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汉生指南 >

第178章

汉生指南-第178章

小说: 汉生指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军功就是先秦的二十级军功制度。前十级每斩首一级,即为一级军功;后十级每斩首两级,则为一级军功。说是斩首,其实不用拿首级,而是战后核对。中级以上的军官不能冲锋在前,另有记功的办法。
  在大汉国,军功的用途不大,田宅等法令都落实不下去,时间久了,军功便也不受重视。在张涵的军中,自大为不同。立功后奖金也许不算多,但发放军功章时极为庄严肃穆,一般必须要有将军级别的将领,至少是一军主将亲自主持。退役时发放的那笔津贴,也会丰厚不少——抚恤金也一样的。尤其在晋升军衔时,军功特别有效。随着从军时间(指职业兵)和军功的不同,分发田地时,还可以另领一份。
  乱世之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张涵深知,自己一身之命脉皆系于军中,故对军人极为优容(对将领就很苛刻了)。因此,这也不算什么稀奇事。
  当然,胥吏皂役的选拔,肯定会有人做手脚。可是,再怎么做手脚,他也不敢全都如此。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时日长了,自然便会有所不同,反正,再怎么差劲,也不会比现在还差。


第三卷 第七十九章 福寿膏
  “……”,吏治是件大事。
  地方官都要回避本籍,不是地方人。而官员有什么政令,终究是要倚靠吏役才能执行下去。那斗升吏役都是本乡本土之人,往往与豪族大姓互相勾结把持地方。故而,吏虽位卑,却影响深远。
  “元涧,这可轻忽不得……”张涵沉吟了一下,吏治已是老问题了。他有心将回避制度扩展到郡县之属官佐吏,又担心地方官任用私人,沆瀣一气。而且,一旦回避了本籍,选拔任用又是个问题——没有人愿意去北方苦寒之地任职。目前,选拔官员都困难重重。若要选拔属吏,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正踌躇着,忽见待曹张重在门外窥探,张涵不由笑问道:“伯谨,有什么事吗?”
  “主公,昭康侯到了。”张重躬身施礼,朗声说道。
  张重是张奂的长子,文采不错,是将门后代中少有的文官。他办事严谨守礼,接人待物很有分寸。张涵颇为喜欢他,任之为丞相府待曹,主管通报事宜,权位不高,却很得张涵器重。
  “哦,元化先生到啦……元溪,和我一起去接一下吧!”
  张涵回过头来,笑着招呼张涧。
  “元化先生到了,自然要去接一下的……”
  张涧没有丝毫不快,笑着站起身来。
  时至今日,张涵已位极人臣,挟天子以令诸侯。实是天下第一人。依然被他称之为“先生”而不直呼表字的,只有郑玄,岑晊,卢植等寥寥几人,华佗也是这极少数之一。
  在历次疫病和移民中,华佗在牛山医园培养出的大批弟子。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无数人因此而获救,张涵也无虑爆发大规模疫病,得以引进了大批流民。同时,牛山医园还通过短期培训,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军医,在张涵的军中,轻伤者都会迅速痊愈,重伤者治愈率也能维持在七成左右。如此种种,华佗功不可没。
  近几年来,华佗一直守在青州。张昭年事已高,张涵不能守在膝下尽孝,却很关心他的身体健康。听说华佗擅长养生之道,特地派他到石岛常驻。华佗这人不太安分,不愿意守在石岛张家庄园里。在最初的一段时间过后,华佗就令自己的得意弟子吴普和樊阿留在石岛。自己则巡行青州各地治病救人。只是每三个月回庄一次。检查张昭等人的身体。
  张涵自希望华佗能守在庄中,但华佗却是不肯屈从。无奈之下,张涵只好派从人护持。每欲前往一地,必先与驿站,官府通消息,以备万一。
  华佗如此行事,张涵难免不喜,心里却也高看他一眼。天子东归,张涵封赏群臣。封侯者不到二十人。其中张涵自己的部属便更少了。华佗却得居其一,为昭康侯,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原因眼下,华佗虽然常行在青州东部,却依然兼着医园祭酒、太医令。不过,主要工作都是副手在做——医园是太医博士张机,太医院是太医丞孙良栋。
  值得一提的是,牛山医园与二大学乡、法学园并列,同样被列为最高学府。然而,与华佗的誉满青冀截然相反,牛山医园则创下了“鬼园”之赫赫恶名——华佗终究没能抵挡住诱惑,在几年前开始通过遗体解剖来研究人体结构。结果,消息传出之后,时人不愿意非议华佗,却把矛头对准了医园。人们不是不知道其中的重要意义,可终是难以接受。顺理成章,牛山医园便成了不少鬼故事的发生地。
  ……
  “丞相事务繁忙,何必这样多礼,这让老朽如何担当的起……”
  见张涵行礼,华佗赶紧作了个揖还礼。以张涵今日的地位,亲自迎出园门外,华佗难免有点不安,然不安中隐隐还有丝窃喜。华佗不大在乎富贵,可没人不喜欢被别人尊重。
  “先生言重了,我终日久坐,也不利于身体健康,活动一下也好……”张涵洒落笑道,丝毫没有在意。人生百年哪儿有不生病的,好医生可不好找,多笼络些儿没有坏处。再说,张涵也有意提高其他学科的地位,这也算一举两得了。
  “哦,丞相此言有理。生命在于运动,多活动些儿确实是有好处……”一说到这方面,华佗自然便接着说下去。
  “……”张涵但笑不语。刚才见华佗说话,似在待人接物上有所长进,这一说到此,便原形毕露了。与张涵熟悉了,说话也是如此,向他平日里,肯定还是个医呆子。
  “丞相,看我……嘿嘿~~”华佗说了几句,见张涵笑容可掬,也知自己是又露丑了,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
  一行人寒暄过后,张涵将华佗迎进了原木屋中。刚一坐定,张涵便开门见山,询问起华佗来。常言说得好,无事不登三宝殿,华佗可不会闲来无事,找他唠嗑。
  “先生此来,不知有何要事?”
  “呵呵,自然是好事!”华佗心情不错,先卖了个关子。
  “具体的事情,还是请仲景来说吧!这一回,可立了大功,干脆给他正正名算了,我总挂着个虚名,也不是个事啊!”
  “是嘛,那我倒要见识一下仲景立下什么功了……”张涵看了眼张机,笑着取笑道。
  “不敢,不敢!这些都是华祭酒和孙医丞的功劳,张机如何敢当?”
  张机连连拱手谦逊。
  “怎么当不起?仲景你那【伤寒杂病论】一出,便足以名垂青史,有什么当不起的,我这老朽之身尸位素餐,早就该……”
  张机只是谦逊,华佗却极为认真。他一生极少佩服何人,可见了【伤寒杂病论】草稿,也不由赞叹不已。也许在医术上,张机与他各有千秋,但在医理上,张机集前人之大成,已走在了他前头。
  张机,字仲景,南阳涅阳人,少年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真传,在南阳郡是名声卓著的医生。张机出身名门,灵帝末年曾被举为孝廉。后来,战乱一起,张机举族避往荆州长沙郡,不久以前,才应天子诏令而来,不成想,到了以后便任为博士,派去青州主持医园了。不过,张仲景在医园却是如鱼得水。
  ……
  “丞相,我今日前来,有几件事情汇报,一是牛痘……”
  其实,种牛痘预防天花,张涵十多年前就曾在天书里提到过,但是张涵在书中的描述非常简略,并不具备实际推广价值。牛山医园成立之初,主要精力集中在后备人才的培养上,对传染病的研究也已疟疾为主。关于牛痘研究,是在晚些时候开始的。到了现如今,整个研究早已经非常完善了。牛痘的危险性,牛痘的培养,牛痘的接种,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影响接种的因素,疫苗化的研究,等等,等等,孙良栋甚至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人体接种,张机接替孙良栋后,又进行了两次实验,完成了牛痘的收尾工作而已。
  “接种牛痘以后,只有极少数会发热、乏力、恶心等现象。我们曾给1378人进行接种,其中1369人仅仅稍微发热,旬日便会痊愈,基本对生活没有影响,其余9人,在发烧三~五日后,也都痊愈了,没有一例失败。最早的接种者已经接种五年半了,迄今为止,接种人群中,没有一人感染过天花……”张机一再强调,牛痘是孙良栋的成绩,可说起这个来,他也是一副引以为荣的模样。
  “嗯,好,做的太好了!”张涵赞不绝口,张机微微低头,再次强调了孙良栋的功绩。
  “仲景,我知道了。孙医丞的功绩,我自不会忘记,其他做出贡献的参与者,你报个名单上来……对了,牛痘一事,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张涵摆摆手,重新把话题转回牛痘。
  “这个,我们已经完成了整个研究,现在是应用的时候了。为了全面接种牛痘,首先要对接种的医生,进行系统培训,这大概需要半年时间。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凉爽,是牛痘接种的好时候,培训完毕,正好开始接种……接种就需要各地配合了……”
  “行!”张涵满口答应。“需要钱物,你尽管找张涧要(张涧笑着点点头),不要客气……还有,写一本书,嗯,就叫【天花的预防】好了,把整个过程详细的记录下来,作为培训教材……”
  张机高兴的答应了,然后,开始继续之前的汇报,这一次,张机呈上来一本书稿——【本草经】。
  【本草经】是关于药材的描述和记录。在此之前,药书只有【神农本草经】一种,仅记载着三百六十五种药材。不仅数量有限,还有不少错漏的地方,反而误导了医生。受张涵收集各种动植物和矿石,编纂【博物志】的影响,华佗的弟子李当之决心编写一部新本草,得到了华佗的支持,历经十年收集整理,在医园的大力支持下,李当之终于完成了这部【本草经】。
  【本草经】记载了1183种药物,详细记录了药材的各种名称,产地,形态,栽培,采集,制作,保存,药性和主治。配备了精美的插图,并附以若干经方。
  张机盛赞了【本草经】的重要意义,称赞李当之“此一书活人无数”。
  张涵不由笑了,“难道还能和【伤病杂病论】相比,那才是真活人书!”
  “真活人书”这话却不是张涵说的,那是华佗看到了【伤寒杂病论】而不由自主发出的赞叹。张涵在华佗护卫提交的报告里,曾见到过这句话,此刻却拿来取笑张机。
  “丞相取笑了,【伤寒杂病论】成书尚早,岂能与【本草经】相提并论……”张机说了这一阵,从容了许多。
  “仲景过谦了,我听说【伤寒杂病论】博采众长,此时虽不乏粗疏之处,其中的理论却已令元化先生叹服。医学一道,自古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仲景若能明其究竟,活人岂以万计。仲景有着一日完成了此书,还请予我一观,我必广为刊行,使仲景驰名天下……”
  “丞相谬赞矣,丞相谬赞矣……”张机闻言不由有些激动,喃喃着不知说什么好。名医的地位很高,自古有“不成良相,便为良医”之说。但是,“名”之一字,又有几许人能够看破,能看破“利”字,已是少有之人中豪杰了。
  张涵温言抚慰了几句,复又戏谑说:“不过,仲景那‘五石散’可得慎用,才是!”
  这却是戏言了,五石散和五石汤本是治疗伤寒的药方。可是,这药本身有迷幻作用,又能壮阳,士人闲极无聊,没病也有吃的。前一阵,郭嘉曾服五石散,正天旋地转之际,被张涵撞见,知是服了五石散,稍一品尝,却是给郭嘉一顿痛打。张涵素来待下宽厚,轻易不会这样不顾及部属的颜面。郭嘉事后方知,五石散实有很强的毒性,无病服之,无异于服毒自尽,五石散由是知名。
  “这个,是药三分毒,需对症下药,切不可胡乱服用……”
  张机不好意思的笑笑。说起来,这事儿也怪不到他头上,可谁让他开五石散药方。
  “这却是巧了,今天我也带了一本书来……”张涧闻言岔开了话,他也拿出了一本书稿来,张涵接过一看,却是一本【字典】。
  字典收录了11474个字,除去重文1437个,还有10037个字。根据张涵的提示,【字典】没有效仿【说文解字】按照偏旁部首排序,而是编制了一套特殊的符号拼音——颇类似甲骨文,采用了语音排序。注意,由于采用了张涵的乡音作为标准。所以,齐鲁之音成为了字的标准发音(普通话变成山东方言了)。像后来的【新华字典】一样,【字典】有拼音标注,含义解释,常用的词和用字造的句子。
  两本书并排放在桌子上,张涵翻翻【本草经】——栩栩如生的一株蒲公英,看看【字典】,这就给了人自学的机会。他是越看越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