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创业 >

第1章

重生创业-第1章

小说: 重生创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生创业》

   作者: 淬心刀 
 第一章:回到过去

    穿越重生这种匪夷所思的离事居然发生在他这个老实人身,真是离的离,诡异的诡异。

    对此,陈实除了默然接受外,别无他法。

    老家还是记忆的三间小土屋,茅草打顶,夜来老鼠肆虐其间,让人无法入眠,他还记得不久前家里养了一只猫后,这种情况才稍微好转。

    还没有老去、正当年的父母身体还很健康,没有弯腰驼背,没有白发苍苍,没有耳不聪目不明。

    还没有结婚的姐姐正是青涩的年纪,虽然有些营养不良,身体单薄,不过她那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却没有任何改变,凡事非常有主见,外柔而而内刚。

    刚初的弟弟妹妹正处在懵懂时节,无忧无虑,虽然平时吃穿不好,但没有饿着、没有冻着,还没有长见识,也没有长出一颗责任心,因此对于“家徒四壁”这个词并没有切身感受,所以整个家里,脸经常带着笑容的只剩下他们两个。

    父母都是农民,大字不识一个,所有的谋生手段除了在地里刨食外,没有任何的办法。在这西南云贵交界处的小山沟里,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黄土里刨出粮食,供养了陈实姐妹四人。姐姐和他已经高毕业,弟弟妹妹刚初,成绩还算不错,虽然清苦,家里却没有任何人辍学过。

    这是作为农民父母的伟大之处。

    这年是2000年六月份,高考刚结束。姐姐陈婧考一所大专,陈实却落榜,因此家里召开第一次家庭会议,商讨陈实的未来。

    陈实正是在这关键时刻,以匪夷所思的方式穿越重生而来。

    父亲陈大忠叼着烟斗,抽着他自己种的叶子烟,吧嗒吧嗒个不停,昏暗的屋子里弥漫着呛人的烟味,不过大家早习惯了,因此没有人对此有异议。

    母亲王萍提一壶水放在火炉,头用一块四方巾对折成三角形裹着,撸起袖子准备洗碗,嘴里却对父亲唠叨道:“牛喂饱了没有?吃饱了早点关进圈里。”

    父亲没有说话,反而是小妹陈盈一边翻看着书本,一边回答道:“早关进圈里了,是我跟老爸一起关进去的。”

    “小盈儿懂事了,不像小东,整天在外面瞎玩瞎闹,天不黑不回家,像个小疯子一样。”母亲王萍碎碎叨叨,弟弟陈东在一旁低头不语,姐姐起身帮母亲一块洗碗。

    不到十分钟,母亲和姐姐把碗筷洗漱好,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准备第一次家庭会议。

    在家里母亲的话父亲还要有威信,父亲陈忠人如其名,忠厚老实,他的基因也传到陈实的身,不过,现在重生而来的陈实虽然同样老实,但却是个见过世面、有着三十多岁心里年纪、有不少主见的人。

    “石头以后要干什么?”母亲一本正经,完全是一家之主的语气。石头是陈实的小名,父母从来不叫他们学名,一直都以小名称呼,显得非常的亲切。

    陈实还没说话,姐姐却插嘴道:“复读吧!最起码要考个大专,将来最还能当个老师。”

    母亲瞅一眼陈实,又看了看陈婧说:“读啥读?他复读你不用读了,家里没那么多钱,你舍得吗?”

    父母的眼里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完全一视同仁,别人家的女孩子最多读到初嫁人了,不过姐姐却一直读到高,并且考一所大专,将来分配工作,最起码也是教师。

    这里是欠发达地区,经济非常落后,交通非常不便,学校教师缺,因此,学生最好的选择是读师范学校,有的是专,有的是大专,不过无论专还是大专,完全包分配,吃公家饭很踏实。不过陈实知道,这种情况很快要改变,进入新世纪后,大学生多如牛毛,这种特殊时代的体制随之将全部淘汰。

    姐姐是赶了末班车,她以及考一所大专师范学校,毕业后一定会分到学校当老师,此时若要她放弃学业,当然等于抹杀她的未来。

    陈实赶紧摇摇头说:“我不复读了,我学习不好,与其在我身浪费时间和金钱,不如让姐姐去读师范,将来她分配工作后也好补贴家用。”

    前一世家里的条件是在姐姐工作后才改变的。

    陈婧低着头,翘着嘴,心里说不出的委屈,她既想要继续读书,也想要弟弟复读,若是能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她必定会全力支持。

    一直不怎么说话的父亲掐灭叶子烟说:“我去你姑姑家借点钱,只要你能考大学,算砸锅卖铁、卖血卖肾我都供你们完,怕你自己考不,浪费时间和钱。”

    陈实没有说话,他默默地想着,辈子最大的遗憾不是没有好好念书吗?若他能考一个大学,不但能改善家里条件,还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不是他在外打工十几年的梦想吗?这一生重来一次,难道还要继续辈子的打工人生吗?

    陈实有些迷惑了,一个农民的儿子如何才能改变命运?只有读书一条路。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后,人生命运此改变,若能跃过龙门,此摆脱农民的身份,若是跌倒在地再次落榜,那么重复辈子打工仔的道路,一生不过小安小富,饿不着也冻不到,平平凡凡,简简单单。

    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复读,他不一定能考一所大学,自己有几斤几两他非常清楚明白。可是不赌一次却又非常遗憾。

    看着陈实不说话,父亲陈大忠又说:“你自己想清楚了,如果要继续读书,明天我去借钱,如果不读书了,那么跟着我种地或者出去打工,等攒了点钱后取个媳妇,你也不小了,十八岁的人了,自己的事自己想清楚,将来可不要后悔。”

    由于陈实犹豫,拿不定主意,因此这个家庭会议到此结束。

    这一夜,陈实几乎没有睡着,脑袋里乱七八糟的,一会儿想未来,一会儿又想过去。重生一次,对未来虽然有些迷茫,不过却非常有信心,因为他有超前的见识,发点小财应该不会太难。

    不过一世与他相识于患难、相濡以沫、相爱于江湖的妻子该怎么办?

    一直到深夜,陈实还没想清楚到底怎么办?天快亮时他才在迷迷糊糊勉强睡着。第二天起来时,弟弟妹妹已经学去了,父母都在忙碌着手里的伙计,父亲喂猪喂牛,母亲做饭洗衣服,姐姐在一旁帮忙。

    “妈,早吃什么?”陈实肚子饿了,一边洗漱一边问母亲。

    “炒洋芋。”

    洋芋,又叫土豆,或者叫马铃薯,几乎可以说是这里的特产,因为这里属于云贵高原地带,少水,多是旱地,种植多以抗旱类为主,如玉米、土豆等。所以,这里的主食是玉米和土豆,玉米主要是磨成面做饭,土豆当菜,各种吃饭多不胜数。

    烤土豆、煮土豆、炒土豆、土豆汤变着法子吃,他记忆吃得最多的是土豆,土豆吃多了,他长得也像个土豆,虽然一百七十三公分不算太矮,不过起北方人来说,他算是小个子了。

    一小锅炒土豆片,一盆酸菜豆米汤,各自一碗玉米饭。这是陈实一家的早饭,与七八十年代相,这可算是幸福生活了。父母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知道吃不饱是什么滋味,现在最起码饿不着。

    家里三间土房,父母住一间,且隔出一半做厨房;他们姐妹四人住一间,那一间被隔成三间,姐姐与妹妹一小间,他与弟弟一小间,另外一半堆放杂物;还有一间是堂屋,也算是客厅。

    如此简陋的家庭条件,用“家徒四壁”来形容绝对恰当。

    “叫你爸吃饭了。”母亲王萍一边翻炒一边对陈实说。

    陈实去叫父亲时,家里养的两只小猪正到处乱跑,他与父亲七追八赶,费了好半天劲儿才把它撵到圈里关起来,洗手后一家人才开始吃饭。

    好久好久没有吃这么粗糙的玉米饭了,他已经习惯了香嫩可口的大米饭,再吃粗粮,有些难以下咽,不得不用汤泡着饭吃。

    吃着饭,他的胸口堵得难受,想了一夜的问题忽然间有了答案,无论是继续读书还是外出打工,那不都是为了让父母过好日子吗?不都是为了有一个富裕的家庭吗?

    辈子,他外出打工,常年不回家,父母在家过着辛苦清贫的日子,一直到姐姐毕业后条件才逐渐改善,父母才吃大米饭。

    此生此世,难道要重蹈覆辙吗?不过读书不但不能立即改善家庭条件,反而还要加重家里的困难,因此他绝对不能复读。

    改变命运的方法不止一条路,他已经暗下决心,改变命运,改善家里的条件,绝对不能让父母再吃苦了,绝对不能让自己的悲剧继续在弟弟妹妹身重演,要他们安安心心地读书,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担负起家庭的重担。

 第二章:抉择

    “我想好了,我要做生意。 ”陈实坚定的声音随着一家人吃饭时的咀嚼声响起。

    他既不复读,也不外出打工,更不能跟着父亲一起在地里刨食。

    做生意,行话叫做创业,这当然也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不过亏本失败的几率远远大于成功,一般很少有人去尝试,即使有那么几个胆大的,也总会有十之七八亏本破产,因此,这是一个高风险行业。

    父亲陈大忠默然无语,他一般很少说话。母亲王萍愣了愣,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因为她不相信老实的儿子有这么大的胆子。只有姐姐惊地问了一声做啥生意?

    陈实说:“炒米粉,炒河粉。”

    陈实已经想好了,炒米粉是江西一带的小吃,炒河粉则属于粤菜,现在这里还没有这种吃法,对于米粉的吃法主要用煮,过几年后炒粉才会传过来,相当的火爆。炒粉的做法也非常的简单,属于不需要任何厨艺的小吃,易学易做,现在若是在县里开一家炒粉店,生意应该不差。

    陈实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母亲王萍问:“开炒粉店要多少钱?亏了怎么办?你会做吗?”

    陈实说:“妈,做炒粉很容易,像炒土豆丝一样,易学易做,本钱也不要太多,一千块钱行了,这一千块钱当我借你们的,若是亏本了我出去打工好了,两个月能挣回来。”

    “一千块钱怎么够本?”陈婧问道:“一千连门面都租不下来,我听说租门面都是按年算的,现在一个位置不太好的门面,一年的租金起码也要两千以。”

    陈实说:“我不用门面,在学校门口摆个摊行了,最多买一辆三轮车。”

    父亲陈大忠点点头说:“我看可以试一试,一千块钱吗!赔了赔了。这做人最主要的是要有主见,既然你已经想好了,那么去做,只要以后不要后悔行。”

    “不行。”母亲王萍瞪着父亲陈大忠,她的意思是要陈实再复读一年,考一个大学,以后吃公家饭,安安稳稳,妥妥当当,不必要去冒险。

    现在陈实只要说服母亲能开始创业大计,他说:“妈,复读也要九月份才开学,我先去卖炒粉,如果生意兴隆继续做,亏了本我回来,到时候您怎么说我怎么做,您看这样行吗?”

    “这……这。”母亲王萍有些犹豫,不过还是否定道:“还是不行,风险太大,你要是亏了本,连复读的钱都没有,到时候除了出去打工还能干什么?”

    母亲这么一说,陈实有些泄气了,母亲是家里说一不二的主,平时父亲主外,她亲主内,做出的决定很少改变,掌管着一家人的财政大权,自然要衡量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能随便花。

    陈实心里琢磨着该怎么说服母亲,却忽然听姐姐说道:“贷款吧!我听说贫困大学生有个助学贷款,我们家符合条件,贷三四千应该不成问题。”

    有了姐姐陈婧的帮助,母亲王萍虽然没有立即同意,不过已经松口说只要能贷款同意,所以陈实的事情算是基本取得全家人的一致同意,接下来是到信用社打听贷款,敲定贷款后可以开业了。

    本来陈实以为要等贷款下来后才能开张做生意,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午村支书陶富贵的到来帮了他的大忙。

    陶富贵四十来岁,因为当过兵,性格较开朗大方,说话时嗓门也大,像是个东北大汉。

    “陈实在家呢?”远远的,陶富贵的大嗓门传来洪亮的声音。

    陈实喊他陶叔,找了个凳子给他坐下,倒了一杯茶水,问道:“陶叔来有啥事啊?”

    父亲已经下地干活去了,只有母亲与姐姐跟他在家,因此招待陶富贵的事落在陈实身。

    陶富贵说:“这不,我们村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大学生,面让我来看看你们家有没有困难,现在正搞助学贷款,若是你家需要尽管说一声,三天能办下来。”

    陈实一听,心里大喜,赶紧把母亲叫过来,其一当然是为了贷款,其二是要说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