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复唐 >

第216章

复唐-第216章

小说: 复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许是大唐现今,最大的一笔生意了。

    四人初步商定,先在长安、洛阳、河南、太原、扬州这五个地方,建起钱庄钱号。先打响影响力,再慢慢做开。

    至于钱庄的名字,则是听了刘冕的意见,就叫:天宝钱庄!

    钱庄地赢利方式,则是采取与邸店相似的方法。接收存款。收取少量的息钱,至少要比邸店来得低。然后同时,承办借贷与抵押。初步就是这样一个设想,今后再慢慢拓展业力。专门为商业服务。

    这几乎是一片处女地。刘冕认为,商机无限潜力无穷,可以大赚特赚。毕竟钱庄并不是自己勉强开动的金手指,而是顺应现在地市场需要应运而生的。只不过自己比现在的人多了一些知识,率先嗅到了这一线商机。

    要想赚大钱,就要走在大多数人的前面。刘冕对此深信不疑。

    事情商议清楚后,唐胡虏和鲁有成欢天喜地干劲十足的告辞了。

    太平公主吁了一口气,看向刘冕微笑。

    “累着了吧?你多久没这样做过正事了。”刘冕打趣的笑她。

    太平公主白了他一眼然后温和的笑道:“说实话我是真不在乎这钱庄是赚是赔。我是吁了一口气。你没有反感训

    “反感?理由呢?”刘冕笑道。“你以为我是那种小心眼的男人吗?我能接受你,就能接受你最亲地亲人。要不然。岂不是对你太残忍了吗?”

    太平公主移过来和刘冕坐在一起,轻轻倚在他身上:“谢谢你,天官。这可是了了我心头一棕大事。”

    “傻瓜,这有什么可谢地?”刘冕拍了一下她的背,“起来了,训儿还在外面等着。我们要带他到大雁塔游玩。”

    “逗孩子地戏言,你也当真?”太平公主笑道。

    刘冕也笑了起来:“那当然。我就算失信于你,也不能失信于他。咱得讲信用不是。”

    “你敢!”太平公主轻轻捣了他一拳,开心的起了身:“走啦!去大雁塔看看!”

    二人一起出来唤上了薛崇训。刘冕也当真守信用,把薛崇训扛到了自己肩膀上,带他一起游玩大雁塔。

    薛崇训还只有两三岁,却有一半的时间是在洛阳后宫里渡过的,没开过什么眼界,对薛绍的印象也很淡薄。刘冕倒也是真心的对这个小子好,让他感觉很开心。时常一口一个爸爸的叫,弄得刘冕合不拢嘴。太平公主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刘冕偏就不说,恼得她又想揍人了。

    夕阳西下,刘冕和太平公主母子二人在雁塔下留连忘返。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长投到塔上,像极了一家三口。

    太平公主的脸上始终都是温馨的笑意,笑得很舒坦。刘冕从她身上,头一次品读到了浓厚的母性气息。举手投足之间,她都对自己的这个儿子很是关爱。

    “天官,训儿很苦命。他还没懂事,就没了爹。”太平公主私下对他说道,说得很诚恳很动情,“我不知道我们最终能否名正言顺的到一起。但我想……你能收训儿作学生。”

    “呃……这恐怕不好吧?”刘冕不禁有点惊愕,“他是你的儿子、太后的外孙,堂堂的皇室成员。我收来当学生,这……”

    “你放心。母后应该会同意的。”太平公主说得很肯定,“这只是我们私下的行为,不会太过公开的。你答应吗?”

    “行。”刘冕爽快的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希望我能从小给薛崇训一份父亲般的关爱,对吗?”

    太平公主微笑的点头:“是的。不要考虑是什么公主。现在只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对你提出的请求。”

    “说得这么严肃,我还是不习惯。”刘冕呵呵的笑,“放心。我会把他当作是自己的儿子一般的疼爱的。”

    “谢谢!”太平公主笑得眼圈有点红了,脸上却是挥之不去的浓情蜜意。 


                  第282章 有麻烦了




    洛阳太初宫,含元殿上。

    文武百官分列左右,龙椅之上依旧空空如也。武则天端坐于珠帘之后,神色庄严。

    吐蕃使者的到来,对她来说可谓是盼望已久。环视大唐周遭,最强大的威胁无外乎是吐蕃与突厥。突厥人已经臣服,吐蕃却一直没什么动静。现在甚好,他们终于派人来了。

    脸上偶尔闪过一道不易察觉

    上官婉儿垂手立于太后身边,发现太后今天的气色更胜往日。

    论寒调傍等人走上龙尾道步入金銮殿拜于御前,口称拜见圣母神皇陛下。武则天叫赐平身。

    论寒调傍先是递上了准备好的国书,然后当堂侃侃而谈对大唐和太后恭维了一番,最后切中话题,说请太后赐婚于吐蕃赞普器弩悉弄。

    满朝大臣顿时发出一阵轻咦声,偶尔听到一两声议论…………“又要赐婚!”

    武则天不急不忙看过了国书,朗声道:“贵使论寒调傍,你们可能还不知道吧?太平公主已于数月前改嫁给会稽王武攸暨了。”

    论寒调傍弯腰拜道:“既然如此,微臣敢请太后,另赐公主下嫁给我们的赞普!”

    武则天微拧了一下眉头:“大唐与吐蕃之间的联姻,已有文成公主先例在前,是有利于两国和平的好事、大事。予理当应准。就请贵使稍等片刻。请容我们略作商议定下合适地人选,再行明确赐婚。”

    “谢圣母神皇陛下天恩。微臣等告辞!”论寒调傍等人谢恩退下。

    这些人方才走下龙尾道,朝堂上马上出现了争议之声。一时有点嘈杂。

    武则天也早已料到会是如此,这时从珠帘后走出来朗声道:“众卿有何意见,可尽情发表。”

    宰相李昭德,如今深受武则天的信任与器重,虽然实权不多,但俨然有了首辅姿态,此时站出来道:“太后,微臣有一事不明。请太后赐教。太后为何如此轻易就答应了赐婚?”

    武则天也不着急,点头微笑道:“予也看出来了,有许多人对此持有疑议,对吗?其实和亲这种事情,从来就不能真正的解决和平问题,这是谁都知道地。当然无可论认的是,会有些一积极的缓解作用。当年太宗皇帝派宗室女文成公主入吐蕃,不是让两国安享了数十年和平吗?………这些尚且不论吧!你们大家可能都忽略了一个事实:新上位的吐蕃赞普器弩悉弄,年方十三岁。”

    李昭德微然一愣:“原来如此!”

    武则天自信满满的微笑:“也许在吐蕃,他已是成年。但在我们中原娘家。岂会将女儿嫁给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因此,予就算赐婚,也要等到两年后才把女儿送过去。这两年又会发生多少事情呢?没人知道。因此,这无非是一条缓兵之计,主要是为了安抚住吐蕃人。现在他们自己闹内乱了,肯定是无暇东顾来与大唐争锋的。可我大唐,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近两年来,相继暴发徐敬业等人的叛乱,又在东北与突厥人大战了一场。虽然都取得了胜利,可是也已经元气大伤国库空虚。”

    武则天走下金鸾殿来走在群臣中间。徐徐说道:“和平,现在是大唐地需要,也是吐蕃的需要。因此,我们没理由先动手打破这个局面。吐蕃人要赐婚。无非就是要求个安心。但我们也不能有求必应让他们得意忘形。所以,予才设下此计:先行许婚。至于什么时候嫁过去、是否会嫁过去,那就得看他们吐蕃人的表现、和今后的局势了。”

    “太后高明。”李昭德不废话了,心悦诚服的退了下来。

    武则天再走了几步,出声道:“赐婚吐蕃,是件大事。今日要商议的是:赐何人?”

    武则天提出这个问题,可是有原因的。李治的子女多半已经成年成家,已然无人可赐;按照习惯的做法。也一般是选个宗室女封作公主嫁过去。当年文成公主便是如此做法。之前李唐宗室叛乱,许多皇族已被诛灭或是流贬。显然可供物色的人选少了不少。李贤李旦等人地儿女,又多半尚未成年。至于武家的女儿……那就不必想了。武家毕竟还不是皇族,而且至文成公主后,不管是哪个异邦的人都只认可李家的女人赐婚。

    因此,就算是先许婚也该是个有说服力的人物才行。

    片刻后,文昌左丞周兴站了出来道:“太后,微臣以为,有一个人选特别合适。”

    “何人?”

    周兴道:“太后所收的义女:慈安郡主。慈安郡主虽无李氏血脉,但贵在是太后的义女,而且原是新罗皇族后裔,出身高贵地位显赫。若赐慈安许婚,将会很有信服力。而且……此女毕竟并非太后亲生,纵然远嫁也不会有何心疼和损失。再者,慈安受太后厚恩,也当知恩图报才是。微臣以为,此乃一举多得。”

    此言刚毕,黑齿常之、张仁愿和魏元忠等人都同时皱起了眉头:那刘冕知道了怎么办?满朝之人,谁不知道慈安郡主对刘冕情有独衷?这个周兴,还真是摆明了针对刘冕!

    可是,这种话又不能当众说起……黑齿常之等人一时也犯难了。武则天依旧面色平静,只是眼神略变复杂。她也没有急于表态,而是慢步走回了珠帘后坐下来。半晌后,听她沉声道:“准奏!”

    黑齿常之等人同时心里一咯噔:麻烦来了!

    上官婉儿站在武则天身边。心里一阵突突地跳。

    散朝了。走到含元殿后殿时,武则天对上官婉儿道:“婉儿,你亲自去一趟长安。见刘冕。予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要劝服他,不要冲动不许闹事。”

    “是……”上官婉儿恭敬的行了一礼,眉头却是舒展不开来。去长安见刘冕,本该是一件值得她开心的事情。可是现在……她心中却郁结成一团,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

    大雨滂沱,长安城外,鬼龙兵营。

    刘冕带着一群兵王们。在满是泥泞地校场中练习散手搏击术。瓢泼的大雨倾盆而下,满天乌黑。所有人都像是游泳后刚从水里爬起来一样,浑身湿透。

    尽管如此,可是没有任何一人有退缩的意思。刘冕说过了,战斗的发生是不分时段、不分地域地。越是凶险恶劣的环境下,越要有制敌取胜的把握。这样在雨中操练,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司空见惯。

    近百人对打练习,吼声震震。很快,被摔打得坑坑洼洼的校场几乎快要变成了一个游泳池,每个人身上都没有一寸地方是干爽地了。

    为了操练这批兵王。刘冕可是煞费了苦心。他所制定的训练方法,也足以用变态来形容。从身体、技能到心理素质的训练,都是超越常人的。短短地半月下来,已经有近一半人地坚持不住被淘汰了。如今仅剩下了八十余人。

    可现在,他们离刘冕预期的目标还很远。

    到了傍晚,这场苦训才算告一段落。刘冕钻回军营脱下袍铠,随手用毛巾擦了一下脸,喝下了一杯热水。刚准备歇息一下后吃晚饭,帐外有人求见。刘冕忙见那人进来。

    原来是右卫大营地马敬臣派人来报信,说请刘冕去一趟。刘冕问是什么事。报信的卒子只称不知道。刘冕心有点生疑,马敬臣什么时候也学会这样虚张声势了?不过想来也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事情,不然他不会这时候请我去。

    于是刘冕略作收拾了一下,备了一辆马车冒雨来到右卫大营帅帐。马敬臣正在这里候着。

    “老马。什么大不了地事情了还跟我卖关子。非要我大风大雨的赶过来。”刘冕劈头就问。

    马敬臣早已备好了一些酒菜专等刘冕来了一起吃晚饭,这时拉得他坐下:“是有些事情跟你说。你先坐下吃点。”

    “说吧。我那边正忙呢!”刘冕也不客气,拿起刀子割了一块羊腿肉吃下,喝了半杯酒御寒。

    马敬臣面露难色拧紧了眉头:“我刚刚去长安找狄仁杰办些补给的事情回来,听他说了一件大事。”

    “什么大事?”刘冕边吃边问。

    “是关于赐婚吐蕃。”马敬臣有点担忧的看向刘冕。

    刘冕也感觉到一丝不寻常,放下酒肉问道:“这件事情会跟我有关?”

    “有。”马敬臣深吸一口气,“朝廷要把黎歌赐婚给吐蕃人!”

    “什么?”刘冕双眉一竖,“有这种事情?!”

    “兄弟。你别冲动!”马敬臣一时有点慌了。慌急的要来劝阻,“暂时还只是许婚。什么时候嫁过去还未确定。因为吐蕃的赞普还只有十二三岁。因此……至少还有两年的时间。”

    “那也不能这样!”刘冕愤怒的一拳砸到矮几上,“黎歌孤身一人才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就要把她远嫁到吐蕃那种荒蛮之地,让那些野蛮的畜牲来蹂躏!吐蕃人是什么人?最不懂得礼义廉耻!时常父子兄弟数人共享一女,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