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梭时空之1278 >

第167章

穿梭时空之1278-第167章

小说: 穿梭时空之127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事情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占城就对华夏十分敌视。占城王归附蒙元,忽必烈封之为占城郡王,企图占城立为行省。但是后来因为与华夏帝国的战争,造成忽必烈没有实现他的企图。当然了,占城归顺忽必烈也是有原因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抵抗其北部的交趾。

  而交趾与华夏关系就比较复杂了,首先交趾是真刀真枪的跟宋廷干过,宋熙宁七年(也就是1075年),交趾李朝的将领李常杰和宗亶带领二十万大军,水路并进,悍然发动了对北宋广X西大规模进攻,连续攻破钦州、廉州。发布《伐宋布告》,在各交通要道张贴,上面说北宋实行青苗、助役之法,穷困生民,今出兵欲相拯济。

  12月,八万交趾军围困邕州城,邕州知州苏缄指挥州兵、下属和百姓中能战斗者昼夜战斗。同月,北宋发《讨交趾敕谕》,成立了安南道行营马步军都总管本道经略招讨司,赵卨为正使,宦官李宪为副使,燕达为副都总管。宋朝一面调发北方禁军,一面就地招募,但此时赵卨和李宪失和,宋朝军事迟迟没有动静。。

  熙宁九年正月二十一,坚守42天后的邕城陷落。苏缄父子与家人,通判唐子正与入城交趾军展开巷战,各人身负重伤,唐子正阵亡。苏缄大喊:“吾义不死贼手!”遂返回州衙,纵火自焚。苏缄及其次子子明、子正,孙子广渊、直温等,一家37人在此次战役国。交趾军残忍屠城,杀军民58000余人。再加上钦、廉两州死亡人数达到十余万人。

  同月,因王安石的干预,李宪被撤,依赵卨建议改以郭逵为正使,赵卨为副使。宋军集结大军与民夫30万人进入广X西。交趾军队在破邕州之后,本欲进取桂X州,听说宋军前来,交趾领军将领李常杰与宗亶带着三州的俘虏返回交趾。

  郭逵与赵卨分兵追击并收复钦廉两州。燕达破广源州(现代越X南广渊)并逼降守将刘应纪。宋军水路并进,也开始大规模进入交趾境内。宋军至决里隘,交趾军列象阵阻击,宋军持强弩猛射,以长刀砍象鼻,象受惊向后回奔,反而殃及交趾军,交趾军溃退。宋军乘胜占领机榔县与门州(皆今同登西北)。

  同年,郭逵抵富良江(今红河),两军决战。交趾军战船四百余艘在江南阻住水路,宋军不能渡,郭逵和赵卨便分遣兵将伐木制造发石机攻打。又依燕达建议,暗遣军设伏山间,逐步减兵,示弱诱敌。李常杰中计,倾数万众渡江出击,宋军伏兵尽发,步骑合击,趁其帆折樯摧之际,选精兵乘大筏猛攻,大败交趾军,击杀数千。交趾李朝洪真太子和昭文王子战死,左郎将阮根被俘。

  富良江之战后不久,交趾国主李乾德便奉表求和。宋军由于冒着炎热进入瘴疠之地,伤亡逾半数,军粮也尽,虽一水之隔不能再进。郭逵表示“愿以一身活十余万人命”,同意撤兵。宋交两朝讲和。郭逵先将伤病之士撤回,才移师回朝。

  而今,交趾也不是当时的李朝了,而是陈朝。陈朝的开国皇帝陈煚,原出生于李朝的权贵家庭,陈煚的叔父辈,都身居朝中要职。陈煚被安排侍奉李昭皇(李朝末代女帝),不久后李昭皇退位,陈煚登基,开创了陈朝。

  陈朝成立之后,对于华夏还是比较友好的。陈煚早在南宋绍定初年,就派遣使入贡,宋理宗册封陈煚为“安南国王,加特进检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赐效忠顺化保节守义怀德归仁慕治奉公正恭履信功臣,静海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食邑一万一千户,实封四千二百户。

  宋宝祐六年,陈煚上世袭表,向宋廷传达让位给儿子陈晃的意向,而宋廷则向交趾表示“情状叵测,申饬边备”,要求加强国防,以免蒙古进犯。宋景定二年,交趾遣使入贡,获宋廷“下诏奖谕,遣使赐金并法锦。”景定三年,南宋下诏,授陈煚为“检校太师、安南国大王,加食邑”,并对陈晃进行册封。其后,宋咸淳五年及宋咸淳八年,宋廷又对陈煚、陈晃父子“加食邑”及赠送礼物。

  总括而言,中国南宋与越南陈朝的关系,是处于和洽友好的“朝贡关系”。可若说交趾陈朝就是南宋忠实的藩属,那也是扯淡。

  在陈煚上世袭表的前一年,也就是南宋宝祐五年,八月,归化寨主何屈传报,称蒙元派使者前来。九月,陈煚下战令,命令左右将帅水陆并进日夜兼程前往边界集结,并由陈国峻统领。十一月,战令传达到全国,军民备战。

  十二月十二日,蒙古将领兀良合台从云x南率领三军侵占交趾的平原地区。陈煚亲自督战。而陈军起初较为弱势,陈煚看了看周围的将领,只有黎秦勇敢前行,单骑出入敌阵,神情自若。当时有人谏言陈煚不要后退以防军心丧失,可黎秦建议先退避为好,于是陈煚退避泸江,但后来仍不敌强大的元军,退守天幕江(在今越X南兴安省),国都升龙失陷。

  在这危急关头,陈煚乘船向太尉陈日皎商讨对策,陈日皎态度沮丧,在船边用手指点水,然后在船舷写“入宋”二字,表示不如投靠宋人。陈煚再问太师陈守度,陈守度的答案则是“臣首未至地,陛下无烦他虑”,表示仍愿意抵抗,使陈煚重拾战意。

  十二月二十四日,陈煚及太子陈晃乘坐楼船,在东步头击败蒙古军队。蒙古军撤退到归化寨时,又遭寨主何俸召集南蛮人袭击,最终撤出交趾。

  可笑的是,蒙军撤退途中,并未劫掠民物,竟然被当地人称为“佛贼”。敌军退去后,陈煚嘉奖了何俸等有功之臣;赐黎秦名“辅陈”,授他为御史大夫,还将公主嫁给他。

  战事结束,交趾陈氏愿意向元朝入贡。经过一番商讨,南宋宝祐六年,黎辅陈与周博览奉使入蒙古,与蒙古订下协议,规定交趾每三年向蒙古进贡一次,并定为常例。

  交趾在蒙宋两方之间,首鼠两端,谁也不敢得罪。若是华夏帝国的军队打到南方各行省,要想让他们出兵或者援助物资,是万万不可能的。

  而占城和陈朝的关系,那就是比较复杂,可谓是仇深似海了。

  华夏南汉时,交趾吴朝开创者吴权在白藤江击败了南汉的军队,交趾从中国独立了出来。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四年时,占城国王波罗密首罗跋摩一世,在流亡占城的交趾贵族吴日庆的煽动下,趁交趾吴朝之后的丁朝缔造者丁部领逝世之时,率军袭击交趾当时的首都华闾。

  但在华闾附近遭遇暴风,占城军伤亡惨重,不得不班师回国。这件事情使交趾把占城当作了重要敌人之一。后来,在黎桓篡夺丁朝的皇位之后,于太平兴国七年遣使占城,被占城扣留;于是黎桓亲自率军入侵占城。占城发兵防御,为黎桓所败,国王波罗密首罗跋摩一世亦阵亡。

  交趾军队洗劫了占城首都因陀罗补罗,并夷平了该城,班师回国。黎桓随即遣使向宋朝修好,将占城的俘虏献给了宋朝。宋太宗下令将这些俘虏释放归国。其中的俘虏刘继宗逃亡占城,自称国王,并遣李朝仙向宋朝朝贡。

  这样,交趾肯定不愿意,黎桓便派养子攻灭了他。这次入侵导致了占城约于1000年放弃了首都因陀罗补罗,南迁至毗阇耶。

  然而,交趾与占城的冲突并未因为占城放弃因陀罗补罗而停止。在宋朝真宗年间,占城遭受到交趾的大规模军事打击。黎朝之后的交趾李朝的第二代皇帝李佛玛亲征占城。交趾军在五蒲江击败了占城军队,杀死国王乍斗。

  狗改不了吃X屎,交趾军对战败的占城人进行了屠杀,“血涂兵刃,尸塞遍野。”不久交趾军就占领了占城的首都毗阇耶,俘虏了乍斗的妻妾、宫女等人回国。李佛玛让乍斗的妃子媚酰侍奉,媚酰不堪其辱,投江而死。从此以后,占城开始向交趾朝贡,并向交趾贡献犀牛。

  到了北宋熙宁元年,占城国王律陀罗跋摩三世发兵攻打交趾,希望夺回被交趾占领的因陀罗补罗地区。次年,交趾李朝辅国太尉李常杰率军南征,又一次攻破了毗阇耶,并在与真腊交界处俘虏了律陀罗跋摩三世。之后,交趾胁迫律陀罗跋摩三世割让地哩、麻令、布政三州(此三州即为现代越X南的广平省及广治省辖地。),随即将律陀罗跋摩三世释放归国。占城南部宾童龙地区的酋长趁机发动叛乱,宣布脱离占城独立。占城亦无力南顾,直到宋神宗时期,占城才重获统一。

  所以说,这两个国家的确是血海深仇。占城为了借助蒙元的力量来击败交趾,引狼入室,自然是十分敌视华夏。

  ……………………………………………………………………………………………………………………………………………………

  这节不是水,而是必须交代清楚交趾与占城之间的历史,以及他们同华夏的关系,为以后的情节做前情介绍。而且,这不是直接复制能搞定的事,得把两个国家的历史都看一遍,里面还有好多看不懂的字,得捋顺了,才好写。


第二二零节对外政策


  张准想了想,抬头对着帝国大臣们说:“接下来帝国的目标就是蒙元南方各行省,还有靠近华夏的几个藩属国。我要说的是,这些藩属国对我华夏是首鼠两端,我华夏强盛时,他们便依附。我华夏积弱的时候,他们便杀我百姓,夺我国土,这种属国绝不允许在出现。

  我要说几点,第一,那些从华夏分离或者伤害过我华夏百姓的藩属国,比如交趾,占城,高丽,东瀛这样的势力,要作为第一打击目标。灭其国,去其国号,国主诛族,贵族与百姓全部贬为奴隶,国土规划为新的行省,州县。

  第二,那些与华夏不同文同种,也不是从华夏分离的藩属国,同时也没有对于华夏进行过战争的,可以不进行征伐,但是必须成为帝国的真正属国。”

  文天祥作为老派儒家弟子,同时作为吏部尚书,对于张准的说法表示不同意:“陛下,我华夏对待属国应当威远而怀德,行王道之法,不可擅动刀兵阿!特别是那占城,也未曾骚扰我华夏,如此做,是不是不妥。要知道,一国少则百万百姓,多则千万百姓,全部贬为奴隶,是否不仁?”

  听到文天祥这么说,枢密使张一水当即表示反对:“文尚书,你说占城没有骚扰我华夏。那你可知道,这占城的来历?这占城原是汉代所置日南郡的象林县。后来,象林县功曹之子区逵,杀县令,自号为王,始建占城国。国王独揽大权,释利摩罗及其后历代君主,力图向北扩张,虽然也不时向华夏朝贡,进行贸易,但与我华夏也发生频繁发生战争。直到与交趾的战争屡战屡败,与我华夏这才关系缓和。

  这占城原本就是我华夏不可分割的国土,帝国现在惩罚一下又有何关系。再说了,将来帝国境内基础建设十分繁重,不用免费的奴隶,难道我帝国征发徭役或者花大价钱雇佣华夏百姓不成。”文天祥哑然。

  负责天下优抚和民工动员的民部,其尚书张知民对于张一水话中的征发徭役和有偿雇佣华夏百姓一万个不同意:“我说几位,现在百姓才过几天好日子。征发徭役,这种事你们想都别想,我民部绝对不允许。

  那些藩属国国民,我看分别对待。那些一直承认自己华夏百姓身份的人,可以观察一段时间后直接纳入华夏帝国。一些虽属藩属国民,但是愿意配合帝国的人,也可以将他们编为奴隶队伍中的管理层,分而治之。

  至于那些死硬分子,我看完全可以弄到国内的矿洞里嘛,那些地方比较危险,伤亡率还是很高的。不过陛下,臣想问问,你说的第二类藩属国,也就是真正的藩属国,这个具体应该怎么操作。”

  张准点点头,张知民提的建议不错,确实得分而治之。他详细的解释起来:“首先,藩属国其国主的任命必须由我华夏帝国发布,其继承人也必须在帝国进行教育,帝国同意后才能产生。其国的政治构架,要在华夏帝国的指导下进行改革。同时,也要进行一些盟约的签订,保证帝国与藩属国之间的关系。

  比如,第一,藩属国每年需要交纳给帝国一定量的物资或者银钱,作为帝国保护其国主地位不变的酬劳。第二,割地,割其国交通枢纽之地,或者物产较为丰富的地方,作为帝国飞地,方便帝国掌握周边形势。第三,租界,其国比较重要的城市中需要划出一部分,作为帝国驻外官员和百姓的居住生活区。

  第四,单边治外法权,华夏帝国百姓在其国违法,只能由帝国司法机关进行审判。第五,帝国所有产品进入其国,或者途径其国,不缴纳任何税负,另外其国的市舶司由华夏帝国官员担任。第六,其国的司法,军事以及治安接受华夏帝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