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定三国-第4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陛下,芜湖现已经全部落在我军手中”赵云点点头,回道。
“呵呵……战船这么多的战船……哈哈……”似乎留意到了什么,黄逍突然转身,紧赶几步跳到一艘停靠在船坞的斗舰大船上。先大力在船甲板上跺了几下,又用手在船头的锚桩轻轻触摸着,黄逍不由得有些兴奋的欢呼了起来,“这些以后都是我军的战船了,加之我军原有的战船,此消彼涨之下,吴军的水路优势,将彻底不服存在,朕倒要看看,孙权还拿什么与朕斗哈哈……”
难怪黄逍会兴奋的如此事态,船坞内,足足停泊着七十六艘战船,而且,还尽是那种蒙冲战船。黄逍知道,吴国类似这样的战船,最多也不过二百四五十艘,一下子去了敌军三分之一的战船,加之天国水军原有的百余艘,可以说,两国水军的势力将被彻底扭转
当然,黄逍还不知道,周泰、蒋钦火烧三江口,敌军六十余条战船,已在谈笑间,灰飞湮灭长江天堑,大半已尽归天国所掌控
个多时辰后,芜湖水军营中的喊杀声、惨号声统统归于沉寂,袭营之战彻底结束
原先吕范的中军主帐中。
“子龙,我军战损情况如何?”黄逍向刚刚清理完军营的赵云询问道。
“阵亡了五十六余名弟兄,另有二三百人轻伤其中多为麴将军的部下,高将军的部下,因为有盾牌守护,无有死者,多是受了点轻伤。”出现伤亡,再所难免,毕竟,“先登死士”不比“陷阵营”,一个是以攻对攻,如此,难免会造成一些伤亡。而另一个则是以守代攻,又有巨盾的守护,却是没有一个伤亡的出现。“陷阵营”,只要不被突破阵势,想要死一个人都难。但是,这阵型,却不是芜湖这一万水军所能破得的
“恩,还好,尚还在意料之中。对了,战果如何?”问完了自己大军的损失,也得看看回报如何吧,回报小了,这损失就不划算了。
“……击杀敌兵四千七百余人,俘虏近五千余人,共九千七百人左右。据归降的吴军士兵所说,芜湖营中总共驻扎一万多人的样子,所以差不多逃掉了三百多人。还缴获了三艘斗舰、七十六艘蒙冲、百余艘走舸。”赵云迅速回道。
“恩此战算是大获全胜了”黄逍微微点头,朗声对马超说道:“孟起,即刻派人向庐江报捷。并请两位军师尽快提师过江,准备攻打建业另外,请曼成他迅速联系张飞将军,令他领大军,过庐江,随两位军师之后,援助此次攻势”
“是,陛下末将这就去安排人手返回庐江报信”
“子龙,速使人联系各路人马,全线发动总攻勿要使敌军增援建业”黄逍眉宇中透露着坚定,就以这一战,定乾坤吧
“是,陛下”
……
江东的秋夜,一场秋雨,洗去了江东本有的闷热,似是那北方的凉爽,。一阵阵晚风吹过,夜,寂寥。
黄逍静静的站在船坞岸边,静静的凝视着眼前浩瀚一片的江水,倾听着有一声没一声的秋蝉鸣叫,似乎在预示着江东将存不久矣。蝉躁凄凉,黄逍的心,却是越发的平静了下来,心头,一片空灵。对即将到来的战斗,黄逍感觉不到丝毫的紧张,也感不到兴奋,竟似有些不放在心上的感觉。或许经历了太多的战斗,这神经,已是麻木了。算来,来到这战乱频繁、英雄辈出的年代,已经三十五六年了,自184年起,直到现在的205年,征杀不断,大小阵仗,具体有多少,黄逍已经记不清了,对于现在的黄逍而言,战争,更像是一重责任,一种使命,已少了初时的激情。
这一生,负了妻儿太多,能给儿女们留下的,只有这一片大好的河山。但是,女人呢?女人,不同于男人的逐鹿天下,谋的霸王业、天下策,女人,所求的不过是白头吟,一生情,但是,自己这么多年来,却是置她们于担心受怕之中。或许,她们无怨无悔,或许,在他们的心目中,他是个英雄,但是,这真是他们想要的吗?
好在,一切都要结束了。江东平定,自己就可以带着心爱的女人归隐,再不问世事,风轻云淡。至于子女,或财产、或江山,自己能给他们的,已经够多了,至于将来会怎么样,黄逍不想去想,也不愿去想,儿孙自有儿孙福。
“那一天,不远了啊孙策,想不到,当年有朕的提醒,你却还是摆脱不了宿命,呵呵,我的宿命却又在哪里……”低低的声音,喃喃而道。
“踏踏踏……”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赵云来到了黄逍的身边,沉声说道:“陛下,明日一早,两位军师即带领四万大军过江,抵达芜湖。另外,张飞将军也将于后天到达,所带兵马三万。”
“七万么?足够了”黄逍平静的点点头,道:“令甘宁联系周泰,水军后日攻打曲阿,死死咬住敌人的水军,不令其增援建业。”
“是”
“子龙,待吴国平定后,子龙有什么打算?”叫住转身要走的赵云,黄逍突然问道。
听着黄逍莫名其妙的一问,赵云不由一愣,随即陷入了茫然之中。是啊,吴国平定之后,天下也就统一了,再无战事,自己,又会有什么打算?一时间,赵云不禁陷入了茫然之中,不知该怎么回答黄逍的话。
“对战争,厌倦了吗?”黄逍再次问道。
“回陛下,确实有点。”男儿热血,渴望建功立业,赵云也不过如此。但是,其本性却是淡洛神然,向往和平,征战多年,常于杀戮,身心却也是多有疲惫。
“江东一定,中原再无战事,刀兵止,百姓安,朕也算是给你们、给天下黎民一个交代了。朕不求千秋万代,只希望天下黎民百姓能安泰祥平。”黄逍凝望江水,幽幽说道。
“陛下打算怎么处理孙氏?”赵云突然问道。
“愿意投降,纳降。不过,这该杀的,还是要杀的”黄逍的声音,满是平淡,却又充斥着杀伐之意。
不用说,赵云也知道黄逍要杀的是谁。黄逍曾应贾诩的计策派王越往建业刺杀孙策,却不曾想被人占了先去,将孙策射杀。即便是程普、鲁肃等人都不曾知道的内幕,却是被王越看了个完全。回见黄逍后,将详情禀告,如今,那点事,在天国一众文武中,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了。
弑兄迫侄,碧眼小儿V!~!
正文第569章人心惶惶致敌穷途
“报……”
两日后,建业,早朝。孙权正与群臣商议着前线的战况,突被一个声音打断。
“进来”眉头一皱,面上略微流露出不愉之色,孙权沉声说道。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一声长报,他心中生起的,尽全是不好的预感,难道……
随着孙权的声音落下,不多时,一名值巡建业城池的吴军校尉急步走上朝堂中,单膝跪地,大声禀报道,“启禀陛下,末将巡视城内防务,见百姓多传诵一封檄文,不敢有所怠慢,取了一份,请陛下过目”
“檄文?什么檄文?”孙权眉头轻皱,有些疑惑地说道,“呈上来”
内侍从那名都尉手中取过一封宽长的绢书,而后疾步上前呈递给孙权。将这封长约三尺、宽约两尺的绢书平铺在身前桌案上,孙权迅速的浏览了起来。过不多时,尚未将绢书上的内容看完,孙权面上表情已变的阴沉无比,略显碧色的眼中充满愤怒的火焰。愈往下看,孙权怒气愈增,到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地一把抓起绢书奋尽全力扔到桌案前。
“黄逍老贼欺人太甚不诛杀这老贼,我誓不为人……”孙权状极疯狂的怒声咆哮道。
朝堂上一众文武尽皆骇然的顾望着孙权,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檄文竟然让孙权如此暴怒。右侧文官列首位的诸葛亮缓步上前,轻拾起被孙权愤掷于地的绢书,拍了拍上面的灰尘,展开后朗声诵读起来:“昊天大帝黄逍,告吴国诸将校部曲:盖闻祸福无门,惟人所召。夫见机而作,不处凶危,上圣之明也……孙权小子,未辨菽麦,要领不足以膏齐斧……逍衔奉国威,为民除害……李术者,君子也,而权诛之,孙策者,英雄也,而权害之……”
“够了”震怒之下,孙权也顾不得往日间对诸葛亮的敬重,厉声呵斥道
“逍深恐吴国上下、旧德名臣……”诸葛亮面上如常,微顿了一下后,又继续朗声诵读起来。
“够了,够了,朕说够了……”孙权暴怒至极,连声咆哮道。
“陛下”诸葛亮面色肃然,无惧无畏的与孙权对视,厉声说道,“为人主者,当处变不惊,岱岳崩前而色不动。昔日文台公、伯符公历经异变何止百十,亦未曾有过惊恼失态之时。今陛下不过见一檄文,即震怒失态至斯,何以为继孙家三代基业”说罢,诸葛亮再不理孙权,以更大的声音将檄文的剩余内容全部读完。
看来,孙策之死,其中有诸多内情啊孙权啊孙权,你千不该万不该在我读到谋害孙策时制止于我,这不是明显的此地无银三百两么?朝堂之上,如今武将多是在外,文官却多在此列。江东人杰,又岂是那么好相与的?恐怕,如此一来,诸多人等,皆会嗅到什么不妥之处吧?江东危矣,吴国危险了诸葛亮表面上平静如水,心中,却是不在平静。
“嗬……”孙权如同一只受伤的猛兽般,不时地喘着粗气,愤恨的目光死死地盯着诸葛亮所在方位,也不知是在看持在诸葛亮手中的檄文,还是诸葛亮本人……
“陛下,黄逍实在是可恶至极,翊愿讨得一令,亲提大军诛杀老贼,夺回失地”尽管对诸葛亮所读的檄文内容半懂不懂,但其中有些话的意思孙翊还是猜出来了。性子一向急噪的孙翊立即按捺不住的出列向孙权请命出战。
“不可,公谨当初说过,不可贸然出兵庐江”还不待孙权说些什么,鲁肃想也不想,直接走出来阻道:“陛下,此事还需从计议,万不可草率行事啊陛下,还请三思才是”鲁肃深恐孙权暴怒之下,做出错误的决定,如果真遂了敌军的意愿,恐怕吴国三代基业……
“……”额头与太阳穴上的暴突的青筋急速地跳动着,孙权愤怒的眼神仿佛已经凝滞,身体竟然开始微微地颤抖起来。
“陛下,我军与黄逍之恨,必要有所了结。但请陛下先行息怒,待心火平息之后,臣等与陛下再商议如何兴兵复仇之事”诸葛亮亦出列恳切地劝慰孙权道。
“啪”身前的桌案被孙权大力猛拍一下,发出震彻全厅的巨响。就在一众文武以为孙权雷霆之怒即将全数爆发出来时,孙权反而强自将面上的愤怒表情慢慢地平缓了下来。
“孔明先生,权失礼了,还望见谅”恢复平静之后,孙权恭声向诸葛亮致歉说道。
面现赞许欣慰的神色,诸葛亮微微点头说道:“是亮无礼在先,请陛下恕罪黄逍此檄颇为恶毒,也难怪陛下会如此恼怒,但当务之急还是寻思应对之策”果然是能忍人不能忍,枭雄本色啊难怪,孙策他……
“这种东西理它做甚?陛下,还是尽快出兵要紧”孙翊对这纸《讨孙权檄》可能带来的影响一无所知,急切地又向孙权请战说道。孙氏前三子,三子孙翊与孙策的脾气最像,完完全全江东小霸王的令一个翻版。只有老2孙权,长于谋略,心机颇深。
“陛下孔名先生所言甚是,这封檄文若不谨慎以对,可能流毒极甚”鲁肃沉声说道。
“何解?”孙权也只是对檄文的内容感到恼怒非常,却还没有思考过后果,但见到诸葛亮与鲁肃两人竟同时请求对檄文谨慎以对,才警觉起来。
“此封檄文内容极具蛊惑性,不少地方正切中……”鲁肃稍一犹豫,但还是接着说道,“切中陛下要害之处,且檄文打击之面仅为陛下的孙氏一族之人,其余江东士族、百姓皆不在其中。若是任由此檄文四处传播,加之前些时日的流言蜚语,必会有意志不坚或是对陛下心怀不愤之徒倒戈相向黄逍,其余百姓难辨是非,亦有可能被鼓动起来,诚如此,则我江东必自内乱。外患未除之时,万一再起内乱,恐局势必危”
“子敬之言正合亮意”诸葛亮沉声说道,“陛下,万不可轻忽此檄文,众口铄金啊”
“恩”沉吟片刻后,孙权点头认可了鲁肃的分析,随即面色大忧的说道,“但究竟该当如何应对呢?目前檄文能传到我建业,想必也以传播于丹阳、乃至吴郡等地,我等在建业又能做什么呢?”
“当前最要紧就是要谨防此檄文流入九江、庐陵、豫章诸郡,以军队的力量制止檄文的传播,同时可使人著批驳之文,广为散布……如此可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鲁肃迅速提出了应对之策。
“恩,此一事,就全交于子敬……”
“报……”殿外,又是一声急报之声传来,声音中,满是焦急不安之音,打断了孙权的话。但是,却无人感到唐突,即便是孙权此刻,面上也没有了先前的不愉之色,闻声,君臣只感觉阵阵的揪心,浓烈的不安,弥漫朝堂之上。
莫非,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