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悠闲大唐 >

第129章

悠闲大唐-第129章

小说: 悠闲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给对方去负责,自己则逍遥自在地当起了甩手掌柜。

“原来少爷就吃过,那回头让下面人也送点过来,我也想试试,不过没人会弄啊。”看着有不少飞到庭院里的蝗虫,苏小媚嘟着个小嘴,说道。

“只要你敢吃,那还不容易,没人会弄少爷我会啊。不过,这玩意儿也就是尝个新鲜,真正的用途在别的地方。”摸了摸对方乌黑靓丽的秀发,李安然笑道。

就在三人说话的功夫,山庄里的蝗虫也越发多了起来。那些个种着牧草的田地里放眼望去,就跟结了穗子的稻谷和大麦一样。只可惜,上面的那些不是果实而是一堆堆的蝗虫。

面对这种用遮天蔽日来形容都不算夸张的蝗虫大军,逍遥山庄的那些个庄户们却是半点遭灾的悲伤也没有。上到五六十岁的老者,下到已经可以到处撒野的小家伙一起上阵。

除了一部分将庄子里养的那些个鸡、鸭、鹅赶出去消灭蝗虫之外,大部分人手里都拿着事先就做好的网兜、竹筐,冲着那满天乱飞的蝗虫一次又一次地下起了狠手。

被捉住的蝗虫会被送到事先就准备好的加工间里,里面有一堆大姑娘小媳妇,会将那些根本不怕人的蝗虫进行初步的加工,比如去除翅膀、脑袋等价值不高的部位。

处理过的蝗虫在装满竹筐之后,会被送入加工间的另一个房间里进行烧烤。两排二十口用泥砖砌起来的烤炉,要不了多少的时间就能将一批数量不少的蝗虫烤成肉干。

而这些蝗虫肉干则会统一放入库房之中保存,然后通过电动货车送到位于河流边的水车磨坊里加工成蝗虫粉。之前那些被摘去翅膀、脑袋也不会浪费,同样进行这样的加工。

只不过与纯粹的蝗虫肉干不同,这种利用翅膀脑袋等“边角料”加工出来的蝗虫粉将会成为家禽和牲口们的饲料。而纯粹的蝗虫肉干磨成的粉,则会成为人的食物。

考虑到将这种蝗虫粉的价值最大话,李安然还让人将这种粉通过不同口径的粉筛分成两种不同的规模。颗粒比较粗的那种会做为一种食材,再加上不同的配料,会加工成各种不同的吃食。

而细腻度足以和现代时空所产的精面粉相比的那种,则会和蛋白粉、增肌粉、肌酸粉、多维元素等等一系列的配料,最终制造成可大量供应的所谓替代版“炼体药剂”。

虽说并没有打算通过这些东西来赚钱,但这么做不光是自己能受益,还能够刷李世民那边的好感度。最关键得就是能够救民于水火之中给自己上界神仙的身份刷些功德、慈悲的光环,自然没有错过的道理。

相对于逍遥山庄这边热火朝天的捕捉蝗虫与深加工的行为来说,整个关内道遭受这次蝗灾区域之中的绝大部分地方,却只能用绝望和哀鸿遍野来形容。

大片大片的庄稼在遮天蔽日的蝗灾之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消失着。虽说眼下并非什么收获的季节,可暖冬带来的温室效应,却让地里庄稼长得要比平日里好。

如果不是因为连日来的旱灾,估计今年说不定还能迎来个丰收。可惜,那些被老百姓们含辛茹苦,利用肩挑手提等方法提来的水,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庄稼苗却统统成了蝗灾的口粮。

由于古人对神佛的信仰与畏惧,很多地方都建起了或临时或长久的蝗庙。为得就是通过祭祀的手段,祈求所谓的蝗神或者苍天,让这场声势浩大的悲剧能够早些结束。

可这样的祈求却并不能得到丝毫的回应,反正是满天飞舞的蝗虫大军,在得到了足够食物的补充之后,再加上眼下天气正好处于最合适的干旱与高温状态,繁殖的速度却是越发地快了起来。

第209章救灾

相对于那些重灾区来说,身为大唐王城的长安,还有包括蓝田县城在内的几个附近的小县,到是因为事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蝗灾造成的后果明显要轻上一些。

但也仅仅只是一些而已,面对那无可估量的蝗虫大军,整个关内道几乎都处在了一片哀鸣声中。大量生活的底层的老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其它地方躲避灾难。

面对这样的情况,以李世民为首的大唐官方,也做出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比如发放赈灾粮来安抚那些流民,同时也配合着逍遥山庄开始宣传起了无限量收购蝗虫的广告。

对于这种匪夷所思的收购告示,绝大多数的老百姓那是不可能相信地。好在,早就预料到这一点的李安然和李世民,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拖”来让这个计划顺利实施下去。

由于这个方法并非只是为了巩固李世民皇位的噱头,在李安然的要求之下,湘云事先就安排了若干批的人手,在大唐官方的配合下在关内道各府各县设立了专门的收购点。

同时也考虑到在面对蝗灾这种一个不好,很容易让整个关内道面对颗粒无收的局面。李安然不但事先在大唐各府各县收购了大量的米粮,同时还从现代时空弄来了数量可观的粮食。

而这些粮食自然不是用来发国难财的,一方面会配合着大唐官方对关内道的粮价进行平抑,另一方面也会做为收购的资金。直接按照市价来代替铜钱来做为收购蝗虫之用。

考虑到新鲜的蝗虫需要加工后才能用,而且远不如蝗虫干摆放的时间长。原本的收购内容就从新鲜蝗虫和蝗虫干都收,变成了只收蝗虫干,至于价钱则还是一文钱一斤。

还别说,这样的举动确实是起到了很不错的效果。在那些个拖儿们,拿着一袋袋蝗虫干换回了各种粮食或者铜钱之后,大量的老百姓都陆续投入到了灭蝗的人民战争之中。

想想也不奇怪,虽说有不少愚昧的地方把这满天飞舞、到处祸害的蝗虫大军当成神来供奉。可当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连活都活不下去了,谁还顾得上这么多。

再加上这次大唐官方在配合做宣传和相关方面的工作时。也让人有意无意地将逍遥山庄里主持这件事情的人。乃是陆地神仙的事情给透露了出去。

同时也利用从某人那里学来的技巧,通过明里暗里的舆论引导将这次的蝗灾和老天对大唐某人不满的流言给淡化或者进行混淆视听。虽说没能彻底杜绝,但效果也确实不错。

特别是身为大唐皇帝陛下的李世民,不但在蝗灾开始的第一时间。就勒令各府各县开仓赈灾。并且还亲自出马去长安城附近的重灾区视察。同时还不惜砍了几个撞上枪口的贪官以儆效尤之后,局势总算是勉强控制住了。

可就算是这样,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整个大唐境内都有不少的地方,因为关内道的这次大旱与蝗灾,传出了各种各样的流言。其中就有,关于蝗灾乃是上天对大唐不满预兆的说法,好在,以李世民登基之后所做的一系列改革,这些流言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什么危害。

而让李安然有此意外的是,这一次的流言之中居然还有针对自己的内容。不对,确切一点的说法,应该是针对逍遥山庄收购蝗虫干的行为。说什么这些蝗虫乃上天惩罚人间的使者,供奉还来不及,怎么敢进行大规模的捕获和买卖,就不怕触怒天颜吗。

面对这样的流言,李安然原本也只是没放在心上。毕竟这种被人刻意引导下口口相传的内容,就算自己生气也于事无补。更何况,自己身上可不只是有着纯阳真人的封号,真要是有人敢找上门来质疑,相信一定会给对方一个难忘的“惊喜”。

但让李安然没想到得是,当这样的流言开始在长安城附近流传起来时,率先跳出来为自己辩解的居然不是代表了大唐官方的李世民或者一众文臣武将,而是仅仅只是见过一次面之后就没再见过的袁天罡,以及被李世民留在长安城里的孙思邈。

代表了道门在俗世之中最接近大唐皇族势力的袁天罡,虽说并没有明确地表示某人就是上界真仙,但那些通过道门各方面渠道流传开来的说法之中,已然将对方当成了道门的前辈。并且还捎带着给这次蝗灾代表了上苍对大唐不满的言论进行明确的反驳。

至于还没有做为药王的孙思邈,虽说并没有明确地声援李安然,但却是从中医中药的角度上诠释了蝗虫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甚至还当着那些慕名而来的患者与患者家属面,食用以蝗虫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的点心和菜肴。

这样的举动虽说远比不上袁天罡所弄出来的动静大,但单从效果上来说,不但不差,反而相当得好。再加上大唐官方私底下的推波助澜,最起码在长安城还有长安城附近,很快就对相应的流言起到了不少清理的效果。

而逍遥山庄安置在关内道各个遭受蝗灾地方的收购点,也是每天都用大量的粮食和铜钱来一次一次又一次不断地验证了无限量收购蝗虫干的力度。以至于,在第一波蝗灾爆发之后,越来越多因为受灾而找不到出路的老百姓,加入到了捕蝗制干卖钱的行列之中。

按照逍遥山庄的尝试,一斤蝗虫干需要两斤新鲜的蝗虫才能制成。一斤一文的价格看着是低得可怜,但别忘了,这漫山遍野、遮天蔽日的可都是蝗虫。说句不夸张的话,这人站在外面,只要把嘴张开,就会有蝗虫自动往里跳,抓起来不要太容易。

以逍遥山庄庄户们为例,一个成年的壮劳力,只要有合适的工具,每天往少了说也能捕到上百斤的新鲜蝗虫。即便家里的老人、媳妇还有小孩,需要配合着对蝗虫进行深加工,无法帮助捕捉,这一天下来也能够得到五十斤左右的蝗虫肉干。

按照一文钱一斤的价格,也就是说,这一天忙活下来能赚到五十文钱。一个月三十天,也就能赚到一千五百文钱。而这样的工钱,别说是处于眼下这种特殊的时间段,就是风调雨顺的平日里,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轻易赚到的。

再加上李安然事先就在现代时空利用国际贸易渠道,进口了大量的粮食。对这个特殊时间段里的粮价进行了很好的平抑作用。这一千五百文钱,虽说还不至于让一家老老小小能够衣食无忧,但最少求个温饱还是可以地。

只是考虑到成本方面的问题,李安然并没有进口大唐时空生活在关内道的百姓平日里最常吃的黍、粟,而是先弄了一批陈米和级别不高的面粉。结果,却发现这两种东西,哪怕一个是陈的,一个品质也不算好,但在大唐时空却依旧不是普通老百姓所能够享受到的。

往往那些百姓在拿着成筐的蝗虫干兑换到了相僦的陈米和面粉之后,直接就会直接在当地找到不同的粮商,然后兑换成平日里最常见也最为便宜的黍或者粟,无形之中到是让这些大大小小的粮商给赚了一笔。

原本对于这种事情,李安然也没放在心上。可没过多久,李世民那边却传来了消息,隐晦地指出直接发放大米和面粉太过奢侈,远不如直接给黍或者粟来得好。想想也不奇怪,大唐官方给出的赈灾粮也不过是黍或者粟,你私人却拿出大米白面来,这不打脸嘛!

第210章祭天

面对大唐官方的隐晦提醒,李安然自然不可能明白对方的意思。当下只得派人将之前弄来的那批陈米和品质不怎么样但同样吃不坏人的面粉直接和那些粮商换成了便宜的粮食,然后又从现代时空弄来了最为便宜的一种粮食,玉米。

之所以前面不买玉米而是买陈玉和面粉,主要还是因为这两样东西因为品质和货主急于周转的缘故,价格方面比玉米还要便宜一些。至于为什么不直接从现代时空弄黍或者粟,理由很简单,这两种杂粮的价格甚至比普通的大米和白面都要高不少。

而李安然后来弄到的玉米,虽说并非现代时空很受欢迎甜糯玉米品种,而是最普通的老黄玉米,在口感、营养方面都要逊色不少。但甭管是碾成小颗粒然后直接煮成玉米饭,还是磨成玉米粉然后制作成玉米饼、玉米馍馍等面食,用来填饱肚皮那是绝对没问题地。

为了避免玉米这种新粮食不被接受,李安然还在现代时空印制了大量有关如何食用玉米的宣传单,让湘云派人连同玉米一起送到那些收购点去。甚至于还让收购点事先做成相应的吃食,做为试吃分放给那些前来兑换蝗虫干的百姓。

至于那些依旧不愿意兑换玉米的百姓,也不会被强制兑换。反正之前的那批陈米和面粉可是换来了数量不少的粟米和糜子,到底想兑换哪种完全任由选择。甚至于,出于对美食的喜欢。李安然还让人把《舌尖上的美食》这部纪录片里的黄馍馍给做了出来。

在回到现代时空收集具体制作方法的时候,李安然还意外地发现,当初那位在《舌尖上的美食》里,因为制作黄馍馍一炮而红的老黄夫妇,现如今居然已经成了西贝西北菜特聘的黄馍馍代言人,亲自“督导”这一乡间街坊小吃走向更多人的餐桌。

据网上的消息称,这个形象代言人的价格应该是三年三十万,虽说与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