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军工霸主-第4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着卢嘉栋这番话,在场的人无不为之一惊,就连一直微眯双眼的杨弘毅,也顿时双目圆整,直直的看着卢嘉栋,至于魏鸿坤更是惊讶的抬起头,难以置信的看着卢嘉栋,片刻之后才回过神,重重的摇了摇头:
“双三角翼结构是最能将涡流扰动,变成升力的机翼结构,我做过很多实验,双三角翼是利用空气升力最好的机翼结构!”
“前段的鸭翼布局也是为了提升升力,那为什么还要采用双三角翼结构?况且双三角翼结构中的大翼面和小翼面之间的夹角很难确定,更何况在有鸭翼布局的情况下,在采用双三角翼结构其机动优势也不见得有更大的改善,那为什么还要用这么复杂的机翼结构,而不采用更简单,难度更低的机翼结构呢?比如说无尾三角翼结构,采用这种结构,战机的机动优势,好像不必双三角翼结构差到哪去……”
“无尾三角翼结构,双三角翼结构,配合鸭翼布局……无尾三角翼结构……无尾三角翼结构……”
魏鸿坤拧着眉头,喃喃念叨着几个机翼布局,消瘦的脸庞越来越凝重,似乎是陷入某种无法自拔的泥潭,然而在下一刻,他的脸色稍霁,拧其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黯然的眼神也顿时渐渐明亮,直到最后焕发出异样的神采,扶在腿上的手掌,更是高高抬起,突然猛的一拍大腿:
“哎呀……我的老天爷,无尾三角翼结构配鸭翼布局,我怎么没想到,我怎么没想到……哈哈……”
第706章 以成熟技术,打造一流战机
魏鸿坤的举动把周围人唬了一跳,无数诧异的目光投向魏鸿坤,都没明白到底是为什么,竟能让刚才黯然无比的老教授兴奋成这样,别人不知道,但魏鸿坤却很清楚,要知道他研究鸭翼布局已经十几年了。
为此他想了无数匹配的机翼结构,为的就是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大后掠小展弦比机翼,从而使得升力线斜率降低,最终达到在降低超音速阻力的同时,兼顾良好的机动性和优异的低空驾驭性,如此一来,采用鸭翼布局的新式战机的多任务能力便显现出来!
然而正如那句至理名言所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魏鸿坤兴奋于鸭翼布局带来的新变化时,一个无形的屏障却让他就此止步,寸步难行,而这个屏障不是别的,正是匹配的机翼机构;
即要有高空高速的飞行能行,又要兼顾低空低速的操纵,机翼的选择尤为重要,稍有差池,不但体现不出鸭翼布局的优势所在,还可能适得其反,造成整架飞机的报废,正因为如此,魏鸿坤十几年来一直在孜孜以求的研究鸭翼布局与机翼匹配问题,并取得极大的进展,似乎成功就在眼前,只要自己伸手一探,就能将那颗熟透了果子摘下来。
可没想到,那颗成功的果实就好像被一层轻薄的窗户纸阻挡一样,将他伸出的手无情的拦在外面,虽然近在咫尺,却有好似相隔万里,也因为如此,最终无法得出鸭翼布局精确数据,从而在某次研究所技术大会上,被彻底打入冷宫,成为魏鸿坤至今难以抹去的伤痛……
只是没想到今时今日,那层透明的窗户纸,却让卢嘉栋一句无尾三角翼给捅破,没错,的确是捅破了,而且还是通了个大窟窿,他曾经尝试过边条翼、双三角翼、变后掠翼,但从未想过无尾三角翼;此时此刻的魏鸿坤只觉得豁然开朗,原本充满荆棘的道路,顷刻间变成了坦途的康庄大道。
积累了十几年的鸭翼布局技术,瞬间迸发出来,使得他那颗有些秃顶的大脑,变成一部高速运转的计算机,脑电波在密如蜘网的神经脉络中穿行,急速闪亮的神经突起将一条条记忆深处的数据再次调动出来,犹如涓涓溪流一般,汇聚成一片浩瀚的数字海洋,并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口吻,将脑海中得出的结论快速的叙述出来:
“无尾三角翼展弦比小,激波阻力小、跨超音速性能高,焦点变化平衡;而由于根弦比较长,可以在厚度较薄的情况下得到较大的结构强度,而增加鸭翼布局后,又可以缓解三角翼布局的缺陷,改善三角翼的配平困难和低速性能不佳,正因为前翼距中心较远可以得到较长的力臂,并且不受机翼气流影响,操纵效率较高,特别是低空突防情况下可以较好的实现突防任务……”
魏鸿坤越说越兴奋,越说声音越大,到最后,干脆俯下身子,一边说着,一边拿起钢笔在纸上演算起来,在场都是航空领域的专家,或许在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但听了魏鸿坤犹如碎碎念的激动话语,哪里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于是,会场内再次惊讶不已,要知道魏鸿坤之所以这般兴奋的难以名状,都是卢嘉栋刚才一句鸭翼布局配无尾三角翼,而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却包含着难以言明的高深技术,要不然也不会领魏鸿坤这样的技术宅变得这般如痴如狂。
如果说出这句话的人,是一位航空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场的人或许会感慨他人的成就,但绝不会震惊的无以复加,可偏偏说这个观点的人,是被大家伙公认为不懂航空技术的外行,然而正是这个“外行”,不但知晓最前沿的航空技术,而且仅用只言片语便能点醒该领域的老专家,这还是“外行”吗?简直比内行还要内行……
“真没想到,卢总竟然有这么高深的航空技术!”
“我早就说过,看着杨总师这么心甘情愿的留下来,总是有些原因的,现在看来,卢总的确是个懂行的人,比那些外行真是强多了,要是我,也会选择留下来!”
“嗨~~你刚才可没这么说,还嘀咕着卢总是外行……”
“是吗?我说过吗?没有吧,我怎么记得是你说的?”
……
类似的感叹和议论在这处简陋的会议室内,无声无息的响起来,一众专家或两两窃窃私语,或三五凑在一起小声嘀咕,总而言之对卢嘉栋没有不竖大拇哥的,看向卢嘉栋的眼神也变得敬佩和尊敬起来。
原本波动的思想,也在卢嘉栋与魏鸿坤的一问一答之间,渐渐平复下来,进而一种久违的希望在众人的心田应运而生,或许卢嘉栋刚才提到的多用途战机不是不能实现;或许在他们手中真能缔造出所谓的超级战斗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一款比肩美苏的高性能战斗机就会翱翔在中国的海空之间……
看着周围人情绪的变化,以及越来越凝聚的向心力,坐在前排的杨弘毅不由得老怀安慰的点了点头,僵尸一般凝重的神情也在这一刻松动下来,展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僵硬笑容,并在无人注意的一刹那,向着卢嘉栋竖了竖大拇指,那意思好像在说:
“我就知道你行,你也应该这样,有技术,有本事,就应该亮出来,不然如何服众?”
而此时此刻的卢嘉栋,却只是挂着淡然的笑容,无论是面对众人钦佩的目光,还是魏鸿坤崇拜的神色,亦或是杨弘毅偷偷竖起的大拇指,卢嘉栋的回应无一例外都是那副温和而又淡然的微笑,或许在场间人眼里,这是卢嘉栋谦虚严谨的表现,但只有卢嘉栋自己知道,要是不装着淡定,镇住场子,或许在下一刻就得把脸丢到姥姥家了!
因为卢嘉栋很清楚,自己肚子里的航空墨水就那么多,正如他经常跟杨弘毅开玩笑时所说的,他就是个实实在在的航空“理论派”,而事实上,他也的确是个“理论派”,各种后世流传的,解密的航空理论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大体的思路也能说得清楚,可要是到实际演算和测验,那可真是两眼一抹黑,不管怎么说,他从未研制过一架作战飞机,之所以要当众指出魏鸿坤论文中的瑕疵,无非就是为了让魏鸿坤转移伤口被撕裂的痛苦,毕竟搞技术的所见所看,所思所想都是技术。
既然因为技术造成的伤痛,那就用技术来弥补,想必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抚平魏鸿坤心头的那块伤疤,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魏鸿坤兴奋的像个孩子,至于原来被自己不小心撕裂的伤口,估计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不过卢嘉栋这样做,也是冒着一些风险的,毕竟对于鸭翼布局配无尾三角翼他知道的也就这么多。
如果魏鸿坤在深入问上几句,他就算不露馅,也必然会语无伦次,到那时估计伤口未抚平,反而会更加恶化,好在魏鸿坤没有再问下去,至少那一番技术难度颇高的自言自语没有当做向自己拍下的敲门砖,这让卢嘉栋很庆幸,也很万幸……
然而就在卢嘉栋窃喜自己的“计谋”得逞之际,他的心忽然咯噔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儿,因为不远处的魏鸿坤忽然大摇其头,嘴里不足的念叨着:“不对,不行……”,旋即抬起头,疑惑的望着卢嘉栋,不由分说的质问道:
“既然主体结构确定了,那发动机怎么办,我们有合适的航空发动机吗?”
闻听此言,在场的航空专家们也不禁再次凝重起来,但卢嘉栋却松了口气,只要别再问高深的航空技术就好,这种大方向的事情,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布局好了,于是卢嘉栋清了清嗓子,沉稳而又坚定的说道:
“大推力发动机我们现在还不具备,但中等推力却还是具备的,早在两年前,我们就从英国引进了斯贝发动机的全套生产线和制造工艺,如今西北动力厂已具备初步的生产能力。”
“那雷达如何落实?”魏鸿坤继续追问。
“一年前我们从特殊渠道,获得伊朗F…14战斗机上的AN/AWG…9脉冲多普勒雷达,并完成的源代码破解,中原电子雷达所已经掌握所有的核心技术,依托于此,研制一款即可对空,又具备下视下射能力的高性能机载雷达,应该不是难事!”
“飞机的操纵系统怎么办?鸭翼布局虽然优点很多,但缺点也很明显,其中一点就是不能应用国内目前所应用的机械—液压式操纵系统,而是必须采用线传操控,在这方面我们可是空白!”
“这点可以放心,我们在这方面早已跟法国展开合作,他们最新的线传操纵和飞行控制软件及飞控数据,已经作为技术交流的重要项目,提供给了我们,要知道法国可是鸭翼布局和无尾三角翼领域的技术先驱,他们的操纵系统和软件编程,对我们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魏鸿坤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的惊叫道:“真的!”
“真的!”卢嘉栋十分肯定的点了点头,旋即伸出一根手指,自信而又坚定的说道:“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将用这些成熟的技术,打造一流的战机!”
第707章 支撑新式战机的脊梁
卢嘉栋并没有说大话,更没有吹大牛,早在几年前,或是有意,或是在总参装备部的指示下,卢嘉栋利用各种手段和机遇,为今天新式战机的研制打下十分坚实的基础:
通过英阿马岛海战当,英国急于摆脱困境,取得胜利的有利时机,迫使英方达成《中英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从而取得中国军工发展急需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声声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鱼雷制造技术、以及核潜艇动力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让中国的相关工业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整体升级;
经过几年的研究、摸索、消化、吸收中国已经初步掌握引进的英国技术和制造工艺,甚至如通讯数据链和轻型舰载鱼雷等相关产品已经投入批量生产,而其中的航空发动机技术,由于其本身的制造难度大,材料要求高,生产工艺复杂;
特别是用于民用的三转子RB211发动机,因为本身的技术起点高,在材料和核心工艺方面,国内的相关领域始终不过关,因此即便取得核心技术,但由于整体配套工业能力相对较差,因而迟迟完不成仿制工作。
不过,正因为在三转子RB211发动机技术起点高,仿制难度大,在几年的攻关里,负责该型机研制任务的西北航空动力厂,不断的引进新技术,改善制造工艺,虽未将RB211发动机整体仿制出来,但厂子的整体技术实力却得到了极大的跃升;
而这却对另一款中等推理航空发动机——“斯贝”发动机带来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加之英国方面提供了成套的材料配比、制造工艺和生产线,因此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斯贝”发动机仿制进度可谓是神速,如今西北航空动力厂已经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虽然还不能大规模生产,但保障新式战机的研制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飞控软件和线控电传操作系统,则是在两伊霍拉姆沙赫尔战役之后,与法国私下达成的技术交换协议中的一部分,即用中国末敏弹和新式坦克等武器装备的核心技术,交换法国先进的核电制造、飞机设计以及飞行控制技术,况且法国在鸭翼布局和无尾三角翼领域一直独领风骚,正因为如此,他们所开发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