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梭时空之1278 >

第93章

穿梭时空之1278-第93章

小说: 穿梭时空之127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都是华夏社的封疆大吏,要么就是领兵一方的将军,除了张准,谁还有资格给他们授课。

  张准不置可否,再仔细的看了看文天祥,见他眉宇之间仍有忧色,显然是为了行朝之事担忧。不过这跟张准没关系,现在就是张准想要给宋朝当忠臣,他底下的官员和军人们也不答应。毕竟岳飞之事还犹言在耳,再说华夏社现在发展顺利,人多枪多,大家内心都想着做个开过功臣嘞,到时候凌烟阁上万载美名传,总比落得个莫须有要好的多。

  “社长,过段时间这专业课就要开始了,咱们社的法律条文还是社长你之前拿回来的和宋朝的法典拼凑而成的,使用了一段时间确实不错,可是仍有些不妥这处,是不是要趁着这段时间做个修订?额,这位是?”

  就在张准和文天祥交谈的时候,苏升从一旁的房间走了出来,手中拿了一卷法律文书,跟张准请示道。看到一旁的文天祥,有些奇怪,毕竟华夏社能跟张准面对面交谈的人,没道理他不认识。

  “哦,你来的正好,这位就是文天祥。文先生,这位是我华夏社的行政委员会会长苏升,相当于贵国的宰相。”张准口中轻飘飘的带出了一句贵国,其中意味不言自明。文天祥显然也注意到了,心中一颤,看来这华夏社是肯定不会护佑宋廷了。又闻言苏升的职位,加上苏升年纪显然与他相差不错,再次感叹华夏社官员之年轻,看来并不是排资论辈。

  “大宋太子少保文天祥见过苏相公。”文天祥去年八月刚被加封为少保,如今这么说,显然是把自己当做出使的使者一般。

  苏升这才知道这边是文天祥,不过他在北地已久,只是听闻此人如何了得,文天祥具体做了什么,他也不知道。印象最深的就是高锦因为他,连司法委员会会长的职务都丢了。苏升不知张准怎么想的,只是回了一礼,同样说了一句:“华夏社行政委员会会长苏升见过信国公。”

  张准见两人打过招呼,就对苏升说:“老苏,你们四大委员会协商修订法律,行文后交给我就好了。有几条原则,你们注意一下。

  第一对于贪X腐,叛X国这些恶劣罪行,不得姑息。若有人犯此罪,三族均发配边疆,三代之内不得入仕,不得参军,将来亦不得科考,除此之外,任何罪行不得株连。

  第二对于过去那些避讳,攻X讦朝政这类的罪行一律删除,不得以X文定罪,搞文X字狱。除非是人身攻击某一个自然人,那此自然人可去法院控告其人,进行民事诉讼。

  第三对举报进行规定,若有人贪X腐,叛X国,任何人举报其罪行的,被告人三族之中财产,举报者享其三成,政府负责帮其改名换姓进行证人保护,并保护其人身财产安全。其他罪行,有举报者,举报者享其个人财产三成,政府负责帮其改名换姓进行证人保护,并保护其人身财产安全。若有攻击任何证人的罪行,形同叛国。可制定一个证人保护计划,计划可由司法部门和情报部门一起执行。

  第四任何被告都享有聘请讼师的权利。其他得你们自己商量斟酌便是了,文先生,你我一同回府可好?”

  张准将自己对于法律条文修订的建议说完,就让邀请文天祥一起回大同。两人骑上马匹,身后跟着护卫,慢慢的朝着大同城门踱去。

  “在这里,文某再次感谢张社长对我等的救命之恩。”文天祥在马上,忽然说道。

  张准心想还以为你忘记了呢,不过施恩图报非君子所为:“文祥生,不必谢我,我救得不是你这个人,而是汉人百姓的抵抗蒙元之心。先前我社中的司法委员会会长想要擅自调动兵力去救你,被我责罚了。”张准解释了一下的自己的行为,不过也说明了高锦的事情,别到时候文天祥还以为张准使什么苦肉计,想要谋求什么。

  张准说的话,让文天祥叹息一声,他知道张准这是告诉他,救他只是为了江南百姓的抵抗之心。往深里说,如果张准不救下他,将来张准进兵江南,恐怕会有人说三道四。此外还有一个形同大理寺与刑部的最高官员因为自己被罢职去官,怕是这位张社长先声夺人,告诉自己不要太接近华夏社的官员了吧,刚刚那位苏相公的表现他也是看在眼里的。名声所累阿,在行朝是如此,在这华夏社还是如此。一时间,文天祥觉得疲惫不堪。

  “呵呵,我还是叫你文先生吧。文先生,你不要多想,若是我真要针对你,也不会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你要知道,毕竟宋廷享这国运几百年了,北地百姓虽然不认同宋廷对于北方异族的策略,或者反感宋廷对于自己功臣的动作,但是你们毕竟还是正统阿。所以啊,我张准怕阿!”

  张准这话说的轻松,甚至带着笑意,但是文天祥犹如突然被腊月的寒风吹了一般,背后的冷汗直冒,贴身的靠衣变得冰凉。文天祥知道,张准肯定是不愿屈居人之下的,今天他这么说什么意思,难道是想把行朝斩尽杀绝?

  “哈哈哈,文先生,你又多想了。我张准若是只想当个皇帝,靠手下这几十万人马,怕是几天之内,就能打破大都,建国称帝了。到时候一扫寰宇,也不是妄想。我这么说,文祥生你是否承认?”张准说完这话,转过脸去,看着文天祥。

  文天祥点点头,华夏社的威风不是吹来的,是和蒙古人硬碰硬打出来的,当时季平救下他们后顺着官道往井陉而去,沿途官府,城池,关隘哨所甚至土匪山贼,一见到他们打出的华夏社的旗帜,立刻乖乖的放下武器目送他们离开。他可是看到,那些乖乖看着他们离开的人里面,是有真正的蒙古人的,不是什么汉军。不过文天祥现在越发的糊涂了,张准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文先生承认就好,你看着天下百姓,从盛唐而后享受过几天安稳日子。南宋偏安一隅之后,倒是承平过几日,可是奸x臣是来了一拨又一拨,昏X君是死了一个又一个,这真的就没什么原因?你们呐,是烂到骨子里去了!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准抬头看着大同城,念出了一首元朝张养浩的名曲。文天祥闻言也看着眼前雄伟的大同城,心中感慨万千。

  “所以我张准不想做那兴亡百姓皆苦的皇帝,我要做的是官员不贪财,文官不怕死,百姓有所养的的皇帝。所以,华夏社只是每打下一个地方,就会好好经营一个地方。等到根基稳固了,再去征伐四方。战争只是插曲,真正重要的是建设!

  蒙元的几十万铁骑算什么,就算上几大汗国和那些仆从国,我华夏社也能将他们一扫而光。但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他们呐,而是这天下千千万的贫苦百姓和那些肠肥脑满的地主,旧官僚们,这才是我要面对的啊。文先生,你说实话,这江南之地的百姓,是兵灾死的多,还是饿死的多?”文天祥默然不语。

  是阿,历史上说宋末人口一亿多,元初便只有八百万多万了。要知道,宋末可不是现代,百姓在城市之中的毕竟是少数,这蒙古骑兵竟然能够在荒山野岭中,将一个个散居的小村庄找出来然后全部杀掉?显然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要符合逻辑。中国古代一直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便是自给自足,那些没有路,跟外界没有什么交集的山野中遍布的村庄,蒙古人为什么要全部杀掉。嗯,减丁灭户吗?可是蒙古人已经占领了大部分已知世界了,南宋也是将要灭亡,没事杀自己的子民干什么。真要这么做,在金帐汗国的统治下,怕后世就没有俄X罗斯了。

  当然不是说蒙古人没有错,只是问题都要从两方面综合考量。元朝和南宋和战争遍布了整个南方中国,无论是市场和经济结构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这种破坏之下,人口是每一年每一年的减少,流民或者匪患越发猖獗,加上各地偶发灾X祸,放在和平时期还会有南宋朝廷赈济,虽说少,但是也还能活人,可现在哪还会救济就他们。

  最后,蒙古人和南宋的军粮哪里来?还不是压榨小地主和小农,当然是一个是胜利者的抢劫,一个时失败者的抢劫。但不管是谁,总归是把粮食抢走了,所以等到元初,大部分的人都饿死了。人口的减少,不光是蒙古人做的恶,也有南宋朝廷的果。直到困居崖山之后,南宋行朝的粮食才从占城等地用金银换取。可是他们之前怎么做的呢,是用金银跟江南百姓换的吗?不是!

  文天祥想到了之前那一袋袋军粮,现在回想起来,那上面都带着汉人百姓的血呐!脸色越发的惨白!

  “文先生,放心吧。这太原有一个渠家,是天下间有名的大粮商,江南各地均有店铺。先前渠家勾结蒙元,意图叛X乱。按照道理来说,应该株连九族的罪,但是渠家家主渠仁用各地的商铺换来全家生命得到保证。我们华夏社已经派人前去接手,到时候会提供大批平价粮食,甚至有灾X荒时会赈灾放粮。那些蒙古地方只要有了金银珠宝,对于这粮食也不会太过压迫百姓了。这么做,虽然消耗巨大,但是能保我汉人百姓血脉,也是值得的,毕竟现在百姓数目还是不少的。”

  文天祥闻言脸色才好了很多,他立刻下了马,准备给张准跪下,感谢他对于万千百姓的活命之恩,但是张准的速度更快,将他扶起,看着他说:“我不是为了一家一户的得失去做这些事,我要得天下这不假,可是如果连百姓都没了,这天下要来何用。再者说,毕竟,我和他们一样,留着同样的血呀。”

  帝与前宋信国公言:天下百姓苦矣,朕欲得天下百姓,必先供奉天下百姓。黎民苍生与朕均为华夏血脉,岂能见死不救


第一一七节与公问答2(税收)


  张准和文天祥两人边走边聊,到达大同城门之后,文天祥发现城门处众多百姓和商旅正排着几条队伍,看来是接受检查和缴纳税金。文天祥没有多想,准备继续往前走。不过他转头一看张准停下了。

  “文先生,咱们也是需要排队的。若非是紧急公务,所有人都要排队。这蒙元最近来了多批细作,不得不防阿。”

  “张社长以身作则,文某佩服。只是除了这检查之外,是不是还要缴纳税赋?”文天祥虽然对于张准能够自觉排队感到敬佩,但是也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华夏社巧设名目收敛财富罢了。这么做倒也不过分,无论是哪家做皇帝,这税赋却是万万不能不交的。

  “看来文先生还是对我张准有意见呐!不知道先生有没有听过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呵呵,我华夏社只收几种正税,其他杂税一律取消,当然现在一切从简,等到打败蒙元,税法定然还会更改的。

  正税其一是薪俸税,也就是依据个人的薪水收入以累进税率计算,负税上限不能大于总薪水收入的百中取十五,如今我华夏社薪俸税的为每月收入20贯以上,不包括20贯。要知道平常百姓一家五口一年生活所需不过10贯钱。所以在我华夏社,也就是上尉,三级士官长,高等僚幕长,七品官员才开始正式纳税。

  正税其二为交易税,现在我们还没有对商品进行细分,只是初步划分为农产品,非农业产品。农业产品交易税税为交易金额的十分之二,且禁止私自输送至华夏社境外。非农业产品的税也为交易金额的十分之一,不过运送到华夏社之外的,需要缴纳十分之三的交易税。我华夏社先前与大同各商户已经定下这条规矩,最近也是按照如此来实施的。

  还有一方面,现在我华夏社,地主和自由农户依然还是要按照田地良劣,缴纳十分一到十分之三不等的田税,不过我们正在讨论停止自由农户的田税,自由农户将粮食交易才会收取税收。而地主除了要缴纳田税之外,还需要缴纳交易税以及下面的所得税。

  正税其三为商铺或者商户的所得税,只要满足三个条件的,都要缴纳所得税。1、在华夏社经营任何行业、专业或业务的商铺或者商户。2、从某行业、专业或业务获得利润的。3、该利润在华夏社产生或得自华夏社的,须缴所得税。商铺的税率从总盈利中,百中取十五。而商户的税率则从总盈利中,百中取十七。

  最后所有形式的赋,也就是像是行朝在战争紧急情况下对百姓征收的实物或者钱币的特殊税类,我们华夏社也都取消了。”

  张准将现行华夏社暂行税收政策告诉了文天祥。文天祥一边排着队伍,一边用心算着。他发现华夏社税负并不算低,可是取消了杂税和赋之后,跟元朝和行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