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唯我独裁 >

第42章

唯我独裁-第42章

小说: 唯我独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世希望在每一个领域都赶上赫超过英国的誓言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自俾斯麦被威廉二世赶走后,德国海军对外扩张的步伐加快了,在勃兰登堡级战舰完工后,德国拥有了一支远洋作战舰队。

甲午战后,德国又在朝鲜半岛上获得了济州岛和全罗南道作为势力范围,在远东地区有了立足点。因此济州岛海军基地的建设便提上日程,德国总参谋部拨款2000万马克,并派出工程师和技师们在济州岛上修建要塞防御体系和海军军港。与此同时,德国海军部也着手打造远东舰队,以配合济州岛海军要塞基地。

德国海军参照英国君权级战列舰设计思路,结合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速射火力的表现,在德国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基础上研制凯撒-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

凯撒-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没有走英国的大炮主义,而是将305毫米主炮改为240毫米速射炮。牺牲火炮口径换得17。5节的优势速度,但在装甲上不打折扣,比君权级装甲覆盖率高了5%,生存能力强悍。

德国人称之为战列舰,但英国人更喜欢称其为大型装甲巡洋舰。

不过,关键技术不在这里。英国的舰炮水平在1895年仅仅能制造152毫米以下口径的速射炮,再往上发展英国的哈维钢无法满足要求。而德国人的克虏伯钢材恰恰帮助德国人搞定了240毫米主炮使用速射系统的要求。

英国人的战列舰的305主炮威力强大,可惜发射速度慢,德国人的战列舰使用240口径主炮,威力是小了很多,但胜在速射。

另外一个原因是北海气候恶劣,受限于观瞄设备落后,视线距离短,因此德国人认为使用240主炮足够了。

受甲午战争速射火力影响,凯撒-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副炮改为150速射炮,威力等同于英国的阿姆斯特朗6寸炮,德国人拆除了105中口径副炮,换上了更加灵活的88毫米速射炮作为二级副炮。

这样一来,凯撒-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便成了风靡一时的速射战列舰,成为十九世纪末的一道亮点。

凯撒-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同级建造五艘,全部以德国国王和王号冠名,首舰1895年1月开工,预计1902年全部完工,全部补充德国公海舰队。

这一时期的德国海军还不具备全球投送,王辰浩认为其对清帝国的海上威胁很小。

甲午风云第74章登云级战列舰

抛开美国海军和德国海军,远东海上力量还剩下俄国、日本、英国和法国。

1894年俄国工业钢产量210万吨,铁产量600万吨,位列世界第四。不过,俄国远东海军此刻只有两艘大型装甲巡洋舰和一些近海防御铁甲舰、防护巡洋舰和炮舰。俄国的海陆军主力都集中在欧洲,距离远东太远,暂时威胁不大。

不过王辰浩认为俄国正在调整战略,尼古拉二世积极侵略性,未来五到十年中俄必有一战,中长期威胁很大。

至于日本,其工业能力发展很快,1894年日本钢产量800吨,铁产量70万吨,位列世界17位。海军主力被灭,几年内就只有西海舰队几艘老式海防铁甲舰和老旧巡洋舰,三年内不具备威胁。

1894年,清帝国钢产量1300吨,铁产量190万吨,国内需求12万吨钢材,230万吨铁,几乎全靠进口。

相对于清帝国的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较为彻底,日本今后的发展速度依然比清帝国快,在三五年后对清帝国的威胁非常高。

法国生铁产量从1820年的11万吨,1894年达到的338万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法国钢铁产量从1870年的118万吨增加到1894年的190万吨,而同期美国则由12万吨增加到800万吨。

因为普法战争中法国丢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导致法国原本的工业基地被德国人占了,否则法国也不会沦为世界第五,排在沙俄后面。

德国人的成就越大就越伤法国人的感情,这梁子越来越深,这笔账早晚得算。

法国毕竟是老牌工业强国,虽然沦为第五,但是上百年的工业积累让法国还是比较坚挺的。法国为了维护海外殖民地,必须的把海军维持在英国海军的60%规模上。

由于英国出了全钢制战列舰,使得法国一大批甲铁战列舰立即过时,这笔损失很大,法国海军在蛋疼了几年之后,终于开工建造了布雷纳斯级战列舰,仿造英国君权级建造了布雷纳斯号(Brennus)和查理-马特号(CharlesMartel)两艘战列舰,其配置和英国君权号差不多。

由于法国海军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并没有大规模建造,而法国远东舰队只有一批老式甲铁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自中法战争后,法国海军变得很老实了,不轻易去惹清帝国,因此王辰浩认为法国远东海军的威胁性也不大。

最后,王辰浩将目光放在了英国身上。

1894年,英国钢产量490万吨,生铁产量910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德国。

不过,对于英国海军,王辰浩心中清楚在未来二十年内都是世界霸主,没有人能够打败英国皇家海军。

自第一艘全钢制战列舰君权号下水服役后,英国海军一直是新技术的领跑者。各国海军都以君权级为蓝本进行模仿,打造本国的全钢制战列舰。

王辰浩最想购买的是统一主炮口径的无畏级别的战舰,只是那种跨时代的先进战列舰直到1905年才出现,现在就算王辰浩提出来,也没有能力建造。

没有无畏舰,那王辰浩只能从各国的前无畏舰种选择一款最好的了。

英国目前建成的两款战列舰中,一款是标志性的君权级战列舰,一款是针对远东俄国的缩水版巴弗勒尔级战列舰,不过还有一款在建中的新式战列舰威严级。

1895年,英国皇家海军开工建造14000吨级的威严级一等战列舰,由著名军舰设计师威廉-怀特爵士(Sir型新式40倍径305毫米双联装主炮。由装甲覆盖的船体在装甲带下方弯曲,主炮能用无烟火药发射穿甲弹,穿透能力比以前的305主炮强很多。

同时,针对君权级和出口型富士级的适航性问题加以改进,怀特爵士不再强求富士级那样的18节极速,那样对舰体损坏太大,而是设定在损管更好的17节标准速度上,增加了稳定性,同时加高了干舷和加宽了过舱,使得军舰横摇周期达到17秒,大大提高了远洋适航性。

英国海军对这款军舰寄予厚望,计划建造九艘之多,其可靠性之高使其一直服役到一战后,并且在护航中优秀的适航性赢得了无数赞誉。

这款军舰无疑是首选,不过在王辰浩看来,威严级的强力火炮和她的203毫米哈维钢装甲防护不成比例。不论厚度还是质量都不及德国的克虏伯装甲,同等抗打击强度下,哈维钢要比克虏伯弱五到七毫米以上。

此时,德国的海军虽然没有英国强大,但是德国的先进工业技术却强过英国。王辰浩希望登云级战列舰使用威严级的设计,但最好换装德国的克虏伯装甲。这样一来,登云级在火力、防护、吨位和适航性上面,将全面超过日本的富士级战列舰。

而威严级17节的速度在稳定性上将更好,富士级不可能长时间维持在18节速度上,因此登云级使用17节速度上也没有什么差距。

王辰浩构建了登云级战列舰的规划蓝图,丁汝昌等人都觉得很不错,就等着李鸿章回来后敲定。不过,那得看李鸿章能够要到多少经费,按照王辰浩的估计,登云级战列舰单价至少在1100万两银子以上。

“这也太贵了吧!”丁汝昌不由得皱眉。

王辰浩笑道:“这仅仅是裸舰,只包括基本需求,如果加装电话系统、无线电通讯,怎么也得1200万两。”

邓世昌等人凑过来问道:“电话系统咱知道,上海英租界就有,但这无线电系统是什么?咱们可没听说过,干啥用的?”

王辰浩愣了一下,还以为说过头了,但转念一想这无线电系统在1893年就已经出来了,因此松口气,笑道:“在美国有个叫尼古拉-特斯拉的人,两年前他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首次公开展示了无线电通信。你可以理解为咱们的电报机不用电线也可以发报和收接。”

“无线电,就是不用电线也能发报?这可是新鲜。”邓世昌等人一脸的惊奇,不过他们没少从王辰浩身上听到惊奇的事情,因此已经免疫了,对于无线电并不感冒。

林泰曾突然道:“刚才辰浩说要在军舰上装电话和无线电系统,这电话可以在本舰内传递讯息和命令,不用在大喊大叫了;而这无线电既然不用线也能发报,这舰队之间就可以用无线电通讯,省去了看不清旗语的麻烦。”

刘步蟾兴高采烈的道:“这是好东西啊!”

“好东西肯定贵呀!”丁汝昌不由得苦笑道:“刚才辰浩也说了,加上这些昂贵的设备怎么也得1200万两银子。东西是好,可惜咱大清国穷,买不起。”

众人顿时一脸失望表情。

甲午风云第75章海关

王辰浩同丁汝昌等人制定了登云级战列舰的技术参数,大致估算了造价后便通报给了李鸿章知晓。

李鸿章进京后,先同英国公使窦纳乐会谈,将王辰浩提交的登云级战列舰的建造参数报给他,以获得英国方面的初步报价。

窦纳乐得知李鸿章准备从英国订造新式军舰十分高兴,说了一通增进中英邦交的客套话后立即给伦敦方面通报了情况。

伦敦政府十分重视清帝国购舰一事,为了配合英国联合军事委员会主席斯特里根侯爵顺利访华,第二天,伦敦舰政署同英国巴罗因弗内斯的维克斯船厂研究过后,将清帝国订造的登云级战列舰初步定价在每艘165万英镑,合白银1237万两。

尽管王辰浩已经给李鸿章打了预防针,但当李鸿章得到窦纳乐的报价单子后依然吓了一跳,满脸的表情只体现了三个字——太贵了。

窦纳乐表示这只是初步报价,暗示李鸿章介于中英关系的复苏,价格可能还会有变化。

接着李鸿章拿着英国人的报价单先后去了颐和园、紫禁城和恭亲王府,分别同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和恭亲王奕䜣汇报情况,说服他们给新舰拨款。

奕䜣那里倒是没什么,他懂得海军的重要性,慈禧准许李鸿章添船加炮了,因此海军衙门会得到一笔造舰费,但也就是五百万两撑死了。如今李鸿章订造一艘战列舰就耗资一千两百多万两银子,这奕䜣可做不了主,户部更是不可能给拨这么多钱来。

慈禧一开始支持李鸿章添船加炮,可谓做足了脸面工作,然而当得知一艘登云级战列舰的造价竟然高达1237万两银子后,慈禧顿时闭口不言了。

李鸿章只好痛陈利害关系,称大清周边国家都有新式战列舰在建造当中了,如果大清不买新舰,三年后在爆发战争时北洋水师将无力抵御外辱,到时候敌国海军长驱直入,可轻而易举的沿着海河直捣京师,皇室恐再遭羞辱,颐和园恐再遭洗劫。

李鸿章当然是吓唬她,吃水八米多深的战列舰是不可能直捣京城的,但慈禧不懂,加上害怕她的颐和园再被抢一次,于是慈禧点头同意。

慈禧于是同意了,把难题一股脑的推给光绪,在李鸿章面前当好人,可是光绪皇帝那边不干了。

户部每年从各省收缴上来的赋税收入只有八千万两银子左右,刨除皇室开支五百多万两,一百万不事生产的旗人赡养费就高达四千万两,八旗、绿营、水师开支两千万两,剩下一千五百万两用于朝廷各种公费开支已经是促襟见肘了,哪里拿得出这笔巨款来?

然而,光绪为了给慈禧修颐和园,让她高高兴兴的颐养天年不再干政,这些年张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挪用海军经费,已经引起北洋集团和国内有识之士们不满了,这次慈禧点头同意拨款给北洋水师添船加炮,加上北洋水师甲午海战的功劳表现,光绪帝却是没有借口否决。

光绪连番召开御前会议,同文武大臣们商议对策,看看怎么挤出来这笔经费。

但商议来商议去,最后只能挤出五百万两银子出来,而北洋水师光购买两艘登云级战列舰预付款就得一千万两,加上还得购买辅助军舰,给北洋水师各舰改装大修,海军衙门这第一年拨款就得一千七百万两银子,此后三年每年还得追加水师维持费和后续造舰费六百多万两,算算下来要维持北洋水师的战斗力就得耗掉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怎么来筹措这笔钱就成了巨大的难题。

李鸿章于是提出向洋人借款暂渡难关,但立即遭到了翁同龢和李鸿藻的炮轰。原因很简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条约《北京条约》欠款1600万两,以及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帝国国库耗尽,因此不得不跟列强们借钱度日,而英法美三国便趁机胁迫清政府建立了以洋人为主的海关管理制度。

随着洋务兴起三十年,清帝国前后借款25笔,总额一亿三千万两的贷款在甲午战前业已还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