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223章

1852铁血中华-第223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进国家”在大灾的时候不肯出动军队,因为他们的军队的根本建设理念之一就是,军队是用来镇压人民的。直到这些国家的民众真正开始重视中国,见识了中国军队的表现,很多国家都有所改变,军队已经被赋予在灾害面前保护人民的职责。
  从这些变化中明显能够看出,中国军队的“军魂”不仅不是独特的,反倒是符合这个越来越文明社会的进步主流,那绝对是极具“普世价值”的。
  现在,韦泽要做的首先就是在两广建设起这支军队的魂魄来。
  原先的宣传部长吴启路去了地方工作,积累经验。现在的宣传部长陈英九迎上来,“都督,你让我写的文件我写完了。”
  韦泽坐下之后把陈英九的文稿拿起来翻看了一遍,这脸色就开始难看起来。陈英九的文稿看着很是高端大气上档次,里面通篇讲述的都是道德意义。这家伙是安徽安庆人,也算是读过书,有“文化”的。而且相貌看着很稳重,或许是因为他名字的原因,韦泽觉得这家伙外貌有点像韦泽见过的“马娘娘”。看完了这篇文件,韦泽突然觉得这陈英九或许和“马娘娘”有什么血缘关系吧。
  压制住了自己的联想,韦泽严肃地说道:“我说过,军人和普通的靠劳动活着的百姓没什么不一样。他们为什么要有更高的道德,更高的情操,是因为军队是咱们光复会领导的军队。而我们光复会是站在人民这边的。你写的呢,读起来成了这些人好像生下来就和老百姓不一样。这不对!”
  陈英九一脸认真的表情,面对韦泽的指示,他的表情恭敬、谨慎、服从。若是从旧文人的角度来看,应该算是谦恭有礼的弟子模样。可韦泽心中对此人的评价却是大大降低的。有错误的想法没什么奇怪的,几个月前拼光了部队的团长吴辽,到现在还是意气消沉。可这是真性情,对陈英九这种自持功夫,韦泽是出心的不喜欢。因为韦泽怀疑,陈英九是觉得他做的事情在韦泽看来是错的,他会因为韦泽的地位而按照韦泽的意思去修改,但是他很可能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真的错了。
  “拿下去改!”韦泽命道。看着陈英九的背影,韦泽忍不住想,若是这次陈英九修改的东西还是不能让韦泽满意,那韦泽就得换人了。


第95章 铸剑与铸犁(二)
  韦泽原本想着先解决陈英九的去留,但是他的想法最终也没有变成现实。政治部关于政委的会议召开的时候,广东省长毕庆山跑来找韦泽,提出了农具价格问题。
  白口铁又硬又脆,在别的领域用处相对比较窄,却非常适合制作农具。普及白口铁农具是一个农村供销社的配套体系中的一环,而近期农村工作还牵扯了征兵问题。广东人不爱当兵,而近在咫尺的广西素来是出强兵的地方。所谓广西狼兵,这可是大大有名的。包括韦泽在内的大批光复军领导者,都是广西出身的豪杰。如果不牵扯穿越的问题,韦泽的“前身”在广西可是有名气的武者,如狼似虎是名副实归的评价。
  “关键是部队的政治工作!政治工作!”韦泽提起这个就头大,光复会扩招的问题现在就比较凸显。在韦泽看来,他要在广东征兵的一个目的是,这次基本铲除了大烟贩子,没收了大量的土地,土改明显可以推进到一个新高度。分到土地的百姓既然被纳入了体制,那么他们无疑有了和光复都督府共同的利益基础。
  政党的基础是共同的经济制度,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那么光复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就开始凸显出来了。广西的士兵骁勇善战,这没错。可是此时光复军要做的恰恰不是弄一群如狼似虎的士兵,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光复军要保证的恰恰是“政治可靠,军事过硬”。军事过硬还在政治可靠后面。
  广西那边的新兵若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大量加入了光复军,在政治委员们匮乏的现在,韦泽还真的没信心在这些人服役的时候,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思想改造。
  “都督,你说的思想改造是指忠诚于光复会,忠于你么?”毕庆山对韦泽的想法有些不解。
  “我这么说吧,满清给你多少钱,你都不会背叛光复会。”韦泽对毕庆山说道。
  毕庆山笑道:“我要满清的钱有什么用?”
  韦泽也说得同样坦率,“对,钱对你没什么用。你是完全不认同满清的制度,不认同满清的做法。所以你遇到问题会和我吵,会和我争论。但是你不会考虑背叛光复都督府的旗帜。你远比那些为了活命投奔我的人更加忠诚。因为你认为光复都督府的事业也是你的事业。你服从我,是因为你相信我更能代表这个事业。”
  毕庆山听完之后忍不住连连点头,韦泽的话说出了毕庆山的真实感受。
  韦泽继续说道:“授田令推行之后,不管这些民众怎么想,他们都上了我们的船。只要他们觉得跟着我们走有结果,他们就会继续跟着我们走。这时候他们出来当兵,一来是因为制度里面当兵的确有好处。二来而是当兵之后他们就能在制度里面有了身份。他们很多人根本就没见过我,见了我之后双方其实也想的未必是一码事。但是我和这些人的共同点是基于对授田令这个制度的认同。人家跟着我有盼头。所以他们才会政治过硬。”
  “都督,你好像从来不会在乎别人是不是忠于你个人啊。这倒是有趣。”毕庆山笑道。
  韦泽知道毕庆山的忠诚心,而且他个人也很享受用王道领导这些豪杰的感觉,所以韦泽笑道:“个人对我俯首帖耳有什么用,不过是玩结党营私而已。我只要代表的是大家的利益,那大家为什么要背叛我所引领的事业?就跟这次农具的事情一样,我之所以费力的这么搞,因为百姓用上了农具之后,能够更好的种田,更省力。他们多打粮食,我们多收公粮,百姓自己也能多分一些粮食,少挨点饿。这种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我有什么好怕的?即便有人说,这是图利。可这等图利,我公开讲就是。大家都明白道理,当然会支持。若是我把这些藏着掖着,那只能肥了少数人。我让那少数人得利,其实损害的恰恰是大多数人的利益。难道天下人都是傻瓜,我这么玩,别人就看不明白么?”
  毕庆山听了之后哈哈大笑,“都督,若是这么说的确没错。不过你这么说,却会有认真的恨你。你这么做,断了多少人的财路。”
  韦泽点点头,“有人恨我,我自然知道,所以才得加强教育。政治教育是什么?政治教育就是让同一批人自己得明白这些,得知道不能图了自己的小利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能吃着锅里的饭,还咋着吃饭的锅。这也得靠制度才行。民主集中制必须好好建设,好好维护才行。”
  令人又谈了一阵关于授田令的问题,授田令并非是单方面的施舍,广东的基塘农业非常发达,桑田混栽,蔗田混栽,都是利用了广东的自然环境搞出的联合经济。同时满足了粮食和经济作物。韦泽这边搞出了铸铁之后,新的蒸汽机带动的榨甘蔗制糖的技术也已经基本完成。因为三联榨汁,机器驱动,榨汁的铁棍比传统的工艺强多了。韦泽准备好好的推广一下。
  当然,这种推广无疑会遇到强大的阻力。首先就是广东本土的制糖业,他们技术落后,更没有韦泽这样广阔的甘蔗来源带来的规模效应,这些人的衰微是板上钉丁的事情。
  “我想让你派人做个调研,研究一下工业化生产是如何不可逆转的摧毁小农经济,摧毁传统手工业者的生计的。”韦泽对毕庆山说道。
  毕庆山听到了这个,忍不住问道:“都督,人家只会说咱们恃强凌弱啊。”
  韦泽表情严肃的摇摇头,“那是因为别的竞争会导致这帮人彻底破产失业,他们还会被彻底排除在新体制之外。咱们不要这么搞,大家有口饭吃,虽然原本从东家变了别人的雇工,心里面的确会有落差,的确会有不适应。不过树挪死人挪活,只要咱们给出路,给机会。他们一定会明白过来的。再说了,甘蔗制糖业在咱们手中发展起来之后,只会需要更多的人手。咱们正在研发甘蔗渣制作酒精的技术。到时候新产业反倒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就业。更多人有活干。”
  “工业真的这么厉害么?”毕庆山听韦泽说的认真,他问话的时候也有些激动起来。最近光复都督府里头最热门的名词就是“工业”。光复军和英国人打仗之后,上层里头开始格外的注重起工业来,真的有开口工业,闭口钢铁,是不是还蹦出蒸汽机等机械的名词。这么一帮影响力巨大的家伙都是这么在乎,其他部门想不受影响都难。
  “当然厉害。”韦泽肯定的表示。21世纪的时候,韦泽有个朋友曾经想让韦泽和他一起去广西搞无水酒精的买卖。韦泽还记得看了资料里头,无水酒精检测里面竟然有铜含量,他是大惑不解。酿酒怎么弄出铜来了,这不是金属污染么?看了资料之后韦泽才明白过来,为了达成“无水”的程度,工业生产中是使用硫酸铜来进行脱水的。就是把硫酸铜加入酒精,利用硫酸铜吸水之后形成硫酸铜晶体的变化来除去水份。韦泽才恍然大悟。
  这个技术不仅能够用在酒精除水上,应用范围还很广。所以韦泽印象深刻。
  不过此时韦泽只是思绪稍稍偏移,就转回了眼下的思路上。甘蔗渣发酵制作酒精之后,就能开始大量生产勾兑酒。廉价产品永远都是有最大的销路,以眼下广东的消费能力,这种勾兑酒一定会有销路。即便销路不太好,韦泽也能试着制造“勾兑朗姆酒”之类的玩意,卖给英国人,让他们在东南亚的各个据点里面销售。或者用玻璃瓶装了,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韦泽用力的晃了晃脑袋,他发现自己又走神了。他最近太多次出现这等局面。牵扯到经济发展,哪怕是韦泽这样不是专门搞经济的,可21世纪已经有足够的知识和见识让他生出太多的赚钱思路。
  只要有根据地,有武装力量,韦泽就有机会把这些技术变成大量的钱财。韦泽突然发现,或许他正在改变这个时代,但是这个时代在更加快速的改变着韦泽。在21世纪,周围有太多的高手,所以韦泽还能满足于追求混个中级职称,努力去混个高级职称,然后靠自己的专业知识生活。
  可在这个与21世纪相比可以算是一片空白的世界中,持剑经商对韦泽有着无比的诱惑力。因为韦泽实在是没有任何理由不这么做。
  毕庆山当然不知道在韦泽大脑中极短时间里头就冒出了这么多念头,他以为韦泽是在担心如何说服军队心甘情愿的放弃对钢铁厂生产的产品的优先分配权。所以毕庆山说道:“都督,我知道你的意思了,那等开会的时候我先和部队里头的同志讲,如果是实在讲不通的话,你再出面。”
  “部队里面的同志不会接受先造农具么?”韦泽有点不太相信,毕竟他已经与胡成和谈过此事,想来胡成和会说服参谋部的。
  “到时候再说。”毕庆山给了韦泽这么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第96章 铸剑与铸犁(三)
  “都督,如果英国人突然打过来呢?到时候我们用什么挡住英国人?”第二军的一部分军官开口就这么问道。
  韦泽静静的听着,心里面在思考,这些军人到底是反对让农民先得到农具,或者是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之后都无法接受战争的结果。或者是其他的什么理由,让他们不得不继续纠缠英国人的威胁?
  “经过数据分析,英国人在增兵之前不可能再次发动进攻。”不用韦泽出来说话,总参谋长胡成和就表明了态度,“这次战斗之后,我们已经公开在香港设立了办事处,英国人可没胆量动咱们的观察哨所。”
  在香港设立办事处,算是此次英国人不得不承认失败的代价。光复军在香港岛以及租界公开设置了打着各种名头的单位,实际上英国人很清楚,光复军更清楚,那些都是监视用的观察哨。例如在三层高的房子上面架起了望远镜直接观察港口的观察哨,也算是毫无遮掩的表示了对英国人的态度。但是战败者必须承受结果,光复军这么干,英军也只能干瞪眼看着。
  第二军的那部分军官还在尝试着争辩,第一军军长是韦昌荣,所以第一军里头没人参与到这场争论里头来。只是有总参谋长胡成和在弹压,第二军那些军官最后也败下阵来。
  韦泽最后把建立全新的“人民军队”的理念向大伙阐述了一遍,大伙虽然震惊,却没人敢对抗韦泽的理念。
  等到会议结束之后,韦泽完全没了心思在具体工作上,他干脆先回家了。躺在床上,韦泽反复思量最近的工作和遇到的问题,他确定了光复军现在面临的问题所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