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草头王-第2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对中国的威胁因这场南北战争已经极大缩小,同时,东南亚地区民众在此次大战中几乎经历了一场浩劫,几乎所有值钱的物资,都被日军强行搜刮用来与中国交换军火。甚至在北线最吃紧的,日本政府命令东南亚驻军,几乎将这些地区民众的所有铁质农具都强制征收熔炼,以用来制造和与中国交换炮弹、汽车、药品等军用物资。
第四卷 大战 第五卷 博弈 第279章 走私人口
更卑鄙的是,日军也看到了自己士兵伤亡过大,于是为尽量减少自己的青壮损失,大量南越、马来亚、印尼以及印度人,被日军强行征调。随后输送至北亚、南亚战场最前沿,用来修建各种工事,以及在与英军、俄军作战中被作为消耗敌方弹yao的炮灰使用。
其中马来亚地区土著居民被征用劳工达30余万,约10万人被送往北亚;印尼土著居民被征用40余万,超过15万人在北亚服役,南越、柬埔寨、泰国地区将近40万青壮被送往印度战场;而随着日军在印度控制区的逐渐加大,将近200多万印度人与被俘英法澳士兵一起被迫参与各种工事建筑、矿业开采工作,另有约70万人在半年内被寺内寿一偷偷运往北亚,成为彬山部面对俄反击时伤亡最大的劳工组织。
日军这种不计占领区青壮劳力伤亡的做法,无疑在占领区内激起强烈的反抗呼声。一些该地区的所谓民族精英分子,忽然痛苦的发现,所谓的“解放者”竟然比原来的殖民者更加凶残,民众遭受的盘剥和死亡几乎呈十倍向上猛烈激增。
这中间,整个南亚地区,除华侨因中**方对日军的严厉警告未受什么伤害外,几乎所有南亚民族都受到日军残酷凶猛的掠夺。不堪忍受的南亚居民,自发的抗争浪潮在一些“有心人”的支持下,已经开始以抗日和推翻傀儡政权为目标暗自发展。并逐步走上历史舞台。
其实,日军如此恶行,几乎可以说还得到了吴克地纵容。近150万的南亚劳工北上彬山元部,即使有半年时间。自海上运输毕竟也要消耗日本海军大量实力,因此其中将近一半劳力被日军伪装成商团通过中国走陆路北上。
对日军如此行为,吴克暗中命令所有关卡部队不进行任何阻拦,仅向这些“人数众多的日本商团”收取过路费和治安费。同时。交通部门也受命增加几大南北铁路干线的机车数量,配合这些“外籍商团”地南北交流往来。
这些优越条件让日军在后来越来越依靠陆路运输,甚至在最后当英国彻底战败被迫迁徙至澳大利亚,大量英国舰队随之进入太平洋,日本海军面令威胁为保证东南亚海路安全,不得不将直接北上的海路输送任务转而改变为自中国南部广州、上海等地进行陆路转运。而中国政府对此依旧不进行任何阻拦,仅仅相应的对过路费和治安费进行提高。
中国方面的合作态度,让整个日本当局以及希特勒都非常满意,日本政府甚至几次要求以东南亚廉价地劳工向中国方面换取更多的物资和军火出口,不过这为吴克所拒绝。
当然官面上的拒绝并不能“杜绝”私下的交易。负责运输这些劳工的日本人。其中特别是原日军第四师团的那些“菜贩”在经平汉铁路进入同蒲铁路时,都偷偷摸摸的干起了人贩子的勾当。而这在中国方面“屡禁不止”的情况下,也只好对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这也正是吴克纵容日军大规模迁徙劳工的另一个原因。
在强烈地国际需求和大笔资金投入下。整个中国在这两年不到的时间内获得极速发展。急剧加速的南北交流和世界交流,让整个中国除去政府负责基础建设外。其余民间人口和资金都向工业、贸易这两个方向蜂拥而入。
一时间类如钢铁、煤炭、石油、化工、汽车、电讯、运输、船舶、工贸等等各行业各领域纷纷都涌现出一些行业巨头,并且所有业务都开展到世界各地。中国似乎忽然一夜之间成了世界工厂,这让那些美国同行刚到极端不可理解。
而受军方完全控制地军工单位则更是如此。军工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发现。随着国内战争停息、德军攻克英国、日军占领印度,军火供应却不减反增。日本、德国都有其战略储备要求,而澳洲则在丘吉尔到来后,不得不加大采买力度以进行对日德海军地防御。同样,中东地区受到日益严重的日德陆上军队威胁,对军火采购亦不遗余力。
不仅如此,面对德军压力,斯大林虽然骄傲,却也不得不在国内新式武器未研制出来之前,加大对中国比较尖端的武器走私购买力度。为此,几乎各种弹yao、步枪、机枪、火炮、装甲车以及飞机等军事物资,几乎一下生产线,就会被那些常驻在中国地成群的公、私军火采办商蜂拥抢走。
各军工单位为应对这种疯狂的销售局面,生产线随之不断增加、工厂也不断扩大,他们的工作丝毫没有任何减轻,相反,整个军工行业都几乎是在以人停机器不停的方式在彻夜生产。这也相应的极大促进了钢铁、化工和机械生产等各行业的发展,并且伴随军火贸易捆绑销售的那些工业也在一时之间急剧膨胀,迅速挤占美国商品的市场,让中国世界工厂的美名逐步牢固。
工业生产极速扩张,让电力供应极度紧张,大大小小的热电厂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这也相应的导致了对煤炭的需求量呈几何倍数猛增,除去几座大型煤矿,原煤储存量最为丰富的山西忽然之间几乎每个乡镇都办起了采煤厂。
然而,吴克吸取后世教训对采挖煤矿的安全管理异常严厉,这让那些没有能力上安全保护措施的私营或集体所有的小煤矿在招收工人上十分难受,而经过此处的大量南亚劳工就成了他们的第一选择。这些人与头脑活络的“大阪菜贩”一接触,立刻就有大批来自印尼、印度的劳工被贱价贩卖至各大大小小的煤矿之中,自此开始暗无天日的采矿生活。
当地政府无暇管理这些外来人口的死活,吴克虽有耳闻,却也懒得去为这些阿三和印尼猪去操心。不提印尼猪后世那些让吴克咬牙切齿的事情,单就记忆中的那场二战结束,印度法官在远东军事法庭上还努力为日本战犯辩驳,并声称日本战犯无罪,吴克就没有任何必要去管这些阿三的生死。
不知道那个法官现在是不是也在被征劳工之中,当然更有可能或许此刻正在日本于印度所组建的傀儡政府中任职。就现在这种局势,死个几百万自己民族的青壮,不知道这位阿三法官在将来还会怎么为这些日本人去辩解。
反正不管怎么样,吴克觉得有必要为后世收回一些利息,因此对于国内那些“黑窑黑矿”内“黑户劳工”,从中央到地方,一律采取比较轻松的放纵措施。既然能说日本战犯无罪,那为我国建设做点贡献,应该没什么意见吧?
采煤行业对“外来人口”的需求极为巨大,而受采煤行业影响,很多条件比较恶劣的其他各类矿业开采、以及架桥筑路等工程项目也“偷偷摸摸”的开始使用大量廉价且无需负担安全责任的“南亚劳力”,贩卖几乎成了一种半公开行为。
至于日本方面,现在对这些“大阪菜贩”简直宝贝至极,他们的走私贩卖不仅给他们自己带来巨大收入,同时也为日本军队带来很多可以用来交换物资的中国货币。南亚有的就是人,在日本军部的刻意放纵下,这种走私愈演愈烈,最后连大批妇孺也成了日本军人贩卖的对象。
及至后来,美英等国发现了日军大规模贩卖人口的行为,在美国的威胁与抗议下,日本政府随后又采取了一种折中措施,强迫南亚占领地土著居民加入日本户籍,然后再向中国输入。我向中国走私的是日本劳工,你美国政府还能管我怎么着么?日本此举一下子将罗斯福噎的几乎无话可说。
无可奈何的罗斯福只能向中国施加压力,然而,此时的美国无论从进出口贸易上还是军力对比上,除海军外对中国根本无任何威胁能力,这种施压在中国面前几乎显得非常苍白无力,况且中国官面上对此也采取严厉禁止的措施,让罗斯福几乎找不到任何借口。
至于丘吉尔,此时龟缩在澳洲更加头疼不已。德军在侵占英伦三岛过后,又派出部分部队进入非洲战场,开始协助意大利军对驻扎于非洲地区的英殖民军部队进行猛烈攻击,而亚洲军团已经几乎全军覆没,丘吉尔此时只能龟缩在澳洲死命的催促美军参战。
同时,面对丘吉尔的困难还不仅仅如此。在英国未被德军攻克之前,澳洲对英国的宗主国地位比较认同,但此时英国已经失去了其自己国土的根本,澳洲地方殖民领政坛也因此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些长居澳洲本土的官员认为:丘吉尔的到来,并以澳洲作为基地组织在欧洲、非洲地区对德军的反击,将会给澳洲带来不可想象的灾难;澳洲从此已经将不得不直接面对日德猛烈进攻,而此前澳洲已经有将近十万士兵在欧洲战场以及东南亚和印度战场牺牲。
第四卷 大战 第五卷 博弈 第280章 英国殖民势力终结与中东战略
这些人为了自身利益,开始对丘吉尔以及英国政要进行攻击,并要求丘吉尔立刻率部进行迁移。虽然有澳洲政府以及当地殖民总督一力压制,但这种呼声在澳洲却已经开始蔓延,并有愈演愈烈的局势。丘吉尔以及他的部队,从军需补给到防御工事修筑上,都受到百般刁难。
更让其头疼的是,此时英帝国本土被德国占领,原属于英国势力范围的中东地区立刻发生震荡。德国外交部门、宣传人员在中国国家展开强硬的公关手段,各中东国家摄于德国的军事实力,同时也希望藉此脱离英国控制,立刻各施手段向英国施加压力。
其中典型的是伊拉克亲德派军官在其国内迅速掌权,随即推翻原亲英派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一系列协议,改为向外驱逐英国使馆人员。同时,因大战爆发,金属货币迅速回拢,类似沙特阿拉伯这样的沙漠国家财政立刻陷入极端困窘状态,沙特国王此时狮子大开口,向丘吉尔要求贷款600万英镑供其政府王室开销,否则将断绝与英国的一切关系。
更直接的还有,原依托英国存在的自由法国复国组织,在英国也灭亡后,立刻失去欧洲任何根基,真正成了流亡组织。法国欧洲近东地区殖民领在法国灭亡之时,就已经试图独立,不过当时因各种原因未能突破英法联合形成的压力,而此时正当其时。
轰轰烈烈地独立运动立刻在近东、中东地区迅速展开。丘吉尔虽想压制,奈何鞭长莫及,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个又一个“帝国利益”迅速失去,唯一还能支撑的也仅剩下一些英国石油商人。不过。在独立声势大起之时,这些石油商人的特权也陆续被收回,于此同时德国、美国、俄国、中国的石油商人快速进入中东,瓜分着原本属于英国地利益。
在这中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莫非特曾建议罗斯福,接手沙特国王向丘吉尔的贷款要求,以换取更多的在沙特的石油开采特许权。然而当罗斯福将这一建议公布后,美国财政部以及国会鉴于欧洲战事情况,否决了莫非特这一“冒险”地要求。
最终,财大气粗的吴克在获得信息后,在德国不怎么关心沙特的情况下,趁机以大把钞票,悄悄获取沙特一处120平方公里范围的石油开采权。并且,随着吴克对整个中东贷款以及军火供应越来越多。吴克的私人石油集团以及国家石油公司在整个中东获取的利益也越来越大,仅仅三个月的时间,这场中东石油大战。中国以及吴克本人获得了最大利益。
吴克早就想获得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奈何以前这一地区受英法控制。自己也是鞭长莫及。不过这时局势的变化,让吴克找到了切入的良机。
在整个这场石油争夺战中,吴克最大地对手不是英美却反而是德国。英国自身都无法保全。在中东利益上即便是拼死挣扎,最后的都不得不以失败告终。而美国则因德国、日本对中东地区的极大威胁,让整个美国政府在投资中东地问题上都非常犹豫,以至于对那些迫切希望得到中东石油开采权的石油商人,从资金以及政策层面上地支持力度都比较微弱,美孚石油董事长莫非特最终不得不饮恨中东。
相对来说,因战争对石油的消耗,希特勒此时对中东国家,特别是伊拉克等已经发现大量石油的国家非常关注,不过因与中国地关系,在竞争时倒也比较公平。而俄国则在此次争夺之中,从一开始就使用强硬的外交手段,让中东以及巴尔干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