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超级军工霸主 >

第496章

超级军工霸主-第496章

小说: 超级军工霸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嘉栋也是一样,其实他比在场任何人都清楚高层的想法,自从转变老首长的态度,将运十团队转到万山航空研究所之后,海军司令员江汇川便给他打过预防针,那就是高层对运十的还存在分歧,而在这期间,任何意外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正因为如此,运十团队转到完善航空研究所之后,卢嘉栋没有贸贸然的重新启动这个颇具敏感性的项目,而是用一种雪藏的方式,将整个项目搁置起来,之所以这样做,一来可以将整件事冷却下来,避免因贸然的举动触动他人敏感的神经,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二来,则可以为重新启动项目争取时间,虽说卢嘉栋并没有如运十团队对这架技术状态并不出众的飞机有那么深厚的感情,但依然认为运十项目应该,而且是必须保留下来,究其原因,则是卢嘉栋一直遵循的关键原则:
  那就是对整体工业实力的提升,运十的技术状态并不是很好,满打满算相当于美国五十年代的技术水准,相较于最新锐的波音747落后十余年,如其巨大的差距,按道理不应该再向这个毫无用处的无底洞砸钱;
  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这样,只不过像大飞机这种技术要求极高的高端工业品,却永远不能按照一般的商业逻辑来推理,没错,运十飞机如果按照一款产品来衡量,的确不是一个合格的工业品,就算强行摆在货架上,估计也是无人问津;
  然而它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工业设计有多么独到,它的产品有多么的舒适,而是其背后初见雏形的工业基础、研发团队、熟练工人,以及未来无限可能的升级潜力,目前是没有五万吨以上的重型压水机,没办法锻造出符合标准的承重梁和起落架,但并不意味着未来不会拥有;
  现在也没有万吨级别的油压机,无法让得到坚固耐用的我扇发动机轮转盘,可并不意味着不久的将来就不能实现;当下,飞机的涡扇发动机始终是中国的短板,就连正加紧研发的海军新式导弹攻击机也只能用性能并不出众的英国“斯贝”发动机,难道这就意味着再过十年、二十年,难道就不会有推力更强,性能更先进的航空发动机?
  关键还是要看项目的引导,一款小小的便携式火箭筒,让复合材料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一门52被口径155毫米火炮,将特殊冶炼技术从遥不可及的幻想,变成走进千家万户的寻常用品;一辆新式坦克,让中国的汽车动力更强,操纵更好;一架炮兵侦查校射雷达,将电系信息化水平提升数个台阶……
  因为项目的需要,所以需要不断的创新意识和无尽的创造力,只有如此才能满足项目的技术指标,在这个过程中,整个配套在发展,在升级,在向前大踏步的迈进,从而完成一次华丽的产业升级,当整体基础产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时,便会反补最初的项目,进而以改进的方式,完成具体项目的性能提升……
  比如说78式枪械的轻量化改造,就是得益于复合材料的发展,在如同坦克的信息化升级,就是在数据链和信息技术取得突破后,才进行的改进措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不管是怎样的例子,关键要看项目能否延续下去,怎样延续下去;
  运十项目也是一样,无论它的技术状态有多差,产品质量有多不乐观,只要项目在,只要有升级改造的潜力,那它就会像一块强有力的吸铁石一样将周围一切配套的产业落落吸附住。
  随着它的生产而生产,随着他的升级而升级,当有一天运十完完全全达到技术状态,也就意味着,中国不单单拥有自己的大飞机,还拥有五万吨级以上的水压机、万吨级的油压机、先进的涡扇发动机,而这些重器所代表着将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崭新的未来……
  正因为如此,卢嘉栋才极力保住大飞机的团队和设计资料,哪怕是团队的核心已尽数散尽,哪怕是有些资料已是残缺不全,但只要人在,东西在,重生便有可能,可一旦整个项目就此消亡,依附其上的配套产业也会就此没落,在想凝聚起来,便等于从零开始,艰难无比……
  所以,卢嘉栋才会不顾高层的分歧,力主保住运十项目,只是卢嘉栋可以不顾分析保下项目,可无法做到完全无视,毕竟没有高层的首肯,整个项目依然无法重启,因此,在运十被冷藏的大半年的时间里。
  卢嘉栋多次北上京城,或有心,或无意的向几位相熟的主管领导叙述特种支援飞机的必要性,加之近期越南在南海上面的一些小动作,正好切合几位军队领导和高层的心思,就在一天前,卢嘉栋刚刚接到海军司令员江汇川的电报,原则上同意卢嘉栋有关发展特种支援飞机的意见……
  “你看看这个!”
  压抑的气氛,并没有让温和而又坚定的笑意,在卢嘉栋脸上减去半分,反而更加浓郁,便在这时,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封海军司令部转过来的电报,递给程远航:
  “这是昨天傍晚刚刚收到的,本来想着安排完新式导弹攻击机的事,就来告诉你,却没想到您比我还要急……”
  接过电报的程远航很是诧异,等看完电报的内容后,原本的诧异彻底变成了忧心不已,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高层重启运十项目,可卢嘉栋到好,直接给了他一份海军特种支援飞机的研制计划,如此驴唇不对马嘴,都是哪跟哪的事儿,于是还没等看完,程远航便把电报“啪~”的一声拍到面前的书桌上,极其失望的摇了摇头:
  “我们现在的问题关键是重启运十项目,哪里还有心思搞什么空中加油机、海上巡逻机、电子侦察机、海上反潜机……那些东西离我们都太远,况且……”
  “况且您下得结论实在太早,所以,您再好好想想……”
  没等程远航把话说完,卢嘉栋便话头接过去,悠远的语境,配着耐人寻味的微笑,显得是那样的意味深长,程远航见此不由得一愣,旋即眼前一亮,那只摆弄烟的手顿时一滞进而捏成了拳头,盯着卢嘉栋有些激动的说道:
  “卢总,您是说……”
  “哈哈,您想的没错,程总师,这些特种支援飞机是需要平台的,小飞机自然是不行,只能由大飞机来担当,说道大飞机,数遍咱们万山航空研究所,除了您手上的宝贝,还有更合适的吗?”
  “有……不对……没有……没有……没有!”
  程远航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他并不是个不通世事的笨蛋,只是有些当局者迷,而当卢嘉栋挑明之后,哪里还不知道,所谓特种支援飞机必然要用运十来进行改装,而这就等于将运十变相重生!
  “新的项目代号叫做‘高新’”卢嘉栋继续说道:“海军的江司令员亲自命名的项目,空中加油机为高新一号,电子战机是高新二号,海上巡逻机叫做高新三号,未来还有空中预警机,海上反潜机,心理战飞机,势必也会有高三四号、五号以致十几号的出现……”
  “够了,够了,只要有一个型号就够了!以高新的名义重生运十,我这辈子够了……”
  程远航激动的有些热泪盈眶,那根被他攥紧的香烟早就化作缕缕烟丝,带走一片愁云,却留下无尽的希望……


第711章 马甲与改装
  卢嘉栋与程远航的对话,看似漫长,实则只是眨眼之间,还没等众人明白是怎么回事时,这番意义深远的谈话便已然结束,但留给人们的无尽遐想却久久无法散去……
  “我没听错吧,运十项目真的要重生了吗?”
  “没听错,没听错,是真的,咱们的运十即将重启!”
  “我的天呀,咱们不会是做梦吧?”
  “你掐下胳膊看看疼不疼?”
  “疼……”
  “那就不是梦!”
  “可……可……可这么艰难的项目,卢总是怎么做到的?难道他能够有转变高层意志的神通……”
  运十项目以高新机的名义获得重生,最高兴的自然是运十技术团队的成员,先前的阴郁尽数散去,兴奋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就连说话的语调都变得轻松畅快,好似过年喜乐的孩子;
  然而在难以抑制的兴奋同时,一抹疑惑也渐趋笼罩众人的心头,那就是卢嘉栋究竟是怎么办到的,要知道运十项目停摆固然有本身技术不济的缘故,但更为重要的却是高层的意志,那可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在为运十项目一次次奔走过程中,研制团队的成员早已深刻明白什么叫绝不可逆的决定,更知道这其中的困难究竟有多大,也正因为如此,当卢嘉栋风轻云淡的说出以高新的名义重生运十的时候,在场的运十技术团队即是愕然,更是震惊,心中都猜度着卢嘉栋到底用得什么办法,竟然将这个根本无解的事情给办成了?
  卢嘉栋的办法其实很简单,用后世的流行词来形容,就是换了个马甲,某些高层领导的心结其实跟老首长一样,不是看不到运十对整体产业的提升,只不过特殊时期刻骨铭心的伤痛,让他们对这个旧时期的形象工程,总是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芥蒂感,以至于一看到那两个字就有些扎眼,进而会不自觉的想起某些难以忘怀的悲惨经历,总而言之,说白了无非就是一个面子问题!
  而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卢嘉栋,对于这段历史很是记忆犹新,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有的放矢,既然运十让领导们扎眼,那就换个名字,叫做高新;如果特殊时期形象工程让高层领导们很不爽,咱就换个用途,让它们作为隐居幕后的特种支援飞机平台。
  如此一番运作之下,高层觉得运十已不再是特殊时期的产物,面子过得去,自然没有在阻拦的道理,而在其背后,核心的运十项目却借助高新的名号就此重生,这种办法在古代叫做暗度陈仓,而在后世的网络时代却叫做换马甲。
  卢嘉栋虽然身在八十年代,但骨子里的灵魂却是来自二十一世纪,换马甲这种事早就见怪不怪,更可况他自己就是个经常换马甲的怪胎,于是当得知运十停摆的真正主因后,他想都没想便把换马甲的大招放出来,而结果与他设想的也完全一致,仅仅大半年的时间,高层便批复了他的新方案……
  当然,卢嘉栋这种换马甲办法是瞒不过高层那一双双深邃而又敏锐的双眼,只是面上过不去罢了,一旦将芥蒂稍平,心思宁静,大飞机的种种好处还是让高层选择将这个项目继续下去。
  对此,卢嘉栋心里很清楚,而他所做的也正是给高层领导们一个台阶下,也正因为如此,并没有刻意隐瞒什么,正如当下面对运十技术团队,卢嘉栋也是知无不言,将运十项目得以重生的前前后后讲了出来,听得众人真是赞叹不已,佩服之至……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这……真是绝了……”
  “可不是吗?你说说,咱们为此辛苦奔走那么多年,怎么就没想到用这个办法?”
  “如果,你有卢总的脑袋,或许咱们就不用辛苦那么久了!”
  “哈哈~~对,对,要不怎么说是卢总,能把万山厂从一个偏僻的三线小厂,变成这么大一个军工联合生产体,你说一般人能行吗?”
  “所以说,咱们划到万山航空研究所是真的对了,有卢总在,咱们的运十项目必然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没错,没错,绝对能实现,绝对能实现……恩……你怎么还叫运十?记住现在该叫高新机了!”
  “对,对,是高新机,是高新机,又高又新的大飞机!”
  ……
  类似的议论声在不大的宿舍内,此起彼伏的响了起来,众人再看卢嘉栋眼神,依然不是先前的好无所谓,而是发自内心的尊崇与佩服……
  程远航也是一样,当听了卢嘉栋的讲述后,也是一阵惊讶,旋即便是连连感叹,直言自己当年为什么没想到同时,更是连连摆手,将先前的辞职申请收了回去,然而高技术的毕竟是搞技术的,再确认项目可以延续之后,兴奋是有的。
  但很快着眼点便放在相关的技术可行性上,尤其是电报上所提到的几款特种支援飞机,程远航连见都没见过,更别说研制了,于是在一阵高兴之后,他那两道粗大的眉头便微微蹙了起来:
  “卢总,项目得以延续是好事,可海军提到的几款特种飞机,我们这些人根本没有相关的经验,所以……”
  “这个您不用担心!”
  没等程远航把话说完,卢嘉栋便摆了摆手,随后把站在角落里的宋晓旭叫了出来,对着程远航继续说道:
  “至于经验,宋晓旭同志还是有的!”
  “他……”
  程远航见成熟不足,稚气尚存的宋晓旭,向着自己泛着青涩腼腆的笑,眼睛顿时睁大,明亮的眼眸中写满了疑惑与不解,不止是程远航,周围所有的人无不如此,自打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