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史-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朱祁钰笑眯眯的看着柴汇,他看到的不是一个大商人,而是一尊金娃娃。
柴汇略微迟疑了一下,把他的意思说了出来,而这下就轮到朱祁钰惊讶了!让朱祁钰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正式的筹资还没有开始,就有人主动给他送来一笔横财了!
第一卷 帝国重生
第四十八节 战争筹资
当朱祁钰把话说完之后,于谦立即瞪大了眼睛,然后多看了朱祁钰一眼,确定皇帝确实没有开玩笑,不过他心里仍然难以平静,朱祁钰改革是没有错,可是再怎么改,也不能把国家拿去卖了吧?
“于大人,你是否认为朕在开玩笑?”
于谦苦笑不已,过了一会,才尴尬的说道:“如果陛下没有开玩笑的话,那微臣还真在怀疑是不是听错了!”
“当然,你不仅没有听错,而且这也不是在做梦,说说你的想法吧!”
于谦沉思了很久,才说道:“陛下可知道,如果按照开始的办法去做,那今后大明的江山社稷恐怕就不姓朱了!”
朱祁钰点了点头,很直接的说道:“那于大人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放开对火器的管制,那么就会有人造反了?”
于谦苦笑,并没有回答,不过他的意思是很明确的。自古以来,盐铁都为官营,为的就是江山社稷!盐暂且不说,铁为制造军器的重要物资,只要有铁,就能制造兵器,所以官府控制铁,其实就是控制了兵器,掌握了天下的大权!而这次,朱祁钰竟然要把制造军器的权力放出来,交到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手里,这不是自毁根基吗?
“那么,按照于大人的论断,当百姓手里有了武器,就要造反了?那么,朕问于大人一个问题,大明江山社稷靠的是谁?”
“当然是……”于谦没有把后面的话说出来。
“你认为靠的是朕,还是靠的太祖皇帝,成祖皇帝?朕可不这么认为,所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大明江山社稷,靠的就是大明的百姓,指的也就是大明的百姓。如果朕连自己的臣民都不能相信的话,那么,朕还能相信谁?相信朝中的大臣?那么,朕再问你,朝中大臣又是什么?”
“这……”于谦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朝中大臣难道又不是百姓吗?在当上官员,在得到名爵之前,哪个朝中大臣不是平民百姓?既然连朝中大臣都是百姓,那朕为何还要防着自己的臣民?”
“陛下,微臣并不是这个意思!”
“朕知道于大人担心什么。如果有人意图谋反,想取代朕的位置,而朕又把制造军器的大权交了出去,就给那些人创造了机会,等于是把武器送到了敌人的手里吧?”
于谦点了点头,他要说的也正是这个意思。
“其实,问题根本就没有这么严重!”朱祁钰喝了口茶,“朕这次只是把制造军器的工作交给了几个有实力的商人负责。而这些商人为的是利,而朕就给他们利。同样的,他们都很聪明,很清楚,如果没有朕的新政,没有朕的支持,商人到现在连锦衣都无法穿上呢,哪还有什么社会地位可言?可以说,朕,以及朕所推行的新政代表的就是商人的利益,商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就必然要保护朕,要维护朕的利益。你也见到了演习的结果,难道还看不出来,朕对那些商人来说,有多重要吗?”
“可是,商人唯利是图,如果他们将火器卖给了心怀不轨者的话,那……”
朱祁钰摇了摇手,打断了于谦的话。“于大人,这就是朕叫你来要商量的第二件事情。现在,朕放开了军器的制造权力,可是朕并不打算放开对军器的管理大权。所以,朕想让于大人联合刑部尚书薛希濂共同制定一个约束军器的制造,销售,购买等等权限的律令出来。这样,朕还不是照样能够控制军器吗?”
于谦皱了下眉毛,这确实是个折中的解决办法,不过既然朱祁钰不想放下掌握军器的大权,他为什么要让商人们拥有制造军器的大权呢?
“其实,朕这么做,也是为了大明着想!”朱祁钰站了起来,走了几步之后,说道,“早在前宋时,火器就已经出现,而到了太祖皇帝时,火器才在战争中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如非朕发现了胡彬这个人才的话,想必现在神机营士卒使用的还都是那种老实的火枪吧?这是为什么呢?几百年了,火器在此之前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可是朕重用胡彬之后,却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于大人也应该很清楚,现在神机营配备的火枪要比京城保卫战之时配备的火枪先进了不少吧?”
“这……”
“那么,于大人有没有考虑过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朕以前跟你说过的科学!”朱祁钰笑了一下,“军器归国家管理,这确实很安全,不过却也严重的限制了人才的成长与发挥,甚至可以说,是约束了火器的发展!工部军器制造局有多少匠人?不下五万吧,可这五万人一年能制造多少火枪?不会到十万支吧!五万人一年才制造这么一点,这是什么效率?朕有信心,如果交给商人们来做的话,他们只需要十分之一的人手,就能制造出多一倍的火枪出来!这就是区别!”
“可是,这没有办法证明!”
“对,这没有办法证明,因此,朕现在只答应让柴汇一家制造,所谓试点,如果此法行得通,以后再推广,如果行不通,那么就撤消!”
于谦松了口气,至少朱祁钰没有一下子让所有商人都拥有制造火枪的权力吧!
“好了,于大人,朕这次要你无条件的信任朕。朕可以给你做出保证,不出半年,你就能够看到结果,到时候,朕这么做是对是错,于大人自然就清楚了!”
“半年?”
“对,半年,天子无戏言!”
于谦点了点头。
就这样,于谦跟朱祁钰达成了协议,于谦将在半年内支持朱祁钰放开军器制造权力的限制,而最终这条改革措施该何去何从,再由效果来决定。当然,此时也看得出来,于谦虽然表示了对朱祁钰所推广的越来越疯狂的新政的怀疑,可是他却也更加的靠向了朱祁钰,成为了新政的维护者,而不是反对者!
摆平了于谦之后,朱祁钰也松了口气,当然,他也能让柴汇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了!柴汇捐了两百万两军费出来,要的也就是火枪的经营权。当然,柴汇的要求没有这么过分,他也向朱祁钰做出了保证,今后制造的火枪出了供大明军队使用之外,只将最简陋,也最落后的出口到南洋的那些小国去,而赚的钱,将拿一半出来充入国库!
其实,朱祁钰并不在意柴汇将最先进的火枪卖出去,道理很简单,凭南洋那些小国的能力,不可能制造出比大明火器更先进的火枪出来!而且,这些小国也抛不起什么大风浪,等到朱祁钰决定解决这些小国家的时候,恐怕大明的火枪都已经换了好几代了吧!另外,火枪所使用的火药配方是大明独有的,如果断绝了火药的供应,那么火枪就连一把普通的大刀都比不上了!
这是一笔合情合理的交易,朱祁钰也看了出来,贩卖火枪绝对是一笔很有搞头的买卖。对南洋那些小国来说,他们没有骑兵的威胁,而火枪在对付步兵的时候,有着巨大的优势。就算一把火枪在南洋只能买五百两银子,那这也能狠赚一笔了。当然,对那些富裕的,而又野心不小的南洋小国来说,火枪绝对不止这个价值!
得到了柴汇的两百万两银子之后,拍卖大会也正式开始了。主持拍卖的仍然是丁用,而这丁用想了个很好的办法。他首先拍卖的是那些靠近大明,计划要占领的草原。丁用在前面的主台上挂了一张非常巨大的地图,然后将那些土地划成了大大小小上万块,接着,就开始拍卖这些土地了!
当然,因为参加拍卖的人很多,所以拍卖分成了好多组一起进行,每组主持拍卖的人员都是丁用训练出来的。不管是谁,只要对那些土地有兴趣,而且兜里有钱,那都可以参加拍卖!
第二项拍卖的就是俘虏的奴隶。这也仅仅只是个人头而已。第三拍卖的是名爵。即,谁认为参加远征的大将最有可能建立战功,获得名爵,那么就可以出钱来买他的名爵,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受封将领是什么爵位,那买他名爵的商人也将得到什么爵位。第四项拍卖的是大明边关的贸易。毕竟,当时很多西域国家都与大明有贸易往来,而且规模还不小。只要战争胜利,打通了与西域的联系,那么谁买下了贸易专营权,那今后就垄断大明与某一个西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当然,在丁用的脑袋里,能够拿来拍卖的还有很多!比如,那些已经知道的蒙古王公使用的奇珍异宝都成为了拍卖的物品。还有,蒙古人的马匹,牛羊等等都不例外,甚至连蒙古大汗的皇宫都成了拍卖品!
其实,这不像是一次拍卖,更像是一次赌博,赌的就是商人的眼光!对有远见的商人来说,他们能够一眼就看出什么有价值,也能够一下就买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不过,对绝大多数的商人来说,他们前来参加拍卖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给朱祁钰面子,或者说是纯粹的支持朱祁钰发动的这次战争,让这个推广对商人意义巨大的新政的皇帝能够继续当皇帝,而不是因为战争失败而被赶下台!
第一卷 帝国重生
第四十九节 开学
确切的说,对于能否筹集到两千万两的战争经费,朱祁钰最初是没有多大把握的。当时,大明每年的岁入也就五百万两左右,这可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了。不过,当丁用大张旗鼓的把一系列“拍卖”搞下来的时候,连朱祁钰自己都不相信能筹到这么多钱!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的话,朱祁钰就不会感到惊讶了!至少有五万余商人前来参加“战争拍卖会”。虽然,超过八成的是一些普通的小商贩,比如开家茶馆的,或者是靠贩卖一些小物品谋生的。而这些人也就最多拿几百两出来意思意思,以表示对皇帝推行的新政提供支持。如同柴汇这种动辄数百万投入的大商人并不多,却也好有一些。如果以五万人计算的话,平均每人捐四百两,那就能够筹集到两千万两了!而实际情况是,捐赠最少的也是五百两,那么,结果自然让朱祁钰吃惊了!
当时,除了拍卖之外,以柴汇等几个豪商领头,还发起了一次“战争募捐”,而募捐到的钱甚至远远的超过了拍卖所得!道理很简单,朱祁钰推行的新政不仅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让商人不再受到歧视,同时,朱祁钰的新政也直接保护了商人的利益,如果朱祁钰倒下了,那么所有商人的利益都要受到危害,为了不让朱祁钰倒下,商人自然会尽心竭力,支持朱祁钰打赢这场战争!
柴汇单独向朱祁钰捐出两百万两之外,还公开捐出了两百万两,另外花了一百万两在拍卖上,由此,可见柴家的势力有多雄厚,简直是富可敌国了!另外,苏州府松江的大商人,以世代经营棉麻绸锦纺织业为主的罗世通捐两百万两;浙江宁波府以经营渔业(实乃贩私盐)为主的大商人钱广捐两百万两;福建泉州府郭百雄,湖广大商人韦平寇,四川大商人刘伯仁,云南大商人敬王挺,甘肃大商人马涛,以及辽阳大商人何兴祖都捐了两百万两。其他捐款在一百万两以上的大商人还有十多人,捐款在十万两以上的还有两百多人。
很显然,即使把这些豪商捐献出来的款项加起来都已经超过了朱祁钰所需要的两千万两了!再算上拍卖所得,以及一些零星捐款,最终,朱祁钰得到了七千五百八十三万余两的战争经费!
就连朱祁钰都在怀疑,大明朝廷这么穷,怎么民间商人手里却有这么多钱?要知道,这些钱,可是朝廷十五年多的岁入了!原因并没有朱祁钰想得那么复杂,成祖皇帝之后,仁宣二宗励精图治,且存富于民,几乎没有过什么大的治国错误。在英宗治理天下的前十四年中,除了王振危害朝廷之外,其他方面也都还说得去,特别是在前几年里,有“三杨”辅佐,王振也不能擅权,因此天下得以太平,商人们也才能积累起这么多的资金!
得到这笔钱之后,朱祁钰再次显示出了他作为“甩手皇帝”的本性特点。他让丁用负责主管这笔钱,然后由兵部尚书于谦,工部尚书江渊,户部尚书金濂三人负责筹备战争物资,进行战前准备。接着,他就一头扎进了另外一件事里:帝国公立大学对招收的第一批学员的最后一次考试,以及开学典礼。
当时,随着王直回来,朝中大臣反对新政的力量大为加强,朱祁钰基本上已经放弃了继续推广新政的努力,而是将重点落到了保护已经出台的新政上来。这其中,决定发动对蒙古的战争是为了巩固皇权,而在保护新政方面,帝国公立大学成为了重中之重!
王直早看这所皇帝开的学校不顺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