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胜又挽回了这种颓态,李庆安确实该封赏,但臣以为,战事还没有结束。河湟之战还有大仗未打,如果此时就急于封赏,恐怕有些操之过急了。”
“相国此言诧异!”
李亨站起身,先李隆基躬身施一礼,“儿臣有话想说,请父皇恩准!”
“亨儿,你有话就说吧!”
“谢父皇!”
李亨慢慢走到李林甫面前,道:“李相国,我久闻为帅之道,当在赏罚分明,有功而不赏,有过而不罚,取败之道也,李庆安上次海西出奇兵而大胜,相国说功劳难以确认,这次李庆安在应龙堡大败吐蕃军,相国又说论功不能操之过急,那我就不明白了,李庆安要立下怎样的奇世之功,相国才认为可以给那么一点点小封赏呢?”
“亨儿!”李隆基的脸沉了下来,不悦道:“不得对相国无礼。”
“儿臣不敢!” 李亨狠狠瞪了李林甫一眼,退回座位了。
李林甫连忙站起身,有些惶恐地对李亨道:“殿下,臣不是说不能封赏李庆安,也绝没有否认他的功劳,臣的意思是说,把他的功劳先记下,待陇右战役结束后一并封赏,那时封他一个高官也能说服于人。”
这时。陈希烈也站起身笑道:“臣支持李相国的想法,兵有兵道,将有将规,李庆安的军功论赏,应该由主帅哥舒翰提出,如果我们越过哥舒翰直接封赏李庆安,一则是对哥舒翰的不尊重,二则我们会遗漏对其他有功将士的封赏,会导致赏罚不均,反而会影响士气,所以臣的意思是陛下可先口头褒奖,待大战结束后再一一论功重伤。”
李隆基点点头,又对其他几名相国道:“几位爱卿可异议?”
杨慎衿和张筠一齐道:“臣无异议!”
李隆基见裴宽不吭声,便笑道:“裴爱卿可是觉得不妥?”
虽然裴宽觉得暂不封赏对李庆安不公,但他也认可陈希烈所言,不能绕过哥舒翰,要封赏也是要哥舒翰提出正式要求,他也点点头道:“陛下,臣认可陈相国之言,确实不能绕过哥舒翰。”
“那好,既然各位爱卿意见都一致,那朕便采纳了,可以先口头褒奖。”
说到这。李隆基忧心忡忡道:“现在已经渐渐到了年底,但河湟战役却始终无进展,朕很担心等打完这一仗,大唐的国库也被耗空了,李相国,朕听说长安米价斗米一百二十文,可是真的?”
李林甫叹了口气道:“一百二十文只是平均米价,最好的湖州米已经到一百四十文,若朝廷再不平粜米价,恐怕到新年时就会突破斗米二百文,那时极可能会有抢米风潮爆发了。”
斗米两百文。这是李隆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天宝初年斗米不过十文,这才几年便到两百文了,他沉吟片刻便问张筠道:“张尚书,太仓还有多少存米?”
张筠从袖中取出一折道:“陛下,太仓存米还有八十万石,臣昨天特地去实地查看,其中有三十万石都是霉烂不堪地陈米,不能食用,实际上只剩下五十万石了,陛下,就这五十万石,也不够陇右战役三个月所用,昨天兵部发来牒文,要求再调米八十万石米到陇右,臣哪有还有粮食运去?”
“那陕州的存米呢?是否可以调来一部分?”
“陛下,河东、河南大灾,陕州的存米已经调往二地了。”
李隆基的眉头重重拧成一个倒八字形,怎么会窘迫到这个程度?这时裴宽站起身道:“陛下,臣有一个办法,可以立即得米百万石。”
李隆基大喜,急道:“裴爱卿请说。”
“陛下,关中米并不少,关键是它存在长安各大豪门的私仓之中,如果陛下能出一旨限米令,限制豪门屯米,然后朝廷以平价购米,那时,何愁京中无米?”
裴宽说完,大同殿里一片寂静,让长安豪门限米,这和前几年的限田令有何区别?谁会买帐?大同殿的气氛变得有些尴尬了,李林甫干笑了一声道:“裴尚书的办法虽然不错,但不太现实,恐怕行不通?”
“怎么会行不通?”裴宽冷冷道:“豪门私仓遍布关中,仅咸阳县就有二百五十座,哪一座不是存米千石以上?这些私仓都是谁的。李相国应该比我更清楚,此陇右战役到了关键之时,总不能因为军粮不足而兵败吧?还有新年将到,长安城内米价将暴涨的流言四起,前天西市的张家米铺已经被河东饥民所抢,昨天下午西市的糙米价便已突破了一百四十文,到新年时,二百文会止得住吗?这些,李相国难道不比我更清楚吗?”
李林甫听裴宽揭穿了他的粉饰之言,他老脸不由一红,道:“我并不是说不可以向豪门购米,可购米是需要钱,现在左藏存钱也不过五十万贯,年底要支付俸禄,下个月贵妃娘娘要过寿,还要新年大祭,都是要花钱,哪里还有余钱去购粮?”
“购粮只是说法,钱不够可以暂欠,陇右之战牵动关中安危,唇亡则齿寒,难道豪门们连这一点道理都不明白吗?”
“好了!”李隆基不高兴地打断了他们的争论,对豪门征米,怎么可能?他拉长脸对李林甫道:“陇右的军粮要保证,长安的米价也降下来,朕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新年时长安的米价不能超过二百文,否则朕惟你质问。”
李林甫无可奈何,只得苦着脸道:“臣遵旨!”
停一下,李隆基又道:“传朕的旨意到陇右,告诉哥舒翰,朕不想再拖下去了,三个月之内,务必要拿下石堡城,否则王忠嗣就是他的下场!”
.......
李隆基心情郁闷地回到后宫,杨玉环迎上来笑道:“三郎现在才回来啊!”
“嗯!安排陇右战役,朕有些忙。”
杨玉环抿嘴一笑道:“那臣妾的师傅在陇右表现如何?”
“师傅?”李隆基一怔,他随即反应过来,是指李庆安,他笑了笑道:“你那个师傅很不错,立了大功,朕准备好好封赏他。”
“那准备封他什么官?”
“这个....等战役结束,再一并封赏他,娘子放心吧!朕一定会封他个大官。”
“那就多谢三郎了。”
杨玉环心中欢喜,又道:“刚才三姐来过了。”
李隆基不由精神一振,笑问道:“三姐来了吗?”
杨玉环又娇又媚地白了他一眼,不高兴道:“我就知道三郎一听见三姐的事情就眉开眼笑,哼!”
李隆基连忙将她搂在怀中,安慰道:“她是你的三姐,也是朕的三姐,关心她,不是很正常吗?”
他见杨玉环小嘴微撅,那副娇嗲的神态让他心中不由一荡,他连忙举手发誓道:“三郎对娘子忠心耿耿,绝无他念,在此发誓!”
话没说完,就被杨玉环柔若无骨的小手堵住了嘴,对他媚然一笑道:“三郎不用,奴家知道的!”
杨玉环的心情好了起来,她搂住李隆基的脖子撒娇道:“那下个月奴家的生日,三郎怎么给我过?”
“娘子放心,朕一定会为你举办一次最隆重的寿宴!”
........
卷四 石堡城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战前夕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战前夕(召唤月票)
鄯州,陇右节度使府的一间会议室内热气腾腾。数十名参加河湟战役的大将汇聚一堂,正在听取河湟战役的主帅,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传达朝廷的最新命令。
“圣上已经下了严令,三个月内拿不下石堡城,我哥舒翰的人头将悬挂在长安明德门下,同样的,拿不下石堡城,在座的诸位也就是我哥舒翰的陪葬,我会在朝廷杀我之前,将你们统统处斩。”
哥舒翰目光冷峻地扫向在座的二十四员大将,这些大将来自五大系统,陇右、朔方、河西、安西,还有一个来自长安卫戍军的董延光,这半年来,他哥舒翰一直致力于整合他们,想将他们锻成一块同心作战的铁块,可事实证明他错了,他没有足够的权威镇住这些大将,他们依然是自有想法,神威堡丢失便是最好的例子,阿布思的朔方骑兵当时就在百里之外。当神威堡的求救烽火点燃后,他们居然按兵不动,直到神威堡丢失,他们才慢吞吞起兵,可最后告诉自己的理由却很简单,自己没有告诉他们有救援神威堡的义务,这件事让哥舒翰既感到愤怒,但也让他清醒了,他不可能整合这五支不同体系的军队,除非全部换成自己的手下,可是朝廷却没有给他这个权力。
哥舒翰心知肚明,圣上给了他三个月的时间,并不等于他可以在两个月后再从容不迫地打石堡城,到时候一个小小的变故就会让战局无法挽回,圣上给他三个月时间,他只能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
“我的开头语就这么多,有什么意见现在给我提,等会儿我就要部署战役,如果那时再有意见不干,对不起,那你就给我滚出陇右!”
哥舒翰发了狠话,会议室里鸦雀无声,阿布思轻轻捋着几根短须,眼中露出一丝不屑的神色,哥舒翰这番话不就针对自己吗?不就因为神威城之战自己没出手吗?他以为自己是谁,以为自己是王忠嗣吗?哼!
“阿布思将军,你有什么意见吗?”哥舒翰瞥了一眼阿布思。冷冷问道。
“没有!我会有什么意见?哥舒翰大帅,你尽管下令,不过我的骑兵不合适山地作战,这一点请大帅考虑。”
阿布思的意思就是告诉了哥舒翰,石堡城的攻坚战,他不会参加,哥舒翰冷笑一声道:“阿布思将军,石堡城的攻坚战将由陇右、河西和安西三家来完成,你的骑兵是执行另外的任务。”
“那好,哥舒翰大帅下令吧!我听着。”
就在哥舒翰和阿布思争论之时,李嗣业悄悄对李庆安道:“七郎,哥舒大帅怎么矢口不提你龙驹岛大胜的之事,难道朝廷没有任何表彰吗?”
“我也不知道,或许朝廷想最后一并表彰吧!”
李庆安的心思并不在表彰一事上,而在今天的军事会议,哥舒翰终于要布置打石堡城了,但李庆安却认为现在的时机并不成熟,首先是冬季,赤岭大雪覆盖,有利于守而不利攻,这一点在他守应龙城时深有体会。其次便是各军从未有过联合作战的演习,未经整合就这么投入战斗,可能配合默契吗?这个阿布思还向哥舒翰叫板呢!再其次就是后勤粮草,唐军粮草不足,但吐蕃军也一样面临补给压力;如果能拖到明年二月开打,不仅进攻容易,而且吐蕃军的内部也会生变,现在打,不正中吐蕃人的下怀吗?
虽然是这么想,但李庆安却没有多言,这些哥舒翰也一样能想到,只是朝廷的压力迫使他不得不提前开战。 这时,哥舒翰终于开始部署了,他先对阿布思道:“阿布思将军,你们三万朔方军的任务是压制神威城,迫使赤岭的吐蕃军不敢回撤支援石堡城,如果有可能,你给我拿下神威城!”
阿布思哼了一声,既没有答应,也没有表态,仅仅表示自己知道了,哥舒翰看了他一眼,又问道:“阿布思将军,我的命令你听清了吗?”
“我听清了,不就是把赤岭吐蕃军牵制在北线吗?没问题,我能办到。”
“那好,如果你误了石堡城战役,我拿你开刀!”
哥舒翰重重哼了一声,又对另一个头疼人物董延光道:“董将军。下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麻烦你了。”
董延光是左卫大将军,去年因王忠嗣不肯打石堡城,李隆基便派他来进攻石堡城,结果失败了,董延光便将责任推到了王忠嗣身上,致使王忠嗣被罢免贬职,哥舒翰继任陇右节度使后,董延光并没有返回长安,而是被封为鄯州都督,陇右节度副使,协助哥舒翰进攻吐蕃,这次河湟战役,他更是被封为副将,成为第二号指挥人物,哥舒翰对董延光头疼并不在于董延光做他的副将,而是上次董延光率三万陇右军攻打石堡城失利后,并没有把军权交出,而是以鄯州都督的身份将三万大军的控制权据为己有,对此朝廷也表示了默认,哥舒翰新官上任,拿他也无可奈何,由于董延光曾经攻打石堡城失利,因此在这次河湟战役中。他一直保持沉默,对所有军务大事一概不发表意见。
董延光身材高瘦、皮肤白皙,年约四十余岁,在一溜圈的粗黑皮肤将军中,他显得有些鹤立鸡群,听见哥舒翰给他分派任务,他淡淡应了一声,“大帅请说!”
哥舒翰沉吟了片刻,他是想让董延光负责拦截大非川的援军,但做这个决定他还是有点不放心,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董延光。他是否能完成的了?不过哥舒翰也明白,这个董延光是李隆基的爱将,如果不是因为他曾进攻石堡城失利,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