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能臣-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前的财富固然诱人,但发乎心底的真挚情义才更为珍贵。
二人在主房的正堂中席地而坐,仆役们端上来一壶热好的美酒后,张忌傲边喝酒边对秦骧说起这些年朝堂上的人事变动。
“当今天子登基时,高祖皇帝为他安排的四个辅政大臣中,只有太尉杨坡和大将军李元疾仍在,丞相崔宪于弘文初年就辞官了,而御史大夫赵扶稷也于弘文三年的夏天病逝。”
“崔宪在辞去丞相一职前为皇上做了一件事——分‘三公’为‘六公’,皇上由此可以在‘三公’之中安插自己信赖之人。不过我听说这个主意实际上崔太后出的,这些安插进‘三公’的人明面上听命于皇上,实际上却是崔太后的人!”
秦骧举杯抿了一口美酒,说道:“他们母子本是一体,崔太后的人自然也是皇帝的人!”
哪知张忌傲却摇摇头,说道:“天子与太后之间也不完全是一条心思。太后重用之人大多是她娘家的族人或者门生故旧;而皇上想要提拔的都是在郡县上官声、口碑不错的廉吏能官,而且我也看得出来,皇上也担忧崔氏坐大,日后成‘尾大不掉’之势!”
秦骧点点头,边斟酒边说道:“前霄外戚弄权的殷鉴不远,皇帝心中自然有此忧虑!”
“哎,你这话倒与杨太尉说得一样!这位‘中太尉’也曾苦谏皇上不要重用崔氏一族,以防‘前霄故事’!”
秦骧“呵”了一声,继续说道:“杨伯父与父亲、还有萧老丞相都是从前霄过来的旧臣,他们对于外戚、宦官弄权之事深恶痛绝,自然不想这种事情在新朝重现!”
“说起杨伯父,如今他在朝中的地位如何?”秦骧又问道。
张忌傲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连叹两声“好酒”,接着回道:“能怎么样?他是高祖皇帝留下来的辅政老臣,虽然没被任命为丞相,但无论是资历、名望还是能力,朝中文官都以他马首是瞻!”
“那崔氏一派呢?”
“崔氏?崔宪辞去丞相一职后,皇上提拔了崔太后的哥哥崔正为左丞相,又将赋闲在家的老臣东郭棠拔擢为右丞相。不过这位东郭老大人却是只吃饭不干活的主儿,真正行使相权的还是皇上的亲舅舅!”
秦骧“嗯”了一声,说道:“崔正年富力强,东郭棠则垂垂老朽,皇上、或者说崔太后这样安排,只是不想世人非议他们‘任人唯亲’而已。恐怕这位东郭老大人也是摸透了他们母子的心思,才安然吃这碗‘闲饭’的!”
“对对对!”张忌傲连连点头,“难怪杨太尉每每与崔丞相起争执,这位老大人就站出来和稀泥、当和事老,原来还有这么一个妙处啊!”
听到这话,秦骧放下手中的酒杯,一脸正色地看着张忌傲:“怎么,杨伯父与这位左丞相还有过节?”
“也说不上什么‘过节’,都是些朝堂上的事情!太尉府主管全**务,丞相府执掌全国政务,本来两家井水不犯河水。不过崔正仗着有太后和皇帝的撑腰,硬是要在太尉府处置的一些事务上横插一脚,惹得杨太尉很不高兴。杨太尉本来就反感外戚当政,崔正这么一搅合,两家自然要掐起来!这几年里他们互相拆台的事情还真不少。”
说到这里,秦骧好奇起来:“太尉府不是也分为‘中太尉’和‘外太尉’了么,怎么那个‘外太尉’没有任何动作?”
张忌傲此时脸上已经泛起微红,听到秦骧这么一说,当场拍手道:“秦骧,你这话问到点儿上了!让我来跟你好好讲讲这个太尉府的事情吧!”
“皇上新任命的‘外太尉’名叫丁式程,原来是禁卫军的校尉,长得五大三粗、一副恶煞样。他若是放在军中,自然是领兵的将才;不过自从领了这个‘文职’,他是两眼一黑,什么活都不会干。所以太尉府的一切事务仍然是杨太尉在主持,丁式程就是个摆设!”
秦骧聚精会神地听完张忌傲的叙述,脸上泛起狐疑之色:“放个正经的将领在太尉府,这皇帝的心思倒也是奇了!”
“谁说不是呢!也不知皇上此举是何用意,只是这个丁太尉……呵呵……”张忌傲说着说着,竟然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倒令秦骧有些莫名其妙。
“这位丁太尉怎么了?值得张兄这般好笑?”
张忌傲好不容易止住了自己的狂笑,捂着肚子说道:“你、你是不知道啊,这位、丁太尉,上任第一天竟然扛着一把百斤重的大斧,站在太尉府门前!哈哈……他以为皇上封他当‘外太尉’是让他站在太尉府门外、站岗的!哈哈……”说到这里,张忌傲已经笑得倒在了地板上。
“噗嗤!”秦骧听完他的描述,竟将刚含在口中的美酒一口喷出,也止不住地跟着大笑起来。
“这、这位……丁大人,当真是可爱得紧!改天介绍我认识认识!”
“好说好说!这丁太尉啊,太尉府的事情不管,不过禁卫军的事情还是很上心,有事没事就来我光禄寺。长得虽然是丑,不过人却很好,当朋友一流!就是脑筋不太好使!哈哈……”张忌傲大笑着说道。
秦骧却没心思嘲笑这位丁太尉,他细细地想了想,说道:“按张兄所说,当今的朝局是以杨伯父为首的‘文官派’、和以崔正为首的‘外戚派’为主要势力,而且两派暗地里的相争非常厉害?”
“可以这么说。不过还有一派你没有算进去,那就是以李元疾老将军为首的‘军功派’。他们可是跟着高祖皇帝一起打拼天下的老部曲,虽然明面上没有参与‘文官派’和‘外戚派’间的相争,不过这两派都在极力拉拢‘军功派’!”
说到这里,秦骧忽然半开玩笑地问道:“只是不知张兄这位‘光禄卿’隶属哪一派也?”
张忌傲放下酒杯,摸着下巴仔细想了想,摇头回道:“哪一派都不算吧!虽然我祖父、叔伯、父亲都是军方勋略,但我这一代的兄弟无一人从军,顶多算是‘军功派’后代!”
秦骧摇摇头,正色道:“张兄当然不属于这三派里的任何一派,你其实属于‘第四派’!”
“第四派?”
“不错,这‘第四派’可以换个说法——叫‘帝党’!”秦骧微笑着说。
“帝党?你的意思是说,我是皇上一派的?”张忌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秦骧正襟危坐,向张忌傲端起酒杯,一脸严肃地说道:“否则你以为仅凭你是兰阳侯云远公的孙子就能得到‘九卿’的高位吗?皇帝这可是在拉拢你,将你放在高位,好让你记得他的恩德!你也好、丁式程也罢,他这是在培植自己的羽翼!”
张忌傲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虽然脸上已经红成一片,但脑子却分外清明起来。
“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将守卫宫城这个重责交给我,我还以为是靠了父、祖的荫功呢!”
“正是!”秦骧又给对方斟上了美酒,“不过他做得很小心,放在高处的都是些不起眼的人。今后他真正要重用的,恐怕还藏在别的什么地方!”
“别的什么……哎,你说我是‘不起眼的人’?秦骧你什么意思!”张忌傲忽然涨红了脸——当然谁也分不清他是气成这样的,还是因为酒精的作用。
秦骧摆摆手,淡淡地说道:“你自己说,当了这么久的‘光禄卿’,皇帝可有委于你什么重任?”
“守卫宫城难道还不是重任吗?”
“呵呵……那你出过什么纰漏吗?”秦骧又问道。
“纰漏?”张忌傲抬头望着头顶的房梁,想了一会,说道,“当然有,不过皇上都没有处罚我……”
“这就对了!守卫宫城这个重任是不能出任何纰漏的,这是因为皇帝的小命就攥在你手里!但你出了纰漏既不惩罚也不降罪撤职,说明他就是需要你坐在‘光禄卿’的位置上,不给其他的人觊觎的机会!”秦骧抿一口酒,继续说道,“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对你放心,所以宁愿让一个会出纰漏的人来当这个差,也不能让一个令他不放心的来掌管宫城的守卫。”
“从你和丁太尉身上可以看出,目前能让皇帝感觉放心的,就是你们这些‘军功派’后人,或者是现役的军人!”
张忌傲拧着眉头仔细回味着秦骧的话,接着连连点头:“你这么说,好像很有道理啊!”
“好了,接着刚开始的话题。‘三公’之中你已说了丞相府和太尉府的现状,不知道这最后的御史监察院是什么情况?”酒至半酣,秦骧招手让仆役们端上饭菜,继续与张忌傲讨论朝中局势。
第二更,难得这么勤快!麻烦读者大人们点个收藏、给个推荐呗~~~
(本章完)
第34章 秦氏兄弟(一)
御史监察院是在高祖皇帝时由“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演变而来,负责监督百官言行,是个权力极大的衙门。主官仍称“御史大夫”,而原本“御史左丞”和“御史右丞”分别对应御史监察院的“监察御史”和“巡察御史”。
新皇帝登基后分“三公”为“六公”,取消了“御史大夫”的官职,并将“监察御史”改称“上御史”,“巡察御史”改称“下御史”,职责不变,但上、下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
御史监察院的人事变动在“三公”之中最为频繁,这是因为这个衙门关乎朝廷的“吏治”,谁来当上、下御史往往牵连到一大批官吏的升迁任免问题,自然是“文官派”和“外戚派”争夺的焦点。
高祖皇帝驾崩前为新帝遴选御史监察院的主官,挑的是出身恒阳望族赵氏的老臣赵扶稷,一同提拔上来的监察御史商允臣和巡查御史郎绾都是新帝推荐之人。不过商允臣和郎绾都是有名的“酷吏”,他们二人架空了赵扶稷,主理御史监察院期间得罪了很多权贵,有“文官派”的,当然也有“外戚派”。
面对这两个得志的小人,两派放弃了前嫌,开足火力弹劾他们,导致皇帝不得不将他们从御史监察院撤换下来,换上了新的上、下御史。
“如今的上御史周沐,是晋原望族周氏的子弟,与你两位兄长一样,也是经学博士出身;下御史白德虞也出自晋原望族,算是接了前巡察御史白绍川的班。”张忌傲将餐盘上的一块烤羊肉塞进嘴里,边嚼边说道。
秦骧问道:“这个周沐与安西将军周绰是什么关系?白德虞和白绍川又是什么关系?他们也涉及‘文官派’与‘外戚派’之争吗?”
张忌傲将口中羊肉下咽之后,又饮了一口酒,回答道:
“周沐是周绰的族弟,不过他不像周绰在高祖起兵时就追随麾下,而是在承平初年才接受朝廷征辟出来做官,现如今也快六十岁了;白德虞是白绍川的族侄,也是晋原城中有名望的大儒,今年应该有四十七了。这上、下御史二人都是儒生,也不参与两派之间的争斗。”
“用儒生替换酷吏,皇帝此举像是在安抚百官之心。如今这个商允臣和郎绾在何处?”
张忌傲答道:“商允臣得罪的京官太多,皇上不敢留他在中畿,被外派到东京淳封去当郡丞了;郎绾则留在了京中,被迁到廷尉府当了右丞。二人仍管刑狱之事,算是‘人尽其才了’!”
秦骧闻言,莞尔笑道:“哪里是‘人尽其才’,分明是‘蛰伏’起来,一旦皇帝需要,这二人立马会被重新起用!上任之初即用酷吏,说明皇帝早就想大力培植自己的势力,但显然受到了‘文官派’和‘外戚派’的双重打压;之后将酷吏改为儒生,又明显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
“我想皇帝正在等待时机,而一旦时机到来,他就会不遗余力地打击‘文官派’和‘外戚派’,从而完全把控朝政!”
“所以说,当今天子还是心存抱负的,只不过这隐忍的面具下面藏着的,或许是翻脸无情的真面目!”说到这里,秦骧放下手中的箸,一脸严肃地看着吃相不雅的张忌傲。
“你的意思是……要小心皇上?”张忌傲瞪大了双眼,不敢相信秦骧刚刚做出的推测。
秦骧点点头,说道:“能大忍之人必有大志。大志未成之时他能克己容人,一旦大志达成,能否容人就不得而知咯!”
“不会,当今圣上自幼温仁,应该不会这般无情!这点你多虑了!”张忌傲说道。
“但愿吧,不过这番话我希望你能放在心里!”秦骧暗叹了一声,继续话题,“好了,‘三公’说完了,说说‘九卿’吧!”
张忌傲咽下最后一口羊肉,拍拍圆鼓鼓的肚子,一副酒足饭饱的满足感。听到对方的说话,当即又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美酒、美味,就差美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