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超级军工霸主 >

第183章

超级军工霸主-第183章

小说: 超级军工霸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此郭青山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卢嘉栋此时更加确定郭青山此行来的目的绝非简单的了解新式火炮的性能这么简单,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郭青山确实是从G军区司令部驻地羊城过来的,可是从羊城来之前,郭青山刚刚在北京参加了一场今年五月份进行的发卡山战役的作战总结会。
  关于这场战役的作战总结会大大小小已经开过多次了,但这次却不同,总结会是由总参组织进行,各军区的司令员和参谋长以及主管作战的副参谋长都参加,可以说整个会议的规格非常高。
  不仅如此,这次总结会也一改以往只谈成功,不讲缺点的做法,把可取的经验和发生的失误和不足全部摊到桌面上,好的方面大家学习和发扬,失误和不足则要查找原因,吸取经验,避免以后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整个总结会由总参的副总参谋长主持,郭青山的老战友徐源作为整个战役的实际指挥者在会上给与会人员详细讲述了当时的战役决心、实施办法和作战过程,当然整个发卡山战役打得很精彩,尤其是徐源根据实际情况推迟进攻的做法可谓是神来之笔恰到好处,而反斜面的进攻也可为摧枯拉朽,新式便携式火箭筒也在此战中印证了它对坚固堡垒攻击的能力。
  虽然此战在整个实施过程堪称经典,但依然不少不足的地方,比如步兵排雷方面还是缺乏经验、对山岳丛林的穿插困难没有做好十足的准备、战士们背负的作战物资太多导致体力消耗太大等问题。
  而此战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我军拥有强大的炮火力量的情况下,竟然没有将对面的越军火炮消灭,尤其是越军隐藏在背坡反斜面的火炮阵地,从开战到战斗结束,一直对发卡山的越军进行极其有效的火力支援,而我方的炮兵观察哨由于位置较低,始终无法确认其准确的位置,反击的炮火只能依照落点大致判断方位,然后进行火力覆盖式打击,但效果很不理想!
  正是因为这处越军的隐蔽炮兵阵地,对我军进攻部队造成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在我军攻占发卡山后,越军的报复炮火也是由这个阵地发出,虽然后来利用侦察兵将这次越军炮兵阵地给端掉,但纵观整个战役,越军的背坡反斜面火炮阵地如同钻进肚子里的蛔虫,让拥有强大炮火打击能力的炮兵部队一筹莫展!
  “正因为如此,在讨论的时候,炮兵打隐蔽目标的问题就成为了一个课题,虽然会上也有许多炮兵出身的同志,提出一些建议,但总得来说还是治标不治本!”已经来到营房内的卢嘉栋、郭青山和王传琛三人,此时围坐在一张办公桌前,听着郭青山的讲述,而郭青山也在说完这句话之后停了下来,端起面前的水杯,轻轻的喝了一口润了润喉咙,而后抬起头看着身旁的卢嘉栋急切说道:
  “所以老徐在从装备部门得知小卢你正在研制新式火炮,所以就托我过来问问从武器装备的技术上考虑,有没有可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你在测试现场所说的系统作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通过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没错!”郭青山话音刚落,卢嘉栋便肯定的点了点头:“通过整合装备的配套支援保障装备,从而形成一套强有力的侦察、通讯以及指挥的作战系统,这样一来咱们的炮兵部队的战斗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哦?”没等卢嘉栋把话说完,郭青山便皱了两下眉头:“把配套的支援保障装备整合起来?”
  郭青山话音刚落,坐在他对面的王传琛便将话头接过去:“是呀小卢,难道简单的整合就能提高炮兵的整体战斗力?”
  面对郭青山和王传琛的质疑,卢嘉栋并没有退缩,因为在52倍口径155mm火炮的研制过程中,卢嘉栋的脑海中便勾勒出一项支持新式火炮作战的指挥、侦察和打击的作战系统出来,只不过当时新式火炮正处在攻坚阶段。
  所以卢嘉栋并没有急着将这个问题提出来,但却在火炮相应的位置上留下了平台改装的预留位置,想着等新式火炮试射成功后,在适时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可没想到的是,郭青山的问题正好切中了卢嘉栋脑海中那套作战系统,正因为如此,面对两位军内高官疑惑的神情,卢嘉栋既没显得紧张也没显得放松,而是带着他那一如既往的淡淡笑容缓缓说道:
  “其实咱们火炮作战效能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火炮本身,而是整个炮兵各个环节都要有所提升,这里除了火炮和弹药这样的武器装备本身外,还包括通讯、测地、目标搜索、射击指挥、气象测定、诸元处理。
  后勤补给以及战术编成等各个部分,而要很好的发挥炮兵的作战效能,就必须使目标搜索探测、数据处理、火炮炮弹、射击技术等协调一致,这里不是哪一项起支配作用,而是最薄弱环节代表了整个炮兵的作战效能!”
  说着,卢嘉栋端起面前的水杯喝了一口,而后便继续说道:“这个道理就如同咱们熟悉的木桶,盛水多少不是看最长的木板,而是要盯着最短的那块目标,正因为如此,改善最薄弱的环节就代表着火炮效能的提升!”
  卢嘉栋话音刚落,王传琛便迫不及待的问道“那咱们炮兵的薄弱环节是什么?”
  “目标探测能力!”
  “如何改变?”郭青山追问着。
  “装备和使用炮兵侦察校射雷达!”
  “炮兵侦察校射雷达?”听到这个有些陌生的名词后,坐在卢嘉栋身旁的王传琛先是楞了一下,而后不由得微微的点了点头,而坐在他对面的郭青山则好奇的问着王传琛:
  “王主任,怎么你也知道炮兵侦察校射雷达?”
  “知道的并不多!只是之前在涉外的资料里看过!”王传琛点起一根烟,抽了两口后便接着说道:
  “资料显示,西方国家为了提高炮兵的作战效能,普遍研制和装备了炮兵侦察校射雷达,用于目标搜索和火炮校射,由于这种装备能够通过地方炮弹发射的轨迹快速判断敌军炮兵阵地的位置,所以在反炮兵作战中极为有效,堪称炮兵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王主任说的没错!”王传琛话音刚落,卢嘉栋便开口说道:“如果我们有了炮兵侦察校射雷达,就能够以它为核心,构建火力、侦察和指挥单元间可以相互交流数据的指挥控制和射击指挥系统,从而让火炮拥有更准的精度、更快的反应时间和更高的首发命中率,可以说有了炮兵侦察校射雷达就能使得火炮的潜力得到最大的挖掘,战斗力更是会成倍的提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炮兵侦察校射雷达就是炮兵的力量倍增器!”
  “力量倍增器!”卢嘉栋这番话刚说完,郭青山便腾得一下站起来,脸上更是带着意味深长的微笑……


第262章 谭斌的烦恼
  听了卢嘉栋的话后,郭青山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从座位上站起来,可还没等他把腰板挺直时,郭青山的膝盖又再次弯曲,整个人也随即慢慢的坐回自己的位置上,而脸上那兴奋的神色也被一抹淡淡的疑虑所取代,接着便抬起头看了看身旁的卢嘉栋:
  “小卢,你这个想法确实是个不错解决思路,我相信你已经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深入思考!”说着说着,郭青山的眉头再次深深的皱了起来:
  “不过,小卢你有没有想过,你的专业可不在无线电这方面,雷达这东西可不是咱们拍个脑袋就能搞出来的东西!”
  郭青山说得没错,雷达这种无线电装备跟卢嘉栋目前所涉及的身管武器装备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除此之外雷达的研究和制造所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所涉及的技术水平也更加高端,正因为如此,虽然郭青山对卢嘉栋很了解,知道他在武器装备研制时目光放得很长远,也对卢嘉栋很信任,但依然清楚搞雷达并不是一件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出来的事情!
  郭青山明白这个道理,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军工专家卢嘉栋更对此知之甚深,80年代中国的电子工业基础还很薄弱,按目前的情况来看,要是研制一款高性能的炮兵侦察校射雷达确实不太容易。
  更何况卢嘉栋自从穿越以后就没再接触过电子方面的事情,对于现阶段雷达等电子工业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因此即便卢嘉栋很了解炮兵侦察校射雷达的各项工作体制和设计方法,可依旧不敢妄加论断,而是对着郭青山说道:
  “对于雷达技术,我最近也在学习和研究,尤其是在炮兵侦察校射雷达方面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可不管怎么说雷达的专业性很强,所以如果能找到雷达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的话,我想最起码在炮兵侦察校射雷达的可行性研究方面会取得很大的进展!”
  “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向上提交一项可能性报告!”卢嘉栋话音刚落,坐在旁边的王传琛眼睛突然一亮:
  “不管怎么说,炮兵侦察校射雷达是一项有可能解决炮兵打击隐蔽目标的可行方案,这样的话,那咱们完全可以向总参提交炮兵侦察校射雷达的可行性报告……”
  “提交可行性报告?”没等王传琛把话说完,郭青山便喃喃说了一句,紧接着郭青山的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冲着王传琛竖起大拇指:
  “王主任不愧是总参机关出来的,这办法好!”
  王传琛确实把问题说到了点子上,与其几个人在这里空想着怎么把雷达搞出,还不如拿出实际行动向上级进行专项汇报,争取项目上马,在座的都是千年的狐狸,王传琛只是点了个皮毛,无论是郭青山还是卢嘉栋全都明白其中的含义,要不然郭青山也不会高兴的向王传琛竖大拇指,而卢嘉栋在王传琛这句话的基础上更是进一步的说道:
  “最好就用咱们新式火炮配套支援系统的名义提出!这样正好跟新式火炮项目挂钩……”
  没等卢嘉栋把话说完,郭青山便笑着补充道:“我觉得与G军区联合提出会更好!”
  就这样,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便将有关炮兵侦察校射雷达可行性报告中的各项细节敲定,而后由卢嘉栋执笔,连夜起草了炮兵侦察校射雷达的可行性报告,而后经过几轮修改形成最终的报告,并附上新式火炮领导小组和G军区主要领导的签字和盖章后,即刻发往位于北京的总参谋部……
  当卢嘉栋等人起草的有关炮兵侦察校射雷达的可行性报告在路上急速狂奔的时候,地处北方的首都北京正迎来一场唯美而又浪漫的小雪,片片雪花儿从天而降,没一会儿的功夫便将树梢、屋顶覆盖一层皑皑的白色。
  因为临近农历新年,所以北京的人们都觉得这场雪是个不错的兆头,正所谓瑞雪兆丰年,正因为如此,虽然天色阴沉甚至有些昏暗,但依然挡不住人们喜悦的面庞,但在这偌大的北京城里,并不是人人都这般高兴,此时位于总参装备部,部长办公室内的谭斌就紧锁着眉头,靠在办公室的沙发上,闷闷的抽着烟。
  在他旁边的沙发旁的茶几上还放着一杯热气未消的茶,轻盈的烟雾在茶杯上慢慢腾起,谭斌见此脑海中不由得想起刚才坐在这个位置上,中原电子雷达所所长钟晓沫的话:
  “谭部长,我们这款新式防空雷达能够极大的提升部队防空作战能力,只要再支持我们一下,就能够搞出来……
  谭部长,我们的雷达项目就要接近完成,就这样被砍掉,真是太可惜了,我不甘心,不甘心呀,谭部长……
  谭部长,只要再给我们30万,不10万,就10万经费,我就能把这款新式防空雷达研制出来,如果实在没有钱,就从我的工资里扣,如果还不够,我们所就是砸锅卖铁也会想办法补上,只求别把这个对部队至关重要的项目砍掉……”
  钟晓沫的话犹如幻灯片一般,一遍一遍的在谭斌脑海中播放着,想着这位面容憔悴、头发花白的老科学家,眼含热泪跟自己说的那番话,谭斌的心里就好像被两根粗重而有力的麻绳使劲儿拧在一起似的,有种说不出的酸痛和苦楚,可他对此却又无可奈何。
  虽然上次对巴基斯坦的军售获得1。5亿美元,数额看似巨大,但对于庞大的军队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在装备发展领域,远程运载火箭的可靠性还不高,为此需要进行旨在提到可靠性和战斗力的改进和完善;中国的二次核~打~击力量还是空白,所以要加快潜地导弹的研制进程;空军的战斗机性能极度落后,更新换代已是必然的趋势,新式战斗机的研制计划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无论是远程运载火箭还是潜地导弹亦或是新式战斗机,这几个项目都是巨大无比的吞金兽,这1。5亿美元除了拿出一部分填补军费缺口外,剩下的被这三个项目一分,基本上也就七七八八了,正因为如此,留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