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超级军工霸主 >

第561章

超级军工霸主-第561章

小说: 超级军工霸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嘴上的内容也从先前鼓噪繁琐的理论数据转向轻松一些的八卦琐事上,而忙碌几个小时的童文烈也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在有意的让他放松放松,于是不由得欣慰的笑了笑,接过茶水,抿了一口问道:
  “怎么说?”
  “说您不但有着老马识途的沉稳与严谨,也有千里马的迅捷与高效,是咱们集团不可多得的良驹宝马!”
  “良驹宝马……”
  听了自己学生的这记马屁,童文烈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旋即摇了摇头:“真是抬举我了,要知道这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就算是在优秀的人,如果没有赏识发掘的伯乐,那最后也只能是默默无闻的了却一生了!”
  “老师……您是说……卢总?”
  “你觉得除了他还能有谁?”
  “可是我听说,当时您并不愿接手新式防空导弹项目!”
  “是呀!”童文烈并未否认。
  “那为什么?”勾起兴致的赵晨继续问道。
  “一些心结而已!”
  “卢总是怎么解开的?”
  “我们大吵了一次……”
  “大吵一次?”赵晨很是有些诧异,而童文烈却是肯定的点了点头:“没错,就是大吵一次,就在他冒充学生去课堂找我的前一天,至于吵的内容,也不是别的,就是咱们正做的这套东西!”
  “新式防空导弹?”
  “对,就是新式防空导弹!”
  此时此刻,童文烈坚毅的双眸之中,泛起淡淡的钦佩,旋即喝了口茶水,便彻底陷入到回忆当中……
  “我们这款新式防空导弹,并不仅仅是一款单纯的对外销售的防空导弹系统,而是准备在其基础上打造一款海陆兼具,高中低空齐备的系列化导弹防御系统,说起来或许您有可能觉得我是在危言耸听,不过未来的趋势便是如此。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法国为核心的欧洲‘紫菀’防空导弹系统,以及美国海军的‘标准’舰空导弹系统,正向着这个趋势发展,一弹多型,成系列化,弹族化,不仅仅能够节省成本,更能够为以后的研制规划铺平道路,只要沿着这条路走,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我们空军以及海军甚至是陆军,都不会为防空导弹系统发愁……”
  卢嘉栋端坐在童文烈家中的沙发上,看着眼前极度倔强的童文烈,也是寸步不让,直截了当的将他心中构想的未来防空导弹系统的远景讲述出来,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军工专家,卢嘉栋很清楚未来防空导弹系统的发展脉络;
  而这其中以欧洲和美国的最为突出,就拿最典型的美国“标准”防空导弹为例,从设计之初便赋予该型导弹极强的升级改造的潜力,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六十年代末服役的标准1型防空导弹的性能并不是很突出;
  可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信息以及材料水平的提高,“标准”防空导弹得到极大的改进,随之而来的标准2型,虽然外观与标准1相差无几,可无论从射程精度还是毁伤效果来看,都将后者甩出一大截;
  然而即便如此,美国并没有就此止住对“标准”防空导弹的进一步改进,紧接着标准2型导弹的一系列改进型号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使得该型导弹始终处于世界领先行列。
  进入新世纪,为了应对弹道导弹威胁,美国更是利用主动雷达导引头和增程火箭助推器,在标准2的基础上研制出性能更加优异的标准3型,并以此为契机,添加动能碰撞战斗部,从而演化为独步全球的标准6型动能拦截弹。
  成为美国海上弹道导弹区域防御系统的核心力量,在于“宙斯盾”雷达的配合下,可以轻松对大气层外低轨道运行的卫星实施打击,对中远程弹道导弹也具备极强毁伤能力,可以说美国人已经将“标准”系列导弹做到了极致。
  欧洲人也是一样,“紫菀”导弹的研制目标便是高中低空兼具,海陆齐备的发展模式,并且以一种小步快跑的方式,推进该项目的发展,先是从技术相对成熟的中近程防空导弹入手,这便是名扬世界的紫菀…15;
  紧接着便是在此基础上提高射程,更换高灵敏度导引头,从而打造出属于欧洲自己的远程防空系统:紫菀…30,以两款导弹为核心,欧洲在陆地上打造出所谓的欧洲先进防空导弹系统,而在海上随着“席尔瓦”垂直发射系统的研制成功,也与陆地一道,建成针对海上的空中导弹拦截网……
  正是有美欧的成功经验摆在那儿,所以卢嘉栋才意图将新式防空导弹系统打造成一款极具升级潜力的基础防空体系,使其成为一种类似平台一类的存在,不但可以包罗万,而且还能够兼容并蓄;
  虽说以当下的技术水平或许达不到拦截所有航空器的能力,可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相关的技术成果可以不断的融入,其技术水平也会得到极大提高,而依托成熟的弹体和技术资料,相关的改进工作必然会十分迅速,这可比另起炉灶重新上马新型号要高效和节约得多……


第805章 垂直发射系统
  对于卢嘉栋所说这些,童文烈其实也很清楚,特别是美国的“标准”防空导弹系统和欧洲的“紫菀”反恐导弹系统,他从沈城大学的涉外资料里也是见到过的,说起来并不算陌生,可既便如此,固执的他依然不肯放弃所坚持的意见,原因无他,只因为他的所学所用,皆受到苏联军工思想的影响,其影响之深简直深入骨髓:
  “我还是不同意你的看法,美欧的防空导弹思路固然可以借鉴,但当下我们要做的却是要怎么才能多快好省的完成当下的型号研制任务,对于这一点,我觉得可以走一步,看一步,想一步,制定几个型号的发展纲要,决不能将所有的希望放在一个型号上,这样一来路子会越走越窄,到头来弄不好就会在一棵树上吊死!”
  对于童文烈说出这番固执的话,卢嘉栋并不感到奇怪,虽说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十年的时间,各领域无不积极的向着美欧等发达国家学习,但不可否认的是,苏联对于中国,尤其是中国军事工业的影响依然没有消散。
  因为这种影响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当中,就已经深深烙印在每个军工人的血液里,这一点从北方机械厂的80式坦克,沈城厂的歼8Ⅱ战斗机,以及西北航空所那款因歼轰9出世而胎死腹中的歼轰7就能够看出。
  即便中苏断绝往来已有二十余年,但中国军工的思想脉络依然延续苏联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当年受到苏联援华专家帮教过的那一批人,更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让这种思想愈发的根深蒂固,童文烈作为当年一员,显然也不例外:
  “我承认您所坚持的苏式模式有着一定的合理性,毕竟在特定环境与类别上能够起到极大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成本与日俱增的当下,这种在特定任务情况下,研制特定型号的武器装备的粗狂发展模式。
  已经不再适应未来的装备发展,特别是对于咱们中国这种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国家能支持一个型号就已经很不错了,根本无法像苏联那般为了与美国争霸全球,不计成本的投入……”
  听了卢嘉栋这番话,童文烈的脸色也是有些阴晴不定,卢嘉栋说得没错,苏联在军备上的投入真的可谓是不惜血本,军费占比长期徘徊在GDP的40%以上,正因为如此,苏联的设计局与军工厂才有资本进行挥霍:
  从一弹一研制的洲际弹道导弹,到坦克装甲车辆;从复杂繁琐的战斗机,再到几乎一舰一型的作战舰艇,几乎所有的装备都没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也正因为如此,每一次型号立项都要用大把大把的金钱搞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反观美国,虽说每一款装备都被媒体称作吞金兽,然而仔细分析却不难发现,美式装备的发展脉络异常清晰,被称作国之利器的路基洲际导弹,多年来只有一个“民兵”型号作为支柱,海基方面虽然复杂一些,不过也是以“北极星”导弹为基础,逐步改进完善,才发展出当下的C…4“海神”和D…5“三叉戟”洲际导弹;
  至于空战武器就更是如此,从“响尾蛇”问世那天起,这个型号便一直是美国空军的主战空对空格斗导弹,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以改进而已,就算当下正在预研的美国第四代战机X…22和X…35的武器列表当中。
  也是有着“响尾蛇”空空导弹的身影,甚至其改进计划已经排到了21世纪初,可以想见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的天空上,“响尾蛇”依旧会吐着剧毒的蛇信子,威慑着每一个胆敢冒犯它的敌人……
  也正因为如此两者相较之下,那一个更能够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不断推动武器装备的技术进步可谓是高下立判,童文烈的脸色变化,卢嘉栋自然看在眼里,当下也不停歇,趁热打铁的继续说道:
  “更何况当下的苏联,也已经意识到,在这般粗放的发展装备,也是要难以为继,所以他们也在寻求转型,T…90坦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这款新式坦克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T…72底盘与T…80炮塔的结合体,虽说当下还不是很明显,不过与欧美殊途同归的发展思路却已经初现端倪!”
  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军工专家,卢嘉栋对于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武器装备发展,可谓是了解颇深,由于经济彻底崩溃,俄罗斯虽然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但却再也无力负担,原本粗放型的武器装备发展思路,自然是行不通;
  最后只能被迫走上一条与西方武器装备发展思路相同的道路,那便是在原有型号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挖掘和改良,从而造就了路基“白杨”M洲际导弹、苏…27系列战斗机、米格29系列战斗机以及S…300400防空导弹系统;
  只不过这些数年后发生的事情,卢嘉栋自然不可能当着童文烈的面说出来,要不然非得被人当做妖怪不可,所以卢嘉栋只选了最近西方媒体争相报道的苏联T…90坦克的研制情况作为例证,毕竟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军工,这种窥一豹而见全身的例子已经足够了;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卢嘉栋所料,童文烈虽然二十余年没有接触武器装备发展,但他的底子和经验却还在,特别是这些年他一直跟踪国外先进装备,尤其是防空武器的发展变化,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续写当年未完成的宏愿。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跟卢嘉栋聊这么久,也很清楚卢嘉栋的想法并不是不可取,只是流淌在血液里那一丝丝无法抹去的印记,让他一时无法彻底摆脱罢了,于是他陷入了沉默,而卢嘉栋见到童文烈点上一根烟,默默的抽起来,也没有在出言打扰。
  毕竟想改变一个人根深蒂固的思想,最终依靠的还是自身的改变,旁人说得再多也不过是客观助力,只有自身与时俱进,才能够从困境的泥沼中彻底解脱出来,要不然说得再多也没有用……
  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童文烈的烟也是一根接一根的抽着,眨眼的功夫,面前的烟灰缸便插满了一根根泛黄的烟蒂,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童文烈的眉头却是突然皱起,旋即摇了摇头,抬眼望着卢嘉栋:
  “卢总,我承认你的想法是好的,不过你也知道,这种一弹多型的发展模式,对集成要求非常高,导弹本身倒是无所谓,虽然难一点,可努努力还是有解决的办法,当下最关键的还是发射方式,如果没有一个融合度极高的发射方式的话,新式防空导弹也势必会落入一弹一型号的窠臼当中,而在这方面我们好像没有经验可循,所以……”
  童文烈并没有把话说完,然而所要表达的意思却是溢于言表,防空导弹的发射方式与导弹本身就如同孪生兄弟一般,基本上是一种导弹配备一种发射方式,在八十年代以前,几乎是各国防空武器的基本定律;
  即便是在武器装备方面集成程度最好的美国,也无法摆脱这个桎梏,而这也使得中程的“标准”防空导弹与进程的“海麻雀”防空导弹应用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射法式,然而卢嘉栋所构想的新式防空导弹系统,不仅仅是满足当下中低空的防御的需求,未来还要拓展到高空,甚至是更高的外太空;
  如此这般,势必会在发射方式上发生极大的冲突,毕竟在当下的情况下,中低空的发射平台很难兼顾中高空的防空导弹,这就好比手枪的子弹不能装在突击步枪上一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另起炉灶营建新的发射装置,以便适应导弹的变化。
  如此一来,也就脱离卢嘉栋的设想,成为另一个一单一型的怪圈,对此卢嘉栋也是明白,不过他却并不担心,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军工专家,在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