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锦衣笑傲行 >

第274章

锦衣笑傲行-第274章

小说: 锦衣笑傲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听地下传来张鲸的声音“国舅,客气了。东厂之内藏龙卧虎。高手如云。若是单独比较属下武功强弱,我东厂的人,未必就不敌你的锦衣卫。京师中人论起东厂第一高手是谁,往往只说是祝尽忠那个叛贼,可是要按本公来看,东厂第一高手,就是我自己。”

“举手之间,格杀青城前掌门人。若说是东厂第一人,倒也名副其实。只是张公公,这有用么?你现在大势已去。众叛亲离。东厂四大金刚已经全数倒戈,你觉得这小小的一个存菜的地窖,能护住你么?”

地下沉默了良久,张鲸的声音又传出来“我本来还在盘算着。到底东厂谁才是内鬼。没想到。我身边的人,居然都是内鬼。一群吃碗面翻碗底的东西,难道真以为叛徒能受重用?背主忘恩。必遭天报!”

“张公公,别说那些没用的了。你要是不造反,这些人自然跟你忠心耿耿,可你要对抗朝廷,这些人就是你的要命阎王,这最正常不过。现在你是自己出来,还是我用烟薰水淹,你自己做个决定吧。”

又过了片刻,只见张鲸一身蟒袍,腰横玉带,四平八稳从地窖内走出来。几名家丁刚想过去捆他,张鲸道:“且慢。国舅,我也是场面上的人,知道规矩的。这年头,谁武功高什么用都没有。我不想被你们这些人拿枪插成蛤蟆,或是乱枪打成筛子,所以我不会反抗。但是咱们聊几句,成不成?”

“来人啊,给张公公搬把椅子过来。我和张公公,也好久没聊过了,今天也正好谈一谈。”

众位勋臣已经指挥那些辽东的家丁开始动手接收东厂产业,尤其是那些没被烧毁的仓库,这里面的东西,可都是钱。只要现在接收过来,一转头就说毁于东厂的火攻中,谁还能证明它们存在?勋贵们去抢东西,辽东李家的人自也奋勇向前,不落人后,现在就是手快有手慢无,谁也不能放过这好机会。张鲸这边,就只有郑国宝、宁中则,以及几百边兵。

“张公公,您是个聪明人,响鼓不用重捶。应该明白,靠一身功夫,想要跑出去,誓比登天的道理。要是想在这好好说话,我陪着您。要是想动武,可没有什么便宜。”

张鲸苦笑一声“国舅,这用不着您老提醒,我比谁都清楚。功夫?这东西不值钱,好功夫无非是个护院的命,练这两下子庄稼把式,不过是为了强身健体,护卫天家而已,没想到,却走到了这一步。世事无常啊。当初的时候,只想着在天家面前一家独大,把厂卫大权都拿到手里。想当初冯老在的时候,那是多大的势派啊。一发都是中官,又是在他老人家手下混饭吃的,谁不想学他?可惜啊,没想到,走到最后,我却混的比他还惨,想要种菜也没指望了。”

“护卫天家?护卫天家靠的是忠心,可不是功夫。只要对天家够忠诚,不一定要你有什么武功,也不要你有什么文韬武略。文官提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中官要做的,就是伺候天家,想天家之所想,做天家之想做。这点上,咱们厂卫倒是一样的。当年冯老公公有句话说的好啊,东厂是一座庙,里面供的菩萨,就是天子。东厂的人,不要什么清正廉明两袖清风,更没必要一心秉正,问心无愧。他们只要安心烧香拜菩萨,按菩萨的吩咐去做,这就是好部下。这话我是从卫里老人那听来的,也是我入卫以来行事规则,可是张老公公,你却没做到啊。你竟然想要把这尊菩萨搬倒,换一尊你想要的菩萨,你不死谁死?”

“国舅爷说的好啊。老奴也是方才在地宫里的时候,才想到了这句话。可惜,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晚了,不赶趟了。当初啊,我只是不满意被人骑在头上,不满意有你与我争。总想着,当初冯老爷子在的时候,锦衣缇帅刘守有怎么样?他还是文臣子弟,爷爷做过兵部尚书,爹也是在礼部任官,他自己是锦衣指挥,按说得算的上名臣了。可是见了冯公公离老远就得跪下磕头问好,到了你这时候,倒与我分庭抗礼,还占了东厂的上风,我不服啊。郑娘娘又是个手段高明的女人,把天家哄的心满意足,我糊弄不住她。将来她若是得了势,我的很多事,就没法做下去了。王喜姐那女人脾气大,但是脑子笨,好糊弄。她人缘又不好,在宫里就没几个心腹,不信任我,就没人可信任,觉得投奔她是个正路。没想到,斗来斗去,还是输了个干净。播州误我,九头贼误我。”

“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张公公你自己也是太不知足了。千里为官,为的吃穿。捞点钱,我能理解。做到东厂督主这个位子,要是一年不给自己弄十几万银子,也忒对不起这个身份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咱们好歹是天家的心腹,难道还不如个地方的亲民官?可是手段上,私造军械,卖给女直人,这就太下作了。为盐商出力报效,为播州人摇旗呐喊,就更失了本分,就别提那君主立宪了。你怎么不想想,龙骧说的要是真做成了,还有你我容身之地么?”

“龙骧答应过,若是此事能成,会设一社会保障局,我就是那什么局长。也是一样的待遇。咱家是个阉人,没想那么多。勋贵也好,锦衣也罢,有了没了,跟我也没什么关系。只是潞王真能继了大统,我也就有了拥立之功,将来说不定,还能得封高位。功名利禄迷人眼,咱家这一注算是彻底下错了。我现在也不求你别的,咱也没这个交情,只求你对我的家族网开一面。我有个侄,当初想让他与武清伯联姻,保个富贵的。后来武清伯家的闺女,归了你兄弟了,我那侄儿,能不能给留条命,发到远瘴之地,好歹也是我张家的一点香火。”

郑国宝点点头“放心吧,这事我应了你。咱们都是厂卫中人,兔死狐悲,赶尽杀绝的事,我干不出来。”

张鲸摇头道:“晚了,晚了。咱家要是早明白这个道理,说不定,咱们现在还是朋友。”他起身晃了晃脑袋,将胳膊一背“来吧。捆上吧。不过先把这袍子脱了,这还是当初天家赏的一件蟒袍,可别给弄坏了,好歹是个念想。让后辈的东厂督主看看,不守人臣的本分,是个什么下场。”(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五章平叛(二)

张鲸的合作,让逮捕工作进展的异常顺利,同时也少损失了不少人命。由于郑国宝答应放过他的侄子,作为交换,张鲸会在口供上配合郑国宝,让他把一些早就看不顺眼的人,斩落马下。张鲸的财产,也会有很大一部分变成郑国宝的财产,而不是变成大明朝的财产。四大金刚将另一处地牢的位置点出来,从里面,将那些恒山派的尼姑,以及近年来,不少江湖上突然失踪的女侠全都救了出来。只是这些人大多目光呆滞,神智不清,周身不着寸缕,只好又找来衣服为她们裹上。

东厂自从用这种方式犒劳勇士,奖励死士以来,工作效率大为上升。四大金刚等人,也全都尝过其中滋味,如今都有些不好意思。宁中则气的面色发白“好一群恶棍,居然对我们江湖中人下这样的毒手!”那些女侠里有几个还是她的手帕交,或是比较不错的朋友,当初她们失踪后,宁中则也曾积极寻找,只是全无消息而已,没想到居然都落到比私娼还不如的地步。一位金刚道:“这……这全是张鲸的意思。儿郎们去喝花酒有的喝腻了,想要换换口味。教坊司的官家小姐,大户人家的闺女,都有一干文臣盯着,我们番子靠不上前。就只好打起了江湖人的主意,谁让她们没有靠山,没有根脚,出了事,也就没人出头呢。玩死了的,就直接乱葬岗子一埋,这几年。埋了也不少了。”

宁中则反手一记耳光抽过去,那位金刚虽然武功比起宁中则毫不逊色,可知对方是国舅的女人,哪里敢躲闪反抗。硬挺着挨了这耳光后,还站的笔直“夫人教训的好,卑职混帐,卑职该死!”

另一边,解除勇士营及龙骧四卫武装的工作,进展的远比这边顺利。勇士营等处,乃是禁军系统。向来归御马监掌管。张鲸在内中培植了不少心腹。利用勇士营等兵马,做些非法勾当,乃至盗卖军械,都是常事。这次劫杀郑国宝。也动用了其在勇士营的暗桩。带兵前往。可是对比整体来看。张鲸所掌握的实力,还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当张诚带着天子的诏书以及御马监的大印赶到时,他的暗桩也在第一时间出来接应。外加骆思恭与锦衣卫的强势包围,那些普通的军兵,根本不想做丝毫抵抗,乖乖缴械。

那些忠于张鲸的人马,爆发了两次小规模的反抗,但是很快就都被打压下去,没造成什么大的伤亡。另一方面,京师的六部衙门内,也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大批锦衣卫从锦衣衙门冲向对街的六部衙门,将负责值班的衙役兵丁全部制服,接着就是几部的吏员。李世达、于慎行等人见此情景,就知道情况有变。这些锦衣是对着自己的衙门下手,吏、户、兵三部,并未受到波及。于慎行长叹一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接着就端坐在公案之后,衣冠整齐,等着锦衣卫来捉。

李世达则带着几个心腹,想要换了衣服混出去。可惜还不等他走到门口,就被锦衣上了绑绳,在三部尚书里也最为狼狈。曾同亨则是一瞪眼睛:“我乃正途文官,哪个敢来捆我?要见天子,我自己会走。”那当值的锦衣也不想跟他多作为难,只命人取了跟带子,在他肩上一搭,全做绳索使用而已。

一日之间连擒三部正堂,京师中的文臣武将纷纷议论,大概一轮堪比洪武朝胡蓝大案的风暴,又在酝酿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会遭到波及,又有多少人,会赔上身家性命,人人心里都不安生。

郑国宝这边擒了张鲸,刚想回家里,去跟申婉盈亲热亲热,顺带跟儿女亲近亲近,结果半路上就被申府的下人截和,直接请到了申时行的家中。

申时行自从变乱一生,就上本称病,告假在家。一身员外打扮,仿佛个富家翁一样。在坐的两人,则是王锡爵、许国。大明朝内阁三老,全都在此,申家已经可以取代值房,成为大明权力中枢了。

“国宝,老夫几人把你叫来,就是想问问你。这次到底是怎么想的?”申时行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这位老宰相,也算是经历过不少朝廷风波的人物,当年新旧党争时,也有一番腥风血雨,但总体来看,还是以罢官、革职为主要基调。这次却是事关废立,落地怕不是官帽子,而是人头了。

大明的文官,从来就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整体。这次风波里,受到影响的官僚,既有申时行的同年、好友,也有他的门生子弟。其他二位阁臣,也是如此。他们不能坐看这些人全被摘了脑袋,哪怕是单纯出于自己阵营的考虑,也要力所能及的去救下一批人。不过现在要去说服皇帝,并不那么容易。尤其经过这次风波之后,武功勋贵势力抬头,皇帝在一段时间内变的更加强势,都是可以预料的结果。那些想要限制君权的人也不会想到,正因为他们的盲动,反倒导致君权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反而更加膨胀,权力更加集中。

既然正路走不通,就只能绕路。现在最红的人就是郑家,未来帝国的继承人,是郑国宝的外甥。那么如果能做通他的工作,则还是有可能保下一批人的。在京师变乱期间,也正是因为有这几位阁臣的关系,郑国宝的家才没受到什么打击,也正是顾虑到申时行等人的影响,张鲸无法明着对郑家下手。毕竟五城兵马司也好,还是三法司也罢,所有武装力量都掌握在文官手里,而那些文官谁跟申时行没点关系,谁会去动他的女儿?有这份交情在,再加上姻亲的关系,才比较好说话。

郑国宝先是谢了几位阁老对自己家的援护之恩,后又笑道:“这事,其实我怎么想,无关紧要。关键是天家怎么想。毕竟他们得罪的不是我,而是万岁。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这些贼子想要做的是什么事,几位老大人心里都明镜一般,不用我多说什么。您说说,乱臣贼子,该当何罪?”

许国道:“郑都督说的,其实是个道理。不过,请听老夫一言。他们只是一时糊涂,听信了妖人谗言,走上了一条歧途。本身并不一定真是狼子野心,尤其他们十年寒窗,苦读圣贤之书,也在各自任上,都为朝廷立下过功劳。不看现在,也要看看以往,念在他们为国事操劳的份上,能否高抬贵手,饶他们一条生路?再者,现在这些妖言,还只是停留在京师上层,如果把他们明正典刑,说不定,这些谣言就会蔓延到民间。连读书人都能被蛊惑,百姓更容易受愚弄,到那个时候,再有别的流毒产生,于朝廷也无什么好处。”

“许阁说的是个道理。不过这个道理,也不能算全对。他们确实在各自任上都有大功,但是功不能掩过。连功过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