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李家庶子-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称魏王,以应武周,寂讨之,为所败。诏永安王孝基、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将兵讨之。
'86'刘武周的将领宋金刚进攻并攻克了浍州,军势很猛。裴寂性格怯懦,没有将帅的才干,只是不断地派出使者,催促虞、泰二州的居民进入城堡,并焚毁了他们的积蓄。百姓惊恐不安忧愁抱怨,都想去当强盗,夏县居民吕崇茂聚众自称魏王,响应刘武周,裴寂去讨伐,被吕崇茂打败。唐下诏命令永安王李孝基、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人带兵讨伐吕崇茂。
时王行本犹据蒲反,未下,亦与武周相应,关中震骇。上出手敕曰:“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秦王世民上表曰:“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富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愿假臣精兵三万,必冀平殄武周,克复汾、晋。”上于是悉发关中兵以益世民所统,使击武周。乙卯,幸华阴。至长春宫以送之。
当时王行本还占据着蒲反,没有被攻下,也与刘武周相互呼应,关中震惊,高祖下亲笔敕书道:“贼势到如此地步,很难与他们抗争,宜放弃黄河以东地区,谨守关西。”秦王李世民上表称:“太原是王业的基础,国家的根本;河东地区富饶,京城靠它供给,如果全部放弃,臣深感愤恨。希望给臣三万精兵,必定可望消灭刘武周,收复汾、晋。”于是高祖征发关中所有兵力扩充李世民的部队,让他攻打刘武周。乙卯(二十日),高祖驾临华阴,至长春宫为秦王送行。
'87'窦建德引兵趣卫州。建德每行军,常为三道,辎重、细弱居中央,步骑夹左右,相去三里许。建德以千骑前行,过黎阳三十里,李世遣骑将丘孝刚将三百骑侦之。孝刚骁勇,善马槊,与建德遇,遂击之,建德败走;右方兵救之,击斩孝刚。建德怒,还攻黎阳,克之,虏淮安王神通,李世父盖、魏徵及帝妹同安公主。唯李世以数百骑走渡河,数日,以其父故,还诣建德降;卫州闻黎阳陷,亦降。建德以李世为左骁卫将军,使守黎阳,常以其父盖自随为质。以魏徵为起居舍人。滑州刺史王轨奴杀轨,携其首诣建德降。建德曰:“奴杀主大逆,吾何为受之!”立命斩奴,返其首于滑州。吏民感悦,即日请降。于是其旁州县及徐圆朗等皆望风归附。已未,建德还州,筑万春宫,徙都之。置淮安王神通于下博,待以客礼。
'87'窦建德带兵赴卫州。窦建德每次行军,经常将部队分为三道,辎重、家眷居中央,步兵骑兵在两边,相隔三里左右。窦建德带千名骑兵走在前面,过黎阳三十里,李世派骑兵将领丘孝刚率领三百骑兵侦察窦建德的军情。丘孝刚勇猛善战,善于骑马使长枪,和窦建德遭遇,便攻击窦建德,窦建德败退,右边骑兵救援,攻打丘孝刚并杀了他。窦建德很气愤,回军攻打并攻陷了黎阳,俘虏了唐淮安王李神通、李世的父亲李盖、魏徵以及唐高祖的妹妹同安公主。唯有李世带几百骑兵逃过黄河,几天后,李世又因为父亲被俘的缘故,返回黎阳投降了窦建德,卫州得知黎阳陷落,也投降了窦建德。窦建德任命李世为左骁卫将军,命他守卫黎阳,并把他的父亲李盖带在身边作为人质。任命魏徵为起居舍人。唐滑州刺史王轨的奴仆杀了王轨,携带王轨的首级到窦建德处投降。窦建德说:“奴仆杀死主人是大逆不道,我怎被能接受他呢?”立即下令斩了那位奴仆,将王轨的首级送回滑州。滑州百姓深受感动,当天就请求投降。于是附近的州县以及徐圆朗等人都望风归附。已未(二十四日),窦建德返回州,修建万春宫,将夏国都城迁到州,窦建德将唐淮安王李神通安置在下博,用宾客的礼节对待他。
'88'行军总管罗士信帅勇士夜入洛阳外郭,纵火焚清化里还。壬戌,士信拔青城堡。
'88'唐行军总管罗士信率领勇士夜晚进入洛阳外城,放火焚烧清化里后返回营地。壬戌(二十七日),罗士信攻破青城堡。
'89'王世充自将兵徇地至滑台,临黎阳;尉氏城主时德睿、汴州刺史王要汉、亳州刺史丁叔则遣使降之。以德睿为尉州刺史。要汉,伯当之兄也。
'89'王世充亲自带领兵马攻占土地到滑台,逼近黎阳;唐尉氏城主时德睿、汴州刺史王要汉、亳州刺史丁叔则派人投降了王世充。王世充任命时德睿为尉州刺史。王要汉是王伯当的兄长。
夏候端至黎阳,李世发兵送之。自澶渊济河,传檄州县,东至于海,南至于淮,二十余州,皆遣使来降。行至谯州,会汴、亳降于王世充,还路遂绝。端素得众心,所从二千人,虽粮尽不忍委去,端坐泽中,杀马以飨士,因欷谓曰:“卿等乡里皆已从贼,特以共事之情,未能见委。我奉 王命,不可从卿;卿有妻子,无宜效我。可斩吾首归贼,必获富贵。”众皆流涕曰:“公于唐室非有亲属,直以忠义,志不图存。某等虽贼,心亦人也,宁肯害公以求利乎!”端曰:“卿不忍见杀,吾当自刎 。”众抱持 之,乃复同进,潜行五日,馁死及为贼所击奔溃相失者太半,唯余五十二人同走,采豆生食之。端持节未尝离身,屡遣从者
………………………………
第227章 兵出潼关
在李渊任命李隐征北大将军、并州总管的当晚,皓月当空,晋王府中,李隐正与谋士将领聚饮,房玄龄、宋正本等人自是都没缺席,长孙无忌、刘文静等也赫然在列。
李隐终于得以领兵出征,本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才对,然而酒过三巡之时,李隐却长叹了一声,脸露忧愁之色。
“晋王可是在为刘武周之事所担忧?”刘文静感到有些诧异的向李隐问道。
李隐摇了摇头,“刘武周实力雄厚,但我又岂会怕他?我忧心之事,不在外敌,而在萧墙之内!”
李隐这话说完,刘文静等人都是面面相觑了一会,随即低头沉思起来。
李隐继续道:“自从我讨灭陇右以来,东宫便对我晋王府敌意甚深,李如坤之案中,若不是我恰巧碰见了长孙叔父,他现在还能安然的坐在左骁卫大将军的位置上?所以我此次出征,不怕刘武周,就怕东宫再度使出手段,让留在长安的人横生祸事。”
刘文静若有所思的看向李隐,“不知晋王以为,东宫下一步要对付的,是我们当中的哪一个人?”
李隐目光凝视着刘文静,“我认为,东宫下一步要对付的,便是先生您了!”
李隐此言一出,厅中众人心中都是一惊,刘文静更是惊诧万分,“他们怎敢如此?”
李隐的所言,并非是凭空猜测,因为在历史上,刘文静便是在今年冬天被杀的,罪名还是谋反的大罪,不仅自己人头落地,家也被抄了,下场可谓是凄惨无比。
“先生最近可是常有抱怨之言出口?”李隐向刘文静说道。
刘文静听后,愣了一下,随即额头有冷汗冒出,“晋王是如何得知的?我最近确实在酒后说些糊涂话,事后也常为此感到后悔。”
太原起兵之时,刘文静位居大将军府司马之职,算起来与裴寂的职位声望大致相当。
在进军关中的过程中,刘文静出谋划策,东征西讨,而裴寂只会溜须拍马,然而如今,裴寂官居仆射,又据有优于众人的府第,而刘文静的官职仅为纳言,所受赏赐之物,与众人没什么两样。
再加上裴寂最近屡屡铸下大错,却没遭受什么惩罚,所以刘文静对此感到很是不满。
李隐没有回答自己是怎么得知的,反而说道:“我既然都能知道先生的抱怨之言,有心之人定然也能知道,若是他们以此多加利用,要想污蔑、陷害先生,并非什么难事,而先生又是我在朝中最主要的助力,所以我才会猜测东宫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先生您。”
经过李隐的一番解释,众人都觉得他的猜测不无道理,刘文静的处境确实已是岌岌可危。
历史上的刘文静之案,疑点重重,李隐前世读史书看到此处的时候,心中便有诸多的疑惑。李渊一向御下甚宽,许多犯了事的官员,最多也就革职流放了事,更何况刘文静又是开国功臣,怎会落得凄惨的下场?
这其中只怕也是牵扯到李建成与李世民的争斗,即便现在刘文静的投靠之人换成了李隐,只怕也是难逃敌人的狠毒之心,因为李隐若是失去刘文静,无异于断去一臂,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将会大为减弱。
刘文静这时的神色已恢复如常,他沉思了良久,“那晋王以为,我该如何应对才好?”
李隐看向了房玄龄等人,笑道:“这就得我们一起来合计合计了。”
……
七月初六,李渊驾临华阴,带领百官至长春宫为已聚兵完毕,准备出潼关的李隐送行。
自昨晚前,华阴便是狂风大作,这时更是吹得旌旗猎猎作响,李渊向李隐嘱咐道:“皇儿此次出关,切勿急于与敌交战,摸清了敌方虚实,再行出击不迟。”
李隐久经战阵,该如何对付刘武周,自是不用李渊来教,李渊对此也是很明白的,只是此情此景,李渊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所以便只好随意的嘱咐了李隐几句。
李渊与李隐父子之间,早已非蛰伏晋阳之时那样无话不谈了。
“儿臣定不负父皇以及关中父老的所托!”李隐身穿黄金甲,单膝跪地的大声答道。
李隐的言语间,透露出极大的自信,但李渊与百官听后,并不觉得他是狂妄自大。要是非要百官在这时找出一个能挽河东危局的人物来,无论是谁,定是毫无疑问的首先想到晋王李隐。
毕竟李世民尚有高墲之败,而李隐却是毫无败绩,乃大唐中流砥柱一般的人物。
“呜呜!”沉闷的长号吹响,李隐踏着马镫坐上了黄骠马,向李渊与百官抱了抱拳,随后骑马到了中军所在,传令全军后,带着十万大军向东而行了。
李渊在李隐率大军离开后,带领百官祭华山祷告天地而返。
李隐兵出潼关,过蒲州,入绛州,最后屯兵于柏壁(位于绛州治所正平城南边,今新绛县西南二十里处),派士兵自永丰仓运粮到此储粮,并不出战,与宋金刚相持于此。
大唐与刘武周的柏壁之战,就此开始!
对于刘武周,李隐早已和房玄龄等人商议好了应对之法。
战争,除了是前线将领间的较量外,更是双方国力的较量,现在的大唐,据有关中、陇右、河西、巴蜀等地区,地广民众,物产富裕,又占据着永丰仓等隋朝遗留的大粮仓,单论战争潜力,已为当今天下的第一。
这便是大唐自年初以来,即使是四线作战,即便是征战不断,仍有应敌之力的原因所在。
反观刘武周一方,起兵之时占据的马邑、楼烦、定襄等地,都非产粮之地,人口也不多,今年攻唐后,地盘急剧增加,实力暴涨,可谓是一口吃成了个大胖子,隐患颇多。
所以,李隐的对敌策略,便是于这柏壁与敌相持,然后使用各种手段,侵扰刘武周的后方,待到宋金刚的军队露出破绽之时,再一举出击,将其彻底击败!
………………………………
第228章 裴氏父子来归唐
一开始的时候,王世充因为裴仁基、裴行俨父子骁勇善战,所以很看重他们,篡隋登基后,以裴仁基为礼部尚书,以裴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还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裴行俨,对他们父子可谓是重用有加。
裴仁基、裴行俨父子投降王世充本来只是迫于形势,但见王世充如此重用自己,也是感到颇为欣慰,产生了要向王世充完全效力的想法。
但是后来,王世充又因为裴仁基、裴行俨父子在李密旧部中的威望太高,所以对他们父子渐渐产生了猜忌之心,不仅向裴家的住宅派暗哨监视,还往裴家父子的职务中安插了打小报告的人物,让那些人每天都向他禀告裴家父子的一言一行。
裴仁基、裴行俨父子渐渐的察觉到了王世充对自己的所布置的那些手段,内心感到不安,怕王世充终有一天会对他们下毒手。
于是与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宇文儒童之弟尚食直长宇文温、散骑常侍崔德本谋划杀死王世充及其党羽,重新尊奉皇泰主杨侗为君主。
然而他们的计划,又怎瞒得过疑心病重的王世充?
宇文儒童、宇文温兄弟和崔德本三人,都是坚定的保皇党,一心想要恢复隋室,皇泰主被王世充废掉后,他们这三人多方联络走动,早已引起了王世充的注意,但王世充一直是对他们三人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一直暗中观察,没有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