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 >

第357章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第357章

小说: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正好遂了马超心愿,于是马超立马起兵,趁西凉空虚,一路势如破竹,可方才杀到天水,却又被沮授所阻。

马超麾下并无高智谋士,正踌躇间,黄权前来援助,马超见天水难攻,听从黄权之计,兵行险着,袭击南安。

南安太守程虎误中黄权诈降之计,折损独子,后更被黄权活活气死,马超不费吹灰之力得之南安,震荡西凉。

随后,马超立即乘胜追击,呼应陇西马氏余部,此时,一旦陇西失守,马超便可长驱直入,尽得西凉腹地,继而联合各郡余众、西羌,蓄以根基。

待那时,依照诸葛亮之计,川兵即会奋勇直上,杀往东川,使得晋军前后不能相顾,如此一来,西凉便成为马超囊中之物。

即时,马超便可割据西凉,再以南蛮之势,独成一方势力,与晋、蜀、魏、吴四国争夺天下。

此乃马超一生最为接近其野望的良机,怎料凤雏‘庞统’料事如神,亲自引援兵赶往陇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稳定乱势。

陇西一定,马超便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同时,黄忠、沮授大破其天水兵马,马超原本占据的上风顿时荡然无存,其势更是瞬间土崩瓦解。

马超引残兵败将,经过九死一生,逃奔至乌戈关口,却不料黄权忽然背叛,乌戈国倒戈于蜀国。

马超走投无路,兼之深受重伤,后有强敌来袭,可谓是英雄末路!!!

一生光景,瞬间掠过,马超心有无尽悲凉、不甘,却无处可发,‘铛’的一声暴响,风尘冲天涌起,马超手上锦狮银枪猝然弹飞,倏地插落在地。

在风尘之内,黄忠拧起凤嘴刀赫然飞击,正往马超脖颈砍去,黄忠暴瞪锐目,口喝避开,竟然全力收势!

马超满脸布血,望着黄忠砍来的凤嘴刀,明明可以避开,却一动不动,嘴角露出一丝解脱的笑意。

与此同时,祝融夫人竟不知何时悠悠醒来,正骑着一匹快马冲飞过来,祝融夫人已发觉马超死志,泪水飘飞,那凄厉的疾呼声,听得令人心碎。

“马郎,莫要弃我,我与你生死相随!!!”

伊人呼唤,怎得不令人心酸神伤,可马超死志已坚,仍是未有动作,时间霍然变得缓慢无比,黄忠顾不得重创,豁然硬收刀势。

千钧一发之际,凤嘴刀在马超咽喉毫厘间刹地止住,马超眼神黯淡,长叹一声,如有沧海桑田一般的唏嘘。

如若这时,马超奋起突击,黄忠必死无疑,不过马超并未如此,他猛地伸手,抓住凤嘴刀的刀柄,往脖颈一靠。

那毫厘般的距离,刹地冲过,血花迸射,凤嘴刀锋利的刀芒直透入马超的项脖,黄忠猛瞪锐目,满脸的不可置信,眼中更有一丝丝难以言喻的伤痛。

一刹那的错愕,令黄忠失了神,手一松,凤嘴刀脱手飞开,马超的尸体随势坠落。

“马郎!!!”

说时迟那时快,祝融夫人纵马赶至,伸张一双玉手,说也奇异,竟能在这一刹那间,接住了马超倒下的尸体。

天寒地冻,但马超尸体却是炙热无比,那不断溢出的血液,从祝融夫人的手缝里不断滴落。

马匹仍在奔驰,天地雷光渐渐变弱,雨势亦随之变小,忽然黄忠哇的一声,吐血而出。

刚才的拼杀,他表现上虽赢了马超,但亦受了极重的内伤,待黄忠回过神来,祝融夫人已带着马超的尸体,消失得无影无踪。

数员晋将见得,连忙拍马去追,黄忠听得马蹄声起,忽然怒喝呼道:“无老夫将令,谁敢妄自追袭,军法处置!”

黄忠此言一出,那数个晋将连忙勒紧缰绳,刹住马匹,一阵风尘骤起,这时却又响起了一阵暴喝。

“蛮王威武,尊灵不灭,我等愿随!!!”呼喝毕,那一众蛮兵竟纷纷高举利器,自刎而死。

待黄忠欲要阻止时,却见尸体横竖成堆,无数血液,染红了白雪,骤雨渐止,来得忽然,去得也是忽然。

黄忠压住伤势,朝着祝融夫人离去的方向,长叹一声,遂教军士将那一众蛮兵烈士埋葬,然后收军离去。

数日之后,黄忠赶至石城,来报前事,庞统听闻马超如此壮烈,紧闭睿目,不知是叹息还是无奈。

忽然,黄忠苍白脸色一变,吐血不止,原来黄忠一路少有歇息,以致伤势加剧。

庞统见之,惊慌失色,连忙喝令医者前来调治,须臾,医者赶至,为黄忠诊断后,敷了金创药,告诫道。

黄忠内脏受损,须得静养百日,方可无虑,百日间,万万不可轻行妄动,否则伤势必然复发,后患无穷。

黄忠乃吕布麾下重将,不容有失,庞统速令黄忠就在石城歇息,待伤势痊愈,方可再行战事。

黄忠心知眼下战事吃紧,欲要带伤随军出战,却被庞统严厉喝叱,黄忠心中感激,遂才依命。

第五百章张辽大意中伏(一)

当晚,在郡衙之内,庞统与沮授、王双等人正商议战事,沮授甚是感叹,与庞统谏道:“马超一生反覆无常,最终反遭人背叛,得此下场,全乃自找,亦不得怨天尤人!”

“依某所料,诸葛亮定是暗中说服了乌戈国主兀突骨,得其相投,眼下西川已得南蛮之助,齐心协力,若要破之其势,无疑难于登天,事不宜迟,军师不可怠慢,当速引兵前往东川,以备蜀兵乘虚而入!”

庞统闻言,脸色沉着,却是不加点评,不久前,流星马来报,庞统等人已知巴西失守之事。

庞统料想诸葛亮必会引军速回,趁着西凉大乱,晋军难以回救之机,盛势反攻,而不久前关羽被吕布所斩,蜀兵已成哀兵之势。

所谓哀兵必胜,如今情势刻不容缓,可晋军恶战连连,又从西凉、西川两地来回奔波,兵士皆是疲惫不堪。

庞统纵有经天纬地之智,一时间亦难以想得计策,沮授见庞统陷入沉思,亦不打扰,自己亦静心思索。

不知过了多久,庞统脸色一凝,忽然开口言道:“为今之计,唯有先派人命张辽将军把守山口关,以挡蜀军之势,同时再调来一员大将,把守东川,以拖延时日,待我军养精蓄锐,再盛势进军,方为上策!”

沮授听得,沉吟一阵,亦觉是理,于是,庞统便派人前往山口关报之张辽,一面遣人调庞德前往东川把守,同时又整兵歇息。以备战事。

却说张辽引兵击退兀突骨一万大军。占了山口关。张辽听从成公英之计,并未乘势追击,而是把守关口,以等庞统援军前来。

数日后,斥候来报,诸葛亮引三万大军从巴西方向汹涌杀来,张辽听闻,急召成公英前来商议。

成公英神色一沉。凝神而道:“蜀军因关羽之死,成以哀兵之势,我军若与之正面拼杀,必然输多胜少,幸好彼军远途来袭,必定人疲马乏,不敢贸然强攻,依某之见,可严密把守关口,以抗彼军!”

张辽闻言。眉头一皱,甚是顾虑而道:“诸葛亮素来多谋。行兵布阵鬼神莫测,若以奇计而攻,如何是好?”

成公英一听诸葛亮之名,神色不觉紧了几分,沉吟一阵,遂凝重而道:“张将军所言甚是,可教军士一面把守关口,一面又各布暗哨、斥候于四处,以作提备!”

张辽颔首应同,遂各传将令,以作调拨,且说诸葛亮立寨完毕,此下已听闻兀突骨所败之事。

诸葛亮聚众将于帐,与众人谓道:“如今西凉大乱,北晋大军前往救援,首尾难顾,我军当盛势攻之!”

“眼下,我军只需破得此关口,便可长驱大进,杀往东川,再者,待北晋局势大乱,我军蓄势待发,转战雍州,大事可济也,还望诸位努力向前,击退晋贼,若能歼灭其国,助我王成以王图霸业,关公在天之灵亦是欣慰!”

诸葛亮此言一落,众将齐齐厉声回应,张飞慨然而出,环眼赤红,尽是浓烈仇恨,扯着雷公般的嗓子喝道:“张某愿为先锋,效以死力!”

诸葛亮见张飞如此刚烈,亦喜亦忧,喜的自然是张飞并未因关羽之死而颓废,忧的则是,唯恐张飞复仇心切,让彼军有机可乘。

诸葛亮脑念电转,忽然心起一计,故作虑色,摇头而道:“此下军中众将战意卓卓,皆可出战,却惟独三将军万万不可轻出!”

张飞一听,顿时瞪大环目,咬牙切齿地急呼道:“某欲效以死力,激愤三军,丞相何故不肯用我?”

张飞嗓音如同雷轰暴打,震得整座帐篷摇摇欲坠,诸葛亮手招鹅毛扇,不慌不忙,徐徐而道:“据斥候来报,彼军守备森严,又在关下四处密布暗哨,方圆十里内皆有斥候打探!”

“依此可见,彼军早有准备,欲与我军持久作战,三将军复仇心切,若许你为先锋,必然事事急躁,妄自强攻!”

“如此一来,彼军若使奸计,三将军虽有万夫莫敌之勇,但彼攻之不备,兼有张辽坐镇其军,势必危矣!”

张飞闻言,死死咬牙,压住怒恨,疾呼又道:“某自知彼军奸诈,定不会轻举妄动,事事听从丞相号令行事,若有所犯,愿受军令!”

“口说无凭,三将军脾性素来火暴,虽立军令,但兹事体大,亮实不敢轻信之!”

诸葛亮似乎早有言辞,张飞话音一落,便立即反驳,张飞急得整张脸都快扭曲,正不知如何是好时。

诸葛亮忽然话锋一转,凝声而道:“除非三将军愿受伯苗监管,如此方可为之!”

张飞一听,猛地瞪眼望向邓芝,邓芝沉默不言,面色冷酷,张飞因见邓芝年少,眼中升起几分轻视之色。

不过诸葛亮却喜邓芝心思缜密,文武双全,张飞沉了沉色,咬牙答道:“愿从丞相吩咐!”

“好!竟是如此,三将军便为先锋大将,伯苗为之副将,明日,三将军引五千兵马先往,可如此如此!”

“伯苗你随军监管,倘若三将军不听某之吩咐,立即回报,某当速速撤军,罢了此计,三将军误事,某亦决不轻饶,定取你这颗黑头,以正法度!”

诸葛亮双眸如星辰璀璨,炯炯发光,一计施落,精妙绝伦,众将皆暗暗称妙。

可张飞却狰狞着面色喝道:“某与晋贼势不两立,岂可受其轻辱!”

诸葛亮闻言,脸色一沉,作势便欲与赵云吩咐,张飞一见,急改口答应,诸葛亮遂命张飞立下军令。

张飞急于报仇,二话不说便立下军状,诸葛亮随后又教赵云、关兴等将如此如此,二人受计先去准备。

于此,诸葛亮调拨已定,到了次日黎明,张飞率军进发,蜀兵奋勇前进,径直杀往山口关下。

张辽听闻斥候来报,急问之引军之将,斥候报之,乃是张飞,张辽一听,不惧反喜,与众将谓道:“张飞虽有绝世之勇,但却有勇无谋,如今其兄被大王斩杀,急欲复仇,如此匹夫,何须俱哉,待我略施小计,便可将其击退!”

张辽欺张飞无谋,已有轻视之意,众将亦深知张飞脾性,皆是心中暗喜,这时,成公英却神色凝重,眼带疑惑之色,摇头而道。

“此事着实诡异,换位而思,诸葛亮素来用兵谨慎,此等时候,岂会教这张飞为先锋大将?此中必是有诈,张将军切莫大意!”

张辽一听,却是自有思量,速速反驳道:“非也,张飞不但为蜀之五虎上将,更乃大耳贼之弟,平日里便是骄横野蛮,除其兄刘备、关羽外,谁人也不放在眼中。”

“诸葛亮虽有神鬼莫测之才,但却难驯此匹夫,依某之见,这大概是张飞自恃身份,强横来攻,匹夫不听将令,必与诸葛亮离心,我等便将计就计,将其破之!”

“待张飞落败而逃,诸葛亮必然大怒,从而重罚。如此一来,彼军军心不齐,不足为患矣!”

张辽此言一出,凌袭、张虎、文翔等将皆是颔首应和,成公英亦觉其中颇有道理,眼下西凉受马超袭击,晋军大部人马皆往西凉平乱。

诸葛亮盛势来攻,倘若山口关失守,东川危矣,东川若失,川兵若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往雍州,北晋势必大乱,变故连生!

若是此时能将蜀军重创,无论对于局势、还是军心、士气,都是极好,成公英心中一定,亦决定兵行险着,颔首而道:”既然张将军决意已定,某亦不多做阻扰,还望张将军处处小心,莫要中了彼军奸计!”

张辽见成公英亦有认可之色,虎目一亮,重重颔首,随后便与成公英商议计策,须臾,计策已定,张辽速速调令各部兵马。

却说张飞催军而进,声势浩荡,杀到山口关下,摆开阵势,张飞立于门旗之下,扯着雷公般的嗓子大叫张辽出战。

关上晋兵见张飞还有一众蜀兵各个杀气腾腾,复仇心切,无不脸露惊色,此下尚未厮杀,锐气已挫。

忽然间,关内一声鼓响,张辽率兵杀出,摆开阵势,两军对圆,只见张辽一身赤甲,手提秋水雁翎刀,居于中军,张虎、文翔二将居于左翼,凌袭居于右翼。

与此同时,成公英登上关口,瞰视战况,张飞见张辽引兵前来,猛地一拍马匹,以蛇矛遥指张辽,高声怒骂道:“兀那狗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