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崛起 >

第211章

盛唐崛起-第211章

小说: 盛唐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蹲在那尸体旁边看了半晌,他不禁苦笑着站起来,轻轻摇头。
  “青之,青之情况如何?”
  远处,传来了一阵马蹄声。
  杨茉莉和费富贵、杨丑儿三人顿时警惕起来。
  来人,是李隆基。
  他带着王毛仲和裴旻赶来,看到眼前这一幕,都愣住了。
  “这帮家伙,似乎都是死士。”
  杨守文又检查了一下那个被杨茉莉击杀的骑士,抬头对李隆基道:“三郎,情况有点不妙。”
  “死士?”
  李隆基闻听,也不禁变了脸色。
  骑士,对他而言,死士并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存在。包括相王府内,同样也存在死士。可一般而言,谁又会派死士前来伏击?最重要的是,这几个人一死,也就等于断了消息。这些人是什么来历?背后又是什么人?一下子变得扑朔迷离。
  ……
  天,亮了。
  淮阴县令接到了薛崇简的消息,并验过了龟符之后,便调集淮阴民壮匆匆赶来。
  开玩笑,在他治下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而且被伏击的对象,还是朝廷钦差一样的存在,他心里怎可能不觉得紧张?六月的淮南,气温已经不再那么炎热。可是他站在官道上,看着横七竖八几十具尸体,仍感到遍体生寒,心里格外恐惧。
  高戬坐在马车上,脸色阴沉。
  在他身边,李隆基和裴光庭也都表情凝重。
  “青之,如此说来,你在洛阳时,就收到了警告?”
  杨守文点点头,轻声道:“说来惭愧,我到现在都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人向我示警。
  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早在咱们离开东都前,咱们的南下路线已经暴露。”
  “会是谁?”
  高戬这时候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沉声问道。
  杨守文摇了摇头,走到那个服毒自尽的死士尸体旁,看了几眼之后,轻声道:“此人曾与我说过两句话,虽然他已经尽力在掩饰,可还是隐藏不了他的河北口音。只可惜,我对河北道的方言并不是很清楚,也无法判断出他具体是河北道哪个地方。
  不过他这样掩饰,岂不也表明了他的来历?他不想让人知道,他来自于河北道。”
  河北道?
  这范围可就大了去!
  黄河以北,都可以称之为河北道,这又该怎么查询?
  “会不会是那伙人?”
  裴光庭突然开口问道。
  他说的那伙人,就是此前和宝珠一起,谋夺皇泰宝藏的那些人。要说起来,这帮人敢在京师那么肆无忌惮,胆子绝对不小。而且,那些人同样颇有实力,否则也不会在京师横行无阻,甚至连小鸾台都查不出他们的来历。
  裴光庭话音未落,坐在旁边休息的周利贞却抢先开口道:“不可能!”
  “何以见得?”
  虽然高戬和李隆基都决意要把周利贞送回去,但他现在终究还是副使,所以众人商讨的时候,也就没有可以瞒过他。周利贞沉声道:“那些人就算知道我们的行踪,却未必敢来伏击。他们现在要做的事,尽快找到那笔宝藏,而不是阻拦我们。朝廷要做事,岂是他们能够阻拦?真要是杀了咱们,势必会引发朝廷震怒。
  到那时候,整个江南东道风声鹤唳,对他们又有什么好处?
  征事郎,我这话倒不是针对你。只是我觉得,这伙人恐怕是冲你而来,而且很有可能是因为你的私人恩怨而招惹来的仇杀……三郎,你莫看我,我也是凭心而论。”
  此时的周利贞,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他努力想要展示自己的存在感,尽量避免被众人赶回洛阳。
  因为他也知道,如果这次被赶回洛阳,武则天道未必会找他麻烦,可梁王武三思一定会第一时间把他抛弃。一旦武三思抛弃了他,他想在洛阳立足可就难了。
  杨守文背后也不是没人,到那时候他又该如何是好?
  所以,周利贞希望能够尽量展现自己的能力,以证明他在这队伍中的不可或缺。
  李隆基有些怒了,沉声道:“周利贞,怎地到这时候,你还在找青之麻烦?”
  “三郎,我真不是要找他麻烦。”
  杨守文伸手,拦住了李隆基。
  他想了想道:“周司直说的不是没有可能,而且我也觉得,这些人是冲着我来的。
  否则,那警告就无法解释。如果是冲着咱们来,高舍人、周司直还有三郎,你们都应该会收到警告,为何只有我一人收到呢?看起来,有人似乎想借我,把水搅浑。”
  听到杨守文这一番话,周利贞长出一口气,看杨守文的目光中,不由得多了几分感激。
  “那咱们该怎么办?”
  “高舍人,事到如今,恐怕这情况已经不再受你我控制。
  与其这样子一路南下,提心吊胆,倒不如大大方方,打起旗帜直奔苏州。虽然这样一来会暴露行藏,但是却能够加快速度。同时各县兵马随行,也能壮大声势,令那些宵小不敢轻举妄动。还有一点,我以为无畏禅师那些人,也未必没有防范。如果长洲县令的死和他们有关,咱们在隐藏行踪,似乎也没什么意义。”
  不等杨守文开口,周利贞就抢先说话。
  高戬看了他一眼之后,朝杨守文看过来。
  内心里,高戬还是希望周利贞能够随行,毕竟在某些方面,这家伙的能力很不错。
  只是,他又担心杨守文。
  毕竟这一路上,他和周利贞给了杨守文不少脸色。
  也许杨守文不会计较他的问题,但焉知他会不会对周利贞心存不满?
  “青之,你以为如何?”
  杨守文想了想,又朝周利贞看了看。
  突然间,他笑了,“周司直说得颇有道理,依我看,再隐藏行踪的确没有必要。不过,高舍人最好是写一封密奏,立刻送还东都。我有点担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不能弄清楚到底谁在找咱们麻烦的话,只怕这一路大家都不会安心。”
  说完,杨守文朝李隆基道:“三郎以为如何?”
  李隆基点点头,虽然没有说话,却也算是表明了态度。
  看他二人都没有意见,周利贞不由得长出一口气。他知道,自己暂时不会有麻烦了!


第三百五十三章 长洲(一)
  “为什么不赶走周利贞?”
  李隆基催马紧走几步,追上了走在最前面的杨守文。
  白水塘一战之后,高戬听从了杨守文的劝说,没有再去刻意隐藏行迹。他以龟符从淮阴当地的折冲府抽调一旅人马护卫,沿途派出信使通报,浩浩荡荡向苏州开拔。
  如此毫不掩饰的南下,顿时惊动了江南东道各地官员。
  不是说以狄光远为使者吗?怎么又出来了一队钦差?
  心里疑惑归疑惑,可是却没有人敢怠慢。
  两天后,大队人马自江阳渡江,正是进入江南东道治下……
  杨守文道:“赶走他,有什么好处吗?”
  “至少可以耳朵根子清静一些。”
  看得出,李隆基对周利贞非常反感。
  但杨守文觉得,他之所以对周利贞反感,恐怕并不是因为周利贞一路上对杨守文的针对。他和李隆基之间,似乎还没有那么深厚的交情。李隆基反感周利贞,更多是因为周利贞是武三思的手下。如果不是这样,恐怕李隆基也不会表现如此明显。
  “现在,他不一样老老实实,耳朵根子不一样清静?”
  “可是……”
  李隆基扭头朝身后行进的车马看了一眼,沉声道:“我总觉得,此人不会甘于沉寂。”
  “那又如何?只要不影响咱们的大计,随他去就是。”
  杨守文说着话,看了李隆基一眼,压低声音道:“三郎莫忘了,周司直毕竟是圣人钦点。如果咱们真把他赶了回去,他固然会倒霉,可是圣人心里也不会舒服。”
  是啊,好歹他周利贞是朕派的副使。
  你们一伙人把他赶回来,岂不是说朕没有识人之明?
  李隆基沉吟片刻,轻轻点头道:“倒是我想的简单了,青之的思绪,果然比我缜密。”
  杨守文听到他的夸奖,忍不住笑了。
  这可是唐玄宗的称赞啊!虽然他现在还只是少年,可日后却注定要成为一代雄主。
  不过,他登基了,李过该怎么办呢?
  杨守文旋即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历史上李隆基登基后,李显家的几个子女好像下场都不太好。而且,上官婉儿似乎也是死在李隆基的手中。如果他真的登基了,上官婉儿该怎么办?李过又会是什么下场?这也让杨守文一时间,茫然了。
  “青之,青之?”
  “啊?”
  “我听人说,你在找梅娘子?”
  杨守文愣了一下,向李隆基看过来。
  李隆基笑道:“你不用这么看我,你想要找梅娘子的事情,在洛阳并不是一个秘密。
  我就是想知道,你找梅娘子做什么?”
  杨守文沉吟一下,沉声道:“梅娘子在昌平掳走了我妹妹,我要把我妹妹找回来。”
  “你妹妹?叫什么名字?”
  “杨暖,也叫幼娘。”
  杨守文没有发现,李隆基在他提到‘幼娘’两字的时候,眸光一闪,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如果她愿意把你妹妹还给你,你会怎么办?”
  “把幼娘还给我?”
  杨守文想了想,“我可以不与她计较。”
  本来,他是想说会和梅娘子算菩提的那笔账。可一想到幼娘,杨守文还是决定忍一忍。菩提死在那梅娘子的手里,这笔帐不能罢休。但前提是,要先把幼娘找回来。
  他突然道:“莫非三郎知道那梅娘子的下落?”
  李隆基一怔,旋即摇头笑道:“我怎会认识那种江湖人士?不过呢,青之如果想要寻找,我也可以帮忙。毕竟家父在神都多年,各方面的人都认识一些,想必也能够有些线索可查。”
  “若是能找回幼娘,我定感激不尽。”
  “嗯嗯,我会尽力。”
  李隆基笑着答应,低着头眼珠子滴溜溜直转。
  就在这时候,裴旻从后面追上来,“征事郎,高舍人说今晚准备夜宿曲阿县,不知征事郎有何意见?”
  “曲阿?”
  杨守文抬头看看天色,沉声道:“请回禀高舍人,就说我没意见,今晚就夜宿曲阿。”
  ……
  曲阿,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设置,不过在当时名叫云阳邑。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才改云阳为曲阿。但在此之后,曲阿的声名并不显赫,一直到东汉末年,因丹阳兵雄甲天下才得以被世人所知。而在那之后,西晋武帝司马炎将吴国君臣虏去洛阳,时曲阿的上空常有五色祥云,散而复始,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司马炎在苦思之后,瓜分曲阿,以镇压王气,于是分置延陵和武进。
  如今的曲阿,面积比之当年要小一半。
  从那官驿的驿官口中得知,如今武进县西南数十里的境地,以前都属于曲阿之下。
  由于连日赶路,众人都很疲惫。
  在驿站安顿下来之后,高戬在裴光庭和李隆基的陪同下,去县城里参加曲阿县令的酒宴。杨守文则借口劳累没有前去,和吕志程聊了一会儿之后,便回房休息。
  说疲乏,倒也真不是什么推脱之语。
  白水塘之后,虽然沿途有官府派遣兵马护送,可是众人的心里,却一点也不平静。
  究竟是谁要杀死杨守文?
  竟然敢如此大胆,伏击整个使团?
  这也就罢了,最关键的是,武则天亲自决定下来的路线,又怎会走漏了风声?这说明,对方的势力可是不差。
  掰着指头算下来,能够知晓路线的人,无非就是那几个,不会超过十人。
  杨守文思来想去,也想不出到底是得罪了何方神圣。
  他躺在床榻上,翻来覆去想了一阵。发现没有头绪之后,于是眼睛一闭,想要睡觉。
  屋外,隐隐传来吕程志的声音,床头的架子上,大玉也把头扎在了翅膀下。
  杨守文渐渐进入了梦乡,可就在半梦半醒,迷迷糊糊的时候,突然间有一种警兆从在心中升起。他猛然睁开眼,大玉已发出一声鹰唳,振翅欲飞。铮,一声弓弦颤响,一抹寒光从窗外飞进来,蓬的正中床头。
  杨守文吓了一跳,忙翻身坐起。
  “有刺客!”
  他大喊一声,健步来到窗口。
  只见窗外竹影摇曳,在夜风中沙沙作响。
  一轮皎月高悬,把窗外照应通透,却不见一个人影。
  “阿郎,出什么事了?”
  这时候,在门外值守的杨丑儿砰砰砸门。
  杨守文翻身走到门口,把房门打开后,厉声喝道:“传令下去,封锁驿站,捉拿一切可疑人等。”


第三百五十四章 长洲(二)
  从龙山吹来的夜风,带着一丝丝山中的凉意,驱散了暮夏时节的酷热。
  二百府兵以驿站为中心,在方圆十里内搜了一个遍,却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