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不容青史尽成灰 >

第165章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165章

小说: 不容青史尽成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寨周围。至此,范雍的前两步回应全落到了元昊的陷阱里。结果某日夜晚元昊一声炮响,诈降的党项人群起而出,与元昊大军里应外合,率先偷袭了金明寨,将金明寨的宋军来了个一网打尽,直接兵临延州城下。面对危急局面,范雍再出昏招,在元昊对延州围而不急攻,围点打援企图已经极其明显的情况下,依然派人送信死催周边宋军来援。结果,元昊在好水川设伏,将来援的数万宋军全数包了饺子。好水川之战,是西夏对宋朝第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也是西夏从一个臣服于宋朝的部落走向“主权国家”的开始。若此战西夏失败,之后纵横河西走廊的西夏帝国,怕只能是一场空梦了。

  而恰是范雍在好水川之战里一系列愚蠢的应对成全了元昊,在元昊并不高明的诱骗手段面前,他就像一个听话的3岁小孩儿一样,一次又一次做出让元昊欢喜的事,拿出文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豪气,一次次勇敢地往陷阱里跳,最终让几万宋军成为元昊口袋里的美餐。个中原因,一方面范雍文人无谋,确非统兵之才,另一方面,正是由于他人品好,脑袋里总有种“以德服人”的念头,却殊不知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游戏,绝非书本里刻板的道德。这般的迂腐,怕是只有春秋时期的宋襄公才能与之相比了,而这也恰恰是北宋许多统兵文臣的悲剧。还好宋军中还有明白人,几路宋军在延州被围的危局下,猛攻西夏后方,才最终使延州平安解围,范雍拾回了一条命。但是西夏的做大与崛起,已经随着好水川会战的胜利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了,澶渊之盟后太平了没多少日子的北宋朝廷,又一次被拖入到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里。追溯起来,好水川一战指挥无能的范雍难辞其咎。

  不过带兵无能的范雍,在镇守西线的日子里还是做了一件不起眼的好事,正是这件好事,最终改变了北宋抗击西夏被动的战局。在他刚刚到任延州时,有个小兵触犯军法,论罪当死,而范雍因爱惜这个小兵是条热血好汉,破例赦免了他。多年以后,正是这个小兵率军在战场上屡屡重创西夏铁骑,成为西夏军队最恐惧的宋朝战神,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狄青。

  【三】

  〔范文虎(南宋、元)〕

  一个败将祸害一个朝代并不稀罕,祸害两个朝代才叫稀罕中的稀罕,由宋入元的大将范文虎正是这样的稀罕货。横扫天下的元太祖忽必烈恐怕做梦也想不到,这位火线叛变的南宋高级将领,居然是一个放哪哪不行的败事精。

  南宋末年是一个朝政败坏的时代,南宋的军事将领们自然是良莠不齐,有忠义却无能的,也有有能耐却道德败坏的,但是能够将无能无耻无胆等诸多字号加诸于一身的,恐怕这范大将军认第二,没有人敢认第一了,真个是文虎一出,天下小人谁与争锋。

  作为南宋统兵大将,范文虎的后台硬得很,老丈人正是把南宋祸害得乌烟瘴气的奸相贾似道。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从宋蒙战争一开始,范文虎就屡屡在蒙古大军面前表现出饭桶本色。公元1269年襄樊争夺战,范大将军率南宋主力水军驰援襄樊,水陆军队列阵几十里,真个是威风凛凛,结果蒙古人拿回回炮一轰,范大将军嗷地一声拔马狂逃,把几万大军扔下任蒙古人宰割。还好有老丈人护着,范大将军不但没被“问责”,反而官升一级。两年后,襄樊争夺战,范文虎妒忌名将李庭芝的指挥大权,居然给老丈人夸口说自己单独带军就能平灭蒙古人。有理想是好事,没能耐可就别吹牛了,在老丈人的支持下,范大将军独立统兵进军襄阳,一路上慢慢腾腾,带兵打仗还带着妓女小妾,整日寻欢作乐,十足的没出息样。果不其然,范文虎的大军在湍滩与元朝名将阿术大战,又是一触即溃。宋朝100多名军官和数万官兵当了蒙古人的俘虏。两个月后,范文虎不幸在鹿门又撞上阿术,这次他连打的胆子都没有了,连夜撒丫子就跑,数百艘精良战舰和上万官兵再次成了蒙古人的战利品。4年以后,蒙古人兵逼安庆,镇守安庆的范文虎吓得腿发软,连逃跑的勇气都没有,居然不放一枪便开城投降,看在给自己当了多年“运输大队长”的分上,蒙古人欣然接受了范文虎的投降,并命其为灭宋的急先锋。还别说,叛变后的范文虎还真威风了一段时间,他打蒙古人没本事,掉转枪口打宋朝却似出了笼的“猛虎”,率先攻下了临安,俘虏了宋朝太后君臣,至此,当了多少年长腿将军的范大人,总算过了把“气吞万里如虎”的瘾。

  南宋灭亡后,元朝对这位灭宋的“功臣”礼遇有加,加上范大将军确实属于会来事的主,于是没多少年就混到了尚书右丞的岗位上。要是日子就这么过下去,范文虎估计也能在史书上留下个“元朝名臣”的美名,可惜好景不长,天下一统的忽必烈又惦记上东边岛国日本了,而此时元朝的两位水战名将史天泽与张弘范已相继去世,于是同样水战将领出身的范大将军只好赶鸭子上架了。按说当时的日本实力真不强,不能和中原政权相比,忽必烈也给了范文虎足够的信任以及10万水军,共计3500百多艘战船,浩浩荡荡直向东洋杀去。可事实证明,草包终究是草包。范文虎的大军到了日本没多久,偏赶上了台风。虽说天灾不可避免,范大将军对台风的应对措施实在愚钝至极,眼睁睁看着几千艘战船在海上被风暴狂虐。不过元军虽然损失巨大,但实力尚存,并非到了不能打的地步,元朝军将们更是士气高涨,纷纷请战,表示要背水一搏,和敌人决一死战,范大将军很高兴地表扬了战士们的奋勇精神,一转眼便跳上一艘战船跑回了国,把数万元军扔在了日本岛上。结果,群龙无首的元军很快在日军的反击下崩溃,上万元军成了日本人的俘虏。这个意外的胜利让日本人欣喜若狂,他们纷纷把胜因归结到“神风”上,不过说实话,就算是没有台风,面对这样的长腿将军,日本人想败都难。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战败的范文虎竟然在蒙古权臣的庇护上隐瞒了失利的真相,直到一年后才被追查,一度遭到罢官,可没过多久便被重新启用。从这个角度看,范大将军打仗草包,混官场的本事却真不是盖的。公元1301年,享尽了富贵的范文虎以尚书丞相的身份病逝于家,留给历史的是他无数次草包式的战场表演与长腿将军的美名。而重用如此无能鼠辈的元王朝,从立国开始便注定了不能长久。

  【四】

  〔也先帖木儿(元朝)〕

  光听这个名字就让人感到足够的霸气,前两个字“也先”,是蒙古瓦剌顶峰时代的卓越沙场领袖,曾上演过活捉明朝皇帝的好戏。后“帖木儿”,乃15世纪打遍中亚无敌手的百胜帝王。把两位沙场牛人的名字合在一起,当作自己的名字,如此“强强联合”的仁兄该是位怎样的牛人,答案是:战场草包一个。

  也先帖木儿,元末名臣,其兄长就是元朝末年的名臣脱脱。说起来,这哥儿俩还算是元朝末年统治阶层难得的名臣。哥哥脱脱当丞相期间,整肃朝纲,尊儒崇孔,编修宋史,着实做了不少好事,也让末世元帝国迎来了其政治相对清明的一段时期。弟弟也先帖木儿也不赖,久历监察御史的他整顿吏治,打击贪官,帮了哥哥不少忙。可是,当时的元帝国,在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的积压中,早已似一个膨胀的火药桶,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终于,因不堪忍受元朝治河官吏的压榨,数千河工在颍州起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点燃了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战争的燎原烈火。

  战事突起,元朝政府猝不及防,久疏战阵的元朝地方军队在起义军的打击下一触即溃,颍州一地的起义很快演变为席卷全国的抗暴斗争。河南、山东、苏北大部分地区尽成起义军的势力范围。元朝连续派去镇压的几支部队相继被起义军全歼,事已至此,脱脱倒是很有大政治家的气魄,打算集中全国精锐兵力,毕其功与一役,彻底消灭起义军。想法确实不赖,可选将却选错了人。也先贴木儿顺理成章地成了平乱的总指挥,总督元帝国精锐部队,浩浩荡荡杀奔中原。虽说打虎亲兄弟这话没错,可关键问题是这兄弟得有打虎的本事。也先贴木儿反腐败工作搞得不错,上阵杀敌就不是强项了。

  战斗在河南打响了,也先贴木儿运气不错,他身边的先锋大将巩不班是个能打的狠角色,连战连捷,接连收复上蔡等重镇。谁料农民军趁夜打了次斩首行动,杀掉巩不班,吓得也先贴木儿拔腿就跑,接连后退几十里,连辛苦打下的城池都放弃了。如果元朝政府因此败临阵换将,估计损失还不大,可是脱脱赌博似的把宝押在了弟弟身上,又加派几十万大军增援,至此,也先贴木儿手握元朝30万精锐部队,几乎已把元帝国的安危系于一身了。不过此后,战争史上最搞笑的一幕发生了,这位肩负平叛重任的大元帅因忌惮上次的失败,带兵跑到沙河就不敢走了。不走就不走吧,或许还能以静制动,找出破敌的良策来,可并未见这位大将有什么“运筹帷幄”的具体行动,反而天天在帐篷里搞起了“封建迷信”活动,整天求神问卜,把胜负的希望寄托在“神灵”的指示上。整整一个月,30万蒙古军不打不撤又不走,成天里看主帅烧香拜佛跳大神,搞起了中国战争史上最啼笑皆非的“静坐战争”。如此下来,兵疲人乏,士气低落,“神灵”的指示没等到,起义军先行动起来了。某日夜里,起义军搞了次夜袭活动,估计也就是个试探性进攻,30万元军当场炸了营。也先贴木儿蠢材一个,以为是发生了军变,二话不说拔马就逃,跑得比南宋长腿将军范文虎还快。30万元军不明就里,自相践踏攻杀,至天亮时已经溃散得一个不剩。最后也先贴木儿只带回来一万残兵,一次深夜炸营便报销了29万大军,实为中国战争史上的不二奇迹。如此“赫赫奇功”,正是由也先贴木儿这位奇将“缔造”。

  兵败后,虽然也先贴木儿在哥哥脱脱的袒护下逃过了惩罚,但元政府却亏大了。也先贴木儿损失的30万大军,集中了元朝中央直属最精锐的部队,包括阿速军等“王牌军”,可称得上是最厚实的老班底,皆在沙河之战中一次性赔光。自此以后,虽说也先帖木儿的哥哥脱脱亲自出马,镇压起义军,一度连战连捷,却也不得不倚重于蒙古贵族的私家军队和中原地主团练武装,元朝中央政府已经渐渐被架空了。至脱脱被元朝皇帝冤杀后,失去了中央强臣控制的元朝地方势力纷纷拥兵自立,起义军没平掉,元朝倒多了一大批尾大不掉的土军阀。搞笑的是,到朱元璋举兵北伐时,元朝的地方军阀们还在相互攻战不休,直接导致了明朝兵不血刃攻陷元大都的结局。说起来,元朝之败亡,正是由沙河之战这个奇特战役所肇始。至于也先贴木儿,在脱脱遭陷害罢官后随兄长流放到云南,他的后代,恐怕今天还在滇南某地的湖光山色里唱山歌吧。


  第三十一章 最后的金国勇士——完颜陈和尚

  说到蒙古大军一统天下的征战史,打得最艰难的战斗,自然就是灭南宋之战,60多年漫长的厮杀,先后搭上了两条可汗的性命,一直到最后,南宋还在崖山上演了一场宁死不屈的悲壮,如此慷慨激昂,即使是作为胜利者的蒙古人,也无不感到敬佩。比如击毙猛哥可汗的钓鱼城,在后来元朝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元王朝主动提出不伤一人的条件来劝其归降。可以说,南宋虽亡,但南宋人用顽强的抗争,赢得了敌人的尊敬,也迫使对手放下了手中的刀。

  至于说到先于南宋被灭掉的金国,估计类似的话题就比较少了。比起打南宋的步步为艰来,蒙古灭金朝的过程,只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一开始是金国以多打少,打不过蒙古,后来以少打多,更打不过,最后活活被逼得在河南蔡州亡国了。比起北宋末期,金国铁骑横扫天下的光辉来,可以说是要多寒碜有多寒碜。

  但是,对于那些和金国交过手的蒙古将军来说,也许金人之中,有一个人是值得他们由衷地尊敬,甚至是敬佩的。这个人,用他不屈不挠的努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勇敢地冲锋,足智多谋地用兵,在中原战场上一次又一次给蒙古人沉重的打击。他是蒙古人最尊敬的对手之一,是最后的金国勇士——完颜陈和尚。

  【一】

  完颜陈和尚,出生在金朝末期一个女真族的军人家庭中,他的父亲是金宣宗的大将,曾经参加过金朝对南宋的战争,并且战死在沙场上。完颜陈和尚的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