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46章

调教大宋-第46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又在宅子呆了一会儿,唐奕把二老要改动、加建的地方一一记下,回城之后好雇工匠。
  见天将近午,唐奕催着二位回城。
  出宅院之时,看着一江两屏的美景,唐奕突然心念一动,“咱们这书院还没名字呢?”
  尹洙一挑眉,“说得是,书院还没名字,希文兄以为当起什么名字?”
  范仲淹不假思索地道:“既在回山,就以回山为名即可。”
  “回山书院?”尹洙重复了一遍。
  唐奕则不满地扁着嘴道:“老师又要偷懒了,自打辞了官,您就开始事事敷衍了。”
  “书院开讲,有名儒孙复讲《春秋》,有您和杜衍两位当过宰相的讲时文策论,再加上尹先生的国学之才。天下哪还有书院比咱们的底蕴更足?怎么能如此敷衍?”
  唐奕虽有责怪之意,却马屁拍得不着痕迹。
  范仲淹和尹洙被他说的心里舒服极了,笑骂道:“臭小子!又开始没大没小,看来是《孝经》抄的还不够!”
  尹洙则神秘地笑道:“大郎漏了一人,现在还缺一个主讲诗赋的,到时会有一位名儒前来助讲。”
  “谁?”
  “你猜?”尹洙卖起了关子。
  “王方?”
  唐奕知道,范仲淹还给益州王方去了信,邀之来京助讲,这事儿还是唐奕极力促成的。
  可是,王方在文豪扎堆的北宋算不得什么大儒啊?水平中等偏上,还到不了名儒的层次。
  唐奕之所以让范仲淹邀请王方,是因为王方虽然不出名,但他手底下两个弟子却是太牛叉了。
  苏轼、苏辙!
  唐奕算着日子,这会儿,二苏的老子苏洵应该已经把两个儿子送到中岩书院去了,因为……他得安心准备高考了。
  尹洙摇着头,显然唐奕猜的王方不对。
  “那是谁啊?”
  “哈……”尹洙哈哈大笑。“大郎不是料事如神吗?你且慢猜吧。”
  尹先生打定主意就不告诉他了,唐奕一撇嘴,“你不说拉倒,我还不问了呢。”
  却闻范仲淹道:“既然回山为名不妥,那大郎想一个吧。”
  唐奕眼前一亮,这可是个光荣的任务。脱口而出——
  “天下第一书院?”
  范仲淹脸都绿了……
  “那就……清、华、大、学?”
  范仲淹狠狠瞪了唐奕一眼。
  “我看……还是叫‘观澜书院’吧!”


第74章 悲哀
  清华大学多好啊?唐奕恶趣味地想着。
  某某:就读于清华大学,祖籍:天朝,皇佑元年进士及第……
  好吧……
  范仲淹成功地阻止了清华大学乱入大宋,新书院正式命名为“观澜书院”。
  唐奕觉得这个名字也还不错,观澜……站山观河,听涛看水。
  三人一路下山,尹洙虽行得不快,但也并不吃力。
  不得不说,尹先生现在的病情真的是好转太多,从码头到半山宅子,三里多的路程,一路下来,尹洙竟也只是比常人慢一些罢了。
  行到山脚,见张晋文带着一个粗衣老汉过来。
  到了近前,张晋文介绍道:“这是回山里正,想见见范公。”
  那老汉被张晋文引着,先行了个大礼,“见过范相公,小老儿王实给范相公问安了。”
  范仲淹虚扶一计,“老人家请起,老夫已辞,当不起相公之名了。”
  王实微微起身,仍躬着腰道:“当得起,当得起喱!您若当不起,大宋朝就没人当得起了。”
  张晋文适时插话道:“刚刚曹管事已经做过了交割,王里正听说新主家是范公,就想来见见。”
  “可不得来见见,这是祖上积了德啊,竟把范相公送到了咱回山。相公是大德之人,定会让回山一天比一天富裕,一天比一……”
  “老人家言重了!”
  这老头儿还挺能说,开嘴就没完了。
  范仲淹为官那么多年,察言观色的本事还是有的,王里正虽不似是阳奉阴维,但也绝不是单单只是来“见见”。
  “老人家有事尽管直言,老夫既然接管回山,驻民之事定当尽力为之。”
  王实一窘,支吾半晌,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好不让人憋闷。
  正想着怎么开口的王实猛然一激灵,又把话题扯远了。
  “刚刚张管事已经和老汉说了,要开东山的地,范相公放心,老汉明日就带着村中青壮到对岸去开荒,开春一保不耽误范相公用地。”
  “老人家,有个什么话,您就直说吧,绕来绕去的大伙儿都累。”唐奕有些哭笑不得,这老汉一看就是憨厚木讷之人,但非要学人家拍马屁。
  你能有小爷的功力吗?
  呃……王实脸色一红,知道自己言辞拙劣,让人看出来了。
  范仲淹见他还不肯道明真意,只得试探着问道:“是不是有什么难处?冬粮不够吃?”
  一般农户面临的问题都是这一个,添饱肚子的问题。
  却不想,王实急忙摆手。
  “够吃,够吃,还能有点富余喱。”
  “那您这是……?”
  事到如今,王实只好直言,尴尬地道:“俺……俺就是想代村中老小问问,新主家这租子怎么收?”
  嗨!
  唐奕差点没绝倒,这老汉绕了半个东京原来就为这点事儿。
  范仲淹哭笑不得地道:“原来曹府怎么收,以后就怎么收,老人家不必担心。”
  本以为王老汉听了这话能放下心中大石,却不想,老汉闻言脸色微微一苦,艰涩道:“小老儿知晓了,我这就回去告诉村里人。”
  说着又给范仲淹等人行了个礼,转身离去。
  “老人家等等……”
  范仲淹叫住王实,“老夫初到回山,不知道曹府以前的规矩……怎地?曹家以往的田租高了?”
  王实回过身,“不高不高,前主家一直体恤我等农户,十取二,算是低的了。”
  “那老人家为何郁结?”
  “老夫并非完人,有想不到的地方,还请老人家言明,大家商量着来。”
  “我……”
  “是不是农税的问题?”
  唐奕突然发声,试探着问道。
  原来如此!经唐奕这么一说,范仲淹也是恍然大悟。
  曹府十取其二确实不高,大宋地主收取田租,十取三是常价,十取四也不是没有,关键的问题在于田税。
  曹家属皇亲,名下田产是不用交税的,也就是说,回山村民只交两成地租,剩下的产出都归自己。但是现在曹佾把回山赠于了范仲淹,这么大一片地入不了范仲淹的职田,只能算私产,那可就要交税了。
  大宋朝开国时农税定在十五取一,加上地方杂税,差不多是一成的税。真宗、仁宗两朝,中央财政日紧,田税略有提高,大概能到一成半的程度。
  这样算下来,回山的田租税金就从原来的两成变成了三成半,难怪王实高兴不起来。
  “相公不知道……”王实被唐奕猜出了心思,索性直言。
  “回山虽有田一千三百多亩,但涝地就占了尽千亩,十之七八的年景收不上来粮食。全村老小只靠三百多亩旱田生计,原来曹府只收两成租,每天还能有点剩余,遇到灾年,也不至于饿死人。但是,再加上农税就……”
  “大郎你看这……”
  范仲淹看向唐奕。这妖孽可是以后书院的财务官,之前早就说好了的,范仲淹、尹洙等人专心讲学就好,书院的开支用度都由唐奕来管,这回山千亩大田自然也由他说了算。
  “多大个事啊!”
  唐奕一撇嘴,“老人家把心放到肚子里,既然我老师接了回山百多户乡民的生计,就不能眼看大家饿肚子。田租就免了,大伙儿只要每年按时缴了官府农税便可,莫为了几斗粮食坏了我老师的名声。”
  “公子说收多少?”王实觉得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免……免了?主家一分不取,白给俺们种地?世上哪有这种好事?
  张晋文哈哈一笑,“里正没听错,我家大郎说免了,就是免了,老人家安心回去就是。”
  就三百多亩田需缴田租,撑死不过两百贯,真不是什么大数儿。
  王实一听真的免了,眼睛一热,膝盖一弯,就要给唐奕跪下了。
  “老汉代全村老小谢谢公子了!”
  唐奕眼尖,一个箭步冲上去就把老头儿搀住了。
  “老人家,可是使不得!咱就算见了皇帝都不跪,你这是折杀小子了。”
  王老汉眼泪顺着沟壑深植的面颊直往下流。
  “一成半成的粮税在相公、公子眼里可能不足道哉,但在俺们农户眼里,那可是活命粮啊!”
  唐奕让老头儿弄得心里憋闷,也红着眼睛道:
  “老人家放心,有我在,不管多大的灾年,回山也绝饿不死一个人!”
  ……
  汴水翻白,船行浪间。
  唐奕回到船上就一直沉默不语,显然刚刚的一幕对他触动极大。
  尹洙笑着看了他半天,方悠然道:“看来,大郎是动了真情,还从未见过你这般深沉。”
  ……
  “真情?”唐奕抬头看向尹洙。
  “三百亩薄田,年租不过二百贯,去掉官税,一百多户佃农也只剩下几十贯的银钱。”
  “……”
  尹洙被他说愣了,不明白唐大郎怎么算起了账来。
  唐奕极尽嘲讽地冷笑道:
  “可他妈的就是这几十贯的‘小钱儿’,却能让一位老人向十五岁的孩子下跪……”
  “多么悲哀的真情!”
  “多么可笑的时代!”


第75章 用八方银钱养宋
  穿越大宋,唐奕一直觉得是幸运的,最起码这个时代够富有,也够安宁。
  即使他诟病大宋的经济形态原始,吐槽大宋的生产力低下,那也只不过是后世从书里看来的模糊概念。
  直到今天,他才真正明白,大宋最底层民众过得是怎么样的生活。
  宋富,也只是相对于明清这些同样处于原始经济的时代。而对于农民来说,富宋带给他们的也只是吃得饱,仅此而已。
  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抵御天灾人祸,几十贯钱分到回山一百六十八户佃农身上,每户不过几百文。可就是这么几百文钱,却可以让一个长者向一个小童下跪!!
  这让唐奕这个还没有完全蜕去现代思维的穿越者无法接受。
  这一年多的时间,他一直以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宋人了,对这个时代已经足够了解。
  可惜,事实证明,他了解的还远远不够。
  “怎么?只是回山百多户就让唐大郎一筹莫展了?”
  范仲淹挑着眉毛,对这个弟子,他还是了解的。这番表现,说明事实真的走了心,而这个时候不能劝,反而要激。
  “不妨告诉你,回山佃农的情况在大宋算是好的了。遇上灾年,别说是无产佃户,就算是有田有地的农家也照样能饿死人!”
  唐奕盯着范仲淹道:“有我在,回山饿不死一个人!”
  “哼!”范仲淹一声冷哼。
  “你不是一身的本事吗?单保回山一地算何本事?有能耐,你让旱涝之地不再饿殍载道,让大宋再无饥民!”
  “我能!”唐奕倔强地梗着脖子。
  “做给我看!”范仲淹眼中精光暴敛。“让百姓把命攥在自己手里,而不是老天手里!”
  “做就做!”唐奕腾地蹿了起来。
  他还就不信了,自己玩不转一个半死不活的大宋朝。
  “十年!只要老师让我任意为之,十年之内完成资本累积;再给我十年,我还老师一个梦想中的大宋。”
  “二十年啊?”
  范仲淹没有被唐奕的激动所感染,反而悠悠叹道:“可惜,老夫怕是活不了那么久了。”
  “能的!”唐奕道:“您只要少操心,好好养着,有生之年一定看得到。”
  范仲淹莞尔,“老夫虽然不一定能看到结果,但倒是可以看看你是怎么做的。”
  尹洙也好奇道:“大郎即说十年,到底是怎样一个策略呢?”
  唐奕闻言,目通狠厉,“很简单,以八方之银钱养宋!”
  “以八方银钱养宋?”尹洙不禁一声苦笑。“宋不以银钱养八方就不错了……”
  明面儿上,有辽、夏岁币,这是每一个宋人的痛。朝庭花钱买和平,虽是小钱,但心理上,对国人的摧残却是致命的。
  暗地里,交趾、吐蕃、回鹘诸国看似时有进贡,实则就是来敲诈。朝廷一来为显国威,二来担心其找事儿,必以十倍之财回之。
  就连西域八杆子打不着的国家都知道,大宋是个冤大头,时不时来敲一笔。
  唐奕放言要用八方财养大宋,简直就是说梦话一般。
  尹洙一边摇头,一边笑问:“那大郎要怎么用八方银钱养宋?第一步要如何走?起兵攻服吗?”
  “第一步?第一步大宋已经走完了,根本不用小子再多出一分力气。”
  “走完了?”
  “四海之内皆用宋钱,这就是第一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