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95章

调教大宋-第95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忧的是,弟弟从小被姐姐和自己惯坏了,不知道在外面得吃多少苦。
  总之,这事也把唐奕坑苦了,弄得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在曹佾面前抬不起头来。
  但事情总会过去,曹佾也知道,唐奕是好心。而且细一琢磨,这也不算坏事,依曹觉在开封这么作下去,早晚要出事的。
  得利最多的是潘丰,潘丰也犯愁潘越整天不务正业,没想到曹家的老二跑了,反倒让潘越老实了。
  这段时间在回山,除了隔三叉五找唐奕打一架,真的老实了。从言谈之中就能看出,不似以前那般浮躁了,开始沉稳起来。
  七月中,肆虐了一个多月的大水终于退去,曹潘两家,还有桃花庵,因为受灾严重皆要重新修缮,这回唐奕又被抓了壮丁。
  他把观澜书院修得那么漂亮,自然少不得为几家的重修出谋划策。
  而观澜的运力依然在为朝廷救灾的事宜忙碌,不过,今年虽为千年大灾,但却无一地有灾民作乱之事发生,足见观澜运力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
  赵祯已经和富弼、文彦博商量过了,将以后向京兆运输官粮的任务交给观澜商合。
  对此,朝中大臣并无异议,毕竟官粮运转之事,一直是让朝廷头疼不已的一件事。经常是贪腐频生、毛病不断,正好借此把这个麻烦甩出去。
  八月末,桃花庵的修缮之事最先完成,毕竟只是倒了几间草庐,重建很容易。但是,桃园夫人和董惜琴却没有走,而是继续住在观澜,倒是董靖瑶和那一大群使女先回去了。
  桃园夫人是以后都不走了。对此,只能说是尹先生好福气,不但有一个死心塌地爱他一生的女人,还有一双孝顺懂事的儿子。
  尹文若、尹文钦二人从老家来到回山,按说,他们应该恨桃园夫人的,毕竟父亲一生爱一个妓女多过自己的生母。
  如今家母仙去多年,二人也终于见到这个传说中的女人。但是,他们没有选择恨,而是选择包容。
  父亲颠沛流离大半生,临近晚年,为什么还要让他留下遗憾呢?
  ……
  桃园夫人本来是要回到桃花庵的,却被尹氏兄弟拦下了。尹文若作为长子长兄,直接给桃园夫人行了一个跪拜大礼。
  言:“父亲大人老了,夫人也老了,如今父亲也已辞官,又何必在乎那些所谓的世俗名声呢?”
  桃园夫人被两个小辈跪的一时手足无措,黯然泪下,“师鲁可以不在乎了,但是你们不能不在乎。”
  “你们都是好孩子,将来是要为尹家光耀门楣的,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耽误了你们的前程。”
  尹文若道:“如娘,留下来吧!若尹家连如娘都容不下,又谈什么光耀门楣!?”
  如娘……
  二人叫的不是姨娘,而是学着范家后辈叫甄氏的称呼,叫如娘。
  桃园夫人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两个孩子没把自己当尹洙的妾室,而是要如自己的亲娘一般侍奉。
  最后,桃园夫人还是留下了,却没有同意尹洙明媒正娶的好意。用她的话说,两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能把孩子教得这么好的女人,也一定是好女人,她不能抢了她的名份。
  一出儿孝母慈的正能量大剧,差点没把唐奕看哭了……
  那董惜琴为什么不走?却是唐奕怎么也看不懂的。
  这董行首一点都不像个青楼女子,倒像个苦修的尼姑。除了一些京中贵胄邀请她到宴助演,剩下的时间基本就呆在回山哪儿也不去。就算出演也是匆匆而去,弹唱两首即匆匆而回。
  ……
  八月开始,前来回山求学、拜山的人越来越多。
  离明年开春的大比越来越近,各地举子向京中聚集也属正常。而来到开封,有两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一是去太学拜会胡瑷;二就是来回山听学。
  没办法,范仲淹、尹洙、杜衍、孙复、柳三变的名头实在太大了,你要不来朝个圣,都不好意思说你是学儒的。
  几位老师父都是谦和之人,而且,本来也是本着开门授讲的目的,所以,来拜山的,能见就见,绝不推诿。有能力出众者,范仲淹等人还会把他们留下来,大比之前,悉心教导。
  而这其中,也确实有几位牛人。
  比如,冯京,就算唐奕记不住大宋每一科的状元是谁,但也一定记得住把‘冯京’当‘马凉’的典故吧?
  这特么可是皇佑元年的状元郎啊!一定得留住。
  而另一位,虽然不是什么状元,准确地说,这位考了一辈子,连个进士也没考上,但却比冯京大牌一万倍。
  ……


第168章 两大名人
  考试之前先拜会名儒,这已经是宋朝考场的潜规则了。
  若是哪位大儒看你不错,公开赞扬几句,再把你推荐给朝中名臣,那你高中的几率会很大。
  这一天。
  正好唐奕和贱纯礼等人跟着君欣卓早起晨练,一路冲到码头,又折回望河坡。跑到山脚的文圣石处,就见两个中年文生站在那儿不进不退。
  众人不禁暗笑,这事天天都有发生,那些应试举子都是早早就来到回山,但又怕太早打扰了几位名儒休息,所以就手足无措地等在山下,一直到临近中午才敢上山。
  丁源快跑了几步,来到二人身前。
  “两位是来拜山的?”
  两人一见是一队跑得满头大汗的少年,不禁疑惑,“学生正是来拜会范公和几位先生的,不知几位是……”
  丁源道:“我们是观澜的儒生,二位可有作文送上,若是有就拿出来,小生帮你递给范师父。若师父觉得好,自然就会见二位。”
  二人闻之大喜,急忙拿出作文送上。
  丁源接过,“不知道二位高姓大名,我好向老师禀报。”
  “学生眉州苏洵,苏明允。”
  “学生眉州陈希亮,陈公弼。”
  ……
  我去!!
  唐奕正好跑到旁边,听见二人自报家门,一个趔趄差点趴地上。
  “你说你是谁?”唐奕指着苏洵叫道。吓得苏明允以为自己欠这少年的银钱不成。
  “在下,眉州苏洵……”
  “苏洵……苏老泉?”
  呃……
  苏洵一阵尴尬,“老泉之号,乃学生无聊之时自娱自乐的称呼,不知公子是从哪里听说的?”
  呃……
  这回轮到唐奕尴尬了,“忘了哪儿听来的了!不过,先生的文采小子还是听说过不少的。”
  “先生不敢当!”
  “当得,当得。”唐奕笑着客气道。
  开玩笑,苏洵还当不起一个先生。
  “来来,随我上山,等老师用过早饭,就带你去见。”
  陈希亮这时插话道:“刚刚那位公子不是说,要看过作文之后,才……”
  “别人当是如此,二位的才学肯定是没问题的,老师定会见你们的。”说着,唐奕就拉着两人往山上走。
  苏洵与陈希亮对视一眼,心说,这小公子好不奇怪,他都没看过咱们的作文,怎么就知道好?
  呵呵……
  就这两位的文章,不用看也知道很好啊!
  一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另一个简直就是科举考试的吉祥物。不但自己是进士,儿子也是进士,侄子还是进士,好友的儿子更是进士,反正跟他沾点边儿的都考上了,就跟礼部贡院是他们家开的一样。
  到了山上,二人亦被观澜的美景所慑,心说,范公的书院就是不一样,仙境一般的好地方。
  此时,范仲淹等人应该是刚散完步,正在用早饭。遂唐奕问两人道:“二位用过早饭了没有?”
  二人脸色一窘,为了早点来,少排队,二人三更就出城了,还真没吃早饭。
  “公子且去用饭,不用管我二人。”
  “那就是没吃喽?正好跟我们一起。”
  丁源、宋楷等人不禁奇怪,从来没见唐子浩这么热心过啊?今天这是怎么了?
  到了食舍,苏洵和陈希亮有些不知道干什么好,因为这食舍跟别处不一样,吃法也是见所未见。
  唐奕见二人不动,知道他们第一次来观澜吃饭,必是不适应,就为两人各拿了一个铜盘。
  “这边是馒头、炊饼、汤饼、饺儿、枣糕等主食,那边是牛乳、豆浆、米粥,那边是时令小菜,二位想吃什么,自取便可。”
  两人看得新鲜,还从来没这么吃过饭。
  而且,这里面食种类极多,花样百出,市面上常见的早点应有尽有。
  随着观澜的学生捡了几样可口的食物,二人就随唐奕找了一处僻静角落坐下。
  唐奕见也差不多了,有意无意地对苏洵道:“听说先生家里有二个惊世神童?”
  嘎!?
  虽然唐奕装着很随意地一问,但还是惊着苏洵了。
  我那两个儿子这么出名了?都传到京城来了?
  “呃……犬子不才,还当不起神童之说,最多算是聪慧罢了。”
  “先生谦虚了,令公子之才,将来必是大宋之文星也。”
  谁不喜欢别人夸自己儿子啊,苏洵心下当然高兴。
  只不过,唐奕下一句,他就高兴不起来了。
  “先生下次进京赶考,可要把两位公子带到观澜来啊!以他们的才学,老师一定会悉心教导的。”
  ……
  苏洵心里这个郁闷,心说,我哪得罪你了?还下次赶考,你这是咒我这次考不上啊?
  “还不知道公子高姓大名。”
  “在下唐奕,唐子浩。”
  噗!!
  不光苏洵,连陈希亮都把一嘴的吃食喷出去了。
  原来,这位就是狂生……
  唐疯子啊!
  进京不足半月,满耳听的都是这个唐疯子的事迹,桩桩件件就没一件像个读书人的。
  不过,看这位的作派,确有点异于常人。
  二人心说,还是离这位远点的好。
  ……
  别别扭扭地吃过早饭,二人终于逃似的由仆役带着去见范仲淹了。
  唐奕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有点失望。
  一番攀谈下来,他发现,苏洵现在还只是个屡试不第的老举子,早没到立地成圣的地步。
  他那两个妖孽一般的儿子,也只不过是两个十岁左右的小孩牙子。
  苏仙啊!
  十一岁的苏仙,那还叫苏仙吗?
  不过,苏洵现在还没修成正果不假,但是水平还是有的。
  苏洵二人去见范仲淹,范大神一看二人的文章,陈希亮行文俊逸,不失大才。范仲淹又考了考他的经义、诗赋,觉得虽然还欠些火候,但假以时日必是良材。
  但是,苏洵……范公却没法评价了。
  简单来说,苏老泉这个人偏科很严重……
  他的经义之学算是二流,可能还没有范纯仁学得扎实,诗赋的功力根本不入流,最多只能算通顺。
  但是,这货写时文策论的本事,却是超一流水平,范仲淹看过之后,都觉得有点自惭形秽。
  苏洵的文章实在是太漂亮了,漂亮到无可挑剔!
  读罢苏明允的文章,范仲淹有种酷夏如饮甘泉的通快之感。
  “明允之时文,可为天下典范矣!”
  ……


第169章 中秋宴
  范仲淹还真不是夸张,当今文坛,也唯有欧阳永叔的文章比苏洵略胜一筹了吧!
  说心里话,苏洵虽文章写得漂亮,但是,范仲淹并不看好他能今科高中。
  无它,目前大宋的文坛还是偏向五代浮夸空泛的文风,现在朝廷贡试也是重诗赋,轻策论。苏洵文章作得再漂亮,诗词功底却是硬伤,很难在举业上有所建树。
  他甚至还不如陈希高中的可能性大。
  不过,如今的范公已经不是朝堂上那个耿直不讳之人了,现在的他,更平和,更知道什么时候说实话,什么时候善意地回避问题。
  老头儿也没有明说苏洵诗文不好,毕竟还有几个月就考试了,这个时候给仕子信心,比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
  他只是很诚恳地邀请二人在观澜书院住下了,一应食宿分文不取,并根据二人的不足,隐晦地指出,苏洵可与柳永多多论诗评词。
  而陈希高如有时政、治世之论的疑问,可随时来找他或杜衍请教。
  二人当然是大喜过望。要知道,进京举子来观澜拜会求学之人多如牛毛,但能真正进入观澜书院学习的,却是寥寥无几。
  能有此殊荣,跟着几位老相公学习,简直就是天大的造化。
  这真不是二人夸张。
  从现在京里流传的四难求就不难看出,入学观澜有多难。
  什么是四难求?
  文武至尊惜琴曲;狂生下阙观澜举。
  就是开封最难求的四件事:
  唐子浩的下阙诗;
  董惜琴的词曲;
  天下第一美酒“文武至尊”;
  还有观澜书院的举荐和收留。
  因为几位名臣大儒的关系,观澜书院已经被传神了,简直比大宋最高学府太学院都牛气。就好像入了观澜,几乎就等于中了进士一般。
  ……
  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