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108章

调教大宋-第108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过文师侄递过来的‘喇叭’……
  “文相公一篇长文说得妙极……”
  上来先拍文彦博一计马屁。
  “但是,小子却一句也没听懂……”
  噗!!
  哄~~~~!
  文彦博直接喷了。
  而底下的富户商贾、寻常百姓却是乐得不行,唐疯子果然是唐疯子,一张嘴就把文相公轰成了渣渣。
  不过,唐奕说的没错,下面站着的,绝大多数都是大字不识的老百姓,文宽夫那锦绣文章确实没几个人听得懂。
  “虽然这两年我也学了不少作文的手段,水平也还是有一点的……”
  “没有文相公作的好,但唠上一贯钱的,还是没问题的。”
  哄~~!
  下面又是一阵哄笑,原来唐疯子聊天是要算钱的……
  待人群重归平静,唐奕才面容一肃,“所以,今天我就不说什么仁义道德,也不说什么之乎者也的华美作文了!”
  ……
  “自炎、黄二帝治世以来,生活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人们,开始有了同一个名字——炎黄子孙!!”
  “然,日月更迭,三皇五帝传血脉至周,周分数国合于先秦……”
  文彦博太阳穴直突突,这混蛋损完了我,怎么自己说起了历史?
  赵祯在宣德楼上听的倒很起劲儿,以他和唐奕的几次接触,这小子从来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后面不一定又有什么重量级的等着呢。
  ……
  “秦亡而汉立,我们又有了另一个名字——汉人!!”
  底下的百性虽然不知道唐子浩为什么说史,但也大概听懂了,这是说咱们汉人的由来。
  ……
  “汉儿传至大宋,虽散落神州各处,
  然我们的姓氏!
  我们的血脉!
  我们的根!!
  都来自同样的祖宗!!”
  唐奕说到这儿,几乎是嘶吼着大喊,生怕离得远的听不见!
  “不论河北的苦民,还是开封的儿郎,我们的根是一样的!身体里的血是一样的!往上数两千年,我们的祖宗也都是一样的!”
  下面的百姓哪听过这么有‘气势’的演讲,多数都喘着粗气,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全身血液沸腾。
  “大宋!是汉儿的天下!大宋也是咱汉儿的家!”
  “你们说,我们汉儿,是不是一家人!?”
  “是!!!”
  还真有捧臭脚的,底下稀稀拉拉有人大声称是。
  ……
  “当下,京东、河北数十州,近百万‘家人’置于大河肆虐之下,与天灾抗争。咱们身为汉儿,身为‘家人’,能眼睁睁看着家人罹难,亲人受苦吗!?”
  “不能~~~!!”
  还是那几个人猛的一声高喝,随即百姓们好像也熟悉了这种有问有答的方试,就如水入油锅,瞬间点燃了台下开封百姓的热血!
  “不能!”
  “不能!”从星星点点到轰天的呐喊,震得宣德门前守城兵士手中的大戟都是一阵乱颤!
  ……
  “我们身为大宋的家人,身为那百万灾民的兄弟姊妹!在危难之时,难道能冷眼旁观吗!?”
  “不能~!”
  “不能~~!!”
  这回,百姓是轻车熟路,喊声整齐震撼!
  “官家尤能为灾民祈福罪已,节衣缩食。天子亦如此,难到我们就不能吗!?”
  “能~!”
  “能~~!!”
  “如今,大辽使节就站在那里!”说着,唐奕一指台下一搓明显有异于大宋衣着的人群。
  辽使吓的一哆嗦,心说,你特么扯我这来干什么?这人山人海的百姓,一人一口唾沫也淹死我们了。


第194章 彻底忽悠瘸
  唐奕很‘坏’地把矛头指向了辽使。
  “如今,大辽使节在此,我们能让他们看我大宋如散沙一盘,父兄有难而不救吗!?”
  “不能~!不能~~!”
  宋辽积怨之深,深入百姓骨髓,唐奕一下子就戳中了数万百姓的软肋,大伙开始不要命地大喊起来,仿佛要吃人!
  ……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寸江山一寸家!!”
  “大宋是家!家可蒙难,却不可灭!汉儿当自强!!”
  ……
  “汉儿自强!”
  “汉儿自强!”
  “自强!”
  ……
  “大宋!!”
  “大宋!!”
  ……
  也不知道是谁起的头儿,台下的百姓、富商,从跟着唐奕高喊‘汉儿自强’,到开始山呼“大宋”二字,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最后,宣德守兵也不管什么军仪不军仪了,高举手中兵刃,跟着百姓一起高喊“大宋”!
  整个宣德门前,一片沸腾!
  赵祯在宣德楼上,看得眼圈泛红,心中呐喊:有民如此,何愁不兴?
  文彦博也忘了自己是宰相,站在台上高举拳头,和百姓一起山呼‘大宋’,喊得那叫一个过瘾!
  此时,曹佾、潘丰、张晋文,甚至是董惜琴、董靖瑶,则都用一种近乎崇拜的眼神看着唐奕。
  董靖瑶那恬燥丫头,此时出奇的安静,呆呆地看着台上。
  直到现在,她才发现,
  原来,人……
  真的可以发光,
  而且是光芒万丈!!
  ……
  至于台下的商贾富户们,刚刚还有点不情不愿,以为让文彦博坑了,现在却跟打了鸡血一样,面色潮红,跟着声浪高呼“大宋”!
  他们从来没有如今天一般清晰地觉得,自己是“汉儿”;从来没有如今天一般,因为是“汉儿”而无比澎湃!
  其中一个嗓子都喊哑了的,猛然高叫:
  “老子不过了!!我捐一万贯!”
  ……
  “我也捐一万!”
  “我捐两万!!”
  有人带了头儿,后面喊捐的声音立马连成了一片。
  唐奕暗暗松了一口气,还从来没发现,原来自己有干传销的潜质啊!
  拿着喇叭悄悄下了台,到来后台,唐奕一把抓住张晋文的胳膊,“水……快给我水!”
  张晋文苦笑着把水壶递上。
  猛灌了几口,唐奕才算缓了过来。
  把水壶推到张晋文怀里,反着膝盖直喘粗气,那下面可是几万人啊,远外还有更多,只不过听不见说话。这也没个电音喇叭,全靠一副嗓子,差点没喊背气了。
  曹佾等人都围了过来。到现在,外面都开了锅了,他们也没想明白,唐子浩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文彦博都没让百姓这么疯狂,怎么他一上去,几句话就把血性都煽起来了?
  就连董靖瑶也好奇地靠过来,想看看发光的人是什么样儿。
  不想,唐奕下面的一句话,直接放倒一片!
  ……
  “带头喊口号的那几个,一人多加两百文的赏钱!”
  他妈的,原来是他花钱雇的!!!
  这也太贱了……
  ……
  唐奕这么一通扇风点火,比文彦博那篇长文可是有用无数倍!
  但是,文相公一点都不嫉妒唐奕,甚至想把唐奕圈养起来,每次缺钱的时候,就拉他出来鼓噪几句。因为实在是太给力了!!!
  只一天时间,文相公一共收了民间捐资两百四十一万贯!
  没错,不算唐奕那一百万的‘饵’,就收了两百多万贯!
  仅仅开封洒行的七十二家正店,就捐了五十万!
  富商豪绅、皇族贵胄捐了一百四十万!
  剩下的五十多万,竟然是开封百姓你一贯,我百文,这么一点点凑出来的!
  就连青楼艳姐、欢场粉头,在董惜琴的带领下,也不落人后,纷纷捐出胭脂钱……
  文彦博甚至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幼童拿着两文钱,跑到募款箱前扔进去,说是省下药糖钱给灾区的孩童。
  除了银钱,这次还募到了一万四千多套旧衣旧袍、六千多床旧棉被……
  最可笑的是,辽使怕让愤怒的百性给‘淹’了,也自掏腰包,捐了几百贯,帮助‘友邦’渡过难关。
  ……
  算上唐奕拿出的一百万,这次义捐,一共募得善款三百四十余万,着实解了文彦博的燃眉之急。
  不过,你要是以为文相公这就满足了,那你就太天真了。
  文彦博从唐奕那学来了这招刮地皮的招式,怎么能这么简单就完了?
  第二天一下早朝,赵祯走了,文相公却没走,而且把各班朝臣也都留下了。
  文彦博倒也光棍,把昨日捐款的账册往大伙面前一推。
  “官家用度减半,又捐了四十万,连开封百姓都勒紧腰带,募集了数百万,你们这些吃官粮的,自己看着办吧……”
  宋庠真想一脚踹死这厮,奶奶的,把主意打到同寮身上来了。
  但是,没办法,文宽夫把皇帝和百姓一起都搬出来了,你想不放血,怎么可能啊?
  于是,朝中从刀笔小吏到宰执内相,又让文彦博刮了两个月的俸禄。凑了凑,整好四百万贯。
  之后,文相公没着急花钱,而是跑到了回山。他到现在还是想不明白,为啥老子说了一刻钟屁用没有,唐子浩上去只吼了几嗓子,底下的人就都失去理智了?
  对此,唐奕这个师叔,也只能教育教育师侄了。
  “道理很简单,你就算把文章念出花来,孔圣人都从坟里爬出来,给你击节叫好也没用!还不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来的实际”!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百性水平不够,听不懂;二是,思想境界不同,没有共鸣。”
  文彦博就纳闷了,就算你说的是大伙都说得懂的,那也不至于有这么大的反应吧?
  文彦博是宰相,他想的可不只是一次募捐。他想的是,为什么唐奕说大家是“一家人”,底下的百姓就真把灾区当成自己家了,近乎倾其所有的捐资捐物?
  好吧,
  唐奕在想,是不是有必要和师侄聊一聊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了……


第195章 效果极好
  毛爷爷曾说: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的智慧是无尽的,尊重群众,发动群众,让群众当家作……
  好吧,后半句放到大宋是作死。
  反正唐奕只不过是‘卑鄙’地利用了一下民族情绪,‘下流’地偷换了汉儿‘家天下’的概念。
  不过,虽然动机不太纯洁,但是结果却是好的。不但募捐了大笔善款,也给大宋的士大夫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
  民心、民意到底蕴含了多大的力量?除了‘忠君不乱’,是不是还有别的用途?
  这种异地之间的互动在以前是很少见的,现在,开封百姓心系家国,很好地为国家分忧出力,如果再在灾区宣传得当,灾区饥民也会感念皇帝和各地汉人的一腔热血,无形中就增强了大宋的凝聚力。
  对此,唐奕说太多也没用,只能靠文相公自己去悟了。
  ……
  四月中,辽使归国。
  按说,辽人来大宋,不住上两三个月都不好意思回去,这次来了几天就走,实在是赵祯的提议太重要,辽使急着回去和耶律宗真汇报。
  而宋帝提出两国常期驻使、互通政令的建议,简直就是正中辽帝下怀。
  他这么处心积虑地一年跑好几趟,不就是怕边境局势紧张,耽误了他易储的大事吗?
  于是,五月末,耶律宗真就任命原南院宣徽使萧英为辽宋通政官,耶律旗为国仪点检使,一同入宋驻使。
  使团六月末到达开封,赵祯不但把原来的辽国驿馆改为大辽使馆,而且还很高兴地给萧英和耶律旗封了宋官。也就是说,这两位不但拿着大辽的俸禄,在开封吃香的,喝辣的,同时还拿着大宋的俸禄。
  赵祯也听从了富弼的建议,任命范镇为宋辽通政官,王德用之子王咸熙为驻辽武官。
  两国自此正式开始了常驻使节、互通政令的时代。
  宋辽一下成了一家子,可把西夏吓坏了。
  特么你们两家玩到一块儿去了,那我还混个屁啊?
  其实,从李元昊到他儿子李谅祚,这爷俩也是挺累的,充分演义了什么叫‘朝秦暮楚’。
  西夏和宋、辽都有仇,都打过仗,而且互有胜负。
  基本上就是,打得过就抢,打不过就求和。反正不管大宋,还是大辽,都是安逸惯了的老妇人,根本不愿意和西夏扯皮,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于是,西夏本着光脚不怕穿鞋的,今天先到大辽去刮层皮,明天再到大宋割块肉。
  李元昊也不傻,充分利用了宋、辽相互掣肘的态势,打大辽就和大宋求和,打大宋就和大辽一个鼻孔出气。反正绝对不同时得罪这两个巨头,要不然,分分钟被轰成渣渣。
  现在,辽朝和大宋穿一条裤子了,那还有西夏的好吗?
  果不其然!
  耶律宗真去了大宋这块心病,不但易储之事有了着落,对西夏用兵也再无顾忌。
  只两个月,就把夏军击溃,要不是忌惮‘皇太弟’耶律重元因此军权在握,耶律宗真都想举兵兴州,直接把西夏灭了!
  ……
  八月,辽军在内云州辽夏边境全线告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