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575章

调教大宋-第575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你还要给阎王营派监军?这不就是自相矛盾,纯属自己打自己脸吗?”
  ……
  对于王韶之问,唐奕这回倒是神情一缓。
  不怕你问,就怕你不问直接怼回来。只要你问了,唐奕就能把你忽悠瘸。
  “因为有必要!”
  唐奕一脸凝重,“与狄青的旨意,与其说是放权,倒不如说是对狄汉臣本人的信任更多些。”
  “当然,大宋像狄青一样的忠良很多,朝廷都可以放心。”
  “但是……”
  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王韶,“一代王朝,光靠唯心之信终非正途。我们要做的,是在信任之上完善制度,避免意外!”
  政治是理性的思维,单靠信任是不健康的。
  即使赵祯近乎无限度的信任唐奕,但是在那块誓碑之上,还是加上了“财不盖国,权不过君”的字眼。
  这并不是说赵祯不信任唐奕,更不是说预言有一天,唐奕会富可敌国,权冠朝野,而是一种理性的预防,无可厚非。
  正如狄青一样,朝廷信任狄青,明旨可先斩后奏。但是,这种信任也只是“事急从权”。
  以之为范本鉴行全军,那显然就是荒唐的。
  在制度上完善信任,这才是身居庙堂的唐奕等人职责所在。
  对此,王韶一阵无语,唐奕说的,自然有道理。
  可是,监军之职,大宋历来有之,而且在他看来,纯属扯蛋。
  让不会打仗的文人去看管武将,难免会有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的主儿指手画脚。
  说心理话,大宋百年这几次大败,还真不是武人不能打,就是特么监军误事。
  杨业怎么死的?是监军不救!
  雍熙北伐是怎么败的?是因为曹彬的监军就是太宗皇帝本人,瞎指挥一通,才把整个大好局势全部葬送。
  还有,澶渊之盟是怎么签的?
  要不是真宗亲自监军,明旨不打了,大宋能让辽军安安稳稳地撤回去?说不定那个时候燕云就归宋了。
  所以说,监军真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王韶瞧不上眼。
  在书院之时,虽然他也算醉心兵法,苦研战阵,可是,王韶自己清楚,和杨怀玉这些名将比起来,他就是个二半吊子。用兵法之术抓抓山贼土匪还行,让他监军,就纯属扯蛋。
  况且……
  王韶都快哭了,这还是一个不管事儿的监军。
  老子拼了六年才拼出今天的政绩,眼瞅着就要冒头儿了,你给我发配到辽河口去?合适吗?
  “子纯,你听我说。”
  唐奕“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的开始忽悠。
  “别小看这个‘不管正事’的监军,用好了,其用作绝不亚于一名百战将军!”
  “哦?”王韶拧着眉头,一脸的不信。
  “把兵喂饱了才能打是吧?那确实不输百战之将。”
  “呵呵。”唐奕干笑两声。“你还别不信,这个位置,很重要!!”
  掰着手指头给王韶算了起来。
  “首先,抛去军中之务不谈。”
  “这是朝堂,是士大夫,甚至官家,与兵将之间连接的纽带。”
  “大宋军内的情况你是知道的,朝廷管将,却不管兵,导致兵为家卒,将为家将。”
  “你的职责是把朝廷、士大夫,还有官家的指示、思想及时的传递给最底层的士兵,让朝廷更好的掌控军队。”
  “其次,随着大宋军制整改的开始,军内职责会越来越细化、越来越繁复,单靠将领主管,必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一军之中,将帅主外,你来主内。”
  “说白了,杨怀玉当爹,你来当娘。各司其职,方能让阎王营发挥更高的战力。”
  ……
  得,唐奕这么一说,王韶更闹心,我成当娘的了。
  苦着脸道:“还有吗?”
  “有!!”
  唐奕继续,“再者,因你职务之便,军中将校兵卒心中想什么,想干什么,有何思虑,皆可尽知,更方便你提振士气,动员三军。”
  “要知道,士气高低,可是战之首重啊!”
  说着话,唐奕咧嘴一笑,“在这一点上,杨怀玉怎么可能有你会忽悠?”
  “子纯站在将台上讲几句,那底下的兵还不都嗷嗷叫?”
  “哼……”
  王韶面有缓和,却还是哼了一声,斜眼瞪着唐奕,“我看你去更合适,你比老子会忽悠!”
  “可是也不对啊?”
  王韶一脸的纠结,“自古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兵也好,将也罢,心中只皇权大于天,还有必要再添一个‘唠叨婆子’,天天在耳边絮叨这点事儿吗?”
  不想,唐奕一摊手,看傻子一样看着王韶。
  “这种事……嫌多吗?”
  好吧,王韶败下阵来。
  从古至今,对于权力的掌控之事,还真没有人嫌多。
  何况,大宋的情况还有点特殊,将阀比皇权对兵的掌控更大。
  ……
  ……
  见王韶低头沉思,唐奕就知道,这小子让他忽悠住了,基本算成了。
  本来嘛,王韶开的头儿就不对。
  他要是和唐奕攀交情,打苦情牌,再把这些年的政绩和前途摆出来,唐奕还真不好意思让他去军队,毕竟他的本意也不想让王韶去。
  要知道,王子纯在原本历史之中也一代儒将,那是在大宋已经烂透了的情况下,还能带兵扩土千里的大牛人。让他给杨怀玉打下手儿,是有点屈才了。
  可是,这货估计也是死要面子,不想在唐奕这里邀功要人情,非扯什么必要性,那就……
  ……
  说实话,唐奕也诟病监军,但是,他不反对监军制度。而且,和后世一对比就发现,不是大宋的监军制度有问题,是监军的职能有问题。
  说白了,大宋的监军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后世华夏,要求党指挥枪,所以军队有指导员、政委之职。
  不是一党执政的国家,不要求党指挥枪的,其实也有政委之职。只不过换了个名字而已。
  比如米国,人家叫“心理医生”,说白了,都是做思想政工工作的职能。
  任何时代,任何政体,都不会嫌对军队的掌控力够了。所以,政工之务不论放在哪朝哪代,它绝对不多余。
  别说大宋,你就是倒退回春秋战国去,这个王那个公,让他在军队里多一个提振士气,时刻和王权保持一致的角色,他也是乐颠颠的求之不得。
  ……
  开办武学院让赵曙出任院长,这是在将领层面改变军中思维,把家将变成皇权之将。
  而在军中配职政委,则是在兵的层面颠覆思想。
  这是唐奕军改从农垦裁军,到整合现有的一个过程,不可谓不重要。
  “为什么是阎王营?”
  王韶终于发问,在他看来,阎王营是最不需要监军的了吧?
  “只有阎王营接受文人随军,别人才会接受。”
  “那为什么是我?”王韶抛出最后的疑虑。
  “第一,这个人即使不是你,也一定是一个通晓兵法的文官。”
  “不但通晓兵法,而且必须是观澜出去的人我才能放心。”
  “第二,不但要我放心,也要士大夫们认可。否则起不到轰动效应,后期推广会很难。”
  “第三,还要要杨怀玉放心,认可的人才行。只有这样,这个人到军中的阻力才会最小,更容易成功。”
  “第四……”
  “行了行了行了!!”还特么第四?只三条王韶就听不下去了。
  这是专门为他编出来的吧?
  照这个三条掰着手指数,得是观澜出去的,政绩好、名声在外的,还得懂兵法,还得和阎王营熟悉……
  那特么除了他王韶,没别人了!!!
  “最后一个问题。”
  “问!”
  “这很重要吗?”
  “重要!”
  “对子浩重要,还是于国重要?”
  “于国!”
  “那我接了!”王韶站起身行。
  “旨意一下,我就北上辽河,到阎王报道!!”
  唐奕也站了起来,“三年!只要三年!只要新改一成,定不负子纯今日奉献!”
  王韶洒脱一笑,打趣道:“有子浩这句话,韶就放心了!”
  叹了口气,看向远处,“还真有点怕给人家当一辈子奶娘啊……”
  调过头来,看着唐奕,“到时候,即使不回京,你也得让我带兵!”
  “行!”唐奕重重点头。
  “一言为定!”
  ……


第930章 难啊
  子弟兵的口号,唐奕已经喊出去了,大宋上下对“军汉”“丘八”的印象有所改观。
  可是,这种改观也仅仅只限于阎王营,这是一支用胜利铸就灵魂,用生命谱写辉煌的部队,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尊重、爱戴。
  但是,话说回来,大宋百万之军又有几个阎王营呢?又有几支军队有阎王营的机遇和挑战呢?
  客观的说,阎王营是特例,能改变一军在大宋的地位,却无法实现百万之军形象的扭转。
  所以,热血只是引子,是契机。要真正把“子弟兵”,把大宋铁军的概念彻底贯彻下去,还是要靠方法,靠制度。
  而王韶,就是这制度的第一人!
  让王韶来做这个试点,不单单是在武人和文人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也不单单是向普通士兵传递忠君、爱国的思想。
  唐奕更想通过他,把百姓们对军人的认识,把军人对百姓的情感相互传递。而不是用血的代价,不是用全灭保全百姓的惨痛事实来联通彼此。
  如果王韶成功了,真的营造出“军民鱼水似一家”的大氛围,真的做到了军与民同呼吸,文与武共命运……
  那么,王韶的功绩不亚于任何一项改革方针。
  ……
  ……
  当然了,在这个文武偏见严重,军民关系恶劣的年代,没有人有唐奕的远见,更没有人有能力改变现状。
  所以,王韶这颗红得发紫的政治新星被唐奕扔到了辽河口,去和军汉混在一起的消息一经传出,立时引起轩然大波。
  没有人能理解唐奕这么做的用心,一个个也不知道哪来的古道热肠,吹胡子瞪眼的都来找唐奕理论。
  好像埋没了王韶,就根割了他们肉似的,连范仲淹和贾昌朝都觉得,唐奕这次有点过分了。
  “子浩!!”
  老贾是最看好王韶的那撮人中的一员,他还亲自找过王韶,想把他要到东府来。
  现在不来东府也就算了,特么直接发辽口河去了,贾相爷怎么可能乐意?
  “你不瞎搞,派王子纯当什么阎王军宣政使,老夫是没意见的。”
  “可是……”贾相爷面容扭曲。“可是你得给他放权吧?”
  “捆手束脚,什么都听杨怀玉的,那你还派他去做甚?”
  贾相爷说的,是现在朝官们的普遍想法。
  在军中设宣政使的新职,在文官看来这算是好事儿,等于是把监军制度常态化。
  但是,宣政使却比监军的权力小了太多,里外一算,那不就是明升暗降,变着法的削弱吗?
  对此,有的人说唐奕这是在给将门谋福利,有的则是暗地里质疑唐奕的能力。
  少年得志,略有疏才,这不就是没事找事儿,瞎弄一通嘛!
  连范仲淹都觉得唐奕这是一计昏招,特地找唐奕谈过。
  唐奕解释了半天,范老爷才算消停了。
  而现在换成了老贾,唐奕又得解释一遍,也是特么日了狗了。
  今天解决了老贾,明天说不定文彦博又来了,后天唐介也闲不着,大后天还有丁度……
  算了,一锅烩掉得了。
  吩咐人把东西两府的相公,还有台谏的言官,都叫了过来,包括正准备和赵宗麒偷偷溜出宫的赵曙。
  唐奕要给他们“上一课”。
  ……
  等人都到齐了,唐奕也不磨叽直入主题,却是没头没脑的一句。
  “炎黄治世、黄灭蚩尤,天下为何法而治?”
  “……”
  “……”
  “……”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唐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小子的脑子实在太跳,大伙儿真跟不上。
  贾相爷眉毛一立,“子浩,今日是说王韶的问题,你别东扯西扯。”
  “你们先回答我!”唐奕不容有疑,一脸的不耐烦。
  贾相爷一阵气闷,可是皇帝和众臣都在,他这个打着“唐奕的人”标签的存在,又不能太落了唐奕的面子。
  只得答道:“部落各治,母氏为尊!”
  “好!!”唐奕叫好。
  十岁孩子都能答上的问题,贾相爷回答得很有水平。
  “部落各治,盖国生存境遇,以渔猎为主。且蛮荒世纪巨兽横行,这才逼得人们要抱团!!”
  “而有史可考,那时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人们的寿命远逊于今,致使繁育后代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母系氏族才能成为必然。”
  “那咱们再往后数,至夏周之时,谓何治也?”
  老贾还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