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隋唐之李家庶子 >

第11章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11章

小说: 隋唐之李家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李隐停顿了一下,再次眼露凶光的看了一眼众人,“要是谁再敢做出违反军纪的事情,我能饶你们,我手中的刀却饶不了你们!”

    除了少数几人外,大多数人见此,都不由的打了个冷颤。特别是刚才那几个有分参与赌博的,真怕李隐又将他们给杀了。

    但李隐杀张平,只是为了杀鸡儆猴,震慑众人罢了,效果既然已达到,便没必要在动杀戮了,只是可怜了张平,无端端的就这么丢了性命。

    张平的尸体被抬下去后,众人也开始操练起来。

    李隐在一旁看着,再次皱起了眉头。

    兵痞只要不敢不听命令,便跟普通士兵没什么两样,年纪稍大的,力气虽然肯定不如年轻人,但胜在经验丰富,也还勉强过得去,但那几个连武器都抓不稳的,怎么能上战场?

    而且,他这一旅满员应该是两百人整的,现在数来数去,也只有个一百四十七人,整整少了五十三人,这李隐可不能接受。

    于是,他再次来到了唐俭的营帐,向他询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唐俭一本正经的说道:“近日鹰扬郎将大人正在扩充亲卫队,从各个团旅抽调,你们旅缺的那些人,都是被调走的精兵。

    李隐道:“那几时才能补齐缺失的人员?”

    唐俭道:“这个上面自有安排,李旅帅还是耐心等候吧!”

    李隐听后,只得无可奈何的退了出去。

    然而,过了三天后,李隐发现缺失的五十多人,还是一个没被补上,他问了其他旅的人后,发现都是早已补齐了。

    李隐瞬间知道了这里面有猫腻,于是立即理直气壮地去唐俭那里大吵起来,看他的架势,似乎是一定要让唐俭给他补齐人员才肯罢休。

    唐俭自知理亏,所以不敢拿李隐怎样,感到头疼不已,心想:“窦夫人啊窦夫人,你这可真是给了我个大麻烦啊!”

    忽然间,唐俭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李旅帅,实话跟你说吧,十五日一过,我们就要出征北上了,现在各处人员都已被安排妥当,你这旅的人员我看是是没时间补齐的了。”

    唐俭说到这后,缓了一口气,继续道:“不过,我可以向郎将提议,让你自行招募那缺失的五十七个人,你看如何?”

    李隐有些迟疑的道:“可以是可以,但我朝能自行招募士兵?你别不是坑我吧?”

    唐俭哈哈一笑:“那五十七个士兵,俸禄虽然可以照常发,但他们却不能算是府兵,不能获得战功升迁,就算是兵营中的杂役,向上头报个备的话,没人能说什么的了。”

    他虽这样说,但李隐还是不愿冒太大的风险,“相关文书下来的话,我便可以去招募,不然我可不干。”

    唐俭只得道:“放心吧,你要的文书很快就会到的!”

    他这话没有夸大,仅仅过去两天,相关的文书便递到李隐面前,允许他去招募五十七个“兵营杂役”,不过却限定他在两天内招募完成,逾期不算。

    李隐领命出了营寨后,唐俭眯起眼,嘴角掀起了一个幅度:“这么短的时间内,量你也招不了多少人,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李隐招齐了人,那些没训练过的新兵,在战场上能有什么用处?只怕会让他死得更快吧!”

    然而半天不到的时间,李隐就重新回到了营寨,而且还带来了五十七个人,一个没多,一个没少。

    唐俭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想道:“怎么可能这么快,难道那小子是随便拉些人来凑数的?”

    怀中疑惑,唐俭在唐顺等人的陪同下走出了营帐,来到了李隐所在的辖区,此时各个士兵都在热火朝天的训练着,没有一个是在偷懒的。

    对于普通的士兵,唐俭自然是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但基本都见过、认得脸,所以哪些是新招募的,他现在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唐俭首先看到的一个新兵,竟正在举着个四十斤重的石锁,这也没什么,他麾下许多人都能做到,但那新兵却举得脸不红,耳不赤的,这可是他亲卫队的精兵才有的本事,他一个新兵,是怎么能做到的?
………………………………

第十七章 出征

    “这李家的庶子的运气真不错,竟找了这么一个好苗子。”一旁的唐顺小声嘀咕了一声,这话其实也是唐俭想说的。

    然而,当他们看向下一个新兵的时候,发现那人正弯弓射箭,而且箭无虚发,每一箭,都稳稳的射在了靶子的红心上。

    他们再看向一个在打桩的新兵时,见那士兵出手速度快,力量感足,每一击都会打得桩掉落木屑,这水准,已是只用少数的将官才有的了。

    这个士兵不是别人,正是与李隐亲若兄弟的周安。他已和罗老汉的女儿定下的婚事,原本打算在下个月成亲的,但得知李隐要招人出征高丽后,便硬是要跟来,态度十分的坚决,李隐无奈,只能如了他的意,他的婚事,看来只能推迟到回来了。

    唐俭与同来的几人见到这后,默然不语的看向彼此,脸上满是震惊的神色。接着看下去后,发现其他的新兵,各方面的素质,也都不必前三个人差。

    “这李隐,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招募到这么多的好兵的?”唐俭等人心里都是疑惑不已。

    李隐之所以这么快将人招齐,自然是因为,他们其实就是在他庄院中的那些兄弟。

    这些人在翠云寨的时候,就跟随李隐训练,实力突飞猛进之下,都对李隐十分钦佩,至此死心塌地的追随他下山,现在则被他趁机招进兵营中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隐没再出营寨,一直在与将士一同训练。

    这个时代的士兵训练,主要分为三个项目,分别是打熬体力、练习战技、操演阵形。

    古代士兵打熬体力的方式,和现代有所不同,并不练习负重跑什么的,主要是练石锁和砸木桩。在练习上更注重力量,而不是耐力。

    练习战技,也就是练习刀弓等武器的使用技巧,有打靶的单人练习,也有两人一组的对练。

    操演阵形,看起来和现代练队列类似,但目的和要求很不一样。

    现代队列练的是纪律性,而这个时代是真练阵形的,而且变化比现代的队列多得多,但是要求却不高,像整队时间,站位准确,要求都是比较低的(这时的士兵大多是文盲,要求高了很难做到)

    而这三种练习,首重战技,次要体力,最后才是阵列。这主要是和这三种练习的效率有关,战技这东西练的最快,体力次之,阵列最慢。

    对于这三种练习,李隐结合自己前世的经验,再通过反复的实践研究,已总结出了一套更有效率的训练方法,此时正好有机会通通用上了。

    其实要是在平时,士兵都训练的时间还是挺短的,毕竟训练士兵需要消耗更多的钱粮,不过现在是战时,才会整日不停的训练。

    ……

    正月十六日,元宵已过,天子杨广正式下令,让四方兵将北上,陆军直至涿郡,水师则赶赴东莱海口待命。

    李渊也要随军,负责管理军马兵器等后勤事物,因事情太过繁琐,便让李建成担任了的副手,李世民知道后,也强烈要求随军增长见识,李渊思考一番后,应允了。

    李元吉见自己两个亲哥哥都随军去了,也吵闹着要去,但被李渊以他年纪太小为由拒绝了,这让李元吉感到十分的不满。

    李秀宁这时正无精打采的在院中散步,忽然听得李元吉在跟李世民争吵着什么,于是便走了过去。

    “二哥,爹这也太偏心了,为什么你能随军出征,而我就只能待在家中?”李元吉愤愤不平的道。

    李世民笑道:“再过个两三年吧,到时爹肯定会答应你的。”

    李元吉一脸的不岔的道:“你跟大哥也罢,那个庶子凭什么可以带兵打战?”

    李世民严肃的道:“他虽然是庶子,但也是我们的哥哥,四弟可不能没了尊敬,而且带兵打战可不是闹着玩的,可谓是凶险无比,一不小心就会丢了性命,更加不是你这年纪能想的。”

    李元吉还待争辩,却听得背后传来一阵声响,走过去一看,却又空无一人,只是地上多了条熟悉的手帕。

    李世民将手帕捡了起来,手帕上秀了两个小字“秀宁”,疑惑的道:“三姐的手帕,怎么会掉在这里,他来过吗?”

    他们两人四处张望了一会,但是并没发现李秀宁的人影。

    ……

    “驾……驾……”李秀宁骑着匹枣红马,飞奔出了洛阳城。

    “他是为躲我,才会随军出征的吗?真是个笨蛋,怎能连性命都不要了!”李秀宁在心里暗骂道。

    李秀宁骑马技术很好,她并不是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娇弱女子,骑马射箭、舞刀弄剑,样样在行。

    她很快便来到了孟津渡的营寨中,却被留守的士兵告知,营中的将士已刚刚杨帆出河了。

    李秀宁二话不说,立即翻身上马,沿着河边急追而去。

    只见黄河之上,帆影连天,不下百艘的各式战船,浩浩荡荡的顺河而下,气势如虹。

    这么多的艘战船,李秀宁又怎么能知道李隐在哪里呢?况且水流湍急,战船速度飞快,根本不是她的枣红马所能追得上的。

    追到最后,李秀宁只得气喘吁吁的停下,眼含泪水的向着变成了一个小点的战船大声喊道:“李隐,你给我回来!!”

    ……

    正在甲板上吹着冷风的李隐,忽然觉得自己听到了李秀宁的声音,立即向四周张望了一会,但并没有见到那个熟悉的倩影。

    李隐苦笑着摇了摇头,心中想道:“难道是我太想她,以致心生幻听了?”

    他叹了一口气,眺望着滚滚黄河水,暗暗对自己说:“这一仗打完后,她应该就差不多会忘记我了,就让这场无谓的孽缘,被时间磨蚀掉吧!”

    对于这场战争,现在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能比较轻易的结束,然而只有李隐知道,这将会是一场旷日持久,且艰苦无比的战争。

    他们正月十六出发,一直顺流而下,速度十分的快,只二月下旬,便已来到了目的地东莱海口,在那等候天子杨广的下一步命令。
………………………………

第十八章 来护儿

    大业七年二月十九日,大隋天子杨广自江都北上,御龙舟,渡河进入永济渠,二十六日,杨广正式下诏,通告天下诸藩,他将御驾亲征,讨伐高丽!

    同时,他还命令幽州总管元弘嗣到东莱海口造船三百艘,并限时两个月完成,否则相关人员要受连坐。

    官吏们督促工程,工匠、役丁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昼夜站立在水中工作,不敢停下稍微休息一下,他们自腰以下都生了蛆,据后世史书记载,病累而死去的人,十之有三四。

    ……

    时间已来到了三月暮春时节,草长莺飞,风光迷人,然而现在在东莱海口的人恐怕没有一个会有心去欣赏这些美景了。

    因为此时,这附近的人,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挂起了招魂的白幡布,哭泣之声终日不绝。

    “唉,仗还没打,就死了那么多的人,真难相像这仗打完后,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李隐这时站在营寨的瞭望塔上,麻木的看着不时飘过尸体,心中感慨万千。

    杨广这个皇帝,能力是有的,然而他似乎做什么事都是那么的急切,你叫人做战舰就做吧,为什么非得加个仅仅两个月的期限?

    这并非单个案例,修建都城洛阳、修大运河等庞大的工程,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的,其中的死伤也是数不胜数。

    虽然知道这场对高丽的战争,对大隋朝的百姓来说,就是一场惊天的灾难,但李隐却并不能改变什么,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旅帅而已。

    以杨广偏执的性格,就算是纳言苏威等当朝重臣去劝他,也肯定是无济于事的。

    李隐现在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训练手下士兵,以应对接下来残酷的战争。

    李隐和那些从翠云峰就跟随他的手下们,陆战的技巧、经验,都已十分充足,但对水战却还属于门外汉,正好趁杨广下一个命令还没到来前,将这个短板给补上了。

    四月十五日,杨广的车驾终于到了涿郡的临朔宫,随从车驾的文武官员九品以上的,都命令给宅邸安置妥当。战争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天下的中心似乎一下子移到了这个东北之地。

    五月,命令河南、淮南、江南等地制造兵车五万辆送往高阳,以供装载衣甲幔幕,命令士兵们自己拉车;再次征发河南、河北民夫三十万,以供应军需。

    七月,杨广又下诏,征发江、淮以南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