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景(503年-552年),字万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鲜卑化羯人。因左足生有肉瘤所以行走不稳,但是擅长骑射,因此被选为怀朔镇兵,后又被提升为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级官职。
北魏末年边镇各胡族群起反抗鲜卑族的统治,侯景开始建立功勋,后来侯景投靠东魏丞相高欢。
魏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驻守寿阳。公元548年9月,侯景叛乱起兵进攻梁。
公元551年他篡位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汉”,称南梁汉帝,史称“侯景之乱”。其后,江州刺史王僧辩、扬州刺史陈霸先先后发难,率领军队进攻侯景,侯景军队一触即溃。侯景死后,尸体被分成好几份,被人抢食。
第六人恒玄,武力91,统帅86,智力85,政治91;
桓玄字敬道,小字灵宝,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晋将领、权臣,大司马桓温之子。
形貌瑰奇,风神疏朗,袭爵南郡公,世称“桓南郡”。
先后消灭殷仲堪和杨佺期,除掉执政的司马道子父子,把持朝权。历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州刺史,相国、大将军,晋封楚王。大亨元年,威逼晋安帝禅位,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桓楚,改元“永始”。
不久,刘裕举北府兵起义,桓玄败逃江陵重整军力,遭西讨义军击败。试图入蜀,被益州督护冯迁杀死,时年三十六岁。博综艺术,善属文,著有《桓玄集》二十卷。
(本章完)
第198章 不用订阅
第7人,北宋末年梁山好汉霹雳火秦明,武力95,统帅86,智力74,政治68;
因其性如烈火,故而人称“霹雳火”。祖籍山后开州。善使一条狼牙棒。本是青州指挥司统制,攻打清风山时,因中宋江的计策,被俘后无家可归,只得归顺。
自上梁山后,秦明凭手中狼牙棒,在一系列战斗中屡立战功。大聚义排座次时,在梁山排行第7位,上应“天猛星”。又被封为“马军五虎将”第3位。梁山受招安后,随宋江征讨辽国、王庆、田虎、方腊,多建功勋。在征讨方腊时,与方腊之侄方杰大战,后因急躲暗器,被方杰一戟耸于马下,死于非命。
第8人,隋唐猛将新文礼,武力98,统帅90,智力84,政治80。
为天下第十一条好汉,虹霓关总兵。武功高强,因有横推八匹马之力,故人称八马将。使一条铁方槊,重二百斤。坐下一匹金睛骆驼。
瓦岗造反时攻打隋朝关卡,新文礼与瓦岗军交战而亡。《说唐》里因为用计杀死裴元庆,被瓦岗将领围攻致死,《兴唐传》里被裴元庆打伤,被其妹新月娥治残,最后自杀而亡。
第9人,隋唐猛将尚师徒,武力99,统帅92,智力79,政治78,天下第十条好汉,他武艺高强,是临潼关总兵,人称“四宝大将“。尚师徒为虎牢关总兵,出场时为伍云召因父亲伍建章被杀而据南阳关造反,韩擒虎挂帅攻打南阳关不利,调尚师徒和新文礼前来助战。
新文礼与尚师徒到后,与韩擒虎、宇文成都合围南阳关。伍云召败逃后,尚师徒就回虎牢关镇守。
靠山王杨林攻打瓦岗时,调尚师徒等前来助战,与新文礼、唐壁、杨林合围瓦岗。徐茂公放出流言攻打虎牢关,尚师徒担心虎牢关有失,率军回关。
瓦岗军攻打虎牢关,尚师徒将程咬金击败,后秦琼出战,用计骗盗了尚师徒的战马呼雷豹。尚师徒修给虹霓关总兵新文礼前来助战。新文礼来后被裴元庆打败。
邱瑞得知尚师徒的来历后前来劝降尚师徒,尚师徒不愿归降,邱瑞却因年老气死在两军阵前。秦琼见劝降不成,再次诱骗尚师徒,将尚师徒从虎牢关引开,盗走呼雷豹,诈取虎牢关,尚师徒回来后,得知母亲自尽,骂死妻子,将儿子托给秦琼,然后自尽而亡。武器铠甲归秦琼所有。
第十人,隋唐猛将魏文通,武力97,统帅96,智力84,政治80;隋朝潼关守将,排第九条好汉,因为长得好像关羽,绰号赛关爷。秦琼等人反出山东时要经过潼关,魏文通只知道秦琼是靠山王杨林的十三太保,不知道他正被杨林追捕,不但放走了秦琼,还给秦琼准备干粮马草。
杨林到潼关得知此情后,就派魏文通前去捉拿秦琼戴罪立功。魏文通追上秦琼后将其打败,但却拿不住秦琼,秦琼且战且退,魏文通紧打不放,一直追到黄河边。徐茂公与单雄信前来救援秦琼,魏文通将单雄信打败,继续追捕秦琼,却被王伯当连射两箭,魏文通只好作罢,返回潼关。
杨林攻打瓦岗时,摆下一字长蛇阵,魏文通也参与其中。魏文通出战时再次将秦琼、单雄信等打败,与王君可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而后战死。
第11人,隋唐猛将王君可,武力94,统帅88,智力77,政治70;五虎上将中功劳最高的一位:英雄会大劫牢,反出山东,救下秦琼,攻打金堤关。
守关副将华公义被程咬金斩杀,主将华公吉要为兄弟报仇,挑战英雄会,王君可迎战,两人杀得不分胜负,最后华公吉被秦琼挑杀。靠山王杨林兵发金堤关,王君可和众兄弟一起车轮大战靠山王,老杨林险些丧命。程咬金立大魔国,封王君可为五虎上将的第二名,仅次于单雄信。王君可在大魔国和西魏阵前效命,多立战功:用“钓鱼刀”杀死了四猛之一的铁枪将来护儿,和曾经打败秦琼的花刀将魏文通两次交锋不分上下,杀死上马关副总兵大刀张义,和金刀将左天成大战二十回合略处下风,秦琼恐其有失,忙将王君可唤回。可以称得上是五虎上将中功劳最高的一位。
李密玉玺换萧妃,失去人心,王君可心灰意冷,回到五柳庄做自己的员外爷,从此丧失志气,只想着置办产业,教育儿子继承家当,无心建功立业。后来结识了老英雄双枪将薛英,让他传授给儿子王永安武艺。罗通扫北受困在青石山,程咬金单骑跑出,偶遇王君可和薛英。程咬金在薛英面前羞臊了王君可一顿,并且将王永安带走投奔唐营。王永安力劈八猛将,解了青石山之围,投在军中。王君可前去找儿子,被程咬金和罗通设计,留在了军中,后被封为大唐掌国公。唐太宗东征辽东,王君可随军出征,留在狮子口看守战船,不幸受了风寒,病逝于军中。
第12人,明朝猛将李如松,武力96,统帅96,智力90,政治89,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祖上是来自朝鲜的内附民,自称祖先是唐末避乱迁入朝鲜的汉人。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明朝名将。
李如松骁勇善战,初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后升任山西总兵官。曾指挥过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出任辽东总兵。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李如松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年五十。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赐谥“忠烈”,并为其立祠。
第13人,梁山好汉扑天雕李应,武力80,统帅74,智力80,政治79;郓州人氏,原为李家庄庄主。他曾修书给祝家庄,索要时迁,却被祝家庄拒绝,与祝彪交战时又被暗箭所伤,因而与祝家庄交恶。梁山攻灭祝家庄后,将他全家骗上梁山。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十一位,上应天富星,掌管钱粮。征方腊后授中山府郓州都统制,后辞官回乡,重做富豪。
(本章完)
第199章 真的,这几章大家不要浪费钱订阅
第十四人,北宋抗夏名将,杨家将第三代杨文广,其四维分别为武力97,统帅96,智力81,政治80。
很多演绎当中描述杨文广为杨家第四代,为杨延昭之孙,杨宗保之子,其实不然,明代熊大木所著作《杨家将演义》中的杨宗保和穆桂英二人都为虚构,真实历史并无此人,杨六郎杨延昭的儿子其实就是杨文广。
三毛自己是货真价实的杨家后人,有《杨氏族谱》为证,三毛曾经去家族宗祠找负责看护的老族爷爷翻阅过族谱,也并无杨宗保穆桂英二人。
杨文广生于咸平二年(999)卒于熙宁七年(1074),宋初抗辽将领杨业孙,白寿彝认为他是杨延昭的第三子(曾巩《隆平集》云:“诏录其子传永、德征、文广有差。”),杨文广以父荫为官。
宋仁宗赵祯庆历三年(1043年),陕西南部张海率饥民起义,转战陕西南部、河南西部和湖北西北部等地,杨文广以“班行讨贼”,即按照为官的次序随军出征,故此杨文广当时的官位可能是禁军一类的小官职。这次出征回来后,杨文广以军功升任殿直——比供奉官更低官阶的武官官阶。四年(1044年),推行“新政”的参知政事(宰相)范仲淹任陕西、河东路宣抚使。次年正月,范仲淹罢相,出任邠州(今陕西彬县)知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在此期间,范仲淹和杨文广有过交谈,对他的军事才能感到惊奇,将他置于麾下。
然而,在这年之前一年(1044年),宋朝和西夏已经议和成功,宋再缴纳“岁币”银、茶、绢二十余万求“和平”。杨文广也就失去了杀敌报国的机会。
宋仁宗赵祯皇祐四年(1052年),行伍出身的枢密副使狄青以荆湖南北路宣抚使、提举广南东、西路经制贼盗事的身份征讨盘据邕州(今广西南宁市)的蛮族首领侬智高的叛乱。狄青挑选陕西兵马赶赴广南两路助战,当时的德顺军(今宁夏隆德县)的知军(州官为知州,府官为知府,军官为知军)杨文广被调任广西钤辖(即广西临时战区的统兵官)。
其后累迁左藏库使、带御器械——这也是武官荣誉性的官阶,并无实际职掌,但“左藏库使”比之他的父亲先前曾任的“崇仪使”、“如京使”稍高。
宋英宗赵曙继位后的治平年间(1064-1067),朝廷评议各地将领,赵曙说:“文广,名将后,且有功。”将其擢升为成州(今甘肃成县)团练使,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这是京师禁军侍卫司步骑兵的指挥官,曾经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武官职位,领兵超过一万人,然而英宗时,它已经是个武将虚衔。
后来,杨文广升任兴州(今陕西略阳)防御使、秦凤路(辖区相当于今陕西西部、宁夏南部和甘肃中部及南部)副都总管。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1068年)陕西经略使韩琦奏请修建城堡,保护秦州西北边境的居民,防范西夏党项人的入侵,朝廷准奏。
七月,韩琦派秦凤路副都总管杨文广前往离秦州(今甘肃天水市)西北大约一百八十五里的地方修筑筚篥城。由于先前宋军修建城堡,西夏党项人都会出兵破毁工程。于是杨文广采取声东击西策略,扬言要到某地修建喷珠城,西夏军队前去破坏,杨文广即率部急奔筚篥,全面部署防务,次日清晨,上当扑了个空的西夏军终于赶到筚篥。
然而见到宋军防守严密,无法推进,只好退兵,却又留书声称回去奏请以数万骑兵来驱逐宋筑城部队——这就是无赖的威胁行径,杨文广立即派兵遣将出击追杀西夏党项军,西夏兵大败,宋军杀获甚众。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追击敌人,杨文广说:“先人有夺人之气。此必争之地,彼若知而据之,则未可图也。”
经此一击,党项人后来果然不敢再来捣乱。当年九月,甘谷、筚篥等三个城堡修成,受到宋神宗赵顼诏书褒谕,并将筚篥城赐名通渭堡(今甘肃陇西东北五十里)。此后,杨文广历任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七里)知州、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县)知军。
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杨文广改任鄜州(今陕西富县)权知州——代理知州。以后又自西北边防移向河北边防,任定州路(治所在今河北定县)副都总管,升侍卫步军都虞候——又回到了当年他的祖父和父亲效命的地方。熙宁七年(1074年)三月,沉寂了大约三十年辽宋边境又其争端——早在宋仁宗赵祯庆历二年(1042年),辽兴宗耶律宗真见宋朝屡为西夏所败,乘机要挟,要求宋朝割让晋阳及瓦桥关以南十县之地——这个晋阳并不是今山西太原市所在地,因为假设的确是该地,则瓦桥关在今河北雄县,两者相距何止千里,又怎止十县?
然而《宋史》及《续资治通鉴》都如此说:“晋阳及瓦桥以南十县”,今疑“晋阳”应为“高阳”,高阳在今河北雄县南五六十里,正是河北边关所在地,附近有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