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复唐 >

第312章

复唐-第312章

小说: 复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巧了,我偏是要进西隔城办事。”刘冕既不动怒也不着急,慢条斯礼道,“你们还是让开吧!”

    小校狐疑的打量了刘冕几眼:“那你可有陛下的手令?”

    “没有。但却是奉了陛下的口谕前来办事。”刘冕道,“让开,别耽误我的时间!”

    小校见刘冕这副满不在乎的神色,知道是遇到大腕了,也不好当面得罪于是道:“请稍候,待末将去请示将军。”

    说罢小校快步奔走,请来了一个将军模样地人。刘冕远远看到那人就差点笑了:巧得很。那不是明吗?原来他被调到西隔城来看大门了,看来在监门卫混得还不错嘛!

    “是你?”明也一眼认出了刘冕,“你来做甚?”

    刘冕有点不耐烦了,皱了下眉头道:“你手下人已经告诉过你了,还要问?让我进去!”

    “不行!”明脸一沉不怀好意的看着刘冕,“陛下严令。若无她的手令,任何人不得进去私见皇子!这任何人当中,就包括你。”

    刘冕心生愠怒,缓缓眯起眼睛盯着明:“当年,丘神也曾这样阻拦过我。明,你小小的五品监门卫郎将,比他如何?本将已经告诉过你是奉了皇帝口谕前来办事,你若再敢纠缠,休怪我对你不客气!”

    明眼中也升出一团怒火。牙关咬得骨骨作响手也紧紧握着刀柄,无奈却又往旁边闪了一步同时挥手:“闪开,让他进去。”

    刘冕冷笑一声。堂而皇之地从他们中间走过。明这样的小虾米,放着是几年前还给跟他较一下劲。现在他是真没放在眼里了。

    明在后面只能恨得牙痒痒青筋暴起,嘴里不停的骂骂咧咧。

    刘冕进了西隔城找到李贤一家所住的宫殿,托人进去通传然后入觐。李贤正准备和家人一起用午膳,得闻刘冕前来喜出望外便邀他一同进餐。刘冕有点惊讶的道:“殿下,今日宫中举行庆功宴,皇帝没派人来请你吗?”

    李贤自嘲地笑道:“我进了这西隔城,就没怎么出去过了。莫说是参加什么公众集会,就是生人都难得见到一个。也就只有你天官有本事能进来看一看我了。哎!……”

    “殿下不必灰心……”刘冕看了一眼丫鬟送过去地膳食,还算丰富,于是道,“便在这西隔城里养精蓄锐以待天时吧!其实今天是陛下差我来的,有些事情跟你说。”

    “哦?”李贤颇感意外,饭也不吃了拉着刘冕的手朝书房去,“这边来说话。”

    二人坐定下来,刘冕细细审视李贤一眼。从外貌上看变化倒是不大,可明显能看出他的气色远不如以前好了。

    “殿下身体可好?”刘冕有点担忧。

    “身体倒是没什么。我还不到四十岁。正当壮年。”李贤叹息一声,“只是回了朝堂也被这样幽禁着,心里多少有点失落与焦急。”

    刘冕道:“殿下虽然幽居深宫,想必也该知道现在朝堂之上,因为东宫之争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吧?”

    “鲜有耳闻,但料想该是如此。”李贤警觉的道,“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态度?”

    “殿下别急,听我慢慢道来。”刘冕说道,“表面看来。皇帝亲武而远李。有意立武家之人为储。但实际上,她老人家心如明镜。是绝对不会立武家任何一人为储的。”

    “如此肯定?”李贤略感惊讶。

    “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刘冕说道,“皇帝重用提拔自己的那些侄儿们,不过是为了武氏家族地利益。但要她将自己一手打来地江山交给自己的侄子,那是不现实地。所以最终,被立为皇储地必是她的亲生儿子。”

    “会是谁?”李贤眉头一拧,问道。

    “不知道。”刘冕意味深长的微笑,摇头,“皇帝让我来给你捎一句话:论资历名望才德,你是最合适的。但是,你所代表的是旧有的李唐宗室与门阀仕族,所以不能立你。”

    “预料之中。”李贤反而不惊讶了,点头道,“当初我们十人盟计议合推我八弟相王旦为储,事情如何?”

    “并不太妙。皇帝仿佛有点反感我们这样做了。我今日前来也是想对殿下说起此事………不要在这件事情上添油加醋了。免得落得让皇帝反感。”刘冕说道,“皇帝自己也说了。立储一事让她也甚感棘手宜缓不宜急。我们就顺其自然好了。记住一点:在当前这种环境之下,不争,就是最好的争。”

    “不争?”李贤轻皱眉头,“何意?”

    “低调,隐忍,厚积而薄发。”刘冕说道,“皇帝是一个非常强势而且比较多疑之人。她身边的东宫储君之位,不是经营和算计能得来的。越活跃越显眼地人,越难得到她的信任与眷顾。就如同当初太宗朝时诸子夺嫡一样…………最不显山不露水的高宗皇帝最终夺得了储君之位。这是同样的道理。”

    “我知道了。”李贤轻吁一口气,点头道,“有劳你特意前来点拨于我了。幽居在这深宫之中除了痴长肥肉,其他的真是什么也不知道。”

    “殿下勿急。”刘冕微笑道,“按《易》经所说,殿下现在不过是潜龙勿用,总会有飞龙在天的那一天的。”

    李贤呵呵的笑:“但愿如此吧!一切还要多靠天官来周全与支撑了!”

    “殿下放心。在下一定尽力而为。” 


                  第379章 皇宫盛宴




    刘冕辞别了李贤离开西隔城,径直来到千步阁准备赴宴了。在阁外正遇上了薛讷和马敬臣,便结伴到了宴会阁。

    皇家的宴会都是安排得很妥当的。任何人在入席之前都会拿到一个小牌牌,按照牌子上的标志找到自己的座位,省得大家到了席间一顿乱钻而且坏了尊卑秩序。

    刘冕是今天的主角之一,所得的座位是靠近上席正位的第一排。与之相邻的是论弓仁、张仁愿、薛讷和武三思、李昭德等一批宰相。

    其实论名望论资历,刘冕这种初入仕才几年的人,在泰斗如云的朝堂之中只能算是晚辈中的末进。一般进士及第的望族子第,少说也要在地方混足个五六年,才能想尽办法了调到中枢来当个小官。运气不坏的话慢慢钻营向上爬,在四十岁的时候博个五品绯袍算是不错了。

    可是刘冕才二十出头就混到了三品紫袍,而且位列国公也算是半个皇戚了,更难得的是位列十二卫大将军之首、执掌天下最精锐的军队而且还屡立战功不断升迁……这在当今官场之上,不可谓不是个奇迹。

    其实刘冕对于武则天来说,也可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从最一开始,她不过是把刘冕当作是利用的工具、使唤的炮灰和小卒。只是没想到这个过河的小卒居然渐渐变成了无往不利的好车。对于刘冕这个由她亲自一手栽培与提拔的小子,武则天无疑已是将他当作是了得意门生。看看,现在这建功立业的全是由她一手提拔起来的青年将领,武则天心里当真是有点乐了。^^

    所以今天这个庆功宴上,老太太是当真高兴。眼瞅着眼前一排得力战将。重缚脂粉地的眼角也笑出了鱼尾纹来。

    刘冕,张仁愿。薛讷,论弓仁,新一代少壮派军方代表人物,每一个都是由武则天亲手大力提拔起来委以重任地。而这其中薛讷与论弓仁,又是刘冕竭力举荐的。张仁愿也是在代州一战中与刘冕并肩作战从而一战成名。

    所以,刘冕无形之中便成了这新一代少壮派军方代表的核心人物。深得圣宠红得发紫。

    上官婉儿没有出现在宴会上,让刘冕多少有点失望。反倒是酒宴进行到了一半时,太平公主晃晃荡荡的了来。趁着武则天兴致正浓凑到她身边撒娇去了。武则天今天心情颇好,搂着自己的宝贝女儿呵呵直笑,仿佛就回到了二十年前一般抱着尚伊哑学语地太平公主哄着玩。

    刘冕离得近。几乎可以听见她们母女二人的悄悄话。只见太平公主嗲声嗲气道:“娘啊,女儿今天不陪你睡了。我要去我归义坊地府里睡!”

    “哦?……”武则天意味深长的一笑用眼角瞟向刘冕。“你府里都收拾清楚了吗?能住人了吗?”

    “早就收拾清楚了。”太平公主撇了撇嘴道,“女儿要不是眷恋母亲,才不会跑到这宫里来住呢!又大又冷清,昨天一夜都没睡踏实。还是自己府里舒适。”

    “那你就去吧……鬼丫头!”母女二人相视而笑心照不宣。****然后刘冕就看到,太平公主一双媚眼就朝自己瞟了来,水汪汪的眼睛中似乎浸入了一万吨柔情,能将男人的骨头都融化了。

    刘冕心中暗笑:这小娘们终于是按捺不住了!从西京到神都,她可是忍了很久了……今晚这一番恶战,如何收场……

    满朝大员在场,神都这大汪洋也不比西京的小池塘。太平公主也就没有造次。偎着武则天撒了一阵娇就飘然而去了。只是临走时对着刘冕狠狠地抛了几个娓眼,恨不得将他给当场砸翻。

    刘冕背后的马敬臣就在嘿嘿地偷笑了:“惨了惨了。今天有人要被吸干了!”

    “闭嘴!”刘冕没好气的嚷了一嗓子,自己的心也突突的跳了起来。他的脑海里已经在浮现过往与太平公主在一起激情缠绵的场景了……说来也怪,太平这个女人,总能让喜新厌旧的男人保持无穷无尽永不衰竭的欲望!

    她是妖精还是天使?这都不重要。反正,她就是一个会魔法的魅力女人,没有男人可以抵挡她的魔力。

    几杯酒下肚,刘冕不禁有点心猿意马蠢蠢欲动了,心中就盼着这酒宴早点结束。

    酒宴一直持续到未时末刻,刘冕也喝得六七分醉了,脚步有点轻浮地离开了千步阁。刚走出没几步,就被一个极其高大地身影挡住,耳边响起一个洪钟般的声音:“天官你还好吧?是否不胜酒力了?要不老夫就明天再去你府上吧?”

    刘冕仰头一看,原来是黑齿常之。他一拍额头:“没事!走,去我府上坐坐!”

    今天上午地时候约了李昭德与黑齿常之来商量事情的,怎么就给忘了呢?!

    于是,三人分开来走,依次到了刘冕府中。刘冕感觉酒劲有点上来了,回想起当初太平公主恶作剧灌他喝醋解酒的情景,那一招看似非常管用。于是还特意跑到厨房喝了一大口醋,没多久酒劲就散去了不少。

    三人这才在刘冕正宅的三楼琴室里坐定下来。

    “不知天官唤我二人前来,有何赐教?”李昭德是个直率之人,当即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了。

    “不敢当。”刘冕微然一笑,说道,“只是闲聊几句,说一说在下心中的些许浅见。”

    黑齿常之道:“你就说吧,不用拐弯抹角了。大家都是自己人,不妨直言。”

    “好。”刘冕也不嗦了,直接道,“在下在西京时,曾与狄怀英私下谈过几句。他对我说了一些观点和想法。我认为说得很对,今天就来转告二位。我们十人盟。也理当同心协力不是?”

    “嗯,那你说吧。”二人同声道。

    刘冕便道:“当初我们十人盟刚刚聚首时,曾经拟定了一个计划:共同将相王李旦推举为太子。可是现在事实证明,这个行为恐怕会有点不妥。”

    李昭德眉头一拧:“有何不妥?”

    刘冕道:“狄公当时是这样给我分析的。皇帝一直就是一个很主见、很强势而且又多疑的人。我们一手推动和造就的局势,无法让她去顺应。甚至有可能激起她的反感。立储一事,事关皇朝同时也是皇帝家事。我们身为臣子如此强项力荐……难保不让皇帝认为我们怀有私心暗图不轨。”

    “天官此言差矣!”李昭德正色道,“身为社稷之臣,当处处为国为君为民着想。事实上,现在地相王曾是大唐的皇帝,退而求其次位居东宫是非常之合理地。东宫乃是国之根基国之大事。我等身为国之重臣当然要力荐皇帝促成此事。”

    黑齿常之急忙摆手道:“李兄、李兄,稍安勿躁。老夫觉得天官所言不无道理。我们都希望能将事情办成。我想天官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更注意一点方法,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不错。”刘冕也认真的说道,“李相公,在下一直都认为我们这些人当中,唯有狄公对皇帝最是了解。他的分析是针对皇帝的性格来入手,可谓是入木三分非常到位。现在朝堂之上东宫之争已经如火如荼,这让皇帝非常之反感…………在下不妨向你们透露一二。就在昨夜,皇帝私下传我入宫专门问了东宫人选一事。”

    “你如何说?”二人惊讶地异口同声。

    刘冕微然一笑:“此事便在狄公的预料之中。在下按照他地指点,向皇帝举荐了太平公主。”

    “什么?”李昭德眉头一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