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军工霸主-第4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青山是一直支持卢嘉栋的,然而即便如此,当他听了卢嘉栋的话后,也是难以赞同的摇着头,怎么看怎么觉得火箭炮与鱼雷的结合是那么的不靠谱,不过作为此次会议的发起者,和卢嘉栋的支持者。
郭青山无论如何也不能看着自己欣赏的年轻人向着无法实现的歧途上狂奔而去,于是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他便当仁不让的做起了“刹车板”的角色,用意味深长的话语,试图让卢嘉栋回归正途,然而让他意外的是,刚刚还聪明绝顶的化解宋仁明尴尬的卢嘉栋,此刻就好像喝了迷魂汤一般,硬是没把自己的话当做一回事,执拗的摇了摇头:
“郭部长,既然子母弹头、末敏弹头、乃至于制导弹头都可以整合到火箭弹上,利用火箭炮进行发射,那么将战斗部换做鱼雷怎么就不行呢?”
“一个陆军,一个海军!”见卢嘉栋固执己见,郭青山的脸色也微微沉下来:“本就是泾渭分明,怎么可能混在一起?”
“既然如此,那反潜导弹及其发射装置又是怎么办到的?”
“反潜导弹及其发射装置,自然是有……恩恩?……等等?你刚才说的是什么?反潜导弹?”
郭青山真不知道卢嘉栋今天吃错了什么药,怎么这般执拗,本有些气急,声调也陡然增高,然而他的话刚说了一半,便戛然而止,与会的其他人也在此刻反应过来,都是在军工领域摸爬滚打的老江湖,怎么不清楚反潜导弹是怎么一回事,只不过众人的目光全都聚焦到火箭炮身上,以至于思维有些固化,可经卢嘉栋这么一说,自然便想得通透。
所谓的反潜导弹,其实就是鱼雷战斗部与火箭助推器结合的产物,既然如此,将火箭弹战斗部换成鱼雷,又有什么不行?至于发射装置,从某个角度上看,跟卢嘉栋刚才所说的箱式火箭炮机构很有些想通之处,想明白这一点,在场的人之前困惑的眼神顿时明亮起来,而坐在前排的郭青山更是兴奋的无以复加,对着台上的卢嘉栋说道:
“难道,在这个基础上咱们可以开发自己的反潜导弹?”
“是呀,小卢,如果真能够利用新式火箭炮系统,将反潜导弹搞出来,那意义可就太大了!”宋仁明也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现场两位职位最高的军队高级干部,之所以如此难以自持,是因为他们知道反潜导弹的重要性,更知道海军为了寻求这项新式装备几乎是都要把总参装备部和军事科学装备研究所的门槛给踩断,然而因为经费紧缺等因素,该项目始终未能立项。
可如果想卢嘉栋所说的那样,利用箱式火箭炮发射装置,结合改造后的火箭弹,那不正是海军期待已久的反潜导弹嘛?更何况这样的改造是基于陆军新式火箭炮系统,如此花一份钱,开发两个军种的急需装备。
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都是划算到家的买卖,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兴奋到爆,按照正常人的思维,见到领导这般兴奋和激动,就应该见好就收,然而卢嘉栋并不是个正常人,而是个怀揣着远大梦想的穿越者,因此他的思维绝不可能停留在于此:
“正如我之前所说,火箭炮发射鱼雷只是多功能的一个缩影,那么以此类推,我们能不能再拓展一下,如果在火箭弹上加装激光制导炸弹又会怎样?”
听闻卢嘉栋这番话,无论是郭青山还是宋仁明,亦或是场间的其他人无不是微微怔了一下,然而这个看似更加不靠谱的提议却没有如火箭炮加鱼雷一般,遭到众人的议论和反对,因为今天他们所受到的震惊实在是太多了。
从“弹箭共架”发射技术,到火箭炮发射鱼雷,会场内的众人有些麻木的同时,也终于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此时此刻站在台上的年轻人,绝不是异想天开的幻想家,而是有备而来的实干者,正因为如此,在卢嘉栋渐落之际,聆听的耐心超越不解的烦躁,期待的目光取代了质疑,于是卢嘉栋的话语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说道:
“我们厂的赵如松,赵教授去年年底试制出一款直径在300mm左右的小型激光制导航弹,其基本作战原理与大多数激光制导炸弹一样,只不过赵教授在原有的低阻炸弹上加装了一套名为‘钻石背’的增程滑翔组建,使得该炸弹在高空投放时,拥有将近七十公里的滑翔射程!”
说着,卢嘉栋手中的幻灯机按钮轻轻一按,白色的幕布上即刻便出现一款好似长了翅膀的低阻航弹,见到这个图片,在品味卢嘉栋刚才所说的话,在场的人无比为止吃惊,宋仁明更是难以置信的盯着幕布上的图片,讶异的说道:
“70公里的滑翔距离,如果配上300毫米的火箭弹,射程轻轻松松超过一百公里,如果运用得当,其精度并不输给导弹,至于成本,炸弹和火箭弹本就比导弹要低得多,在我们空军装备整体落后的情况下,这款激光制导炸弹与火箭弹的结合体,完全可以弥补空军的不足,对我军来说可谓是意义重大,说是战略级武器也不为过!”
又是一个意义重大,但宋仁明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在他看来,这款火箭弹如果真的装备部队,他对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可谓是成倍增加,特别是在空军羸弱,对陆军支援有限的情况下,这款火箭弹无疑是陆军手里最好的“空袭”利器。
不止是宋仁明卢嘉栋刚刚提出的新式火箭弹给与极高的评价,坐在他身旁的郭青山也是一样,只不过此时的他除了赞许卢嘉栋天马行空的思维能力和无与伦比的才能之同时,他从卢嘉栋这一连串的各种装备与火箭炮结合当中,似乎品出别的意味来,思忖良久后,顿时有些难以置信,但旋即却又被一抹难以言说的笑意所取代,锁喉抬起眼望着卢嘉栋,意味深长的问道:
“小卢,你说了这么多新式火箭弹,应该不止是这么简单吧!”
听了郭青山这番话,刚刚还为找到一款足以改变军队作战方式的新式火箭弹而高兴的宋仁明,不由得微微一怔,回想着刚才卢嘉栋所说的那些新式装备和结合体,旋即便反应过来,诧异的看着卢嘉栋,不置可否的说道:
“难道你是想要把箱式火箭炮打造成通用的发射系统?”
“我们为什么不能?”
随着卢嘉栋的这句反问,他的真实目的正式浮出水面,那就是依托新式火箭炮系统的兼容性和“弹箭共架”发射技术,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三军通用发射系统,但也正因为如此,也足以令现场的人为之震撼不已,但卢嘉栋却没有因为真正的目的浮出水面而不安或者是兴奋,而是依旧带着淡然却又自信的笑意,将幻灯片再次更换,随即瞥了一眼身后那张他亲手绘制的垂直共架发射系统,语气平缓的说道:
“目前苏联开发出的‘里夫’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正是路基S…300防空导弹的海军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达到两军通用;而不甘落后的美国则研制出更加先进的‘导弹共架’发射装置,MK…41垂直发射系统,并为此积极进行陆地改装,相较之下,我们在这方面却落后于整个时代,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以此次研制新式火箭炮为契机,探索属于中国自己的通用化共架发射系统呢?”
“以新式火箭炮的共架发射原理为基础!”
“逐步融合各类先进火箭弹和导弹!”
郭青山和宋仁明互视一眼,语气中带着难以言说的兴奋神色,就好像多年未见的老友,此刻久别重逢一般:
“老郭,你说海军和空军的老伙计们,会不会为此兴奋的三天三夜睡不着?”
“这个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咱们两个老家伙今天保证是睡不着了……”
说完,两人相视一笑,片刻之后整个会议室便被无数的笑声所淹没……
第656章 出乎意料的研制难题
“真没想到,一个火箭炮在小卢手中竟能变成百宝囊!”一个月之后,北京,京西宾馆内,参加完“通用武器发射系统发展规划”会的郭青山,刚走出会议室,便发出一声感概。
“是呀!”走在旁边的海军司令员江汇川点了点头,难掩激动的神色缓缓的说道:“不过我还是觉得应该在海军方面多多下些功夫,要知道通用共架发射技术,对海军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江汇川话音刚落,另一边拎着公文包的空军参谋长栾震不赞同的摇了摇头:“空军就不重要吗?如果一款防空系统,能够集成远中近三种导弹,不但成本可以节省三分之一,而且作战能力却能够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
“行了行了,你们就算再心急,就得从我们的陆军新式火箭炮开始!”这时,宋仁明从后面疾步走过来,言语之间满是自豪的神色:
“长远的目标是美好的,可不管怎么说,这饭呀也要一口一口的吃,所以说,还是要在火箭炮上锻炼队伍,储备技术……”
看着宋仁明那副好似小学生得了全班第一的得意模样,跟他相熟的江汇川和栾震自然是撇了撇嘴,言语之间的打趣和奚落自然是不在话下,但宋仁明却不在意,因为他听得出来,这两位老相识话语里的妒忌与不甘,可这也没办法,正如他所说,基础就是新式火箭炮。
江汇川和栾震自然也知道这一点,因为就在刚才的会议当中,就通用型发射系统,制定了一个为期十年的长期规划,争取利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打造一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通用武器发射系统。
至于具体的规划方案则是三步走,先以新式火箭炮为基础,初步探索“弹箭共架”发射原理,了解和掌握弹药长期储存技术,拓展弹种型号,攻克通用接口难关,培养人才队伍;其次以此为基础,研制一款拥有部分通用化能力的发射系统,作为理论验证和过渡;最后争取在九十年代中期完成通用化发射系统的实用化研制工作。
此项长期规划不但获得各军兵种领导的一致支持,而且得到高层的大力支持,就在两天之前,出席军委扩大的会议的小平同志,谈到军工发展时,专门提到了这项有着极具潜力。
引领潮流的武器装备发展规划,虽然话不是很多,但却在经费紧缩的大背景下,等于是给了一柄“尚方宝剑”,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通用武器发射系统发展规划”会才能毫无阻碍的圆满结束。
有了高层的支持和会议的成果,江汇川和栾震可以说是吃了两颗定心丸,只要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过不了几年便能装备上通用武器发射系统,然而两人都是军人,奋勇争先的意识早已深入骨髓,所以在听到宋仁明美滋滋的炫耀自己争先,两人怎么能忍得住,即便是拿不到第一,也不能在言语上落了下风。
好在几个人都是老战友,老同志,玩笑的话语多过针锋相对,爽朗的笑声胜过不甘的叹息,可也不知为何,几个人说着说着,忽然集体沉默起来,以至于跟在几人后面的警卫员和机要秘书都不解的相互看了看,想着这几位首长这又是唱的哪一出?
“可惜,小卢却不在!”
警卫员和机要秘书并没有等太久,随着郭青山无奈的一声轻叹,终于知道了答案,首长们并不是唱什么沉默是金,而是不约而同的想起了那位远在西南的年轻人……
“即便是基础,也不是难度极大的课题!”郭青山话音刚落,宋仁明便抬眼望着西南上空的昏黄天际,意味深长的说道:
“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高,他要是离开,整个项目都有可能停摆!”
听了宋仁明的话,其他几个人却没有再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而后不约而同的举目望向西南……
此时此刻,位于西南万山厂综合研究室里,卢嘉栋却没有几千公里外的几位军队领导那般举目远望,抒发情怀的闲情逸致,而是紧紧盯着面前的几台莹莹闪烁的计算机屏幕,正如宋仁明所说,在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高的情况下,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万山厂。
就算当下的万山厂对于这种紧急军工项目,已经有了成熟的应对方案,但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长期项目,卢嘉栋更希望在初期时,将相关基础打牢,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好的基础,又何来日后的万丈高楼,所以,卢嘉栋并没有北上参加会议,而是选着留下来,领导研发攻关。
事实表明,卢嘉栋的选着非常正确,因为就连他本人都不曾料到,新式火箭炮的研制工作,竟然会遇到如此多的困难,这一方面是新式火箭炮的技术起点高,研制难度大;另一方面则是整个万山军工生产联合体在这方面的经验几乎为零,因此自新式火箭炮正式立项以来,研制工作可谓是举步维艰……
“弹药组刚刚发来的报告虽然大部分指标正常,但是静电指标却依旧无法达到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