得势?
想到这里,心中更觉惴惴不安。虽然后面有康王在撑着。可是康王毕竟还没有成年,实力还远不如这些大权在手的奸臣。若是他们另有诡计,如果不能提前准备应对,便可能处处被动。那样的话,就很难说能不能坚持到金兵南下的时候了!
思忖之间,便觉前途难测,不禁望着秦桧,皱眉道:“老哥离京前,皇上和康王可有什么嘱托?”
秦桧看到李成神色阴沉,也有些不安起来,闻言,仔细想了想,这才摇头道:“这倒没有,皇上只是命我尽力谈好条件,尽早联金抗辽。其余的并没有多说什么。”
说到这里,他望着李成,疑惑地到:“只是康王嘱我举荐老弟的时候,赏赐过一本《道德经》下官虽然奇怪,却没有多问。那书现在家中,因为乃是王爷所赐,是以不敢轻易带在身边,莫非老弟发现什么不对了?”
李成的心事,这时还不敢对秦桧说出来,只好苦笑一声,无奈地点头道:“算了,或许是我想得太多了,回京之后再说吧。”
秦桧闻言,小心地拱手笑道:“如今大人已是伯爵,回京之后若是还有封赏,少不得要封侯了,下官还该提前恭贺才对,只求大人将来不要忘记今日共赴金国的情谊!”
李成心中纷乱,闻言又不好名言,就怕秦桧心里也另有算计。毕竟秦桧的恶名自己深知,难保他不会为了权势两边讨好,到时卖了自己也是正常。
不觉只是笑道:“老哥说得客气了,李成还不是那种人,男的老哥把李成当自己人,李成自然会顾着老哥的。只是,究竟如何,还要回京之后才知道。今日老哥说的这些,回京之后是万万不能再提起了。若是皇上再无封赏,也是应该的,如今忽然担任御史大夫,已经是万分意外了。至于其他,李成并不奢求。”
说到这里,看着脸上笑容渐渐有些尴尬的秦桧,真诚地叹气道:“李成这次能从台狱中逃出一命,已经十分庆幸了,蒙皇上开恩,放到太原任职,已经是万幸了。这次的功劳本来应当是秦兄领受,李成妄分功劳已经不该,自然不应再有非分之想。”
秦桧闻言,连连叹气道:“大人年轻有为,难免引人嫉恨,而诬陷忠良。幸好皇上英明,大人才能逃脱台狱之噩,这次竟然如此谦恭,让秦桧感叹。”
李成故意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苦笑道:“这几日,伤势又在隐隐作痛,李成数次侥幸捡了性命回来,实在是心有余悸,还请老哥体谅。”
秦桧闻言,神色郑重地点头道:“大人才干,陛下深知,所以无需太过小心,还是放宽心怀为好。”
李成点了点头,做出十分感激的样子,拉着秦桧的手,叹气道:“李成现在不求别的,只求能为皇上和康王多做些事情,至于其他实在不敢奢望。大人若是不信,李成亦是没有办法了!”
秦桧闻言,连连安慰了几句,神色却郑重许多,看李成的确精神不是太好,这才告辞离开。
送走了秦桧,书房里这才终于安静下来。李成的心情却是格外的沉重纷乱,难以平静。看着院子里忙乱的下人,不觉想起了远在京师的素娥。一别就将近一年了,也不知道她身体怎么样了,自己连孩子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哎,这时信息传递,着实叫人郁闷!
正自叹气,转身看到李全端着热茶进来,不觉点头问道:“回京的东西可都收拾妥当了?”
李全急忙放下茶水,小心地垂手道:“官人放心,东西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只是刚刚几位太原的官员来送了些东西,不知官人是否要过目?”
李成摇头倒:“你就说,官人说了,来太原不久,没做什么大事,不敢收下这些东西,让他们不要再破费了。大家情谊,李成记下了,东西还是拿回去吧。”
说到这里,又继续道:“若是再有人来送东西,都这样回答便是,东西都一概不收。”李全答应一声,神色恭敬地退了出去。
李成这才又叫来正在收拾公文的书吏,看到文件都已经收拾整齐,这才放下心来。便回到后堂的书房,仔细考虑这次回京的事情。
虽然说徽宗的信任值得庆幸,但是这其中的内情,李成还是有些把握不准,他有些惊讶于康王赵构竟然能在这样重大的事情中发挥关键的作用,这就同从前的情况十分不同。看来,京中一定是别有内情了!
正自皱眉,忽然听到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传来,回头望去的时候,果然看到玉娘端着一碟点心进来,看到李成,立刻心疼地低声道:“官人怎么连午膳都没有吃?事情再忙也不能饿着了,何况官人身上的伤势还没有痊愈。”
李成这时,忽然无限思念远在汴梁的家人。看到玉娘,便忍不住想起了素娥和秀娘,以及家里那无数熟悉的面孔,还有自己那没有见过面的宝贝。
看到李成脸上勉强的笑容,玉娘也忍不住叹道:“官人思家心切,玉娘亦是一样,还不知大娘子身体如何,真是叫人挂念。官人走后,家里人手不够,没有放心的小厮,不然到是还可通通信息。”
李成看她也十分难过,便勉强安慰道:“算了,留你一人在太原,我更是放心不下。你照顾好自己便好,京中素娥她们总是要比你强些的,你也无需反倒担心她们。我们明日便可启程回去,半个月后,便可全家团聚,也就无需把这些放在心上了。”


第二十五章 返抵京城
第二天一早,收拾好东西的李成,带着三两马车,十几名仆从和秦桧一起启程向京师汴梁赶去。由于有大炮到带往京师,李成便命张明义带了三百亲兵护送,加上三十名工匠和他们的妻小家眷,一路上得到浩浩荡荡向南而去。沿途得到消息的地方官员,和各处驿馆,都知道李成这次升职提调,便有不少官员闻讯前来尝试走动关系。李成在这时代除了妻妾们的亲戚,亲族单薄,便少了不少门路,一部分人便以招待休息为名上前结交。
一时间弄得李成一行人所到之处车马喧喧热闹非凡。李成无奈,看到实在不像样子,便不再接见任何地方官员,一行人只在驿站休息,省去许多麻烦。
由于这次回京,身份不同,所受招待便大大不同。一路回京倒也十分舒适,比起半年前离京的样子真是天壤之别。弄得就连随李成一路的李全和李安两人都大大感慨不已,为这前后的区别大叹世态炎凉,弄的李成也不知是该叹还是该笑。
这天距离汴梁只有三日路程,偏偏下起了大雪,漫天飞雪阻断了南下的路程,李成和秦桧商量之后决定先在前面小镇上的驿馆休息,待雪停之后再继续赶路。
由于大炮沉重,李晨特意安排了八匹战马,分两班轮流拉车,这样才使得速度总算可以保持正常,由于大炮外面裹了厚厚麻布,使得不知情的以为是李成这半年太原刺史搜刮的民脂民膏,也引来不少猜测。李成虽然知道,却没办法去澄清,只能不动声色地任由他人遐想。
一行人在驿馆住下,李成带着李安亲自看了包着麻布的火炮,却正巧遇到到张明义也亲自前来查看,不觉笑道:“天气寒冷,你尚且前来查看,果然令人放心了。”
张明义知道火炮之重干系极大,升官发财都在这火炮上。否则李成也不会那么重视,既然如此看重,加上这东西骇人的威力,让他心里充满了希望。
这时闻言,便恐李成发觉他的心思,不禁笑道:“正是此物实在难得,所以担心士兵们不懂其中关键弄坏了,就误了大人的要事。也枉费了这几个月的辛苦,所以放心不下,前来查看。”
李成点头道:“此物的确重要,你小心看管,将来我自然是要谢你的。”
张明义急忙拱手谢道:“多谢大人提携,小的一定办好此事,决不耽误了大人的要事!”
李成笑了笑,叹道:“夜里风雪太大,恐怕要多派几个人看守,一切就辛苦你了。”
张明义还没有见过官员这样说话,一时大为感动,闻言急忙就要跪下,口中忙不迭地道:“大人何须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