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娇娘医经 >

第84章

娇娘医经-第84章

小说: 娇娘医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仔细的包了药,收了诊费。看着周家的仆妇离开,药铺立刻炸了窝,嗡的一下把那老大夫团团围住。
  “真的是给那娘子看病了?”
  “难道会起死回生的大夫,也是医者不自医?”
  “多大年纪了?什么样?”
  各种询问乱哄哄的响起。
  老大夫好容易挣脱。
  “病人之事,怎能拿来随意议论。”他义正言辞的说道,“莫谈,莫谈。”
  虽然老大夫谨守规矩,但周家给程娘子请医且抓了药的事却是事实,很快就传开了,这让才传开的沟通鬼神的消息顿时变得混乱起来。
  “…能沟通鬼神,所以才能起死回生…”
  “…你瞎说什么啊,那娘子根本不能,要不然自己为什么还会生病…”
  “…那是因为沟通鬼神耗费了气血所致…”
  “…说的你好像沟通过鬼神似的,你懂什么呀…”
  酒楼茶肆说起这个传闻时的口角很多,甚至有争论的脸红脖子粗直接打起来的,最终不知哪个先提出新的猜测。
  “这娘子,不是遇仙人了吗,应该是有仙人赐予的起死回生的方技,而并非自己就具有仙根了,所以她能,也只能治必死之人,而其他病症,包括自己,都不会治。”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不同观点双方的认可,不信鬼神的只会听信秘籍方技这一点,而信鬼神的也对遇仙这一点表示满意,反复下来,这个观点最终成为最广为流传的版本。
  伴着这几经起伏反转多次,正月未出,周家程娘子在京城也渐渐成为说起来十个里有五个人都知道的人物了。
  对于人口泱泱每日新闻不断的京城来说,这已经是很难得。
  不过对于引发这一切的程娇娘来说,这些都丝毫不知一般,在周家闭门谢客养病。
  婢女站在廊下,一一点看仆妇送来的蔬菜肉。
  “买不到新鲜的菠菜吗?”她不满的问道。
  “姐姐,这大冬日,真是不好找啊。”仆妇一脸为难的说道。
  “好找吧。”婢女说道,“不就在东城瓦窑就有吗?”
  仆妇倒吸一口凉气。
  “去,去,看了,卖完了。”她结结巴巴说道。
  “那下次早点去,就差这一味做汤呢。”婢女说道。
  仆妇低着头应声是,看着婢女转身进了屋门。
  “她要什么就去买。”周夫人听了倒无所谓,“不就是花钱嘛,钱算什么,我们可不像程家那等没见过钱的,在吃喝上苛待我们娇娇,钱…”
  她说道这里,放下手里的镜子,顾不得在梳妆转过头,看着正喝茶的周老爷。
  “老爷,那一万贯,娇娇儿拿着不方便吧。”她说道。
  一万贯!
  周老爷停下手,这几日忙乱的倒忘了这个了。
  那么多钱,怎么能让一个孩子家拿着。
  京城外,宋家村,正月末,天气依旧阴寒。
  一间破院落里传来几声咳嗽。
  “大郎,你怎么出来了?”外边背着粪筐进门的妇人忙走近家门,看着屋门口站着的男人。
  “我没事了,总是歇着怎么好。”李大勺说道,一面看着院子,“就要开春了,地里的活不能耽搁。”
  妇人点点头,扶着他坐下。
  “到时候就去租个牛,我再请我娘家的人来帮忙,你别担心。”她说道。
  李大勺长长的吐口气。
  “你别骗我了,哪有那个钱,你娘家的兄弟又怎肯来帮忙,你去借钱,不是哭着回来了?”他低声说道。
  妇人眼圈微红。
  “反正你别担心,总有办法的,你看,你的病至少已经好了。”她说道。
  “遇上好心人了。”李大勺说道,看着门外,“记着恩人的高姓大名呢?”
  妇人点点头。
  “记着呢,是个秀才,现如今不如谢他了,等他高中了,咱们再谢。”她说道。
  说到这里有些苦涩。
  他们,又能如何谢人家呢,这一家老小,能不能熬出开春还是个问题呢。
  气氛陡然低落。
  “哎,大郎,醉凤楼关门了,说是搬走了。”妇人忙换个话题说道,说完又是懊悔。
  怎么好好的说这个!
  果然李大勺神情更加黯然。
  “是吗。”他喃喃说道。
  “不过,好像又卖出去了。”妇人忙说道,“我看搬进来好些人呢。”
  “是吗。”李大勺强笑一下,“不知是不是还开食肆。”
  不管是不是,跟他们都没关系了。
  院子里又是一阵沉默,夫妇二人都没了说话的兴致,怔怔看着门外。
  视线里出现一辆马车,由远及近而来。
  
  ☆、第六十八章交代
  
  过年村里亲戚来往,能骑驴来就已经是很不错的,这样的马车可是没见过,不知是谁家的亲戚。
  李大勺夫妇怔怔看着,马车停在自己家的门前。
  赶车的人掀开帘子,一个穿着过年喜庆鲜亮衣裙的女子下来。
  荒枯的冬日村门外,就好似一副白宣纸上被人陡然浓墨一笔,李大勺夫妇的视线里顿时鲜活起来。
  婢女左右看,似乎在确定什么。
  问路打听人的吧?
  李大勺夫妇怔怔想着,然后就见婢女看向他们,展开了笑容。
  “我差点以为记错了呢。”婢女笑道走进门来,施礼,“嫂嫂还记得我吧?”
  自然记得,跟恩公一起来过的,还请了大夫的那个婢女姐姐,如此恩义,怎敢忘。
  李大勺夫妇忙站起来。
  “你,你是个跟那个郎君来过的姐姐…”妇人忙说道。
  婢女点点头,一面将手里的礼盒递过来。
  李大勺夫妇摆手不接。
  “怎敢,怎敢。”他们不安说道。
  “还在正月,大过年的走动,怎能空手啊。”婢女笑道,将礼盒放下。
  李大勺夫妇惶惶不知道说什么,愣了一愣,才忙让座,又觉得没地方坐。
  “不用了坐了,我今日来,是受人托想要请大哥帮个忙呢。”婢女说道。
  “能,能,姐姐只管开口。”李大勺忙点头。
  那位郎君熟识的人,绝不会是坏人。再说,他们已经这样了,谁还会害他们。
  “我家认识的几个朋友想要在京城落脚,所以正好看到那神仙居出售。便盘下来了。”婢女说道。
  李大勺夫妇很是惊讶。
  “那是你们盘下来的?”他们齐声问道。
  婢女一笑。
  “不是我们,是我认识的人,是外地人,才从西北挣了点钱回来,弟兄几个,也没什么生计,就像盘个店糊口。”她笑道。
  李大勺夫妇哦了声,不过,这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他们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托我请个厨子。我就想到大哥了。听韩郎君说大哥以前是厨子。不知道能不能请你去掌灶?”婢女笑问道。
  李大勺夫妇怔住了。
  这是发生了什么事?
  正在家中愁生计,竟然有人找上门给活做。
  韩郎君……
  所以,这还是那位韩郎君给他们的相助。要不然去哪里招不到厨子呢?
  “多谢。”李大勺夫妇颤声说道,眼圈微微发红,忙忙的施礼。
  真是遇到贵人了,他们如何相报才好啊。
  婢女搓着手迈进家门时,天又下了起了雪。
  屋子里传来女童的说话声。
  “……真可惜姐姐你病了,没看到十五花灯,我和爷爷一起去看了,可热闹了……”
  门外的丫头见婢女过来,忙恭敬的拉开门。
  屋内陈丹娘正举着一个小巧精致的花灯。
  “…你看,我特意给你买的。好不好?”她说道。
  程娇娘点点头说声好。
  婢女上前接过。
  “真的挺好啊。”她也赞叹道。
  一旁的仆妇提醒陈丹娘该走了,陈丹娘有些不舍,但还是记着家人的嘱咐,起身告退。
  “姐姐好了,去我家玩。”她说道。
  “我已经好了,请不要记挂。”程娇娘说道。
  婢女亲自把她们送出去,看着马车走了,才回转。
  “娘子,我去看过了,都办好了。”她坐下来含笑说道,“郎君他们已经搬过去住了。”
  说到这里又忍不住啐了声。
  “那窦七真是过分,将店里收拾的一干二净,恨不得把柱子都拆走呢。”她说道。
  程娇娘弯了弯嘴角。
  “不足为怪。”她说道。
  “匠人已经按着娘子的要求开始修整了,三郎君说,二月十五差不多就好了。”婢女说道。
  程娇娘点点头。
  “李大勺也同意了,我没有跟去,想必他自己此时已经去见郎君他们了。”婢女说道。
  “要如何做,你跟三郎君都交代好了?”程娇娘问道。
  婢女应声是。
  “按娘子说的都交代了。”她含笑说道。
  日近傍晚时,大路上一队人马疾驰,为首的两匹马勒住,看着路边似有些意外。
  “真是奇怪了,醉凤楼不是在这里吗?”一个问道,看着一旁空无一人,只开着一扇门的食肆。
  没有炊烟,没有热闹的人群,冷冷清清的孤立。
  “关门啦。”路旁牵牛而过的一个老汉听见了大声说道。
  “关门了?”马上的人更惊讶。
  “搬进京城里去了,发大财了。”老汉说道,一面打量这群人,“有你们这帮富贵食客,不发财都难啊。”
  他低声感叹,又羡慕又嫉妒,牵着牛摇头晃脑的走开了。
  原来如此,两人调转马头。
  “郡王。”他们奔回去,在一辆马车前停下,说道,“醉凤楼已经关门了。”
  “那就不停了,直接进城吧。”
  车内传出少年的清朗声音。
  官路上人马疾驰而过,荡起一片雪雾。
  徐棒槌从门里站出来,打量四周,看着远去的一队人马。
  “要说这里,位置还不错,过往的人不少。”他说道。
  李大勺紧跟着走出来,闻言忙点头。
  “是啊,是啊,虽然说离京城近了些,看上去远近都不合适,但客源还是不错的。”他说道,虽然还带着病后的虚弱,但精神已经好多了。
  “更要紧的是菜肴好。”徐茂修说道,看着李大勺笑,“如此,以后就有劳李大厨你了,我们兄弟可是不懂这个的。”
  李大勺带着几分惶恐忙施礼说不敢。
  “东家,我必然要尽心尽力而为。”他说道。
  徐茂修点点头。
  “还有一件事,说来有些惭愧。”他忽的说道。
  还有事?
  今天一天的意外事真是不少啊。
  “东家客气了,只管说便是。”他恭敬的说道。
  徐茂修却没有开口说道,而是指了指一旁的大厅。
  “来,我们坐下说。”他说道。
  李大勺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妇人抱着孩子正等的脖子都长了。
  “怎么样?是真的吗?”她急急问道。
  “韩恩人介绍的,怎么会是假的?”李大勺说道,一面伸手接过孩子,“你快去做饭吧,吃过饭再说。”
  妇人不再多言,忙去做了饭,曾经李家的条件在村里算是好的,但一场病,再加上没了工做,如今的日子实在是艰难,端上饭桌的只是两碗索饼汤。
  如同所有人家一样,妇人没资格上桌,等着丈夫和婆婆吃完了,自己喂完了孩子,匆匆在厨房吃了一口。
  “到底怎么样?是什么人?真的要开食肆吗?”她收拾完进屋忙问道。
  李大勺坐在油灯下,正看着手里的纸。
  “这是,文书吗?”妇人问道。
  李大勺点点头。
  “有行会的印鉴。”他说道。
  妇人大喜,合手念佛。
  “不过,我看那几个人,也不像是开食肆的料。”李大勺摇头说道,“倒像是军汉。”
  “也说不定呢,那姐姐不是说是西北回来的。”妇人说道,取过针线开始缝补,“他们买了食肆,真心经营,你把饭菜做好了就好了。”
  李大勺点点头。
  “什么时候开张?”妇人放下心事,只觉得日子又有了盼头,飞针走线也轻松了很多。
  “正修整呢,半个月就好。”李大勺说道,“带着我看了,可是下了功夫了,都换了新的,屋子里都是花纹,也不知道什么花,一个房间一个花样呢,特别的好。”
  妇人更放心了。
  屋子里沉默一刻,妇人抬起头,见男人还看着手里的契约。
  “还看什么看,你又不识字。”她笑道,“文书念得你都记住了吗?”
  “不是,这个不是给我的。”李大勺说道。
  
  ☆、第六十九章有偿
  
  妇人惊讶的抬头。
  “还有一张?”她问道,这才看到男人手里果然拿的是两张文书,“这是?”
  “这是要给恩公的。”李大勺说道。
  妇人更为惊讶了。
  “恩公?”她问道。
  “其实原本也是我的。”李大勺将文书放在矮桌上,盘膝而坐,“但我决定送给恩公了。”
  妇人瞪大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