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放啸大汉 >

第220章

放啸大汉-第220章

小说: 放啸大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侯唯一买账的就是这位大兄,而此次也是应大兄之邀前来,而聚集的原因,对面那个女人的哭嚎说明了一切。

    王家小妹君弟哭成了泪人,而三姐君力正在一旁不停劝慰,不时也陪着洒几滴眼泪。

    王凤面沉如水,从心里说,他也挺喜欢这个伶俐机敏的外甥,被伤成这样他也很窝火。如果对方是次一点的权贵,他早逼着天子下旨问罪了。但许氏不同,那可是在他王氏之前的第一外戚,当今皇后的父亲,不可造次。

    而且就此次事件而言,他这外甥也是咎由自取,人家不找上门来讨坏人名节之罪算是给面子了。

    正是考虑到这复杂的情况,王凤才将诸兄弟妹妹召集过来,警告他们不得轻举妄动,但有任何异动,必须向他这位老大报备。

    六侯中除了与小妹王君弟一奶同胞的王商不忿之外,其余的都是无可无不可,既然大兄有令,自然谨遵。

    王君弟哭得稀里哗啦:“大兄啊……难不成,我儿就白白被伤了不成?”

    王君力也抹泪道:“阿长虽有错,但也是他许氏引诱在先。那女子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风流冶艳,眉眼含春……”

    “行了行了。”王谭见大兄脸色不好,赶紧打断,“此事大兄自有主张,咱们听着就是。”

    望着两个妹妹眼巴巴的可怜神情,王凤威棱的双目一翻,只吐出一个字:“等。”

    身为家主,王凤有着绝对的权威,一旦他做出了决定,就连皇太后王政君都不好驳回。王君弟纵有千般委屈,也只能听从,在三姐的扶持下哭哭啼啼去了。

    打发两个妇人离去之后,王凤神色威严向六个弟弟再次申明:“记住,我们当前的大敌是王子威,在王子威倒下之前,不要节外生枝,更不得擅树强敌。还有,你们也要收敛一些,不要闹得太难看,被外人看我王氏的笑话。”

    六侯齐声应诺。

    王凤看着口是心非的六兄弟,无奈抚额,有气无力挥挥手。

    六侯一一施礼退下。

    王立快走到门口时,突然转身道:“大兄,此事会否与那张羿啸有关?”

    王凤撩了一下眼皮,想了想:“不无可能。”

    王立劲头立马上来,热切道:“大兄,要不要我……”

    “不忙,先等一段时间。”王凤捋须冷然道,“等所有人认为此事平息之时,便是调查之日。明白吗?”

    王立心领神会,自觉有了用武之地,兴冲冲离去。

    总算清静下来了,王凤用拇食二指捏着眉间,神情疲惫。这帮兄弟,不省心啊。正想唤仆从进来捶背松腰,廓下传来禀报:“家主,有琅琊来书。”

    王凤扬扬眉:“呈上来。”

    看到信封时,王凤脸上露出笑意,这是他的姻亲琅琊太守杨肜写来的。去岁杨肜辖境频发灾害,丞相王商遣长史到琅琊调查。杨肜紧急送来一封求情信,请他在王商面前美言几句,调查之事,请轻拿轻放。王凤当时修书一封,让家臣送给王商,如今想必琅琊那边是有了结果。

    拆开家书,目光一落,王凤的笑容便凝固。

    送家书的家奴还没走出中庭,身后便传一声令他差点摔个大马爬的怒吼:“王子威,你欺人太甚!”

    寇十五郎说

    (感谢凤萌、菜猪、爱你一生、淚水已輪回、过客、喜威、红双喜666、紫电☆青霜、不要迷恋哥哥是传说、芷芫乖乖、长翼风、同乐村落)

 第四百章 【二王相争】

    “我这里有一份琅琊郡一年之内,有灾祸十四的奏报。其中最严重者,乃是沂水东堤决水的调查。盖因疏于巡察,未及时发现险情,洪水来时,沙石备料不足,堵决不力。诸般因由,太守杨肜,难辞其咎。”

    丞相宅第中堂,王商将一份刚刚拆开的奏疏推到一人席前。

    灯光照在这人脸上,正是久违了的史丹,如今已官至右将军,手握实权,又是王商姻亲,被其引为擙援。

    史丹仔细看了一遍奏疏,放下,抚须,闭目不语。良久,才缓缓睁开,盯住上首的王商。他看到的,是一张古井不波的平静面容。

    史丹若有所思:“记得当日子威兄曾言道,王孝卿(王凤)曾修书一封,递入署中,中有言‘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如今这封奏疏若能送到王孝卿案头,兄与其人之隙,或可缓和一二。”

    王商哈了一声,仰首捋须,连连摇头冷笑:“君仲亦非天真之辈,某与其人之争,尚可寰转么?”

    史丹吸了口气:“子威兄,这是要准备出手了?”

    “这是个机会,难得的机会。”王商平静的脸上总算有了一丝波动,“天予弗取,必受其咎。”

    史丹想了想,道:“据子威前番所言,那张羿啸也有意联袂对抗魏郡(指王凤一党)。张羿啸机敏果决,其妾翁杜子夏素有才具。何不请二人一同前来共议?”

    王商沉吟一会,摇摇头:“事关重大,多一人知晓就多一分泄露的危险,一旦为魏郡察觉,有了提防就不好办了。”

    “但琅琊太守那里必有书信告之,魏郡岂会不防?”

    “这是四百里加急送达的公文,杨某的书信再快又能快得过驿马?”王商神色坚毅,“因此,此事宜早不宜迟,必须早做决断。”

    “子威兄,一旦出手,再无寰转余地……请三思。”

    “君仲认为不妥么?”

    “子威矛头所向,陛下不会不知,就怕陛下那里……”

    王商拂然道:“我已绕开魏郡王氏,从其姻亲下刀,若这都不行,那还用与王孝卿斗么?如此前怕狼后怕虎,如何能成事?”

    史丹拱手道:“兄既已意决,丹唯附尾翼而已。只要陛下将弹劾奏章交由廷议,丹必力挺。”

    “多谢君仲。”

    “子威此时发难,胜算还是有的。”史丹见王商意决,便一改原来的劝阻为支持,“事关姻亲,王孝卿需避嫌。他不出面,九卿百僚未必有人敢出头。”

    王商抚髯点头,屈指计算:“张羿啸应该会支持;张忠(御史大夫)一向摇摆,不过他与杨肜有隙,或许会偏向我方;还有解光(将作大匠,九卿之一,王商的拥趸),王章(京兆尹),皆听命于我;再加上辛庆忌与君仲,左右二将军。如此,可有六分胜算了。”

    史丹抚掌:“然也。”

    随后,史丹入宫轮值。王商连夜起草弹劾奏章。

    ……

    与此同时,王凤也没闲着。在咆哮之后,他大口喘气,眼神直勾勾盯住虚无中某一点,眼里滚动着一种莫名的东西,说不出是什么,但很可怕。

    “王安。”

    “家主。”这是一个年纪与王凤差不多的老人,一脸忠厚。他是王凤幼年时的伴读,少年时的书僮,青年时的随从,如今的大将军府家令。王凤最信任的人之一。

    “去把书房右边书架那个红匣子拿来。”

    “是。”

    一般要取什么东西,随便叫个仆从就可以取来,让王安这家令亲自去取的,必是紧要之物。

    片刻之后,王安小心捧来一个贴封条的红漆藤匣,轻轻置于案上,躬身退下。

    王凤持烛火将封泥烤软,从案上掂起小刀将封泥削去,揭下封条,打开匣盖,匣子里放着一卷帛书。

    王凤取出帛书,展开,慢慢看着,眼睛眯起,有针尖样的光芒在闪烁。

    这卷帛书,正是当年石显送来用以交换保留官位的东西。王凤一直收藏着,等待时机。这是一件大杀器,一旦祭出,必定见血。现在,时机到了。

    “来人!”

    “在。”

    “拿我的帖子,召侍御史夏言秋前来。”

    ……

    翌日,王商开始发难。

    然而,王商信心满满将奏章递入禁中,却迟迟等不来天子的批复。王商急了,几次三番欲在朝会上提请廷议,却被王凤打岔。当他亲自入禁中催问时,天子也是王顾左右而言他。

    这真是出师不利啊。

    正当王商受挫,一时不知从哪里打开突破口时,王凤的反击开始了。

    八月乙末,大朝会,侍御史夏言秋突然抛出一枚重磅炸弹,将一份频阳人耿定的上书当廷呈送天子。这道上书里,最骇人听闻的,有这样一段话‘商与父婢通,及女弟***奴杀其私夫,疑商教使’之语。

    啥意思呢,就是指控王商与其父亲的奴婢***王商的妹妹与人***奴仆把她的奸夫刺死……这些阴恶之事,极可能是王商教唆的。

    这、这都是什么事啊?为何这个频阳人耿定居然会知晓这样的秘辛?

    王商勃然变色,朝廷大哗。

    面对这样的指控,王商有点懵,却不得不当廷自辩。声称频阳人耿定,原是他府邸的“行人”(家臣),早在七年前因犯家规被逐出王府。此番上书,必是衔恨旧主,谣言中伤。

    王商最后怒道:“如此恶奴,当弃市!其恶毒诽谤之言如何能信?”

    夏言秋则请司隶将此人按系入廷狱,严加审讯,以验其言真伪。

    “……若其言属实,丞相难辞其咎;若其系诽谤,亦可还丞相清白。”

    将作大匠解光表示反对:“一弃奴之谤,如何能定大臣之罪?若一有谤言,便盘根究底,举朝岂非人心惶惶?徒乱朝纲而已。”

    廷上口水仗打得热闹,始作俑者王凤却老神在在作壁上观。心下冷笑不已,这正是当年石显用以交换官位的有关王商的阴私。石显宦海沉浮数十年,早就看出二王必有相争之日,所以才用这份东西与王凤作交易。

    与王商发难的迂回、谨慎相比,王凤可就彪悍多了,以阴私暗算,可谓不择手段,一剑封喉。

    这下王商再也顾不上弹劾杨肜,而是手忙脚乱清洗泼向自家身上的这盆脏水。然而自古至今,作风问题,永远都是不能细究的,否则就如同在黄河边清洗污秽,越洗越脏……

 第四百零一章 【釜底抽薪】

    局面演变到这般不可收拾,王商不得不接受史丹的建议,把联盟中比较有份量的人物请来。

    光禄勋张放、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史丹、将作大匠解光、京兆尹王章。还有一位虽然秩禄不高,但份量绝对不轻的人物:杜钦。

    这些人中,张放算是同盟。辛庆忌当年任右将军时,王商是左将军,二人搭档多年,堪称莫逆。史丹不用说,姻亲。解光、王章是小弟。而杜钦就比较特殊了。他本是王凤的智囊,然而因为阿离的关系,与张放成为姻亲。二人又惺惺相惜,成为忘年交。王凤对此很不满,多次告诫。直到夜郎之变,王凤欲陷张放,而杜钦上书开脱,王凤与杜钦最终决裂。

    对于这位盲杜子夏,王商也是很希望借重的。

    除了这几位,王商还亲自登门,向许嘉发出邀请。但不得不说,王凤在处置淳于长之事上很克制,也很策略。这使得许氏态度暧昧,不置可否。其置身事外,不参与二王之争的态度很明显。

    这些重量级人物,就是王商眼下比较能信任,又能帮得上忙的同盟及班底了。

    “恶奴耿定被按系入廷狱了。”互相见礼之后,王商开口第一句话就告之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

    解光讶然:“当日某曾在廷上有言‘若一有谤言,便盘根究底,举朝岂非人心惶惶?徒乱朝纲而已’。彼时陛下亦纳某之言,曰‘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怎么……”

    “这个,丹近日宿卫禁中,略有所知。”史丹轻咳一声,道,“王孝卿数入禁中,与陛下固争,坚持下其事司隶。陛下不得已,诏令司隶将耿某系狱。”

    “陛下更下了严令,禁止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探监此人。并以司隶王尊及廷尉左监施贤主监审。”王商说这话时,嘴里有点泛苦。

    众人面面相觑,张放也不由咂了咂嘴。居然动用司隶校尉王尊以及廷尉左监这两位高官专门监守把门,互相监督,还真是不给王商这边一点机会啊。不用说,这必定又是王凤“固争”的成果。看王凤的架势,是打算把王商搞臭了,污其名节而后折其冠带。在重视名声、甚至可凭名声当官的汉代,不能不说是一招狠棋。

    王商有没有干过如耿定所言之事,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审讯的结论是否认定他干过。如果耿定一口咬定上书之事属实,在王商缺乏有力证据洗清自己的情况下,会对他的形象造成沉重打击,所谓“贼咬一口,入骨三分”是也。

    虽然这二人身份相差巨大,与王商相比,耿定不过鞋底泥一般的存在,但在特定情况下,却能给予王商重创。

    解光忍不住问王章:“这奴才之前藏身在何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