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自在仙-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不说众人心思。
单说杨晨登台,心思放空,一瞧讲书木,把众人的目光凝聚到自己身上之后,立刻开讲。
声音朗朗。
环绕在天然居之中。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今天我说的故事是《西厢记》!”
一首诗出,半空之中,仿若有着虚幻的鲜花纷纷落了下来。
众人震惊。
“好一首诗,必成经典啊!”
“开篇第一首诗,就这么厉害,这《西厢记》得有多经典!”
“简直是先声夺人!”
“必须得好好的听一听,这故事,我从来没有听说过。”
虚幻的落花纷纷,带着忧伤的气氛。
杨晨不为所动。
继续讲着。
“《西厢记》第一本,张相公闹道场!”
“话说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先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丧母。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於四方。即今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唐德宗即位,欲往上朝取应,路经河中府,过蒲关上有一故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着蒲关。小生就望哥哥一遭,却往京师求进。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
众人屏息,细细听讲。
………………………………
第162章:‘太监’吗?
游艺中原,脚跟无线、如蓬转。
点绛唇信手拈来。
杨晨把张郎闹道场这处戏,徐徐讲来。
行路之间,早到蒲津。这黄河有九曲,此正古河内之地,你看好形势也呵!
'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这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驽箭乍离弦。。
每一段独白之后,便是一小曲子。
每一曲子,都做的华丽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唇齿生香。
在座的每一人,都沉浸其中。
仿佛一个个都代入其中,化身张郎赴京赶考。
仿佛也看到了那黄河九道流雪山,只疑是银河落九天;渊泉、云外悬,入东洋不离此径穿。滋洛阳千种花,润梁园万顷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
一段故事,直讲到小姐呵,则被你兀的不引了人意马心猿?
却是普救寺中,张郎遇到了崔莺莺,引得意乱…情迷。
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佳人远去,空留惆怅。
张郎寄居普救寺中,早晚温习经史,准备赴京赶考。
说到这里。
杨晨喘了一口气。
说道,“这是《西厢记》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的第一折,这一本,共有四折!”
“今天就讲第一折,明日这个时候,我将继续在这里讲《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每日一讲,还请大家光临捧场。”
言毕,杨晨深深的鞠躬。
走下讲台。
天然居中,开始是一阵沉寂。
随后,便有着纷纷杂杂的议论响了起来。
“这是什么东西,都是淫…词…艳…曲!”
“这样的东西,怎么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来讲,简直是不知羞耻。”
“你瞧瞧,都写的是什么?”
“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軃着香肩,只将花笑拈。”
“这的是兜率宫,休猜做了离恨天。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这一处处都是风…流冤业,写这样的东西,就不怕受了恶报,下十八层地狱吗?”
“确实不好,这张君瑞明明是见…色起意,质恶劣之极,怎么就成了才子佳人?要知道,这崔莺莺可是孝期,怎能谈…情…说…爱?”
说这些话的,都是久读圣贤书的读书人,听了杨晨讲的张君瑞闹道场第一本第一折之后,一个个的都面红耳热,心跳不已。
陈夫子、6先生听了,也是先皱眉,随后渐渐的疏解开来。
“这只是个故事的开头,一个书生,在普救寺中,遇到了河中开府的小…姐崔莺莺,从而引得这书生心猿意马。”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一个年轻的书生,一旦遇到貌美如花的女子不心动神摇?”
“只是这曲子,描述的太过露骨,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
讲完第一本第一折后,杨晨并没有立即离开。
而是在天然居之中,寻了一间房子,坐了下来。
细细的听着,天然居中的客人,对这个话本的看法。
这《西厢记》是元朝四大爱情剧之一,此剧一出,便引得天下议论纷纷。
有人说其是淫…书,理当烧之成灰,不可流传于世。
有人说是道书,可以令人大彻大悟。
也许,会看的人,这《西厢记》便是道书,可以令人大彻大悟,看破阎浮万象,红粉白骨,不会看的人,看佛经也会入地狱。
至于杨晨,则只是把这《西厢记》当成了一个故事而已,他只是喜欢其中的一曲曲优美的曲子,至于剧情,实则也不是很喜欢。
因为这整篇《西厢记》虽然最终是以大团圆的形式完本的,可是其中对于偷…情的描述,却着墨过多。
若是成…年人来听的话,倒也无所谓,因为大人的质基本成型,心智坚定,并不会受到故事的影响。
然而若是少年郎来看的话,则是大大的不妙,因为这类人的心智还没有成型,很容易受到故事的影响。
若是真有少年郎,如《西厢记》中的张君瑞一般,看中了人家姑娘以后,便与之偷…情的话,便会坏了人间的伦常,败了社会的风气,影响了世界的和谐。
由此说来,却是大大的不好。
此时,听了天然居之中,读书人的议论。
杨晨便皱了皱眉。
心中也觉得有些不妥。
“或许,自己选择《西厢记》开场,确实是个错误。”
“毕竟,这《西厢记》写的确实精彩,把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写的跌宕起伏,精彩绝伦,一的小曲子,更是妙不可言。”
“当这《西厢记》一旦传播开来,被万千之人所知后,若是有少年男…女,受此影响,作出那苟且之事来,却是我的罪过了。”
“这样的罪过,这样的因果,纵使我做过千万功德,也不见得能够抵消的了啊。”
一个人不讲道德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甚至走向犯罪;一个家庭没有道德,就会家庭破裂甚至家破人亡;一个社会不讲道德就会导致社会犯罪率升高,恐怖暴力、离婚、**、奢侈**、邪淫等乱相流行;一个国家民族丧失了传统的道德就会导致这个国家民族的衰败。
所以作为读书人,要立言立功立德,立言要有功、要有德行,不要那麼尽写一些刻薄语、秽污词、淫词、艳诗之类的。若是这样,恐怕得到不好的果报,或者做哑巴,或者做聋子,或者做瘫子、拽子等,种种不同的果报都会受到。
甚至会横尸街头。
至于靠之博取名望,踏上成神之路,却是想也不用想了。
因为这种种念头中,定然会充满淫…邪私…欲,就算是炼化吸收,所得的念力,也是邪神之力,成不了功德显圣的真神。
杨晨越想越多,越是后悔自己讲了《西厢记》!
可是如今已经讲了《西厢记》,若是就此不讲,岂不是成了‘太监’?且《西厢记》中,有着很多的优美曲子,让人读来怦然心动。
“唉!”
杨晨叹了一口气!
这该如何取舍呢?
………………………………
第163章:恶报
第一更送到!求订阅、打赏、月票、票、收藏
……
想一想《西厢记》后面的剧情,杨晨都有些举棋不定了。
是就此打住,‘太监’了呢?
还是继续讲下去?
若是就此‘太监’的话,定然会很影响自己以后的人气,没有了人气,就没有了名望,也就没有了无穷无尽的念力加持。
没有了念力加持,自己的成神之路也就到此止步了。
神之所以成神,就是因为有着念力加持,一呼百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不行!”
“绝不能就此‘太监’”
“既然选择了这本《西厢记》,就算是咬碎了牙,也要坚持下去。”
定下了调子。
就是得继续开讲《西厢记》!
“不过,该如何讲呢,总不能照本宣科吧?”
杨晨扶着下巴,眼睛微微的眯着。
“《西厢记》中,那张君瑞太过下作,而且一些描述,简直是艳…词…**…曲,绝对是要不得的。”
“要是按照原本讲下去,不知道要承担多少的因果,也不知道,冥冥之中会降下多少的恶报!”
舞动笔杆子的人要非常小心才行,法律允许不等于神佛允许,人喜欢看不等于神佛那里可以通过。
违背了神意会怎样?
那就是遭到天谴。
而天谴有些是人看得到的,比如本人或后代遭到恶报;有些是人看不到的,就会有一些异象出现,比如有人被带去地狱参观,看到某某人正在那里无休止的遭受刑罚。
杨晨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他在现代社会之中,看到一段有关于写此类的书,作者遭到恶报的事情。
古人云:万恶…**为首。
在神的眼里,****是最不可饶恕的罪过,那么用文字著作去教唆读者**…乱,其罪过就更大了。
有人说,某某名著都流传几百年了。流传多少年、有多少人看,并不一定是好书,只有教人道德升华的书才是神喜悦的。
不要说现代的那些畅销书,就是古代的一些“名著”里就有很多糟粕的书籍,那些书广为流传,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里面描写的却是败坏人类道德的东西。
这些写**…乱作品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遭到了应有的惩罚。
例如《牡丹亭》一书,是描写男女青年情奔的书,而且文章用词华丽,人人爱读,所以受其影响,把反对礼教、追逐****、**奔之事误认为风雅的人很多。
现代版《牡丹亭》更是荒诞无稽。
该书作者汤显祖死后,曾有人死而复苏,亲见他被关在阴间的暗室中,备受蒸心热骨,有如焚火难禁,肤裂肉开的痛苦。
《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善于描写男女**私会的情形,导致许多人看了西厢记,就起了邪…思…**…念。
据说作者因编此书而备受阴谴,书未完忽然无故昏倒,自己嚼舌而死。
最早将崔莺莺、张生这个故事形诸文字的是中唐与白居易齐名的文人元稹写下的《会真记》,元稹因欲娶其姨表妹崔莺莺不得,愤而做此记,以诋诽其表妹和人有**的行为,致使崔莺莺无瑕白璧,蒙垢千秋。
时隔不久,元稹的诗友李绅又将这传奇故事写成诗体的《莺莺歌》,后来又通称《莺莺传》,金代董解元改编为《西厢记诸宫调》,元代王实甫最后定稿为《西厢记》。
始作俑者的元稹写出的作品使后世青年男女效学偷会之事遭到天谴。
据说元稹死时很痛苦,死后又遭雷光焚尸之恶报。
《水浒传》流传甚广,谁不知道,作者施耐庵在书中写了许多助长邪**、偷盗和杀生的情节,极尽的诲盗诲…**;结果施耐庵的儿子、孙子、曾孙,生下来全都是哑巴。
明末清初时期的金圣叹,喜好评解《水浒传》、《西厢记》、《**梅》等诲**倡乱的书。
以其敏绝的才识,不写砥品励志的文章,却专好评解**词艳曲。
表面看是因为文字狱而受杀身灭族之祸,实则是做了大恶事,而得到了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