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名侦探 >

第200章

唐朝名侦探-第200章

小说: 唐朝名侦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忠将身边放着的瓷枕抱在手中,轻轻摩挲了一下,猛地对着床沿摔了过去。

一声脆响,那瓷枕顿时四散开来。

与此同时,一张折叠起来的纸张从瓷枕里面掉了出来。

陶箬竹忙弯腰将那纸张捡了起来,交给了罗忠。

罗忠颤巍巍地接过纸张,他老泪纵横地道:“李大人,这便是我等当年的案词,老夫已经没有几日好活了,这案词就交给大人,只希望大人能够查出当年真相!还秦将军一个公道啊!”

李沧海接过案词,他看着已经发黄的纸张,心中对罗忠肃然起敬。

为了让真相大白于天下,罗忠守了这案词十四年。

几经生死,过着贫寒的日子,罗忠却没有丝毫怨言。

大唐确实奸臣当道,但这并非说明大唐无忠义之士。

熊阿四如是,罗忠如是,三法司连同洛阳府尹亦是。

“前辈放心,无论如何,我也要将整件事情查清楚!”李沧海郑重地道。

“老夫相信你,你有这个能力。老夫心愿已了,死而无憾了。”罗忠似乎放下了一桩心事,说道。

李沧海将案词小心翼翼的收了起来,然后思索了片刻,问道:“前辈,我还有一事不明,想要请教前辈。秦将军当年是否自己承认过罪行?”

罗忠愣了下,他颤巍巍地摇头道:“因为有人曾诱导过他,说圣上远在长安,想要洗清自己的罪名,除非见到圣上。而根据以往流程,三法司会审结束之后,秦复要被押至长安,由圣上亲自发落。我想,秦将军定是因此而认罪,他想要亲自见到圣上。”

李沧海背着双手,来回地踱了几步,他眉头紧锁,这个理由似乎有些太过牵强了些。

他踱了几步之后,脚下骤然一停,问道:“诱导他之人是谁?”

“杨国忠。”罗忠看了他一眼,深深地道。

“是他?”李沧海略感诧异。

罗忠点了点头,说道:“当年杨国忠身为监察御史,奉命监督此案,便是他在牢狱之中,说服秦将军认罪,好以此见到圣上。可惜,秦将军不仅没有见到圣上,反而坐实了自己通敌叛国之罪,落得个尸首分离的下场,唉……!”

李沧海眯起了眼睛,他没想到此事杨国忠竟然也参与其中。

据他所知,杨国忠与李林甫虽同是奸相,但两人却并不合拍。但他却不知道杨国忠起初与李林甫狼狈为奸,两人合谋也不知迫害了多少忠臣义士。

第三百九十四章当年证物

“杨国忠为人奸诈,心机深沉,依老夫猜测,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讨好李林甫。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李林甫之前对杨国忠甚是瞧不起,但经历此事之后,李林甫对杨国忠大为赞赏,并极力向圣上推荐他。此人能从市井之徒一步步成为当今宰相,其心计之深沉,远超常人。李大人,对于此人,你不可不防啊!”罗忠说完这些,便剧烈的咳嗽了起来。

李沧海点了点头,关于这点,他比任何人都更为清楚。

“杨国忠,李林甫,若是我没有猜错的话,那些指认秦将军的证人,应该也都是他们的人吧?”李沧海皱眉说道。

“不错,这就是当年审理此案时,我等所发现的疑点,他们全是李林甫的门徒。当年谁都知道李林甫与秦复不合,其实在此案之初,老夫就怀疑这一切都是李林甫在搞鬼,但李林甫权倾朝野,我等也只是猜测,所以只能尽量拖延时间。可是没想到,最后秦将军依旧难逃此劫。”罗忠叹息道。

李沧海心中有数,他总算弄清了事情的大概,现在他可以确定一点,这一切都是李林甫的诡计,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除去秦复这个眼中钉。

秦复远在边关,手握重兵,李林甫也奈何不了他,但若是他离开边关,李林甫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除掉他。

“果真如此的话,想必那让秦复返回洛阳的那个消息,也是假的了。”李沧海暗自猜测。

他闭上眼睛,将所有的事情在脑海之中过了一遍。待他再次睁开双眼之时,嘴角扬起了一丝微笑。

关于十四年前所发生之事。他已经心中有数,剩下的事情相对来说就简单多了。

“哦。对了,当年秦将军被抄家灭门之后,我们曾留下了一些所谓的‘物证’,那些‘物证’就藏在洛阳府的证物室,我等能力有限,无法从中找到破绽,李大人心思缜密,希望你能够有所发现。那些东西被封在一个木盒之中,上面刻着一朵牡丹。”罗忠想了想。吃力的说道。

李沧海眼睛顿时一亮,颇为吃惊的道:“那些东西竟然还在?”

“当年我等辞官之时,曾去过洛阳府,那时那些东西还在。不过,时间过去了这么久,而今是否还存在,就不得而知了。”罗忠叹息道。

李沧海思忖了片刻,当即做出决定,对着罗忠深深地行了一礼。他郑重地道:“前辈,李沧海绝不会辜负你之重托。眼下我需要立即前去找寻那些‘物证’,晚辈就此告辞了!”

罗忠浑浊的双眼,放出光芒。他颤微微地道:“李大人,老夫能在死之前将这些说出,已是死而无憾。秦将军含冤十四载。能否沉冤昭雪,就全靠李大人了!”

说着。罗忠强行支撑着身体,想要坐起来对着他行礼。

“前辈不必多礼。晚辈定当竭尽所能,让真相大白于天下!”李沧海一本正经地说道。

罗忠笑了起来,他眼角湿润,点头道:“老夫相信你。”

简单的几个字,让李沧海心中泛起波澜。

他原以为三法司乃是和李林甫是一丘之貉,合谋诬陷秦复。直到现在他才知晓,三法司各个都是忠义之士,他们没有因惧怕而放弃真相,也没有因岁月而妥协,在他们心中,始终坚守着正义。

古有‘一诺千金’之故事,在此之前他只是当故事听过,却并不以为然。

直到他接二连三的遇到这些人,他才知道‘一诺千金’并非只是故事。

熊阿四为了报恩,不怕牵连,冒死给秦家收尸,并十四年如一日的祭拜他,从不间断。

而当年主审此案的三法司与洛阳府尹,虽没能救下秦复,但却坚守正义,这一守就是十四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将真相公诸于天下。

除了感动,李沧海收到的更多的是责任,伸张正义的责任!

离开罗家时,李沧海将身上所有的银两全部塞给了罗通。

他看的出来,罗忠已经病入膏肓,已没有太多时间可活。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全力让这位忠义之士,在生命的最后不留遗憾,所以他要加紧寻找真相。

两人快马加鞭的赶往洛阳府,来到洛阳府后,他们没有和任何人废话,直接朝着证物间走去。

李沧海严肃的神情,让洛阳府尹吓了一跳,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大错而不自知,忙跟在李沧海屁股后面。

“打开!”来到证物间,李沧海沉声吐出了两个字。

洛阳府尹忙命人打开铜锁,弓着身子道:“大人,您这是……?”

李沧海推门,带着陶箬竹走了进去,随即一转身对着洛阳府尹等人道:“没你们的事了,各自忙去吧!”

众人面面相觑,纷纷行礼后,各自返回。

证物间是用来储藏各个案件证物之处,偌大个房间并排放着数十排木架,每个木架上都放着各类证物,生锈的砍刀,折断的利剑,以及沾血的石头。

对于证物间,李沧海起初也感到惊讶,没想到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了保存证物的观念。

直到他升任正阳县令之后,才知晓这是吏部的考核手段之一。

对于官员,吏部每年都会进行考核,这考核的指标之一就是破案率。

通常来说,破案率越高的官员,得到提拔的几率越大。

但这种情况之下,就会使得某些官员为提高破案率,妄造假案。

吏部为了解决这种事情,就下令各级府衙必须备有证物间,待吏部考核之时,结合证物对各个案件进行对比。由此而判断官员是否造假。

虽说这种方法尚不完善,但在古代社会却是已经进步许多了。

证物间内除了并排的木架之外。还有许多堆积起来的木箱,木箱之中放着年代久远的证物。

“大人。这么多东西,要如何寻找啊?”陶箬竹看着满屋子的证物,有些头疼起来。

李沧海看了下周围,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离开罗家之时,李沧海曾问过罗忠,那木盒的存放之处,但罗忠毕竟年事已高,加上他只来过一次,早已忘记具体的存放之处。

李沧海思索了片刻。沉吟道:“既然那东西是在十四年前被放于此,那就先找一下十四年前的箱子。”

十四年前的箱子被押在两个木箱子下面,但那些箱子异常沉重,李沧海又喊了几名衙役帮手,才将两个木箱给抬了下去。

打开木箱之后,李沧海等人在里面仔细的翻找着。

然而,几人反反复复的将里面的东西找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罗忠口中所说的那个木盒。

“大人,这可如何是好?难不成要将这里所有的箱子都打开找一遍不成?”陶箬竹挠着头。不无泄气的道。

这么多箱子,若是全部找一遍,单凭他们几个人,根本不可能完成。

李沧海站起身来。他拍了拍手,仔细地看了看周围,眉头一时间皱了起来。

“放在木箱里的证物都是时间过的太久。由法曹一件件清点之后放进的,而那木盒则是洛阳府尹亲自存放。应该不会在木箱之中。”李沧海想了想,他仔细地观察着周围。把自己想象成了当年的洛阳府尹。

从罗忠口中,可以看的出来,当年的洛阳府尹是名忠义之士。

他同三法司一起主审秦复案,但却并未因此而屈服于李林甫,而是将那些所谓的‘证据’给藏了起来。

那么,他之所以藏起这些‘证据’,原因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秦复沉冤昭雪之时,可以当作真正的证据,展现给天下人。

罗忠说过,他们同一年相继辞官,吏部尚书是最先辞官归隐,惨死于山贼手中。

那时,他们余下三人皆已心有猜测,这是有人想要杀人灭口。

洛阳府尹自然会想到自己有可能会丧命,这种情况之下,他心中一定希望有人在自己身死之后,能够找到那些‘证据’,如此他们才不会死的毫无价值。

“如果是我,在这种情况下存放木盒,一定不能太过隐蔽,但同时那个地方又很容易被人忽略。”李沧海站在原地,转着身子朝周围看去,仔细的寻找着这种地方。

房梁、桌角……

蓦然,李沧海的眼神停在了房间正中的一处影壁之上。

影壁上所雕刻的乃是一尊獬豸,獬豸脚踏祥云,昂首挺立,给人一种沛然正气。

李沧海走了过去,他仔细的瞧着影壁,影壁上的獬豸乃是木雕,纹理清晰,栩栩如生。

然而,李沧海却发现獬豸下颌处的鳞甲,与周围竟有些出入。

周围鳞甲全是顺麟,而只有下颌那片鳞甲,竟然全是逆鳞。

“这逆鳞向来只有一片,为何这尊獬豸却有着这许多逆鳞?”李沧海眉头微皱,稍作犹豫,便伸手摸去。

当他的右手摸到那些逆鳞之时,他心中顿时一喜。

因为,他摸到了一丝缝隙。

“找到了!”李沧海沉声吐气,右手微一用力,顿时将那块逆鳞给扣了出来。

陶箬竹立即围了上来,他看到李沧海手中拿着一个比巴掌大上一圈的木盒,木盒厚约三寸,正面雕刻着鳞甲,反面则雕刻着一朵牡丹,放入獬豸下颌,正好能够将那处空缺给填上。

“大人,这就是那个木盒?”陶箬竹看着那木盒,啧啧称奇道:“那位大人能够以如此巧妙的方式,将木盒藏起,也就只有大人目光如炬,才能一举找到啊!”

李沧海也是感慨万千,当年的洛阳府尹心思又是何等缜密,否则也不会想出这等方法。

来到证物间,众人的注意力自然是放在各种证物上,谁会去看这影壁?

而那位洛阳府尹也正是利用了这点,才将木盒表面雕刻成鳞甲,镶嵌于影壁之上。

他相信,若有人重提当年案件,必然会有人前来寻找木盒。

他也相信,能够重提此案之人,也必定能够找出木盒下落。

否则,如何有能力替秦复沉冤昭雪?

李沧海打开木盒,发现里面放着一枚吐蕃兵符,以及十多封发黄的信件。

拆开信件,李沧海逐个仔细的阅读了一番。

这些信件上面都有着秦复与吐蕃大将的署名,上面明确记载着双方之间的谋划。

从信件上来看,秦复确实投靠了吐蕃大将,两人在信件之中详细谋划了进攻计划,从如何侵占边关,再逐渐占领幽州,秦川,以及如何占领长安等谋划皆清楚的写明。

不仅如此,吐蕃大将为表示诚意,更是将兵符送与秦复。

“大人,从这些信件来看,似乎秦将军真的有通敌叛国的嫌疑啊!”陶箬竹说道。

李沧海眉头紧锁,他收起信件,道:“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这些信件真假还需再做验证,走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