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名侦探 >

第89章

唐朝名侦探-第89章

小说: 唐朝名侦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大人言重了,下官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之事罢了。”

从话语间不难看出,赵渊虽在刘通手下为官,但与刘通的关系似乎并不好,否则刘通断不会如此算计于他。

赵渊抬头看着李沧海,忍不住叹道:“早就听闻,正阳县令不仅断案如神,而且爱民如子。之前,我还一直不相信,现在我是彻底拜服了。”

两人很快熟络了起来,言语之间也不再似之前那般针锋相对。

“李大人,我有一事不明,你是如何想到,以船为根基,往船中填充泥土,堵住决口的?”赵渊忍不住问道。

他初次来到这里,看到堵住决口的大船以及船体上凝固的泥土,眼中震惊之色,难以名状。

以往修筑堤坝的方法,都是用石头堆积起来,再用泥浆填充,这样修筑的堤坝,被河水拍打后,很容易出现松动。

而李沧海所用的方法,却可以将几艘大船凝结成一个整体,使得河水如何拍打,也难以撼动。

最让赵渊感到新奇的,是凝固后的填充物,这里面不过是一些泥土,碎石以及石灰,凝固过后,竟可以变得比石头还要坚硬。

“那不过是我着急堵住决口,胡乱想出来的方法,没想到阴差阳错的竟然真的堵住了决口。”李沧海话语之中带着一丝侥幸的道。

当时事出紧急,容不得他去想其他办法,也只能拼一下,没想到还真的让他找到了凝固的配方。

不过,他心知肚明,这种简单的凝土,并非真的坚固。

毕竟,船体中的支撑架都是竹子和木材,谁也不知道能撑多久。

“大人,这决口处还需要好生加固才行。”李沧海将心中担忧说出之后,对着赵渊拱手说道。

赵渊大手一挥,捋着胡须道:“放心,本官以命人对黄河堤岸进行全线加固,绝对不让此等天灾再次发生。”

“天灾么?”李沧海眯起了眼睛。

“李大人,你们来到这里可有何事?”赵渊问道。

李沧海这才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

他扫了眼正在沿着堤坝加固的百姓,沉吟道:“赵大人,你们在加固堤坝时,可有发现异常之处?”

“异常之处?”赵渊眉头皱了起来,他捋了下胡须,有些不解。

李沧海想了想,换了个说法道:“堤坝决口处,有没有人为破坏过的痕迹?”

“人为破坏过的痕迹?这个倒没有发现,不过我倒是觉得有些奇怪,依我对堤坝的勘察,这堤坝修筑的极其坚固,不应该如此轻易的就被冲垮才是。”赵渊回想着自己勘察的结果,很是疑惑地说道。

李沧海沉思了下,随即跳上竹筏。

常风几人紧随其后也跳了上去,然后撑起竹筏往决堤处飘去。

很快,竹筏来到了决堤处。

决堤处的洪水已经退去不少,还不到膝盖的高度。

李沧海率先跳了下去,然后在水中开始寻找了起来。

“大人,您这是找什么呢?”常风有些好奇的问道。

李沧海没有说话,而是弯着身子,在水里仔细的寻找个不停。

常风和左弘济面面相觑,他们也跟着跳了下去,低头找了起来,可两人又不知道找些什么,就在水里不断乱摸,反倒给两人捉到了几条肥硕的黄河鲤鱼。

李沧海仔细的看着水里的石头,这些石头都是原本决口处的石头,被洪水冲的到处都是。

一个时辰之后,李沧海突然找到了一块人头大小的石头。

这石头成不规则的半椭圆状,横切面上有一道浅浅的灰迹。

李沧海长长的吐了口气,心道,果然如他所猜测那般。

这石头上的浅痕,实则就是火药爆炸时,火药粉燃烧的痕迹。

“常风,黄河决堤之时,是何情况?”李沧海转身对在水里摸鱼的常风问道。

常风忙直起腰,他擦了下额头,想了想道:“小的询问过当地百姓,他们说,当时只听到一声巨响,没过多久,堤坝就被冲垮了。百姓们都说,这是上天降临的天灾,那一声巨响,是老天爷在发怒。”

李沧海眼睛微眯,深沉的道:“什么狗屁天灾,这是人祸!”

第一百八十五章秦朝石碑

“人祸?”包括赵渊在内的几人,同时愣住了。“大人,您说这话是何意?”

“这一切都是有人故意为之。”李沧海顿了顿,说道:“你还记得断指说过的话么?伤疤让他买了一些火药,而那些火药就是被用在了这里。”

“大人,您是说,这堤坝并非是被洪水冲垮,而是有人蓄意破坏?”常风瞬间明白了过来,他吃惊地叫道。

这个消息对众人来说,简直不亚于被晴天霹雳击中,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敢想象,这黄河决堤其实是被人为破坏。

“你们看这块石头,如果我没猜错,这上面的痕迹应该就是火药燃烧过后所留下的痕迹。当时的巨响,实则就是火药爆炸的声音。”李沧海指着石头上的浅痕说道。

几人目瞪口呆的互相看了几下,赵渊摸着鼻子,有些难以置信的道:“李大人,你说的这些,可有证据表明?”

“那我就将所有的事情,重新梳理一遍。王不全的管家收买了伤疤,让伤疤前来破坏堤坝。伤疤担心自己的行动被人知晓,便让断指去买炸药,一切准备完毕之后,伤疤独自前来将堤坝炸毁。而此时,正值黄河上游河水暴涨,于是被炸的松动的堤坝,根本无法承受河水猛烈的冲击,这才导致洪水泛滥。”李沧海用简单的语言,将整件事组合了起来,对着几人说了一遍。

听完之后,几人面面相觑。

“岂有此理,竟敢炸毁堤坝,引发洪水,简直罪无可恕!炸毁堤坝之人,现在何处?”赵渊听明白之后,顿时怒不可遏。

“赵大人息怒,指使者与炸堤坝者都已经死了。”李沧海双手抱在胸前,边回想之前经历的一切,边说道。

赵渊顿时愣住了,他愕然地道:“这是怎么回事?”

常风忙将事情经过对他说了一遍,听完之后,赵渊脸上既是惊奇,又是愤怒,还有一些疑惑,表情很是精彩。

“李大人,你说那管家是这幕后主使,可他的目的何在?”赵渊很是疑惑。

李沧海揉了揉眉心,叹道:“这也是我正在调查的事情,倘若我所猜不错,此事和石碑,应该都是阴谋。”

赵渊诧异地回头看向龙王庙,黄河龙王庙出现血石碑之事,已经传遍了整个洛阳城,他没有赶来之际,就已经有所耳闻。

如今,这石碑依旧矗立在龙王庙前,李沧海说黄河决堤之事与石碑有关,这让他不仅有些好奇。

“大人,那石碑上写着黄河决堤的具体时间,难道早在秦朝时期,就有人算到伤疤会在那一天前来炸毁堤坝不成?”常风同样不解,他挠着头问道。

李沧海淡然笑道:“千年前的人,又怎会知晓千年后的事情。其实,我们都被石碑给骗了。”

“被石碑给骗了?”常风更加疑惑起来。

“左弘济,你家中字画古玩甚多,想必对古物也有所了解吧?依你之见,那石碑如何?”李沧海没有回答常风,而是向左弘济问道。

左弘济边回想着石碑,边说道:“从材质上来看,石碑的确是件古物,碑上篆刻的字体也确实是秦朝流传的小篆,草民以为这石碑乃是真品。”

李沧海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道:“你只说对了一半。我之所以说被石碑给骗了,是因为这石碑的确是古物,但上面篆刻的字却不见得。”

众人愕然,他们愣愣地看着李沧海。

“小篆这种字体自秦朝流传下来,并非无人通晓。我们之所以会认为,石碑是秦朝之物,是因为石碑古迹斑驳,上面还刻着秦朝时期所流行的小篆,所以才会这样认为。只要读过书的人,见到这石碑,都会在潜意识里做出这样的判断。这是一种很高明的障眼法,往往会让人忽略最明显的线索。”李沧海声音之中充满了称赞。

仅用一块石碑,就险些掩盖住了所有的真相,倘若不是李沧海比别人多了一个心眼,查到了黄河决堤的真相,恐怕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这石碑的真相。

“大人的意思是说,有人在古碑上刻字,让我们误以为这是千年前留下的预言。而其实,所谓的预言,不过是刻字之人布下的局。因为炸毁黄河堤坝的时间,掌握在刻字之人手里,所以,石碑上的时间和黄河决堤时间才会如此吻合。”左弘济恍然大悟的沉吟道。

李沧海赞许的对他点了点头,左弘济不愧是名商人,心思转动之间,就已经猜出他的意思。

“这么说来,刻字之人很有可能就是管家了?他让人炸毁堤坝,又杀人灭口,他做了这么多纠结目的何在啊?”常风越发的糊涂了起来。

“管家是不是刻字之人,目前还无法判定,我猜,石碑很有可能就是管家弄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映衬水患,说明碑上的预言,让百姓相信这是天罚之灾。”李沧海思维越发的清晰,沉声说道。

几人倒吸了一口冷气,常风恶狠狠地骂道:“这厮竟然如此丧心病狂,他要是不死,我非亲手宰了他!可他为何要这样做?”

李沧海沉默了起来,如今可以百分之百的确定,此事和‘逆鳞玄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逆鳞玄武’似乎布了一个很大的局。

虽然只有管家一人,但他却将整个正阳城推入到了绝境。

如果不是他前来上任,又误打误撞的堵住了决口,正阳城就会变成一片汪洋,后果那可是不堪设想。

黄河决堤,没人会想到,其实是被人蓄意破坏。

很明显,黄河决堤是为了侧面印证石碑上的内容,让人们相信,这是天降神罚。

不过,李沧海想不通的是,他们为何要选择在这个时候炸毁黄河堤坝?

然而,他却不知,石碑上的内容已经传遍了天下。

李沧海对如今的大唐并不了解,他还一直以为大唐处于盛世之中,却不知大唐盛世已经走入末期。

如今的大唐,虽天下昌定,但蝗灾四起,流孽滋生,早已不复往昔昌盛。

加上朝廷连年征战,赋役繁重,各地官员乱收苛捐杂税,民间早已怨声载道。

第一百八十六章暗藏杀机

当然,这一切,身居长安皇宫的唐玄宗不可能知道。

他还一直以为大唐,还是他治理下的那个繁华似锦的盛世天下。

正所谓‘国之将亡,必有灾殃’,连年蝗灾已经使得国力积弱,加上黄河决堤,有心人就可以利用石碑上的文字,煽动百姓。

李沧海早已猜到,石碑是有心人故意为之,为了不让百姓出现慌乱,他命常风贴出告示,将整件事情经过昭示给全城百姓。

“兹有王不全管家,买凶炸堤,致使黄河决口,证据确凿,而今凶人伏法。此与天灾无关,实乃人为,望众百姓莫要轻信谣言。”

正阳城各个主要路口醒目的位置上,都贴上了告示,有读书人大声念道。

围观之人,顿时窃窃私语起来。

“你说,这上面说的可信吗?黄河泛滥真的不是上天降罪,而是有人蓄意破坏?”

“嘘,上天降罪这话可不能乱说,据说此事和圣上有关,胡乱说话,你是不想活了?”

“这是县令大人亲自调查出来的结果,我相信县令大人。”

“没错,我也相信,这次要不是有县令大人,咱们恐怕早被洪水淹死了。县令大人就是咱们的再生父母,他说的话,我绝对相信。”

……

回到县衙,李沧海立即书写奏折,将黄河决堤之始末,上呈给了刺史府,同时让常风着手调查所有与管家有关之人,想找出‘逆鳞玄武’的踪迹。

然而,却没有任何结果。

在赵渊等工部官员的带领下,洪水总算彻底退却,正阳城的难民在领到赈济粮款之后,也纷纷回转故地,重建家园。

李沧海并没有吝啬,王不全加上左弘济,单就他们二人的家产,就抵得上正阳县数年的财政收入。

他将两人的家产全部充公,按照每家每户的人口数,进行分发,每人能得到一两半的银子。

这些银子,足以让他们重建家园。

正阳县刚经历过大难,所需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李沧海召集法曹、司马等官员,将所有的事情一一安排到位。

夜幕降临,他又前往福田院,看望那些行动不便的孤寡难民。

张悬命信守着诺言,在正阳城的难民没有离开之前,给难民们免费赠医施药。

福田院都是些或身有残疾,或行动不便之人,见李沧海进来,那些人纷纷要跪下行礼,感谢李沧海大恩大德。

李沧海忙让他们不必多礼,并嘱托他们好生休养,随后往院落中走去。

张悬命正在熬制一大锅的膏药,整个院落之中,飘扬着沁人心脾的药香。

小虎子则在一旁奋力地搅动着锅里膏药,使得膏药不至于沉淀。

看到李沧海,小虎子忙将木棍放下,跪在地上道:“小虎子给大老爷磕头。”

李沧海随手将他拉了起来,拍了拍他头,道:“以后不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