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重生李世民-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野诗良辅磕了一阵头,反而欢喜的嚷道:“马大帅,你可是没唬俺啊?真的不要殿下进京了?”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老夫从来不干那种言而无信地事情!”马燧正色的说道。
“殿下!殿下!听到没有,你不用进京了!”野诗良辅大喜过望,甚至高兴得快要流出眼泪来,“你真地不用进京了!!”
李世民微微点头笑了一笑,对马燧拱手说道:“多谢马大帅美意。只不过……本王是否进京这件事情,事关重大。今日我等都喝多了一些酒,还是明白再作细商吧?”
“殿下,你!……”野诗良辅愕然的惊呼出声来,却被李世民扬手止住。
马燧略作思索,也拱手回了一礼:“就依殿下的,明日再作细商。”
“马大帅好好歇息,我等告辞!”说罢,李世民就带着野诗良辅一起走了出来。
马燧又躺回了榻上,吁了一口气。暗自沉吟叹道:“西川有如此将帅,难怪逢战皆胜哪!老夫从军数十年,又何时遇到过野诗良辅这样的汉子?汉王,真是好福气。老夫嫉妒、嫉妒啊!”
出了帐外,野诗良辅就急急的道:“殿下,刚刚老头子都说不让你进京了,你怎么又还推搪起来?”
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背。微笑说道:“事情挺复杂的,我一时跟你说不清楚。你先安心回去歇着,别瞎闹腾了。我知道你刚才就准备来吓唬马燧的,是吧?”
“呵、呵呵!”野诗良辅只能干笑。
“回去吧,别添乱了。”李世民笑道。“你地好意思,我算是心领了。但这件事情,容本王细作思量,你别坏了我的大事。”
“嗯,俺知道了。”野诗良辅拱手拜了一拜。告辞而走。
李世民一人慢慢踱着步子,朝州府衙门而去,心里也在细细寻思着这件事情。途经武元衡的房间的时候。房门打开,武元衡走了出来见了一礼:“殿下,这么晚了还没有休息?”
“伯苍也没有睡吗?正好,我有些事情想和你说说。”
“殿下快请!”
二人进了屋,坐到桌边。
“是关于,我进京的事情。”李世民开门见山,将与马燧之间的约定的事情,跟他说了个清楚。
武元衡细心地听完。思索了一番,然后说道:“这么说,殿下当初答应马燧,并不只是权宜之计先要稳住他了?”
“也有一点这个意图吧。但是,如果真的要进京。也并非断不可行。”李世民说道,“要不然。我也不会那么轻率的就答应他了。”
武元衡微微皱了一下眉头:“皇帝对殿下深深忌惮,天下人人皆知。殿下如果进京,会有好结果么?”
李世民微微笑了一笑,说道:“当初还没有开战的时候,我对进京也并不是太害怕。就算我进了京城,也有五成以上的把握可以安然无恙。现在打了个大胜仗,彻底粉碎了赤松德赞地阴谋,我就更加不怕了。有尚结赞那些俘虏们在,还怕说不清楚他们栽赃害我的事情么?”
“的确。刚刚下午,臣下审问了一尚结赞等人,他们也招认了,的确是他们在长安活动,试图栽害汉王殿下。”武元衡话锋一转,双眉紧锁,“可是殿下你也知道……这只是皇帝的一个借口罢了。”
“是,我是知道。”李世民说道,“所以,我更要给彼此一个台阶下。不然,大唐内部就真地会全面爆发内战。你想一想,皇帝派马燧来征剿我,他却倒帮了我一把,一起击退了赤松德赞。现在到了揭破阴谋的时候,我如果逃避不进京……皇帝固然不会放过马燧,而且,到时候口说无凭没有对证,朝堂上的那些人,又如何会相信之前只是尚结赞等人地阴谋?只有我亲自进京了,才有可能保住马燧,彻底揭穿赤松德赞挑拨离间的阴谋,和皇帝在大唐天下人面前毁我名誉的险恶用心,从而避免大唐全面开战内战。”
武元衡深深的思索了一阵,点点头说道:“有道理。汉王殿下,是整件事情的核心。不管旁人如何作证,总抵不过汉王亲自赴京一趟,来澄清这许多的事情。这一次的事情,闹得太大了。朝廷出兵征剿地方节度使,看那情形就像是把汉王也当成是淮西、河北叛王一样同等对待了。李希烈那些叛王们可以不在乎天下人怎么看他们,汉王却是不能。所以,澄清这一次事件的真相挽回名节,倒是显得很重要。还有,就是如殿下所说地,保住马燧,避免内战。大唐真的是再也经不起内战的折腾了。可是……话说回来。殿下一厢情愿的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皇帝却未必会顺着你地意思来。你他的眼中,你就是最大地祸患。淮西那些人再怎么闹,也只能是一方土霸王,成不了大气候。而殿下身负李家皇帝的正统血脉,德望日隆……是能跟他争江山的!”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点头说道:“是的。我明白,皇帝肯定不会轻易的放过我。其实从形势、舆论上讲,皇帝没有任何理由对我不利。但是……人心难测,皇帝这个人的心胸又颇为狭隘,指不定随时就能做出一个决定,将我废了。所以,现在的一切变数,都只在皇帝一人的身上。”
武元衡也冥思苦想许久,才犹豫不决的说道:“殿下……有把握将马燧完全拉笼过来吗?他统领关内禁军,是整个大唐朝廷的武力屏障。如果有他的竭力相助,殿下倒是有可能安然的在长安走一趟。”
“没有把握。”李世民摇头,“马燧是一个忠勇之人。虽然他与我一见如故彼此仰慕,但要他为了我抚逆皇帝对着干,我却没有丝毫的把握。而且,李刚刚告诉我,皇帝此前就已经将李晟、李怀光和浑等人都召回了京城。说是回京犒劳封赏,实则就是卸了他们的兵权并扣为人质。现在,李怀光的义子石演芬暂时统领朔方军,充为节度使留后;李留守泾原。而凤翔节度留后,则是猛将郝。”
“郝?”
“是的。”李世民说道,“此人我也不熟。但据李讲来,似乎是李晟和浑一起提拔起来的一员猛将,曾经也是神策军中的人物,英勇无敌不输野诗良辅和高固。据说他生擒了吐蕃士兵后,就会将人活活剐死只剩骨架,然后放在马上送回吐蕃。因此吐蕃人对他极为痛恨和害怕。赤松德赞甚至还悬赏和郝等同重量的一名金人,买他的脑袋。足以见得此人是何等的凶悍。不过,他与李晟和浑的交情都极深。李带兵从凤翔经过时,他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也送了大批的粮草军资和三千兵马,让他带着一起来急袭羌水驰援西川。”
“这么说,郝倒也是个靠得住的人了?”可马上武元衡又有些忧虑的说道,“可是,现在连李晟、李怀光和浑那些人,都被扣在了长安。李、石演芬和郝他们,也是不敢乱来啊!”
“可不是么!”李世民闷哼了一声,颇有些烦闷。
第三卷 九鼎 第265章 汉王的财富
武元衡是何等聪明的人,看到汉王这般表现,就差不多揣透了一些他的心思。于是说道:“看来,殿下更倾向于…………进京?”
“嗯……”李世民也不否认,“其实我一直都是在坚持一个原则,不能让大唐爆发内乱。无论获胜的是哪一方,最终都将面对一个乱摊子。就算能够废掉皇帝坐上龙椅又能如何?收拾残局,会比夺位本身这件事情更令人头疼。我不想做第二个朱,更不想再让大唐蒙受什么灾难。要不然,凭我现在的实力,一顿乱砍乱杀拼掉朝廷,也不是不可能的。可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要是这样做了,还不如当初收复长安的时候,一口气废掉皇帝自己篡位算了,又何必兜这样的***?”
“是的。”武元衡深表赞同的说道,“当初,汉王虽然收复长安立下奇功,可毕竟人微言轻,也缺乏声望、实力和帮手。可现如今,这一切都不同了。殿下声名卓著,手中有了实打实的兵权,仕人百姓对殿下也有了很高的期望。更难得的是,连皇帝最亲信的人,也开始对殿下表示认可了。长安那边,最大的豪门仕族郭家,也会对殿下比较支持,这都是极为有利的。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殿下得到的越多,皇帝对殿下就越忌惮,越想除去你。所以,长安一行,比千军万马矢石交攻的战场更加凶险,一定要慎之又慎。其实,臣下这些日子以来,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感觉,殿下入京,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保障安全。而这件事情,只能着落在一个的身上。”
李世民心中一动:“你是指,马燧?”
“不错。”武元衡说道。“马燧是个义薄云天的忠勇之人,为人最讲信用,也很有正义感。他统领长安禁军,是皇帝最信任的将军,也是权力最大的统帅。如果由他来保护殿下,可以一切无忧。虽然凶险,却也是有惊无险。与此同时。长安是一切矛盾的核心。皇帝不会轻易放过殿下,自然会百般刁难,甚至伺机要除掉你。殿下只要小心从事保得自身周全……其实不难在凶险之中,觅得良机!”说到这里,武元衡的话斗然停住。
李世民眼角星芒闪现。脑海里突然就闪现出玄武门地样子。
良机?忍无可忍,被皇帝逼反的良机么?!长安,皇宫,是离皇帝最近的地方……如果在那里闹起来,远比征派数十万精兵。武力征讨要容易得多、所造成的损失也要小许多了…………李世民的心中,本能的就想到了这些。
二人四目相对,心照不宣。“可是……”武元衡调转话锋。说道,“最大的忧虑,就是不知道这个所谓地良机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一年?十年?二十年?除非殿下想办法诱发它,否则,一切就都只能………等。这也太被动了一点。”
听完这席话,李世民心中暗自赞道:武元衡,果然心思细密,聪明过人。任何一个细微末节都考虑到了。良机。主动诱发……他没有直接说明该如何去做,而是旁敲侧击的提醒,做得很聪明。毕竟……这种事情太过敏感,很容易就会让汉王和他武元衡自己背上一个阴谋造反的罪名。而且,就算最后事情能够成功。汉王成为上位者,这种事情。也是不能见光的。
聪明人,武元衡!
李世民似是而非的点了点,也不表态。武元衡自然也不再详述下去。他清楚,以汉王地智慧和谋略,肯定已经领会了其中的意思。该怎么做,根本用不着他武元衡再去教。
入京,最核心的两件事情,二人已经商议了一个大概:一个是安全,一个是目的。
“汉王,臣下想去见一见马燧。”武元衡平静的说道,“想和他谈一谈。”
“嗯……明天吧。他今天已经睡了。”李世民感激地笑了一笑,“伯苍也请早点歇着,时候不早了。”
二人又小述了几句,各自回房歇息。
李世民的心中,却是久久不能平静。他越来越感觉,武元衡真是上天赐给他的一笔财富。有些话,他是不好和马燧直接说起地。而武元衡却能。偏偏武元衡又聪明过人,总能准确的表达汉王想表达、却又不好表达的意思。总能看清一些事情的核心与要害,从旁提醒一些关键的问题,却又不会说得十分露骨。从而给汉王一个思考和发挥的空间,给彼此一定的距离感,以及,安全感。
这就是上位者与臣子之间,最为默契与和谐的关系。曾经当过一回皇帝地李世民,手下走过的人不计其数。聪明能干并不比武元衡差的人,也有不少。但将分寸把握得这样恰到好处的,还真是不多。
李世民感觉,武元衡真是越来越像长孙无忌了。而且,气度与智慧,更加胜之!
马燧也是一夜无眠。
第二天清晨,军营里刚刚吹响训练号角不久,武元衡一身淡素白衣,步行来到了马燧的帅帐前。
“卑职汉王府长史武元衡,求见马大元帅,烦请通报。”武元衡彬彬有礼,对帐前小卒拱手施礼。小卒愕然一愣:“大人请稍候,小地马上去通报!”
“不用通报了,快请武长史进来!”马燧在里面听了个清楚,声音宏亮的大声发了话。
武元衡走了进来,面带微笑长身拱手行礼:“卑职拜见大元帅!”
“呵呵,原来是武长史大驾光临,快快免礼,请坐!”马燧表现得颇为热情。
武元衡谢过坐了下来,拱手道:“大元帅在维州城中,休息得可好?敝处简陋,怠慢大元帅了,真是死罪、死罪!”
“武长史这是哪里地话?”马燧呵呵的笑道,“老夫从军一生。粗鲁惯了,可不习惯这么斯文客套。话说回来,老夫也不是来游玩享乐的。汉王赤诚相待,已经让老夫宾至如归了。至于吃什么喝什么,全没在意。能与汉王殿下以及武长史这样的俊才相处一场,老夫也甚感荣幸呀!”
“大元帅太客气了。”武元衡面带微笑,“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