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复唐 >

第228章

复唐-第228章

小说: 复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当然要对你们好了。要不然你父亲怎么会相信他?他怎么可能得到军权?”刘冕说道,“洛云,你别傻了。你不相信我,就自己去调查一下。最近,是不是有许多你父亲的心腹老臣莫名其妙的消失?默啜地权力是不是越来越大?他频繁出入中原,以出使为由联络我们大唐朝廷上的一些不法之徒。合计起来算计吐蕃和大唐。这对你们突厥或许有利,但是,只要他的计策全部成功,他在突厥的威信是否会空前爆涨?到那时候,他就要取代你的父亲,成为新的突厥大汗!你们一家…………那得不到好结果!”

    洛云的脸吓得一片刷白,惊乍而愤怒的摇头:“不会、不会地!一定不会的!你说谎!”

    刘冕松开了他,一脸寒霜的轻声道:“话我说完了。信不信由你。你如果聪明的话。自己留意就能发现所有的端倪,就能证明我没有骗你。”

    洛云迟缓的从地上爬起来,略自整理了一下衣服站起身来,非常犹豫的来回踱着步子。

    刘冕也不管她了,自顾歇了下来,头枕着双臂看着漆黑地帐蓬顶发呆。

    洛云独自踱了一阵步子仿佛也累了,到后来走到帐蓬的另一角抱着膝盖睡了下来。

    草原的夜晚很冷。帐蓬里的火早就熄了。刘冕拿着羊毛毯过来给她盖上。自己靠做俯卧撑发热取暖。

    就这样,居然熬到了天亮。

    刘冕****无眠。他伸手扯了一根绳索,帐蓬顶端的一块步被拉开,任由阳光投射进来。

    洛云仍然在酣睡,缩着身子,眉头皱着,像是受了惊的小鸟。

    刘冕坐在一旁打量着她,觉得她其实也挺可怜的。身为女儿身,却比男儿还好胜要强。跟敦欲谷学文、跟阿史那信学武。小小年纪就经历过了战场。

    刘冕知道,这个情窦初开的野蛮小妞,的确是有那么一点喜欢自己。只不过是因为她要强地性格。自己坚决不肯承认。其实突厥在婚恋上是最直接的,这一点跟讲究委婉和追求风雅的汉人有着天壤之别。在突厥,年青地男女只要彼此稍有好感,就可以很顺理成章的结合。全没有什么人指指戳戳说谁私生活放荡。

    草原上,还多少保留着一点狂野的作风。于男女之事,不仅是开放那么简单…………只要不**,大家都很随便。

    所以,昨天晚上洛云在刘冕的帐蓬里留宿了****。也不会有半个突厥人感到惊奇或是发表非议。只要你情我愿,那就太正常不过了。

    洛云睡醒了,睁开了眼睛。入眼就看到刘冕。

    “你醒了?”刘冕微笑。

    洛云身子一弹就坐了起来,发现身上盖着的羊皮毯,衣衫无整别无异状。

    “你给我盖的?”洛云眨巴着眼睛上下打量刘冕,“你没有睡觉,你不冷吗?”

    “我没事。”刘冕依旧微笑。

    刘冕站起身来,默不做声的把毛毯折好放在一边。朝门边走去。

    走到半路。她停了下脚步:“我仍然不会相信你的。但是,谢谢你昨晚地照顾。*****”说罢。掀开闹帘走了出去。

    刘冕无所谓的撇了撇嘴微笑,心中暗道:嘴硬的丫头。你明明已经动摇了,还说什么信不信呢?这种事情,点破窗户纸就已经达到效果了。

    洛阳皇宫,凌波阁。

    太平公主最近似乎养成了来回踱步的习惯,而且总是越走越快一脸焦急。弄得房中所有人的眼睛都随着她转,每人一副木讷的样子。

    上官婉儿垂手立于一旁,脸色有点苍白,眉头紧锁素面朝天,也没了往日的风姿看似都没怎么梳妆打扮了。

    狄仁杰端坐于榻上,面色沉寂轻抚着长须。魏元忠、黑齿常之、李昭德等人,则是一齐闷不做声。

    太平公主拍着手:“晦气、真个晦气!婉儿,我们两个怎么就这么笨呢?没有想到会有人对丘神下黑手?哎!!现在一切死无对证了!说给母后听她也不会信!”

    李昭德扬了一下手:“公主稍安勿躁!进了御史台的人,本来就没几个能出得来地。就算狄大人及时赶到,也是无法将人提出来审地。周兴那些人,现在无法无天了。造了个假相说丘神在牢中畏罪自尽,任谁说也没用。唯今之际。只能另想办法。”

    上官婉儿轻声道:“就如狄公所说,想破获此案,最重要的就是三个人。一是丘神,但此人已死;二是论弓仁,如今音信全无生死不知。^^ ^^三是……刘冕。除非找到刘冕,否则一切无法翻盘。”

    所有人一齐看向狄仁杰,他略抬了一下眼瞪,对众人拱了拱手:“诸位。狄某无能,惭愧!”

    “哎…………”众人一起叹气。看来狄仁杰也是无法找到刘冕了。

    再商议下去也是别无结果,众人只得依次散去。

    狄仁杰最后一个出门,太平公主突然一把将他扯住,凑过来咬着耳根:“你已经知道刘冕在哪里了,对吗?”

    狄仁杰微自一惊,马上淡定道:“此事万不可声张!”

    太平公主面露惊喜:“那你可有做下安排?”

    狄仁杰警惕地四下看了一眼。低声道:“公主稍安勿躁,我们还没有输!”说罢,他对太平公主拱了一拱手,信步走了。

    太平公主心头暗自狂喜,紧紧握住了自己手自语道:“老狐狸!狄仁杰这只老狐狸!把所有人都算计了!”

    “考虑得怎么样了?”默啜笑眯眯的打量着刘冕,一副敦厚长者的模样。看那样子,更像是父亲在打量女婿。据报,昨天这家伙已经把洛云公主给摁倒了。这么说来,很快就是一家人了嘛!默啜是想。刘冕在大唐虽然有钱有权有势有女人,但毕竟还没有正式成家。要是在突厥给他安个家、生个娃,他还能不安心住下来?

    “还有点犹豫。你别逼我。”刘冕不想多话,说了这一句就不肯开口了。

    默啜耐心的点了一点头:“好,我不会逼你的。这几天你就和洛云好好的散散心。你们可以在附近走走看看。草原的风景是很美的,你会喜欢上这个地方。”

    刘冕似是而非地点了一点头。

    “哦,有件事情我忘记告诉你了。”默啜说道,“据说,你们的朝廷已经把你例为了凶手和卖国贼。其实这并非我的本意,我只想把你带到草原来。是武承嗣、武攸暨那些人对你恨之入骨。无所不用其极。如果不出所料的话,右卫大将军很快会由武攸暨来接任。”

    刘冕冷哼了一声,仍不说话。这些不过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默啜自言自语还自得其乐,呵呵的笑道:“你是不是很好奇,我们把论弓仁弄到哪里去了?”

    “故意放走了呗!”刘冕不屑的笑了一声,“这等把戏,很低级地。你们像对待我一样捉住了论弓仁,让他以为你们是唐军。然后故意在边疆一带将他放走。只要他一回到吐蕃。大唐与吐蕃必然开战。你们突厥就可以从中渔利了。”

    “哎呀。你果然聪明。”默啜哈哈的大笑,“我想用不了多久。吐蕃最精锐的昆仑铁骑就会开赴陇右,对大唐的西疆发动攻击。然后,长安右卫没了你这块柱石,肯定会一片混乱。我很担忧啊,大唐派谁来统兵抵御论弓仁的铁骑?武攸暨?薛怀义?还是被遗弃了的黑齿常之?哈哈哈!”

    刘冕瞟了默啜一眼,不做声。

    默啜转而又道:“不过我相信,中原地大物博人材也是不少的。总会有人铤身而出对抗论弓仁。但是这样一来,事情就闹大了。事情闹得越大,你们的太后、朝廷、军队和百姓们就越恨人你。到那时候,你就真的一点退路都没有了。绝对………没有。”

    刘冕对着默啜微微一笑:“地确很歹毒、很彻底、很高明。”

    “对付你这样的人,不得不如此。抱歉了,刘冕。”默啜站起身来,一脸浓浓笑意的看着刘冕,“你仔细考虑吧。事情,我都告诉你了。”说罢,转身走出了帐蓬。

    刘冕握在手中地一枚酒杯,叭的一声碎了。双眼如刀,怒气腾腾。

    如果真如默啜所说,自己真的完了。因为使团案的真相在战争爆发后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只要酿成了战争,那就再无挽回的机会。就算再查明了真相,吐蕃与大唐的关系已是无法挽回,战争带来的灾难已是无法挽回。

    这一招,的确够狠够毒。大唐现在最需要地就是和平来发展实力,武则天也最需要安宁来为自己营造登基的氛围。要是这时候来一场战争……那刘冕就当真没有任何退路了。不管使团案的真相如何,他将成为这一场战争的始作诵者,成为众矢之的。

    “武承嗣、武攸暨、默啜,我全饶不了你们!”刘冕的拳头捏得骨骨作响,目如喷火。

    正在这时,洛云进来了。看到刘冕这副样子不禁有点惊骇。

    刘冕马上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对她微然一笑:“你来了。”

    “你……在发怒?”洛云好奇的问。

    “是。”刘冕并不否认,站起身来道,“阶下之囚,难免如何。洛云,有兴趣陪我到帐外走走吗?来了这么多天,我还没怎么出去过。”

    洛云略感惊讶,狐疑地打量着刘冕点了一点头:“好吧。”

    二人走出帐外,阿史那信带着十几个身强体壮地佩刀大汉就在帐外。他们也不阻拦,只是不声不响的跟在了二人身后。

    突厥人地毡帐连成一片,百姓和军队的混杂在一起。实际上,突厥的军人都是闲是为牧战时为兵,几乎全民皆兵。这里是默啜的行营军阵,大约有近三四万人居住。一眼看去,大小的毡帐望不到边际,围成了一个城寨的模样。城寨之外,就是放牧的牛羊和大批的铁骑往来巡视。

    想要单骑突围逃跑,几乎是不可能。

    刘冕漫无目的的四下一阵瞎走,想要摸清楚四周的状况。走到一堆毡帐丛中时,刘冕意外的发现了一群唐人的车队,在那里向突厥人兜售盐巴、茶砖丝绸等中原特产。

    现在突厥已与大唐盟好通好,像这样的汉人商队草原上很多的。

    刘冕那双如同刀锋一般的眼睛,却在那人堆之中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第294章 风云动




    元殿。

    整个金銮殿上,一片死气。空气几乎凝固,压抑得令人窒息。文武百官全部垂手而立不敢擅动半分。龙椅上空空如也,珠帘后却投射出强烈的怒意与杀气。

    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动弹。此刻的金銮殿就像是一口活棺材。

    上官婉儿站在武则天的身后,双眼呆滞脸色苍白,眼神中流露出无限的绝望。

    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最坏的结果,眼看着就要呈现。

    吐蕃大论噶尔*钦陵以使团被戮为由,突起十万大军东出大非川杀奔大唐,一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连下三城,兵锋直指大唐西域的咽喉之城…………兰州!

    消息传来,中原震惊,两京骇然,朝廷之上如同天翻地覆!

    兰州若失,大唐在陇右最强的一道防线将被撕破。届时,西疆河套一带的千里沃野、大唐最大最宝贵的陇右牧草将被吐蕃人一扫而光鲸吞而下。接下来,就是长安受敌西京告急。

    吐蕃的国力和兵力,近年来爆涨。但他们的胆子,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过。他们国内本身也有主战主和两派势力一直在纠缠攻讦。但使团一案的爆发,让吐蕃国内的激战情绪空前爆涨。与此同时,大唐关内最重要的驻军、西京屏障…………右卫大军,则发生了重大变化,军心不稳人心浮动。

    吐蕃主战派趁势发挥。挥军东进直捣中原!

    十万昆仑铁骑,吐蕃最精锐的军队倾巢而出。

    而他们的统军大将,就是论钦陵地长子、昆仑铁骑的直隶统帅、号称吐蕃第一猛将的…………论弓仁!

    据说,此人十二岁从军。以勇战之名闻名吐蕃,冠绝三军。至从任将挂帅之后,从未一败。

    据说。论钦陵之所以如此权势淘天撑控吐蕃,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有这么一个骁勇无敌地儿子在战场上为他打拼。与此同时。论弓仁本身也是吐蕃最有前途的将军,很有可能在将来继承他父亲的位置成为新一代地吐蕃主战派权相,继续执行大唐对吐蕃的敌战政策。

    上官婉儿深深地呼吸,竭尽平静着自己的情绪。她明白一切的因果利害,但并不担心成败得失。据实而论,吐蕃还不具备一举吞没大唐的实力。他们此来的目的无非是像劫匪一样打劫一场然后扬长而去。使团一案不过是个导火索,主战派的论钦陵借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壮大自己地手段。

    但是……战事已经暴发。刘冕……也就完了!

    这让她有一点接近崩塌的感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