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帝女-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靠着那贯钱,母亲带着她租了一间小小的屋子,从此在那里安了家,靠着替人缝补衣裳,浣洗衣裳赚取微薄的工钱度日,艰难地将她养大成人。
但是这样的辛苦,很快就压垮了母亲那单薄的身子,仅仅过了四年,母亲就撒手人寰,临终前拉着她的手不停哭着说对不起她,也就在那个时候,她终于知道了当年被赶出来的真相。过了十年陆家小姐生活的她根本不是陆家的血脉,十四年前,在父亲外出经商之时,母亲与家中一个长工好上了,珠胎暗结,母亲设法买通当时来替她诊脉的大夫,故意少说了一个月,令陆父以为是他经商回来后怀上的。
这个谎言足足瞒了十年,直至那个大夫酒后失言,方才被揭了出来,对于陆家来说,留她们母女一条性命,仅仅是赶出府已经算是最仁慈的处置了,但对于当时的杜母来说,却是灭顶之灾,尤其是其母亲过世后,她彻底成了一个孤儿,自己养活自己,根本没人在意她的死活,反而还要忍受别人的白眼与嘲讽,许多村民都知道她母亲不守妇道的事情。
不过她运气不错,在十七岁那一年,遇到了老实的杜父,后者不介意的她的身世与家中反对,迎娶她为正妻。
这件事令她很是感激,嫁给杜父后,她勤俭持家,更为数代单传的杜家诞下杜如晦这个男丁;杜家乃是长安杜氏一族的旁支,杜氏一族虽然比不得清河崔氏那样的望族,却也有几分声望,族中许多人都在朝中为官,但杜父这一支与本家隔得很远,几乎没有了联系,杜父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得到本家的认可,无奈他才干有限,充其量只能靠贩靠绸缎等物赚取一些钱财,根本入不了本家的眼。
杜母知道想要完成杜父所愿,是以在杜如晦出生后,她就将所有希望寄托在这个儿子身上,而杜如晦也确实争气,三岁识字,五岁吟诗,每一个教过他的师傅都夸他聪慧。
这样的称赞,令杜母更加下定了决心,竭尽所能请来最好的师傅教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极力培养,希望他可以考中科举,当官,然后娶一位名门千金,让他们一家得到本家的认可,这件事,在杜如晦成年后,她曾提起过,原是希望杜如晦可以更加用功,没想到……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当初她极力阻止杜如晦与梅雪往来,甚至不惜以死相逼,好不容易等到梅雪死了,她以为这件事可以就此过去,没想到杜如晦不仅为了一个死人放弃驸马爷的资格,更揭开多年的伤疤,令结疤的伤口再一次鲜血淋淋,让她怎能不恨,怎能不怨!
第两百四十八章 赐婚郑阳
在杜母思绪被强行带回到二十多年前时,杜父也恰好看到,将他吓了一大跳,连忙拉开二人道:“这是怎么了?”
杜如晦抚一抚刺痛的脸颊,冷声道:“若敢寻法师伤害梅雪亡灵,我就立刻辞官离开洛阳城,永远不再回来!”说罢,他大步离去,任杜父如何呼唤,也不肯回头。
见唤不住杜如晦,杜父只得将目光转向气息未定的杜母,“究竟发生什么事了,怎么又扯到了梅雪。”
杜母闻言未语泪先落,待得缓了气息后,她将事情说了一遍,哽咽道:“为了那个死丫头,他放弃当驸马的机会,还拿陆家的事情讽刺我,你说气不气人?”
“好了,儿子也是一时失言,母子之间,没必要那么计较;至于驸马……那么多位名门公子,就算儿子没有放弃,也不见得能够入公主的眼,算了吧。”
杜母激动地道:“怎么会入不了,如晦相貌堂堂,又文采出众,公主怎么会不喜欢。”
杜父知道她倔强的脾气,没有与她争辩,只道:“可是现在事情已成定局,就算你再生气也改变不了事实,反而会将儿子从我们身边逼走,又是何必呢!”
杜母狠声道:“这一切都是因那个死丫头而起,亏得是死了,否则还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
“好了,别再想这件事了,待如晦回来,我定好好训斥他。”在杜父安慰杜母之时,杜如晦来到酒楼,不停地往嘴里灌着酒,一壶又一壶,直至被人夺下。
杜如晦抬起已是蒙了一层醉意的双眼,待得看清来人后,他道:“是你,你怎么会在这里?把酒给我。”
来者正是崔济,他避开杜如晦的手道:“我恰好经过此处,倒是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喝闷酒,出什么事了?”
“我没事,给我!”杜如晦一边说着一边来夺酒,崔济闻着他满身的酒味,摇头道:“再这样喝下去,非得醉了不可,别喝了。”
“醉了好,醉了解愁。”趁着崔济不注意,他一把夺过酒壶,当即仰头,“咕咚咕咚”地往嘴里倒着,在将空酒壶放下后,他道:“小二,再来两壶。”
未等小二答应,崔济已是道:“不要再拿了。”
“你别管我。”说着,杜如晦对走过来的小二道:“还不赶紧去拿。”
小二应了一声,道:“客倌,您从刚才开始,已经喝了许多壶酒,不然……先把之前的帐结一下,这样小的才好去拿。”
“怕我赖帐不成?”说着,杜如晦从腰间取出一串钱摆在桌上,喝道:“立刻去拿洒来。”
崔济朝随他同来的侍从看了一眼,后者道:“小二,你们这里的酒我家公子全买下了,从现在开始,一滴都不许卖给其他人,待会儿去城东崔府结帐就行了。”
城东崔府!
小二吓了一跳,他虽然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民,却也知道那是什么地方,连连点头退了下去,任凭杜如晦如何喝斥,也不肯再拿半壶酒给他。
“我喝我的酒,与你有何干,为何非要多管闲事?”杜如晦的话令那名侍从皱起了眉头,自家公子是何等身份,平日里那些人见了总是恭恭敬敬的,此人却这般不敬,亏得公子脾气好,若换了是他,定要好生教训一顿。
崔济劝道:“借酒消愁,只会愁更愁,杜兄,不要再喝了,告诉我到底出了什么事,说不定我可以帮你。”
“帮不了,谁都帮不了。”杜如晦一边说话,一边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往外走去,崔济拉住他道:“你要去哪里?”
杜如晦摇头道:“这家喝不了,我就去别家喝,总有地方能喝,难不成你崔公子还能买下整个洛阳城的酒吗?”
“杜兄!”崔济拉住他,低声道:“可是与你之前折回临波阁有关?”
他的话令杜如晦动作一滞,旋即挣开他道:“怎样都好,与你无关。”
崔济拦在他面前,肃声道:“虽然你我今日才算相识,但我已将你视作兄弟,你的事情,怎可能与我无关。”说完这句话,他强行拉着杜如晦离开,一路来到一个偏僻的巷子后方才停下脚步,他道:“告诉我,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要是我能帮的,一定会帮你。”
“我……”杜如晦刚说了两个字,忽地胸口一阵烦闷,紧接着大口呕了起来,将刚才所喝的酒全部都呕了出来,整个巷子充斥着刺鼻的酒味。
待得杜如晦呕完后,崔济递了一条帕子,待得后者拭去唇边的酒渍后,他道:“如何,清醒了吗?”
杜如晦望着自己呕出来的那一滩酒水,低声道:“让崔公子见笑了。”
崔济摇头道:“不打紧,我只是不明白,之前不是好端端的吗,怎么又喝起闷酒来,要不是我恰巧经过,不知得喝成什么样子。”
杜如晦淡然道:“没什么,就是回去之后,母亲知道我没有被选为驸马,很是生气,将我训斥了一顿,我一时气闷,所以出来喝酒解闷。”
“原来是这样。”崔济点一点头,道:“那你之前折回临波阁……”
“之前公主的面纱被风吹开,发现公主很像我一位故人,所以回去确认,结果……”他笑一笑,带着崔济不解的涩意道:“虽然很像,却不是同一个人。”
崔济眸光微闪,拍一拍杜如晦的肩膀道:“伯母只是一时失望,所以说你几句罢了,你别太往心里去,天就快黑了,赶紧回去吧。”
杜如晦点点头,道:“这次真是麻烦崔公子了。”
“怎么说这样见外的话,你我虽今日才相识,却很是投缘,我已是将你当做兄弟一般看待,相信郑阳也是。”说着,他道:“好了,我先回去了,改明儿咱们四个约出来一起喝酒。”
“好。”在杜如晦的答应声中,二人拱手离去,虽然杜如晦与杜母争执得很凶,但毕竟是亲生母子,再加上杜父从中调和,事情终是慢慢过去了。
三日后,杨广下旨赐婚晋阳公主与郑阳,于来年二月二十六日完婚。
第两百四十九章 传召
在得知圣旨后,崔济、杜如晦还有裴虔诚一起将郑阳约了出来,三人一起灌郑阳这个准驸马爷,虽然没选上驸马令裴虔诚与崔济有些失望,但他们还是很替替郑阳高兴,最后郑阳喝得不省人事,被下人抬着回了府的,其他三人虽然好一些,却也醉了七八分,或扶或搀的回了各自府邸。
翌日清晨,当杜如晦带着宿醉的疼痛醒来之时,意外得知宫中来人,乃奉了韫仪之命请他进宫一趟。
听闻韫仪亲自传召,杜母心中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然在想到昨日那道赐婚旨意后,刚刚燃起的希望立刻又熄灭了。
她虽是一介女流,却也知道君无戏言的道理,既然已经赐婚于郑阳,除非后者死了或者犯下大错,否则怎么也轮不到杜如晦。
且说杜如晦那边,在一番简单的收拾后,正要离去,不知想起了什么,他又回到屋中,取出一样东西藏在袖中,随后方才随宫人再次踏入紫微宫,这一次没有去九洲池,而是直接来到了长生殿。
进到殿内,杜如晦暗自吸一口气,神色平静地朝执了一把泥金团扇轻摇的韫仪拱手道:“臣杜如晦见过公主,公主金安。”
“免礼。”在示意杜如晦起身后,韫仪道:“杜公子当日能够解开我的棋局,想必棋力甚好,不如陪我下一局?”
杜如晦望着他道:“公主专程传臣过来,就是为了下一局棋吗?”
“若我说是呢?”韫仪起身走到早就已经摆好的棋盘前,将盛着白子的棋盒递给了杜如晦,后者看了她一会儿,终是伸手接过了棋盒,在无声之中,与韫仪交错落子。
寸许见方的棋盘上,黑白二子正进行着激烈的厮杀,杜如晦的棋力远非如意她们可比,看似寻常的几子,却杀机四伏,而且这种杀机越到后面越猛烈,令韫仪应付得极为吃力,落子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这般又下了一柱香的功夫,韫仪放下在指尖拈了许久的棋子,摇头道:“我输了。”
杜如晦淡然道:“公主棋力并不比臣弱,只是下棋之时,还缺了几分果决,所以才会输给臣。”
韫仪点点头,在拭去手心的冷汗后,命如意二人出去,旋即道:“多谢杜公子替我保守秘密。”
杜如晦看了她一眼,“公主如何知道,说不定我这会儿已经派人送信给唐国公他们。”
韫仪微微一笑,“若是这样,杜公子就不会心平气和地与我下这盘棋。”
杜如晦默然片刻,沉声道:“间接害死梅雪的,不止是你,还有我与母亲。”
韫仪轻叹一声道:“过去的事情,多思无易,只盼梅雪下一世,可以投胎到一户好人家,幸福安康,不要再有今生这样的灾劫。”说着,她道:“上次匆匆忙忙,忘了问你可有回过弘化郡,梅雪的尸体……起出来了吗?”此事一直是她心中的节,见过杜如晦之后,更是经常想起,故而招杜如晦前来一问。
杜如晦点头道:“公主走那会儿,二公子就将梅雪的尸体起出来重新安葬,就在武三叔的坟墓旁边,让他们父女可以相互作伴,不至于太过寂寞。”经过这几日的缓冲,他心情已是平复了许多,不再如之前那样激动。
韫仪神色一松,点头道:“那我就放心了。”
在短暂的寂静后,杜如晦取出袖中的东西,道:“公主还记得这个吗?”
杜如晦拿在手里的是一枚纯银蝴蝶环扣簪,韫仪颔首道:“记得,这是你进京赶考之前,特意买来送给梅雪的。”
杜如晦黯然一笑,轻抚着手里的簪子道:“结果却阴差阳错送到了公主手中。”
“虽然梅雪没有收到这枚簪子,但你的心意她从来都是知道的。”面对韫仪的安慰,杜如晦怆然一笑,“知道又如何,我与她终是不能在一起了。”
韫仪明白,梅雪的死,于杜如晦而言,是一辈子的痛楚,不是她三言两语就能开解的,在短暂的静默后,杜如晦道:“知道梅雪死讯后,我回了一趟弘化郡,在家中找到了这枚簪子,还记得当初公主将簪子还给我母亲时说的那番言语,可是将母亲气得不轻。”
他的话令韫仪脸上浮起一抹淡淡的笑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