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靖康志 >

第20章

靖康志-第20章

小说: 靖康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活女看到了无伤,眼睛喷射着火焰;看到种师道,一个坐在椅子里,正在沉睡的老人,他的眼睛里尽是疑惑。

很久,很久!

宋军第三批人马上岸,活女忍不住了。将娃娃槊一分,做势就要冲锋。

“杀啊!”

“不要让金狗跑了啊!”

左右两翼的高冈后面,狼烟滚滚,尘土扬天,似有千军万马杀来。

金兵嘴里的“阿骨打”,还未叫出口,便被吓了回去。

活女回头望向父亲,到底该怎么办?

这时,金兵第二个万人队也杀到了渡口,领兵将领正是大金第一勇士——完颜宗弼!完颜宗弼率领的不是最恐怖的铁甲重骑兵,而是轻骑兵。不过,种师道身后的宋军不到五千人,大半为步兵,如何能够抵挡两万骑兵的冲击呢?

高冈后面的疑兵,可以骗敌人一时,怎能骗得一世?

果然!

完颜宗弼阵中,响起了沉闷得号角声;完颜娄室见状,也毫不犹豫的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阿骨打!”

金兵高喊冲锋!

“杀啊!”

“冲啊!”

金兵的背后,传来震天的喊杀声。不知来了多少人马,也不知来的是何人!

就在这时,种师道悠悠醒来。老爷子伸伸腰,踢踢腿,摇几下脑袋,之后才看到金兵。老帅惊问道:“宋金两国盟誓和好,为何又动刀兵?”

他的声音不大,但是非常奇怪,战场上没有其它的声音能盖过他。他说话了,所有的人就只能听到他的声音,其余的听也不必听呢!

战场上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他一个人的身上。

远方,左翼一面火红的帅旗,上面一个斗大的“韩”字;右侧,帅旗上面是一个“宗”字。

种师道一边睡觉一边在等的人终于到了,在别处渡河的两路人马终于按时抵达了战场。

“如果,援军不能按时前来,又当如何?”种无伤想着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金兵停止了进攻,或者说,他们的进攻就从来没有开始过。

种师道背手而立,和蔼而又威严地说道:“宋金两国当以和为贵,你们去吧!”

“咣咣”铜锣声响,韩世忠、宗泽的兵马闪到一旁,金兵黯然而去。

顺利渡过黄河,下一次战斗会发生在哪里?

第一卷 第十三章 太原(一)

第十三章太原(一)

王禀,河东晋南人,中举为官,累功进太原府兵马副总管。

宣和末靖康初,金国国相、左副元帅完颜宗弼率六万金国铁骑,南下围攻太原。太原知府张孝纯与王禀,同心协力,率城内军民,誓死抵抗,宗翰终不能全力南下,与宗望合兵谋取东京汴梁。

一战之功,王禀由微末小吏而骤升河东路大总管,此后,为国守卫边疆,屡立战功。世祖知人之明,圣君不能过也!

封光烈郡王,流光阁功臣第九!

——《流光阁功臣谱》

金兵已退,种师道给附近府县连续下达多道命令:筹集大量船只,全力以赴,强渡黄河。据探马回报,完颜娄室、完颜宗弼两部北上的速度很快,沿途关寨并不留兵把守,已经与金兵大队汇合。

种师道连夜下令:韩世忠率领一万人抢占晋城县境内的天井关,宗泽率领一万人马进占晋城。两部齐头并进,相互策应,为全军开辟道路。他还有一个担心:女真人如果在必经之路上,派兵守险,再全力猛攻太原城,一旦太原失守,后果不堪设想。派出几批人去太原联络,没有一个人回来,太原城内的情况也不清楚,真是令人忧心啊!

一日一夜,全军渡过黄河,不作停留,立即北上。

三月十一,午时前后,种师道到达晋城,与韩、宗两部汇合。两个月前,宗翰分兵围困太原。亲自率领四万骑兵南下汴梁,与宗望汇合。沿途城镇、要塞能下则下,不能下则绕城而过,争取的就是时间。在隆德府,宗翰遭到强烈抵抗,所以,至今为止,隆德府、壶关还在宋军的手里。种师道生恐前方有变,集合全军所有的骑兵,共计两万有余,督韩世忠、刘光世、折彦质等七将,并不歇息,北上追击金兵。同时,命令宗泽督率大队,随后跟进。

金兵粮草肯定已经不多,种师道率大军象膏药一样贴在金兵的后面,前有坚城不可下,后有追兵如影随形,金人只有一条路,就是乖乖退兵。

一路之上,百姓竭尽所能,把能吃的东西都拿了出来,可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仿佛一阵风吹来就能把人吹倒了。大军自己带着干粮,盛情之下,难以推脱,还是要用一些。士兵们吃着东西,比嚼蜡还难受;军官们一个个面有愧色,似乎做了什么对不起人的事情。这种情形的后果就是,军纪出奇的好,真正可以说是秋毫无犯。

三月十三,经高平、隆德、襄垣、南关镇,到达盘陀。前往太原打听消息的人也陆续回来了,金兵开始从太原撤围,兵分两路北上:一路经石岭关、朔州,回云中;一路经寿阳、井径、真定、中山,回燕京。

路线还是原来南下的路线,看来,真的可以松口气了。

三月十六,全军到达太原城。种师道下令:于城外扎下大营,不得将令不许入城,违令者:斩。

太原古称晋阳,春秋战国时期曾为赵国首都,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一直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隋末,高祖李渊自晋阳起兵,入关取长安而有天下。晋阳为大唐龙兴之地,再加上对北边突厥用兵的需要,自然倍受重视,为唐朝北都,与京城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于世。当时,太原内有新城、仓城、大明城,外有西城、东城、连城,号称里三城外三城,共有二十四道城门,富庶繁华,天下闻名。大诗人李白颂晋祠之水:“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引人遐思无限;杜甫也曾写下“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凇半江水”的美丽诗句。晋阳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五代十国时期,太原历经多次战火的洗礼而不倒,号称不可攻破的坚城。大宋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为灭北汉,进兵太原,遭到太原军民的殊死抵抗。宋军在付出惨痛代价之后,终于攻破了太原城。太宗皇帝盛怒之下,一把大火烧了四十里繁华都市,太原城化为一片废墟。为防备北边的辽人,太宗皇帝于太平兴国七年,无奈下旨,重新修建太原城。新修的城池周长十里,建四门:东有朝曦,南为开远,西称金肃;北曰怀德。后来历经多次增修,太原城又恢复了生机,崇宁年间,太原府辖十县,户十五万五千五百八十三,口一百二十四万一千七百六十八,繁华犹胜往昔。

三月十七,风和日丽,太原知府张孝纯、太原府兵马副总管王禀,率城内军民,迎于开远门外。种师道率领重将立于城门之外,望着这座千年古城,唏嘘不已。

城墙千疮百孔,城墙外面,燃烧未尽的树木、形状各异的石块、破衣烂帽、损坏的兵器以及钉在地上的雕翎箭,随处可见。护城河里的水,浑浊不堪,难道这就是天下皆知的晋祠之水?巍峨的城头被削掉小半,难道这就是永远不能攻破的坚城?

土地上,一片片殷红,非常醒目;红土旁,一棵棵小草,绿油油的小草,正在阳光里欢快地笑着。

这里的一草一木,依靠自己的努力,以生命为代价,终于迎来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春天。

“太原知府张孝纯参见种老相公!”

“太原府兵马副总管王禀参见相公!”

两位主官深深一揖,种师道紧赶几步,将两人扶起,注视着二人,频频点头,“两位受苦了,受苦了!”

张孝纯年近四十,而王禀看起来三十岁还不到一点。张知府,面色憔悴;王禀左臂缠着绷带,被一条白带吊在胸前,显见是受了伤。

“伤势如何?”种师道关切地问道。

王禀道:“被金狗咬了一口,甭掉了狗东西几颗门牙,咱小伤不碍事,只怕那畜生活不了了。”

王禀说得风趣,大家都畅快地笑起来。

“来来来,让我为相公引见城中父老。”张孝纯将太原城乡绅代表一一介绍给种师道。

种师道闻言抚慰,嘘寒问暖,表现得出奇的亲热。

“相公一路鞍马劳顿,喝一碗咱太原的酒,解解乏吧!”一位老者端过一碗酒,送到种师道的面前,捧着碗的双手轻微抖动着。

种师道也不说话,接过来,一饮而尽。

喝完,种师道高声喝道:“来呀,给几位看座!”

张孝纯、王禀以及几位老者还在懵懂之时,已被士兵们摁在凳子上。

种师道退后几步,整衣冠,郑重其事尤过于见君面圣,来到张王二人面前,深深三拜。

二人极为惶恐,连忙站起,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这是愣愣地站着。

礼成,种师道再请二人安坐,振声道:“离京之时,官家曾言:张孝纯、王禀临危不惧,誓死抗敌,保全太原,京城赖之以安,乃有大功于朝廷的人。陛下之言,犹在耳边,种师道代满朝文武,拜上三拜,分所应当,请二位勿辞。”

接着,种师道又给几位乡绅代表见礼。

“相公万勿如此,小老儿怎么担当得起?”

“太原以一隅之地,担天下之任,又怎会担当不起?百姓们受苦啦,我等没有忘记,官家没有忘记,大宋的万万军民也不会忘记!我这是代天下苍生施礼,再没有推辞的道理。”

种师道身为宰执,讲这些话再合适不过,况且说得诚恳,态度端庄,令观者无不感动。

种无伤在一旁看着,似有所悟,可是一时之间又抓不住,真是绰绰怪事。

突然,远方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驾驾”骑士的叫声听得也越来越真切。

众人举目眺望,自南面飞来一小队人马,大概有七八个人的样子。马跑得很快,须臾,已到近前。待到看清来人,种无伤心里一惊,不禁“啊”地叫出声来。

为首之人居然是官家的叔叔,越王赵偲。越王以皇叔之尊,前来传旨,难道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吗?

赵偲甩镫下马,托着圣旨,南面立定,宣道:“有旨意!”

“臣种师道接旨!”种师道率先拜了下去。

其余人也同时跪了下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原府贵庶一体,军民同心,金人围城三月不得寸进,京城凭之得安,功德无量。朕为天子,岂敢不体民之疾苦哉?特旨,免除太原府三年赋税,使百姓安居,朕之望也!钦此!”

围观的百姓,尽情欢呼,大多数感激得哭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闻金人已退,太原安然,朕心甚慰。令武德大夫、天武军左厢都虞候韩世忠,试河北西路大总管,驻节真定,分兵十万,即刻赶赴驻地,备边安民,不得有误。令宗政少卿、知磁州事宗泽,守河北东路大总管,驻节河间,分兵十万,即刻起行。望二卿专心军事,不必分心民事,勿失朕望,钦此!”越王宣读的旨意,闻者皆惊。

大总管一职,掌管一路的军政,兼及民事,权利极大,从不轻授。太祖、太宗在位之时,遇到重大战事,必委任能员猛将为都部署,统诸军。后为避英宗名讳,改都部署为大总管,因职权甚重,从不轻易除授。今天的大总管,听着与往日的不同,只管军不管民,权利似乎小了许多。但是,以往的大总管都由宰执以上的大臣充任,韩世忠、宗泽人微官轻,得以出任,已经是天大的皇恩了。而从这件事情上,透漏出的东西,越发引人深思。

韩世忠还在晕忽着,就连年近七十的宗泽,也傻傻的,忘了谢恩呢!

还是种师道的提醒,二人才领旨谢恩。

念完一道圣旨,还没完。越王又从身边人手里接过一道圣旨,念道:“太原府知府张孝纯、兵马副总管王禀,功劳卓著,实乃国之股肱。令张孝纯试河东路经略安抚使,王禀权河东路大总管,望二卿再接再厉,上慰朕心,下安黎民,钦此!”

种无伤听着,又是一惊:“难道,官家要在一路设立经略安抚使一职吗?即使是经略安抚使理民,大总管管军,两人也是权利太大了吧?这可是有违祖宗家法的事情,能行吗?”

他正在开小差,却不料还有他的事情:“听闻,种师道病情更甚,朕忧虑非常。太原事了,望卿速速归京。着种无伤在太原府、各路大军之中,择有功将士以及亲贵少年一千人,回京候用。钦此!”

选什么样的人?做什么用?怎么选?

这些都没有说,又怎么去做呢?

饶是种无伤聪明绝顶,也只有一愁莫展的份儿!

“这是官家御笔手扎,好生收着!”越王突然递过一个信封,种无伤犹如见到了救命稻草,忙不迭地抓住。如果不是这里人太多,他早就打开来看了。

咦?有什么不对劲儿的地方吗?

种无伤左右看看,遇到一双双奇怪的眼睛,他刚瞧过去,对方马上就避开了。不过,他倒是从他们的神色间发现了一些东西!

妒忌,从里往外,赤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