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352章

调教大宋-第352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说完了观澜商合都有什么,唐奕深吸一口气,看了眼赵祯。
  而赵祯也是微微点头,似是在首肯什么。
  唐奕心中一颤,这位观澜商合背后真正的大佬终于要露脸了……
  也不迟疑,这些年都是他在前面顶雷,也该换换人了。
  可是,唐奕也不想想,那边的唐介、包拯和王拱辰可不知道赵祯和他有什么猫腻,更不知道他们要再兴革新之举。
  赵祯这么冷不丁地露脸,没把他们吓死。
  ……
  此时,唐奕环指在坐的观澜股东。
  “与几位相公介绍一下吧!”
  一指曹佾:“曹家,在观澜占股一分。”
  曹佾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尽量风轻云淡地朝文彦博、唐介等人点了点头。
  唐奕再指潘丰“潘家,占股一分。”
  潘丰此时手都不知道放哪儿了,十年磨一剑啊,今当出鞘时!让这些相公们也知道知道,为国为朝非士大夫的专属,潘家可不是只有铜臭气的庸门俗户。
  “王家……”唐奕不停顿,继续介绍。
  “杨家、邓州张家、邓州马家,皆是占股一分。”
  杨怀良、张晋文也是点头示意,表情甚是自傲,就连马大伟此时也是心潮澎湃。
  十年前,他是一个连媳妇都娶不上的佣户;十年后,他坐在皇帝身边,参于着大宋朝最关键的一次议事。
  而唐奕介绍完几个股东,一指自己:“我本人,占股三成。”
  这些文彦博都是知道的倒还没什么,可是,王拱辰他们就有点迷糊了。
  曹潘王杨四大将门,原来只各占一分!?
  唐奕也只有三成?那另外一大半是谁的?
  “几位爱卿不用猜了。”赵祯终于悠然出声。
  “朕,其实才是观澜的山长。”
  ……
  王拱辰、包拯听罢,只觉天旋地转:
  观澜山长?
  悬了十年的观澜山长之位,原来藏了这么一个惊天玄机……


第653章 官、兵、钱、税、农、商
  赵祯是观澜山长?
  赵祯是……
  观、澜、山、长!
  王拱辰只觉胸中一口闷气憋的他几近吐血,缓了半天才顺下去。心思电转,却是什么都明白了,多年间一直存在于朝臣之中的那么一点点疑惑也是豁然开。
  观澜商合草创十年……
  为什么官家会听之任之,使之发展到今天这般庞大?
  朝中要臣、将门诸族,包括官家,又为什么对唐疯子信任到这个地步,纵容到这个地步?
  近而唐疯子为什么顶着一个疯子之名,几次牵连谋反都是屹立不倒。
  原来一切的根源皆因一个,观澜山长是赵祯!
  想到这里,王拱辰猛然一颤,“陛下,容臣冒昧!”
  “陛下到底要干什么!?”
  王拱辰心里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赵祯是观澜山长,潜台词就是:那一多半的股,都是赵祯的!
  王拱辰怎么能不惊!?所谓的华联、酒业,乃至观澜运力,都是皇帝在背后推手。
  难道……
  而赵祯下面的话,也印证了他的猜测。
  “大宋行至今日,国泰民安、内贤外服,算是太平盛世了。”
  这个开场白,聊的有点儿大,说明下面肯定不是什么小事儿。
  “然……”
  赵祯果然话锋一转,让王拱辰更是紧张。
  “然,大宋历九十八年,旧政难理时事,痼疾亦添新疾,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
  完了,老王眼前一黑,强打精神,却是看向范仲淹。
  十余年啊。范希文隐忍十余年,到了还是没断了革新的念头。满朝只当他是人走政息,哪成想,他还藏了一手唐子浩,当真好手段!
  而看这一屋子的人的表情,好像就他和包拯什么都不知道吧?
  延伸开来,王拱辰越想越心惊,燕云的富彦国、吴春卿,还有一个宋公序,加上很快就会回朝的狄青、庞籍。
  这些朝臣难道都与唐奕一气了吗?
  “希文兄!”王拱辰连赵祯这个皇帝就在上坐都已经顾不上了,直接瞪着范仲淹。
  “当真……当真要革新吗!?”说话都有点发颤。
  庆历年间,他反对新政,可不全是因为一己私欲。说严肃点儿,他王拱辰的君子之德还没丢,不能由着范希文硬来。
  范仲淹看向王拱辰,淡然一笑,“怎么?王中丞心有顾虑?”
  老王闻声冷然道:“庆历一举已经证明革新非人力可为,难道还要再来一次国朝震荡、天下骇然的灾难吗?”
  “范公是君子,是浩然贤士,难道一次还不够,非要把这个朝堂搅得再无宁日吗!?”
  “你,你会成为千古罪人的!”
  王拱辰字字千斤,直指范仲淹。
  ……
  “唉!”唐奕一声轻叹,为老师解围。
  “王中丞不用咄咄逼人,此次与我师无关,乃奕一手推动。”
  “哼!”王拱辰冷哼一声。“范公当真是教了一个好弟子啊!”
  说到底,王拱辰可以顺应时事与唐奕方便,甚至在许多时候站在唐奕这边。但是,革新是根本政见相悖,没有转圜的余地。
  极尽讥讽地揶揄道:
  “师父闹了一场,现在轮到弟子再来一场!?”
  唐奕暗自摇头,说心里话,他是不愿意让包拯,王拱辰,乃至唐介这样的直臣参与其中的,不够和他们费口舌的。
  可是不行,革新不论是“劫富济贫”,还是“分蛋糕”,说到底还是革新,实在太敏感了,要是台谏压不住,没等他把招式晾出来,朝廷就已经翻天了。
  “王中丞,且听我把话说完。”
  “此次革新与庆历之举从本质上就是不一样的。”
  “哦?”却是不等王拱辰发难,包拯已经冷声疑道。“老夫倒要听听,有何不同?”
  王拱辰一皱眉头,老包怎么还跟着他起哄?有什么可说的?
  包拯看出他的心思,轻声劝慰:“听听无妨。”
  ……
  “这么说吧。”唐奕朗声道。“之前不论是奕,还是陛下与老师,都认为庆历之举之所以不能成功,根源不是《陈条十事》不够好,根源是《陈条十事》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包拯点头,“革新当然要与许多人的利益与政见背道而驰,这是绕不开的事情,大郎现在行的新举又有何不同?”
  “当然不同!”唐奕给出一个让包拯意外的答案。
  “我也不与各位画饼放空了。”大道理是说服不了这些扭臣的,直接取出事先就准备好的几支竹签往桌上一放。
  老包和王拱辰拿起一看,只见一支竹签上一个。分别是:官、兵、钱、税、农、商。
  二人一看就懂,这是大宋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官:冗官难除,致使朝廷费杂奉厚,所累颇深。
  兵:只燕云一战,大宋军队的问题就已经暴露无余,百万禁军,竟只有二十万可用之兵,已经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
  后面的钱、税、农、商其实是一个意思,无外乎开流节源,为朝廷增加税入,唐奕只不过是把它们细化了而已。
  唐奕指着这六根签,“两位选一个吧,奕一项一项地与二位解释,看看我的办法可行与否。”
  “……”
  包拯拿着六条签又看了看,签签当动,签签值得先行。
  抬头看向唐奕,“若是大郎要动,先动哪个?”
  唐奕缓缓抽出其中一支,放在二人面前。
  只见上面一字——钱!
  王拱辰一怔,钱?就是钱荒?
  “大郎有钱荒之解?”
  唐奕轻笑,与赵祯、范仲淹对视一眼,“不瞒王中丞,钱荒之解早在五年前就已经想好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实施罢了!”
  “没有实施?”
  “对。”
  唐奕点头,把银圆之事和盘托出,并把做蛋糕和分蛋糕的道理与二人细说。
  直听得王拱辰目瞪口呆,心道,还真和庆历不太一样。
  “大郎真能做到无惊无变、四平八稳?”
  唐奕摇头,“我做不到!”
  “所以,才把王中丞叫到这里来。”
  唐奕诚恳地看着王拱辰,“今日叫王中丞来,不是让中丞站队,更不是让中丞帮我摇旗呐喊。”
  “那你是何意?”
  唐奕整冠肃礼,“不求中丞偏帮半分,只求中丞秉公而行,不带偏见地看待这次革新。如遇政见相悖之臣,不求中丞挡下反对之声,但求中丞挡下那些无理取闹的反对之声!”
  “……”


第654章 又是那个胖子
  “武器行01”看到的话,请加群私密苍山你要的角色名字或者书评区发贴告诉我。
  只说要角色,没有说叫什么,我怎么给你加啊!
  ……
  王拱辰沉默了,唐奕要求的并不过分。不求鼎助,只求客观,他没有不答应的理由。
  只不过,他没意识到,默许,也意味着认可了革新。
  他的不带偏见,更是代表着已经向他原来的初衷之外偏离。
  ……
  至于包拯……
  自他上次无条件地偏帮唐奕开始,他就已经不是原本的那个包拯了。
  ……
  送走王拱辰、包拯和唐介。
  曹佾有点为唐奕叫屈:
  “何必呢?”
  唐奕看着三人离去的背影摇头,“却是有必要的。”
  “只要台谏不与我们为难,就算有再多非议,也是另一回事。”
  朝堂上的御史台谏若是不出声,别人叫得再欢,也总是感觉缺了点什么吧?
  此时,小楼之内只都是“自己人”。
  赵祯看着桌上的那几支竹签——官、后、钱、税、农、商……
  “大郎真的要从钱上下手?”
  ……
  没等唐奕回答,却是王德用、范仲淹默契的起身,“陛下,臣等不便多留,且先告退了。”
  赵祯一怔,随即明白了什么,不由苦笑,“两位爱卿却是多心了。”
  范仲淹摇头,“老臣已经致仕,新政初草有参谋的义务,一旦真的开始动起来,却是不能公私不分的。”
  王德用也道:“王家在观澜有股,也是有咸英一人在此听命也就够了,老臣就不为陛下添麻烦了。”
  “……”
  赵祯心中莫名一暖,这两位肱骨之臣当真是为大宋鞠躬尽瘁了。
  其实不难理解,万事开头难,范仲淹是庆历之臣,在这个最敏感的时期,刻意避嫌多少会减轻一点赵祯和唐奕的压力,更能让反对之声少了一条攻伐新政的理由。
  而王德用的情况也差不多,作为复燕功臣之一,又是三朝元老,姿态放低一点,同样可以减少阻力。
  赵祯和唐奕要实行的是温和的改革政策,所以,当然是动静越小越好。这也是为什么富弼、宋庠等人,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不在朝的原因。
  可是,赵祯却十分清楚,再起革新之举,若有差池,范仲淹、王德用绝脱不了干系。
  观澜表面上还是范仲淹的观澜,他这个烙上庆历标签的老臣,更与革新划上了等号,不找他,找谁?
  但是,若真的成功了,大宋兴盛可图,那二人今天一走,这个千古功绩也就与他们没关系了。
  范王二人这是为了革新,甘愿委屈自己了。
  ……
  等范仲淹、王德用一走,小楼里就只剩下赵祯和观澜的股东,只文彦博一个算是外人了。
  张晋文与马大伟对视一眼,也想起身。
  二人别的本事没有,眼力见还是有的。范公都走了,他们两个平头百姓还跟着掺合什么?
  可是不想,赵祯见二人起身,不等他们开口,就把人拦下来了。
  倒是没有了对朝臣的正式和威严,更是话家常:
  “你们就别跟着添乱了,坐下吧!以后还要你们观澜上下一心,才能把革新之策推行下去。”
  二人不敢违抗圣命,只得又坐了回去。
  赵祯这句“坐下吧”,可不是一般说说的。
  一句“坐下吧”,也就是承认了张、马两家在这场变革之位置,更是为以后观澜商合议事定下了基调。
  ……
  转回正题。
  “大郎要从钱上先下手?”
  “嗯!”唐奕点头。
  钱荒必须先解决,才能彻底释放大宋被制约多年的经济总量。老百姓手里连流通的钱都没有,他还怎么折腾?
  “推出银圆?恐怕没那么容易了……”却是曹佾突然出声。
  唐奕一挑眉头,看来不是光自己得了消息啊。
  “你知道了什么?”
  曹佾眉头不展,“根据这一段时间的情形来看,似乎朝廷要以银代铜的消息传了出去。”
  “京西、京东、河北诸路的富户望族都在大力抛出存铜,京中更是热钱涌入。我算了一下,最近两个月,城中牙行接到的兑铺、购产的生意,有六成都是这些外来热钱。而且,都以铜钱交易!”
  “反倒银价飞涨,目前已经接近四贯一两了。”
  “这种时候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