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草头王-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的燃烧室里存放的固体燃料竟然是炮弹发『射』『药』!
这让吴克不得不狠狠的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我可真是猪脑袋啊,怎么就没想起来提醒大家呢!”
炮弹发『射』『药』!炮弹发『射』『药』怎么能做火箭发『射』推进剂呢?都怪自己没说明白啊!白白让这些研究人员耗费了那么长的时间,有那么长的时间,或许火箭弹的后期研制工作都已经完成了。
一阵后悔和自责过后,吴克看到大家都在注意自己,就在脑海里回忆了一些有关固体燃料的介绍,这方面他自己知道的也不多,但多少知道一点。吴克相信只要这一点就够了,有这些聪明的研究人员在,一点启发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军工研究所里的火yao研制部门,还有一些化学专家也可以给大家很好的帮助。
其实吴克不知道的是,研究组里本身就有化学专家,当他一提专用的推进剂不应该是炮弹发『射』『药』后,立刻就有人“啊”了一声。原来是研究组里唯一的化学专家程启明。程启明作为火箭『药』剂专家,在参与研究的时候,也曾想到不使用炮弹发『射』『药』,但一直以来的炮弹火yao的惯『性』使然,让他很快放弃了这个想法。
经吴克一提醒,他立刻就想起了他先前的那些设想。将高效能的燃料与氧化剂混合在一起,在通过一些橡胶或其他物品进行粘连,这样就可以在火箭弹尾翼喷发出大量气体,推进火箭弹前行。
他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吴克就表示了赞成。虽然吴克不知道推进剂的具体组成,但很明显,程启明的思路是非常正确的。
当即在请来一些化学专家后,大家集思广益,开始对推进剂进行配方。
化学专家们列出了一大堆的燃料、氧化剂以及助燃剂。其中有作为氧化剂的高氯酸钾、高氯酸铵、*、*和硝酸铵等酸盐和高氯酸盐。作为燃料的如聚硫橡胶、聚氨酯、聚丁二类、氯乙烯等。它们除作可燃剂外,还兼作粘结剂。还有硝化纤维素,作可燃和爆炸『性』物质,也是塑『性』组分。甚至还有一些金属粉、铝粉等也被加入其中增加燃料能量。
这一大堆名字,看的吴克头晕脑涨的,很多东西都是看的懂却不知道是什么。经过这些化学家们一番解释,吴克总算明白了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这些化学物资他在庐江开采的那几个矿中都有,而且产量还不错,就是在可燃剂上,橡胶需要购买。
吴克将这个情况和大家一说,程启明立刻为吴克解决了问题。
“军长,作为可燃剂,可以有很多替代品的,虽然我们这里没有橡胶,但有沥青,您在庐江那边开采的矿山里,就有大量的含树脂的沥青,这比提炼橡胶还要简单,而且达到的效果也一样。”
…… 。;
作品相关 关于二战武器(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正义与非正义两种力量的较量。这场人类战争史上的大博弈,催生了许多军事新技术,这些军事新技术对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当我们站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潮』头浪尖,面对动『荡』不定的世界新格局,怀着对和平的执着追求与对未来战争的忧虑,以军人的责任感回顾那段用鲜血写就的历史时,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到,人类的橄榄树仍在经受战火的考验,和平鸽还无法摆脱战争恶魔的阴影。我们应该以敏锐的思想,洞悉军事技术变革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充分认识军事科技对战争的影响,高举和平利剑,以戈止戈、捍卫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与德、日、意法西斯势力之间进行的一场殊死大搏斗。与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战争相比,这场战争可谓“空前”:
参战国最多。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参战国有61个,间接被卷入的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战争规模史无前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遍及欧、亚、非三大洲以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作战面积(陆地)达2200余万平方公里,参战军队多达1。1亿,被卷入战争的人数多达20多亿人;
战争损失最重。二战期间,军人死亡高达2200多万人,平民死亡约5000万人,经济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占参战国国民收入的60%~70%,仅军费开支即高达9000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科学技术最广泛、最深入地应用于军事的战争,并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各交战国为赢得先机与主动,最大限度地缩短科学技术从实验室到战场的时间。军事科技在战争需求的牵引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气动力学和航空技术的新发现、电子技术和核物理的重大突破,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武器装备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整整跃升了一代。各参战国将生产的大量坦克、飞机、舰艇、火炮等源源不断地投放于战场,机械化的钢铁对抗彻底改变了人类沿用了千百年的角斗方式。
军事科技是武器装备发展的技术基础,决定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虽然只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缩影,但它从一个侧面深刻地折『射』出军事科技对战争的巨大影响。如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产生了各种雷达,使电子战在二战中大显身手;喷气技术的发展催生出喷气式飞机,从而使飞机速度有了极大的提高。
穿越历史的时空,打开尘封的档案,我们可以发现,二战中军事科技进步与武器装备发展的互动主要表现在提高、改造、创新和整体变革四个方面:一是它使部分传统武器在大致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功能有了增加,如以活塞式发动机为动力的轰炸机、战斗机得到很大发展和广泛应用。二是对部分武器装备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使其旧貌换新颜。武器装备虽然还是原来的种类,但『性』能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二战时期参战各国对坦克的改进。三是完全脱离传统武器装备的设计束缚,借助新的技术去构想和设计过去所没有过的全新武器装备,如v…1、v…2导弹等。四是整体变革。利用新技术进步达到的一定广度和深度,以其强劲的渗透力触及武器装备的整体,使武器装备跃上新的台阶,如将电子设备安装在各种武器平台上后,使武器平台的『性』能得到整体『性』提高。
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人类历史舞台上交替扮演着社会进步的“阶梯”和战争“帮凶”的双重角『色』。它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但同时如果不加以有效调控,一旦乘上战争的野马,它也会『露』出吃人的獠牙。我们沐浴在和平阳光下的现代人,更应以史为鉴,勿忘昨天,珍视和平。
坦克技术 打造“陆战之王”
1939年9月1日,德国集中了14个坦克师,投入了3195辆坦克,向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仅用1个月时间,就打败了欧洲国家中陆军占第二的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因此由飞机和坦克装甲部队的闪电突击拉开了序幕。以坦克为主要突击力量的机械化部队,第一次出现在战争舞台上。
纵观二战,如果说战争初期德国采用以坦克为主要突击力量的“闪击战”取得成功,使坦克崭『露』头角的话,那么,战争中后期发生过多次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则使坦克在地面战场上的地位日趋重要。1941年10月开始的莫斯科保卫战、1943年7月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等,苏德双方动用坦克少则2000余辆,多则达到6000余辆,1944年白俄罗斯战役中,苏军动用各型坦克5200辆,两个多月推进约600公里。坦克在每次战役战斗中起到了决定胜负的重要作用,成为名符其实的“陆战之王”。
坦克,诞生于1916年。在二战中发展为称霸陆战场的主战兵器,高速的坦克部队与空军密切协同,构成了快速机动式闪击战。
坦克的集中使用,给战争带来了许多新变化,而战争需求又对坦克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到二战末期,坦克在技术『性』能上有了很大提高,坦克火炮的口径、发动机的功率、装甲厚度、时速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使坦克的火力、机动力和装甲防护力达到了较高水准。综合起来看,一是普遍采用装有一门炮的单个旋转炮塔和单一的履带式推进装置;二是发动机功率加大,使坦克机动『性』显著提高;三是坦克的火力显著提高,战前多数坦克的主要武器是机枪和47毫米以下的火炮,而战争末期中型坦克普遍采用了75~85毫米、重型坦克采用了88~122毫米的长身管坦克炮;四是防护能力明显增强,坦克前部装甲厚度一般增加到45~100毫米,装甲材料选用合金钢;五是逐步摆脱了坦克从属于步兵和骑兵的影响,开始重视坦克综合『性』能的提高。
二战的坦克技术,为现代坦克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各国在坦克研制上积极探索兼顾火力、机动『性』和装甲防护『性』的坦克设计方案,同时也重视通信设备、消音装置、监视装置等设备在坦克上的运用,以及坦克的整体可靠『性』、可维修『性』、低成本『性』及使用寿命等。
二战中,在坦克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反坦克武器也得到了很好发展。首次出现了反坦克导弹,进一步改进了反坦克炮,新发明了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武器技术水平在与坦克的对抗中得到长足提高。
电子对抗 构建第五维战场
1943年7月,英国空军制订了轰炸德国汉堡的“罪恶城作战”计划。然而,汉堡有80个高炮中队、22个探照灯中队和3个烟幕施放中队进行对空防卫。其雷达警戒系统也有较高的工作效率。7月24日夜,英国轰炸机群飞向汉堡。出乎德军意料的是雷达荧光屏上出现了成千上万架英军轰炸机。高炮靠雷达提供数据,雷达受到干扰,高炮只能胡『乱』『射』击。英国的791架飞机中有728架飞抵汉堡上空,高爆弹、燃烧弹似雨点一般落在汉堡市内,许多高炮阵地被炸毁,大批建筑物淹没在火海中。其实,德军雷达上出现的成千上万架轰炸机,只不过是英国人为压制德国雷达发明的一种铝箔条干扰方法。这是二战中电子对抗的精彩一幕。
所谓电子对抗技术,是直接用于电子对抗的各种技术的总称。电子对抗技术包括电子对抗侦察技术、电子干扰技术、电子防御技术和辐『射』摧毁技术等。按其运用领域,也可分为雷达对抗技术、通信对抗技术和光电对抗技术。
二战期间,电子对抗技术最重要的发明是:利用金属丝反『射』电磁波原理的箔条无源干扰技术,采用发『射』『射』频噪声对雷达进行压制的有源干扰技术,对雷达的侦察和告警技术。随着电子干扰的运用,反电子干扰技术也得到相应发展,由此产生了电子防御技术。最为典型的战例是盟军在1944年6月6日至7月18日进行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在这次战役中,英、美联军成功地运用了通信欺骗、反雷达伪装、干扰佯动、火力摧毁等多种电子对抗手段,保障了登陆战役的胜利。
二战后,导弹、航空、航天技术迅速发展,精确制导武器及与其相配套的各种雷达和通信设备出现,形成对飞机、舰船和重要目标的新威胁,促进了电子对抗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此期间,利用储频技术和宽带行波管,发展了对炮瞄雷达和导弹制导雷达的各种欺骗式干扰技术;研制了专用的电子侦察船、电子侦察飞机、电子侦察卫星和电子干扰飞机;为提高现代作战飞机的电子对抗能力,研制了飞机外挂的电子对抗吊舱;发展了具有压制和欺骗两种干扰样式的双模干扰机。随着红外和激光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产生了光电对抗技术,并研制出红外告警器、激光告警器、红外干扰机和红外诱饵弹等光电对抗设备。随着与武器系统配套的跟踪雷达和制导雷达的威胁增大,发展了辐『射』源定位技术、被动跟踪辐『射』源技术与武器导引技术相结合的反辐『射』摧毁技术,研制出反辐『射』导弹。
弹『药』技术 战场屡建奇功
1939年,德国人在英国泰晤士河口到哈姆贝尔附近的海面上布设了大量水雷,英军使用传统的军舰切割扫雷具扫雷时一个水雷也没有扫到。可当英国舰船驶入扫过雷的海区时,却接二连三地触雷。无独有偶,1943年夏季,德军为了夺取库尔斯克地区的突出部,共集中了65个师的兵力,投入新型的“虎式”坦克和“费迪南”式自行火炮。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