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战将王玄策 >

第219章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219章

小说: 大唐战将王玄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而使得佛教在我大唐日渐兴盛,再加上我大唐今日之陛下与皇后均信奉佛教,所以,这佛教在我大唐目前也算是大兴。”王玄策轻押一口茶水之后,对行明法师回复到。

    “这都是佛陀的荣光呀,向来没有一个宗教可以在一个地方长久,特别是在我这五印度大地之上,佛教与婆罗门教本自一脉,这些年来,在这根本的教义问题之上,似乎已经难掩佛教之颓势,特别是这鸠摩利罗出现以后,已经让佛教在百姓之间的根基,日渐消亡,所以老僧也时常担心这佛教的未来方向。听长史这么一说,老僧心中倒是宽慰了不少,毕竟这佛陀的荣光,依旧存留世间。”行明法师面带悦色的对他们三人回复到……

    “多谢大师,看得起我大唐,咱们这五印度,向来就是佛教的根基。朝代也有时常的更替,而这宗教也有兴亡往复,这佛教自诞生以来,也出现过多次兴亡更替,我想这次也断然不会例外,这仅仅只是一时的消沉罢了……”王玄策安慰行明法师到……

    “王长史所言甚善,希望如此……”

    “我等此次前来,另一方面,就是准备礼拜这佛陀遗留在咱们五印度大地上的两颗至宝佛指骨舍利和佛顶骨舍利,可惜的则是,这两颗至宝,目前均下落不明,不知大师可曾知道其下落否?”因为也算是老友,更了解这行明法师之为人,所以,王玄策就打开天窗直接问到。

    “这件事情,这些年我也听别人说起过此事,当时这佛顶骨舍利在这劫比他国之大珈蓝寺供奉,而这佛指骨舍利则是在这曲女城的王宫之内供奉,可惜的则是因为十年前阿罗那顺的行梵灭释,以及篡权夺位,就失踪不见了,这些年老僧也曾打探过这两颗至宝的下落,可惜的则是依旧未曾获得丝毫的线索,当时那几年,还怀疑是不是王长史给带回大唐了呢?最后发现却不是”这行明法师轻轻的押了一口茶之后,话锋一转微笑着对王玄策等人说到。

    阅读网址:m。


………………………………

第四十六回:鹿野寺再谈舍利 佛像前诚心许愿(下)

    “哎,大师这是哪里的话,玄策向来不干这偷鸡摸狗之事,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素养,更是使节使命的使然,如若此,如何能够结交这诸国,如何能够让别人信服。当年这佛牙舍利,是这戒贤法师再三相赠,玄策不得已,才将其带回大唐。如今在我大唐也庇佑这我们的万千百姓,大放光芒。”王玄策如实相告到……

    “哈哈,所以嘛,老僧断然感觉王长史不是这样的人,不知你们这次出使这五印度,可曾打探到这两颗至宝的下落?”

    “实不相瞒,至如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之时间,我等也游历了这五印度甚多的山山水水,明面上或者暗地里,都在不时的打探,可是均未曾寻获其中的丝毫踪迹,所以,也深感惋惜,只希望这佛陀的至宝,千万不要蒙尘呀……”王玄策带着一丝忧虑回复到。

    “王长史尽可放心,这佛陀至宝,向来不会蒙尘,并且无坚不摧,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东西能够破坏的了。既然他在我五印度消失不见,我想他正在这暗地里,寻觅这佛教兴盛的国家,前往那里佛光普照,庇佑万千百姓。”

    “如此甚好”

    但见这行明法师顿了一下神,转念一想道:“其实吧,听闻王长史刚才的一番话语,以及这么多年以来的接触,老僧还真想这两颗佛教至宝能够也像这佛牙舍利一样,流转到大唐。”

    听得他的这番话语,王玄策等人也是一愣,这是什么意思,是要试探他们吗,虽说王玄策一时也拿捏不准,但是依旧将心中所想,如实相告到:“大师这话何解?这两颗宝物可是佛教的圣物,我大唐国可是万万承受不起这份荣光。”

    “唉,王长史千万不要介怀,这乃是老僧发自肺腑的话语,如今我五印度佛教凋零,即使这两颗舍利被安然的供奉,也起不到佛光普照的作用;况且你们大唐如今四海一统,国力强盛,佛教日渐兴盛,如若这两颗舍利,能够流转到你们大唐,这佛教必定会大兴,佛光也将更加的光光四射。而这也是老僧身为这佛陀弟子,所愿意看到的,毕竟佛陀的荣光依旧留存人间。”行明法师注视这王玄策等人,如实相告到。

    听得他如此之说,王玄策也大致了解了行明法师之心思,于是也发自肺腑的相告到:“如若此,也真是我大唐的幸事。在我等前来之时,玄奘法师也这样告知我等,觅获所有佛陀的至宝,都应该秉承一颗善心,该属于我大唐的自然就会来到我大唐,如若不是我大唐的,即使用武力抢夺而来,也必定是灾祸一件,所以,也请大师放心,我等必定秉承一颗平常心,一切顺其自然……”

    “王长史能有此番心境,不仅是你们大唐的幸事,更是我们这佛教界的幸事呀,如此,老曾也放心啦,走,斋饭应该准备妥当了,咱们去用斋吧,请王长史尝尝我这鹿野寺的美食”行明法师心情舒缓的对着王玄策等人说到……

    于是,一行人,就跟随这行明法师,到了这鹿野寺的斋堂,好好的享用了一番美食,算是结束了这疲惫的一天……

    又是一个风和日丽,阳光静美的一天。这鹿野寺不仅因为年代之久远,更因为历来是佛陀生活的地方,所以这寺院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也是颇为宏大,至如今八个院落相连,亭台楼阁层层叠叠,不仅华丽之极,更是颇为雄壮。整体看起来,丝毫不比这五印度一些小国之王宫差上丝毫。所以,整体看起来,这就是五印度现存的香火最为鼎盛之寺庙。

    只见今日的朝阳,泛出红色的光晕,笼罩在整个鹿野寺的上空,不少的鸟儿,也在这鹿野寺的上空叽叽喳喳的盘旋来盘旋去,感受着晨钟与佛音的沐浴,看起来不仅灵动,更是巍峨。

    随着这行明法师等人早课的诵经完毕,王玄策等人也都换洗一新,按照官位等级,穿上了大唐的各色官服。用过这早膳之后,就敬候这行明法师的庄重邀请……

    没多大一会,就见行明法师的侍从,快步走到了王玄策等人的禅房,施了一礼之后,和颜悦色的对他们说道:“王长史,师父那边已经准备完毕,恳请王长史前往这大雄宝殿,礼敬佛陀”

    于是,这王玄策,引着周陈二人以及各位大唐使团的成员,带着即将准备敬献的紫衣袈裟以及七宝戒刀,跟随侍从,来到这大雄宝殿跟前……

    只见今日的大雄宝殿,不仅巍峨端庄,更是伴随着各色佛音,显得气派异常。一个个身着崭新僧服的僧人,双手合十,自大殿门口向两旁延伸开来。而在这大雄宝殿之内,不少高僧大德身披五色袈裟,端坐在这佛陀坐像的两旁,以最隆重的礼节等候这王玄策等人的到来。

    而这行明法师则是带领着两位师弟,也是身披崭新的袈裟,在这大雄宝殿门口,静静的等候。看着王玄策等人随着侍从前来,行明法师随即就引着两位师弟,快步走了过去,施了一礼道:“鹿野寺寺主行明,恭候大唐国王长史前来观瞻礼佛”

    王玄策也是双手合十,施了一礼之后,欣慰的说道:“多谢大师的一番美意与盛情相接”。

    在这一番礼节性的交谈之后,行明法师就引着王玄策与众位大唐使节,步入了这大雄宝殿。随着王玄策等人的到来,这众多僧人,不仅奏响了佛乐,更是念起了佛经。望着这尊高大的鎏金佛像,不仅慈眉善目,更是俯视这芸芸众生,王玄策也是满心欢喜。

    随即,就在行明法师的引领之下,拈起三炷清香,在这酥油灯上,静静的点燃之后,拜了三拜,将这清香插入了佛前的铜制香炉之中,跪在这佛前的蒲团之上,诚心实意的坐了一番祈祷与礼敬。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看下回……

    (本章完)


………………………………

第四十七回:鹿野寺敬献袈裟 施鹿林再讲佛陀(上)

    在王玄策的心目之中,所有的礼敬与祈祷不外乎只有一件事情,就是保佑大唐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不仅是其此行的根本目的,更是他内心的释然。细细算下来,他应该是这大唐立国以来,出使国家最多的使节了……

    经过这么多次的出使,以及沿途的所见所闻,他也深切的感觉到只有国家安定,百姓才可以安居乐业,只有百姓安稳,社会才会更加的和谐幸福。因此他渴望和平,憧憬和平,只希望大唐的这份和平可以保持的更加长久一些……

    于是,待其诚心礼敬完毕佛陀塑像之后,随后就是周陈二人代表这大唐使团的所有使节,也做了一番诚心的礼敬。接着只听这行明法师对他们回礼道:“老僧感谢大唐国皇帝陛下以及皇后娘娘,能够派遣王长史前来我鹿野寺礼敬,这实在是我鹿野寺莫大的荣幸。”

    王玄策于是微笑着双手合十,答礼道:“大师不必客气,这是应该的,还有我等这次奉命而来,除了观瞻礼敬之外,还有这敬献袈裟的使命。咱们这鹿野寺是佛陀在世之时,时常讲经说法之地,所以,我等准备将这紫衣袈裟一件,以及七宝戒刀一柄,敬献的贵寺,以礼敬佛陀,恳请大师能够代为收下”。

    随着王玄策话音刚落,但见他随手一示意,小六已经带着另外一位使节,托着用红绸装点的托盘,而这托盘之上正是这两件至宝。看着如此奢华的大气的宝物,这行明法师也是微笑着说道:“既如此,老僧就代为收下,必定每逢正朔之日,在这佛前,为大唐祈求风调雨顺,更为大唐的皇帝陛下与皇后娘娘祈求平平安安”。

    “多谢法师”王玄策也是双手合十的回了一礼的答复到……

    随着梵音佛乐的响起,在这行明法师的示意之下,侍立在他左右的两位师弟,就恭恭敬敬的接过了这两件至宝。随着梵音佛乐的再次响起,以及行明法师的一番佛前礼敬之后,这敬献袈裟的仪式也算就此结束。

    除了这礼敬,另外的一件事情就是观瞻这佛之遗迹,因此在行明法师的带领之下,王玄策等人参观了这鹿野寺之后,就随着他来到了这鹿野寺墙垣西侧的三龙池边。

    只见这鹿野寺西侧有一清澈的方塘,面积也不是太大,方圆二百多步,只见这方塘深不见底,沿岸均为这青石堆砌而成,青石之上布满了不少苔藓,看上去已经颇有年头。在这方塘的东北角的岸边,一块高约一米左右的条形石头之上,盥洗池,三个梵文大字,深深的镌刻在上面。

    待行明法师将他们引到此处之后,于是开口解说到:“这块方塘,名唤盥洗池,乃是当年佛陀在此处盥洗沐浴之处。”

    沿着这不大的方塘,众人随着行明法师静静的走了一圈之后,顿感这心情舒畅了不少。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曾经是佛陀盥洗之处,更因因为这周围的环境,太过于清新自然。

    随着行明法师的脚步,礼敬完这盥洗池之后,众人就向西走了二百来步,在这里也有一个不是太大的池子,和先前见到的基本一致,方圆一百八十多步,池塘的岸边也是用青石堆砌而成,依旧长满了不少苔藓,而在这岸上,则是一排排高大的菩提树,将倒影映衬在这方塘之上。当然,也在这方塘的东北角有这一块一米来高的石头,上面也是梵文抒写的三个大字,“洗器池”

    待行明法师带着他们沿着这方塘的岸边,缓缓的走了一圈之后,走到这石头旁边,他就再次开口解说到:“这块小一点的方塘,名唤洗器池,是当年佛陀洗涤器物的地方”。

    随着这方塘的礼敬完毕,众人就在这行明法师的带领之下,继续往北走了二百来步,就来到了一个最小的方塘面前。这块方塘和先前讲到的两块方塘依旧基本一致,也是用青石装点沿岸,苔藓也是布满了青石,池水也是清澈碧绿,水深也是深不见底。依旧在东北方向有一块一米来高石头,上面三个梵文大字镌刻于上:“洗衣池”。

    如先前一样,待行明法师引着他们,沿着方塘的岸边缓缓的走了一圈之后,就开口对他们解说到:“这块最小的方塘,名唤洗衣池,乃是当年佛陀洗衣之地。”

    “这三池塘,除了面积的不同,看起来也别无二至哈”王玄策随口就向众人说道。

    “王长史,请往这西北方看,这还是有些微差别的”行明法师于是,就用手指向了这洗衣池的西北方。

    随着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块巨大的方正石头,正静静的矗立在这池塘的西北角。

    “多了一块石头”周曾随口就秃噜出来了这样一句话。

    “对,多了一块石头,走,咱们到这前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