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

第16章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第16章

小说: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处拜李大总管。
  这李大总管名叫李得用,乃是太后驾前第一名最红的宦官,差不多内而尚侍,外而督抚,年轻的拜他做干爹,年长的俱是换帖兄弟。项宫保同他也是拜盟兄弟,他比项宫保大一岁,宫保称他为二哥,他管宫保叫老四,两人感情极好。太后万寿到了,他是非常忙碌,太后派他专管接收寿礼。他得了这个差使,不比寻常,凡有送礼来的,得先把他打点好了,然后这份礼才能上进。要不然,无论你多厚的礼给你扔在一边,过了万寿他自己赏收,皇太后休想看见。这一天项宫保叫护兵抬着金钱,亲自来找李总管,到了总管处门前,把门的太监认得是项子城,赶紧请安,笑着问道:“四爷好,你老几时来的,为何今天才到我们这小地方来?”项宫保笑道:“来过两天了,昨天叫起儿(按:前清管召见谓之叫起儿)没见着你们老总,故此今天特来拜访。”小太监笑道:“四爷来得正好,我们头儿正同老铁闹气呢,你老快去给解围吧!抬的这必是寿礼,先放在门房里歇一歇吧。”项宫保吩咐戈什,先领护兵到门房等候。自己同小太监转弯抹角走了两层院子,才来到李总管卧室,小太监叫他在门外稍等,自己先进去回话。不大工夫听里面喊了一声请,项宫保连忙步入外室,见小太监已把里屋的大红缎子门帘高高打起。项宫保进到屋里,见总管穿着一身紫章缎的棉裤棉袄,并未穿大衣服,也没躺着,也没坐着,却在一张太师椅上蹲着,手里拿一把鸡毛掸子,恶眉瞪眼的十分难看。再看他眼前跪着一个人,低着头直擦眼泪。项宫保进来,李总管才从椅上跳下,彼此请过安,便拉了项宫保的手,捺着他在床沿上坐下,张口便说道:“老四你来得正好,你是做过封疆大吏的人,经的多,见的广,你替咱家评评这个理。咱家在太后老佛爷眼前,黑夜伺候到白天,白天伺候到黑夜,一年三百六十日,打个盹儿全得要偷工夫。好容易盼到他老人家今年大办万寿,我们忙前忙后,吃不着肉,也要跟着喝一口汤。凭空钻出他这个野杂种来,端锅敲杠,在老佛爷眼前献殷勤,各省寿礼全由他包办了,连我们一个知字全不打。这我也不怪,果然他办得鲜明,多给老佛爷拉进几文来,我们看着还不喜欢吗!到底我们应得的规矩,总要叫我们得着,别另外越着我们的门槛儿走啊。你看这小子有多鬼,三江督抚进来的寿礼,我们连影儿全没有见着,他就敢私自呈到老佛爷驾前。什么是少啦,算起来也值四五十万,就说按着规矩,送我们门敬五万银子是不能再少的啦。他这一捣鬼,不言不语地便夺去我们五万。听说他经手的,还有十几份呢!要全照这样办,几十万白花花的银子全下了他一个人的腰柜,我们净等着喝西北风吧。我们辛辛苦苦终年随驾的人,倒赶不上他这个外秧儿了。我今天也没有别的法子治他,他既然羡慕我们的差事好,我便收他这个徒弟,替他净了身,明天我便把这个差事让给他当,老四你看好不好?”项宫保听他唠唠叨叨这一大套,也摸不着头脑,忙笑着问道:“二哥,我拦你清谈,你说了这半天,到底是谁呀?”这一句话把李总管也问笑了,说:“老四,你原来不知道,就是跪着的那一位。”一边说着,一边又用手指给项宫保看。因为他面朝墙,项宫保也看不出是谁来,便替他求情,说:“二哥,你放他起来,这事好办,全在兄弟身上,我替你们疏通疏通就完了。”李总管哼了一声,说:“便宜他,活该他福星照命,今天偏遇着你。”说着便走过去冲那人说道:“你滚起来吧,别在这里现世了!”那人站起来,先给李总管请了安,谢当家的恩典(按:太监唯独总管称当家的,为彼等最尊之名称)。又转过脸来,给项宫保请安。彼此一照面,项宫保哈哈大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老铁啊!”原来此人正是陆军部侍郎铁木贤,号叫伯宸。项宫保便拉了他的手,叫他坐下,说:“伯宸,你因何把二爷得罪得这样苦,诸事你也要看开一点,人家熬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到万寿,咱们做朋友的,不能想法子叫人家多赚几个,已经对不起了,还忍心再从人家身上剥皮吗?依我劝你,事情该怎样办,还是怎样办,千万不要破人家的成例。”铁木贤羞愧满面地答道:“四哥的话,我一一谨遵。这事怨我不好,门敬已经预备好了,昨天进礼时候,因为没寻着二爷,我一时大意了,并未等候他老人家,便把礼呈进去了。今天原是来补送门敬,二爷见面就发脾气,吓得我也不敢张嘴了。”说着忙从身上取出四万银子支票,恭恭敬敬地呈给李总管,李得用接过来,脸上有了笑容,说咱家脾气暴躁,你不要多心。项宫保忙替圆场,说全是自家兄弟,有什么多心。
  说着,乘势把自家的礼单掏出来,交给李得用,说:“二哥,这个单子上是孝敬老佛爷祝寿的,这个单子是孝敬二哥的,另外一万两银子,二哥看着给大家分一分,不过略表微意,二哥不要见笑。”李得用接过去仔细看了一遍,立时眉开眼笑向项宫保道:“老四,你这是何苦,咱们自己弟兄,你破费这许多做什么?昨天陈老三来了,他本是佛爷的干儿子,这份寿礼自然要比别人不同。”说到这里,项宫保忙抢着问道:“陈云梯送的什么?”李得用笑道:“你们两个人,可称是英雄所见大略相同。他送的是一千个赤金锞锭,每一个重十两,锭子上面铸成万寿无疆四个字,通共一万两,也值三十万银子,这份礼也不算薄了。他另外送了我二十锭,还有一个碧玺帽花,成色很好,也不过值上一千银子,给大家散礼是三千两。你这三万块金钱,比他多着两倍呢!另外送我一千块很不少了,何必又送给我钻石戒指?可见你的手笔比他又大多了。”项宫保听说陈老三不曾把他压下去,心中十分欢喜,立时从身上掏出两个戒指来,呈与李得用。李得用见这两块钻石,足有玉米粒儿大,耀眼争光,不同凡品,立时欢喜得直跳起来,说:“这大的钻石,除了前年驻日公使老蔡进给老佛爷的以外,再也不曾见过了。老四,你是从何处得来的?”项宫保笑道:“这样宝物,要花钱买哪能现成。还是那年我在高丽国做钦差时候,赶上他们闹乱子,王妃投在井中,后来打捞尸身,我见她手上戴着这对戒指,要埋在土中岂不可惜,便取下来保存着,平常人哪配戴它,索性送给二哥你,留着当一个玩意儿吧。”李得用千恩万谢,欢喜已极,便留项宫保在总管处吃饭,叫铁木贤作陪。席间谈起寿礼来,铁木贤道:“三江总督老庄送的是麻姑献酒、王母尝桃,通共四个金人。一座龙书案,案上摆着一盘子桃,当中坐的是王母娘娘。两旁侍立的,上首是许飞琼,下首是董双成,案前站立的是麻姑,高举着一把酒壶,下面是一块大金盘,托着这四个人同龙书案。许董二人各执龙凤扇,交遮于王母头上,雕镂得十分精工。净金质重六十七斤九两四钱。另外还有珍珠串成的念珠一串,共一百零八颗,精圆白亮,足够两分重一颗,大约这手串也值十来万银子。安徽巡抚是福禄寿三星金人三个,每个重一千两,值不到十万银子。江苏巡抚是大清银币十万元。江西巡抚是英国金镑一万个。这三人的礼物很平常,倒是上海关道这份礼物很值几十万。”项宫保听说,连忙问是何物。铁木贤道:“是一双珠履。用珍珠蟠成的福寿字,里面嵌以钻石及红绿宝石,鞋口是鲜红的珊瑚蟠的。这一双鞋听说是一个外国人承办的,共开销了六十八万元,还说买得便宜。要按目前珍珠宝石行情,实值八十万呢!”项宫保同李得用听到这里,都为之咋舌称奇。李得用道:“这些东西,你明天全领到我这里接收,咱家也见识见识。”铁木贤连忙应道:“是是,二爷。我几个脑袋,还敢私做主意?”三人说说笑笑,席散了,项宫保吩咐把金钱抬到李总管屋中,一一点交清楚。李得用赏了戈什三百两银子,抬钱的护勇赏了四十两,大家谢赏退出,项宫保告辞去了。
  转眼已到万寿,宫里唱戏开筵,百官一同晋祝,说不尽的繁华热闹。太后把礼单细细核算,一共京官外官,金银宝物通共算起来,足值五千万两。虽然补不足庚子以前的数目,也勉强可抵三分之一,自然是心满意足。对于大小臣工,最得意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铁木贤,一个是项子城。因为铁木贤事前布置,居然拉进这许多寿礼。项子城一个人的供品,差不多就值百万,可称是仰体慈怀,竭力报效了。过了万寿,在便殿之中特特召他二人进见,足足地灌了一顿米汤。又向铁木贤道:“你年纪太轻,虽然关心军事,究竟阅历很浅。项子城练兵多年,成绩极好,你要拜他为师,以便学习。今天当我面前,你就行拜师礼,好叫他用心教导于你。”项子城听了,连忙磕头说:“铁木贤是少年英杰,国家干城之选,臣毫无学识,怎敢忝为人师。”太后笑道:“你不必太谦,我说的话便是旨意,你们要遵旨而行,不可违拗。”铁木贤转过脸来,朝着项子城便磕头拜师,项子城也连忙叩头还礼。二人磕罢头,复又朝着太后泥首谢恩。太后大喜,立时传旨,各省军队,项子城均有检阅之权。一切改良军制,各该省督抚均须会商项子城奏明办理。这道旨意下去,暗含着项子城便成了都招讨大元帅了。二人谢恩下来,项子城拉了铁木贤的手,说:“老弟,你可不要多心,任凭愚兄何德何能,敢当你的老师。不过是老佛爷有旨,谁敢驳回。”铁木贤道:“老师这话太客气了,门生早就有心拜在门墙,恐怕老师不肯收。如今衣钵之传,出自圣恩,也算我朝一段佳话。”项宫保见他这样至诚,也就不客气了。李总管在太后身旁亲眼看见,自然也是欢喜。次日在总管处又备了一桌上好的满洲席给他二人贺喜,作陪的请了军机大臣恩亲王、工部侍郎瑞方、邮传部尚书陈桩萱。这三人中,恩亲王是项宫保的老师,瑞方陈桩萱全是项宫保的把兄弟,他这几个人最为投机,所以李总管把他们约在一起吃酒。这位恩亲王六十多岁了,是光绪的皇叔,做了二十年军机大臣,真有敌国之富,他还是孜孜求和,唯日不足。项宫保拜他为师,一份贽见礼便是二十万雪花白银,每年三节两寿,三万五万地随时孝敬。这位老王爷自然看项子城是生平第一个得意门生,不时在太后旁边吹嘘,说他怎样长于治兵,怎样精通新政,再加上李总管也帮着敲边鼓,所以才有这次特别的宠命,项宫保再三向他二人致谢。座中瑞方替出主意,说:“四哥既然得了这个头衔,明年秋后要实行阅兵一次,一者借此整顿各省的腐败军旅,二者也显一显四哥的威风,为什么要空挂这个虚衔呢?”本来项子城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生平最佩服历史上的人物就是曹操刘裕。他自从做了封疆大员,时时刻刻以练兵为急务,他抱的志愿,是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如今太后给他挂上这督练全国军队的荣衔,可称是恰合孤意。又加上瑞方这一拍马,他自然雄心勃勃,不过面子上还要假装谦逊,说:“佛爷虽有这大恩典,我们做臣子的怎敢作福作威,弄权自恣,只好等待明年,如果五谷丰登,海内澄平,然后再请旨行事吧。”大家全佩服他能居高自卑,真不愧为纯臣,他心中却暗暗好笑。散席之后,第二天到各处辞了一回行,又请训召见了一次,他仍旧回天津去了。
  也是天从人愿,第二年果然各省丰收,毫无灾侵。他便上了一个折子,说今年时和年丰,民康物阜,这全是皇太后皇上洪福齐天,大可趁此升平之时,为整军经武之备,不教战是谓弃民,能即戎乃可强国。况当此五洲交通,列强环伺,更不可忘军备。堂堂皇皇说了一大篇理,结尾是请旨,要在河南彰德府举行秋操大阅。臣职责所在,自应前往督率,并请旨再简一阅操大臣代表皇上,前往检阅,以示郑重等语。折子上去,便奉旨允准,着派铁木贤为阅操大臣,会同项子城及各省督抚详加检阅,择优请奖。钦此。这旨意传下去,各省督抚全着了慌,那平素讲求军备的能有几个,不过是敷衍故事。那时军制已经改了,也是项子城手定的,一军改为一镇,一镇之中,有一个镇统、两个协统、六个标统,通共是二十营一万兵。北京共有六镇,全是项宫保亲手练的。其余各省有三镇的,有两镇的,江南有五镇,湖北有五镇,除去北洋之外,以这两省为最多。至于那太远及交通不便的省份不在其内,通共合计起来是四十八镇。这四十八镇,俱奉旨由项子城指挥调遣。项宫保奉到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