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梭时空之1278 >

第95章

穿梭时空之1278-第95章

小说: 穿梭时空之127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维京人突然爆发的破坏性,如果气候变迁是重要因素的话,他们不是因气候转冷被迫离开家乡,而是气候转暖,人口大量增长。奉行一夫多妻、生子成群的维京人,因为人口压力不断向外扩张。

  维京人填补了游牧民族打劫的空白,他们为祸最严重的地区,是游牧民族的铁蹄无法抵达之处。维京人抢掠的足迹遍及欧罗巴众国,如英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俄罗斯乃至阿拉伯国家。其中英国乃是欧罗巴岛国,犹如东瀛于我亚洲,由于不幸位于维京人出海打劫的航线上,成为荼毒最甚的地区。”

  文天祥对张准施了一礼:“张社长学究天人,吾服矣。只是不知这与张社长的民族融合之策有何关联。”

  “我刚刚说了,草原民族或者蛮族的入侵多是因为气候变化,当然也有其野蛮,劫掠成性的民族特性其原因。不过若是没有气候原因,这些草原民族最多是来汉地劫掠,不会以占领为目的。这就造成了一方是为了生存,一方是为了防守,目的不同,决心自然也就不同,造成了汉族对草原民族的颓势。

  所以一味的杀戮解决不了问题,汉击败匈奴,唐击败突厥。但北宋亡于金,南宋也几乎亡于蒙古。所以说,要军事与经济,政治,宗教文化共同作用,才可以将汉族与其他民族融合。比如,归附我华夏社的几个部落,我们公平买卖,收购蒙古百姓的物资,让他们有自己的财产。雪灾之时,有各种补助和帮助,让他们不再有无衣食之忧。开办学校,医馆让他们享有文明之光,如此一来,生存之压力顿减,人均有惰性,无生存之患,何来矛盾。”

  文天祥站立当场,许久之后叹息一声:“天地与我大宋和其不公矣。”

  “呵呵,不知道文先生可曾看过《三朝北盟会编》?其中卷三十六有云:靖康和议已定,金人遣十七骑持文字报其国中,经由磁州,李侃以身为兵官,且承掩杀之旨,乃率禁军民兵二千往击之。与十七骑相遇,金人曰:“不须用兵今城下巳讲和矣,我乃被太子郎君差往国中干事。“侃不信,欲与之战,十七骑者分为三,以七骑居前,各分五骑为左右翼,而稍近後前七骑驰进,官军少却,左右翼乘掩之,且驰且射,官军奔乱死者几半。

  17个金人打的2000宋军惨败,死者近半。这可不是天地不公呐。”

  帝言:前宋孱弱,金人十七骑击宋兵两千,宋兵奔乱死者近半,哀哉。


第一一九节规则


  土土哈坐在半固定式的蒙古包外处理一头昨晚被冻死的小羊羔,锐利的刀轻易的便将这只小羊皮肉分离。他不由得再次感叹华夏社的厉害,这种刀放在过去可都是宝刀,他才舍不得用来处理牲畜。可是现在,土土哈自嘲的一笑,华夏社的商人来了,这种刀要多少有多少。

  看着远处白色茫茫的草原,天气慢慢暖和起来了,雪也在慢慢融化。土土哈叹了一口气。刚刚过去的严冬比以往都要恐怖,要是以前在这样的气候下,他身处的思勤等几个部落肯定要死不少人,但是在华夏社的帮助下,不但没死一个,还降生了几十个孩子,另外还有几个妇女也都怀上了,部落竟然慢慢壮大起来。

  土土哈回忆着,过去的几个月内的发生的事情。投降之后,张准和华夏社并没有限定他们的自由,而是让他们自由选择,有的人选择回到草原的家乡,有的人选择前往大都听罪,土土哈和大部分的蒙古士兵选择留下来。多年的征战让他们身心俱疲。土土哈就选择在思勤部落做一个普通的牧民。

  当第一场雪快要来的时候,华夏社商人就带来了厚实的布匹,白花花的面粉,一袋袋的盐巴,更有草原上难得美酒,香料。而这一切只需要用羊肉,皮毛,草原上的矿石等等来换就可以了。土土哈当然知道,张准这是在收买人心。可是知道又能如何了,难道让那些穷的叮当响的牧民不要卖东西给华夏社?别说他土土哈,就算是忽必烈来了,只要他敢说这个命令,那些牧民都能把他给撕了。

  另外,华夏社组织人手修建的蒙古小镇也渐渐露出了模样,跟汉人差不多的样式的新屋子,厚厚的墙壁还有火炕,能让将来留在定居点的老人和孩子们温暖安全的生活。据说,将来华夏社还要在草原上筑城,要建一座比现在草原上任何城市都要雄伟的城池,到时候所有蒙古人都能像他们一样吃饱穿暖。

  不过他们现在还没有入住定居点的屋子,因为气温太低了,施工也停止了。所以他们住的还是半固定式样的蒙古包。不过跟以往比,还是暖和了很多。半固定式的蒙古包还是以老的蒙古包为主体,不过在蒙古包四周都挂上厚厚的棉毡,这样一来风就刮不进来了。在蒙古包的底部,砖头和水泥代替了原先的毛毡和泥土,将水分和寒气阻挡在外。加上华夏社售卖的煤炉,这蒙古包内外似乎是两个季节。

  等到后来大雪降落之后,还以为要有几个月看不见华夏社商人的牧民们惊讶的发现,华夏社人用一种马拉的小车呼啸而来。这小车没有轮子,车子就是一块木板下面几根木棍,张准要是在这里会告诉他们,这个是爬犁。其实这种东西在东北少数民族聚居区早就有了,不过并没有形成规模。华夏社为了保持冬季对草原的巡逻,造出了这个东西,反正也简单,现在华夏社的木器厂自己就能制造。不光能够巡逻,也可以卖给商人,让他们冬季去到草原售卖物资去。

  土土哈清楚的记得,当自己第一次看见这个小玩意从远方快速到达自己面前时自己的惊讶。要知道,以往草原上的蒙古人在冬季,特别是降雪的时候基本都在部落中猫冬。要是华夏社组织一帮人驾驶这个东西,只怕冲到部落边才会被发现。不亏是蒙古老将,只看了一眼就联系到军事上了。不过张准会告诉他,什么叫不战而屈人之兵。野蛮的杀戮只能带来损失,不能带来收益。

  就在土土哈震惊于爬犁的军事作用时,成百上千的爬犁呼啸着冲进了草原。当然,爬犁上没有刀剑,有的只是各种物资和商人。在华夏社的统一安排培训下,大同附近的大中小商人以及商社,购买了大量的爬犁,然后又从华夏社和其他地方购买了各种物资,第一次在严寒的情况下进入草原贩卖商品。当然华夏社内部对于这种安排是有非议的,第一怕资敌,要知道华夏社和蒙古人还是处于战争状态的。第二,怕没有人去草原,毕竟这种气候区草原简直就是找死,虽然有爬犁。

  可是张准告诉他们:“卖给敌人一件武器,你能赚来制作两件武器的利益时,那就放手去做。对于商人,当利润达到一成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五成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十成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三倍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豪不畏惧。”

  随后的事情也证实了张准的猜测。华夏社的各个工厂,商人的小作坊生产出来的各种物资,只要出厂就被商人们买走。生产线的效率和工人水平都在慢慢的提高,华夏社财政部门还收入了数目巨大的税收。商人们买来了各种商品后,雇佣小资产或破产城市居民,头也不回的冲进了草原。当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少的,还有很多人在观望。可是十天之后,当第一批回来之后,所有人都红了眼睛。一袋粮食就可以换取一头牲畜,一袋盐就能换来华夏社工厂高价收购的矿石,一匹布可以换回一个汉人奴隶,华夏社也是高价赎买。其中有人竟然靠着一袋香料。其实也就是张准从现代带来的五香八角桂皮之类的粉末,竟然换回了一块黄金!天呐,这种东西在华夏社的商铺内,虽然也不便宜,可是跟那块拳头大的金子比,算个屁。

  紧接着,一股浪潮席卷了整个华夏社,准确的说是大同。毕竟很多新加入的地方不接近草原,也就没有把握住这次机会。如果把握住了,说不定还没有之后的罢市。这股浪潮就是,所有人都发了疯的去工厂门口守着,生产出一批东西就会被买走一批,然后立刻装车,向着草原进发。最红火的时候,那些红了眼的商人甚至连夜出发,他们无师自通的效仿南方的漕船,买来电灯,然后在爬犁上装上木杆,再将电灯安在木杆上。就这样,这些装了灯的爬犁像是一条条小船,将华夏社商品输送到了草原各处。

  至于安全,华夏社还卖给他们很多礼花弹,当然都是限量供应的,用完之后,要有多人证明用途后,才允许购买新的。其实现在华夏社也不怕这些礼花弹的杀伤力了,不过还是要立下规矩比较好。如果遇到了狼群,只要几发礼花弹下去,狼群就溃散了。再说了,这些商人也会雇佣一些武士,手持华夏社打造的兵器的他们,也不是手无寸铁。到了蒙古部落之后,那就更没问题了。草原上除非是有大仇恨,否则商人,兽医这些身份还是很受欢迎的。更别说在冬季的时候还能给部落带来物资的华夏社商人了。

  其实也不能说没有任何情况,有几家小商人组成的商队在前往一个大型蒙古部落时,被穷疯了的部落扣留了,或者他们觉得这些商人对上他们这个大型部落只能认栽。战斗中,一个爬犁在蒙古人的包围下逃生了。消息传来,华夏社大怒,特别是那会在现代筹措物资,偶尔回到华夏社安排工作的张准。规则不允许破坏,只有交换才能换来利益,任何破坏这种商业规则的人或群体都要受到华夏社的铁拳打击!在张准的命令下,一个团的战士乘用爬犁连夜出发,突袭那个部落。不说武器装备,就说一个是杀气腾腾,一个是毫无准备,战斗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那些穷鬼正在四处漏风的蒙古包里享受着华夏社的商品时,一场灾难降临了。

  特种对战小队首先潜入了部落,在牛棚等牲畜棚子里救出了被俘的商人和武士,等到他们离开,紧接着一发发的迫击炮弹从天而降,部落中一片混乱,之前的不劳而获让他们的心理全部都放松了,遇到敌人的突袭有的去抢救物资,有的想要偷物资,真正想要去作战的人寥寥无几。炮弹打完,华夏军战士手持枪X支,以班排为作战单位进入了这个部落。所有高于车轮者,男性全部处死,女性全部为奴。一声声枪响标志着一个生命的远去,可是这是他们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不劳而获绝对称不上美德,即使是他们拥有抢劫华夏社商队的勇气。

  等到战斗结束,一把大火结束了这个大部落的历史。而后,一个个爬犁向着各个部落飞驰而去。只不过这次,爬犁上装的不再是商品,而是一颗颗头颅。华夏社用铁血和利益告诉所有人,合作就有利益,不合作只会带来死亡!

  经过这一仗,华夏社商人在那些就被救出的商人的述说下,胆子更大,以往更北方不敢去的蒙古部落也出现了他们的身影。在遇到抢掠时,他们会义正言辞的告诉对方,难道你们想步被屠族的部落的后尘吗!就这样,随着华夏社商人走的越来越远,华夏社的威名也传遍了整个草原。

  土土哈还是听来思勤部落的华夏社商人说起这事的,听到这个事,土土哈沉默了,他知道,威力巨大的不是华夏社的火器,而是这种有付出必然就有回报的规则。这种规则不是刀剑能带来的,但却是任何刀剑都换不来的。

  帝言:吾华夏文明恶劫掠,厌杀戮。但不以善对恶,有恶者,唯以刀剑方能言明。


第一二零节天可汗?


  土土哈正在一边干活一边回想着来到华夏社的日子,这时候远方传来一阵呼喝声。土土哈抬头一看,几十辆爬犁正从南方驶来,那是华夏社汉地的方向,由于距离还远,从土土哈的距离来看只是一个个小黑点。但是土土哈知道,这些小玩意很快就会到部落边。难道是商人?土土哈心想,不过立刻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昨天刚来了一批商人,这些商人互相都会通气,省的互相撞上,反正草原上部落多得是,没必要争抢。想到这,土土哈心中有点警惕。此时同样看见这些爬犁的牧民们拿出华夏社发给牧民们的报警口哨吹了起来。

  随着哨声,从蒙古包中钻出来一个个彪悍的蒙古汉子,他们身上内穿暖和的棉衣,外罩皮毛,带着张准从现代时空带回来的雷锋帽。如果张准在这肯定会笑出声,这一身打扮太违和了。不过他们的手中的刀剑和弓箭不是开玩笑的。这些蒙古汉子迅速的跨上系在自家蒙古包周围的马匹,然后向着部落南方汇合。土土哈也在其中,他现在享受这样的日子,虽然不愿意参加华夏军去打自己的同族,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