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战将王玄策-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哈,兄弟不必多礼”说着就赶忙伸手扶了一下王玄策,随即又回了一礼道:“兄弟这不远万里,第三次出使我五印度,真是辛苦啦”但见这利罗阇面带笑意的对他寒暄到。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这不仅是为了我大唐,更是为了两国之友好交往续写新的篇章”王玄策颇为有礼的回复到。
于是,随着众人的一番温情寒暄,他们就被这利罗阇引入了这曷利沙国之枢密宫中。
有其母必有其子,虽说当时的曷利沙国王宫自从被阿罗那顺篡夺王位入主以后,装饰的颇为华丽奢侈。但是自从这利罗阇坐稳这曷利沙国的王位之后,却又展现出了简朴之风。此时的枢密宫,不仅恢复了其母王向来的风格,更是将这种简朴的作风发扬光大,只见这亭台楼阁之间少了黄金的点缀,多了花草的修饰;宫殿内部少了珍珠玛瑙的组成的图案,多了贝叶制成的书籍;使用器具,少了珠光宝气的镶嵌,多了原本就有的纹路与美感。
看着这一切,只听这王玄策夸奖到:“这一别十年,没想到这王宫之中变化也是如此之大,看起来舒坦了不少呀。”
“哈哈,的确,以前太过于富丽堂皇,本王看着也甚是碍眼。这不,这后来的所有装饰,都是有爱妃亲自操办的。”利罗阇不由得,就向王玄策说起了这薇迪娜的功劳。
“怪不得,但看这满眼的花花草草,这都不像是大王的作风;看来还是王后的审美,的确是比咱们男人高出不少呀。”众人一边走着,王玄策则一边随着他的话语,夸奖着薇迪娜。
“王长史过奖了,这宫殿馆舍的珠光宝气,也仅仅只是一种点缀罢了,虽说给人大气,奢华的感觉;但是咱们骨子里都不是这阿罗那顺,阿尔米塔之流的人物……”薇迪娜也是谦虚的说道。说到这里,但听这薇迪娜话风一转,就接着问到:“不知这阿罗那顺一家人,最后到了你们大唐,结局如何?”
“在我归国之后的第二年,我们的太宗皇帝就已经晏驾了,现如今继位的是他的嫡三子。虽说这阿罗那顺犯下了滔天的大罪,但是先帝感念他也是一国大王,于是就赦免了他,废为庶人,在长安城一处不大的宅子,了却了残生。后来,我当今陛下就将他的塑像,矗立在了这先帝的昭陵之前。这昭陵前面,总共有十四国国君,均是那些年被我们大唐征服过的国家。在四年前,阿罗那顺因为病重就去世了,而阿尔米塔,当时也随着他去了。在他走了之后,还是我们,给他找了一块墓地,简单的埋葬了。”王玄策就随着他们的话语如实相告这……
“这罪大恶极之人,如此看来,倒是便宜他了”利罗阇随口就回到。
“哎,大王,这正是这大唐陛下的高明之处,如若一刀斩了这阿罗那顺,他也感受不到这余生后几年的痛苦,如此这般,也让他这向来养尊处优之人,体验一番生活之艰辛,也算是对他的一种心灵摧残不是。”薇迪娜就说出了这不同的反驳意见。
这一句话说的王玄策等人为之一愣,怎么感觉这句话怪怪的,不过看着利罗阇哈哈大笑,也就强忍着这份尴尬,陪了一个笑脸……
随着谈话的进行,一行人就进入了这枢密宫的正殿。利罗阇随即端端正正的坐在了这王座之上,而薇迪娜也颇为端庄的安坐于其一旁。按照应有的礼仪,王玄策接着就正式的呈送上了李治签发的大唐国国书,而利罗阇也按照这应有的礼节恭恭敬敬的接过了这份国书,至此,这两国相交的礼节才算基本走完。
分宾主落座之后,只听这利罗阇开口问到:“我听王弟在书信中提起,王长史这次出使我们五印度,一方面是为了这礼敬佛陀,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固这已经开通的唐番道?”
“一切都逃脱不了大王的眼睛,的确如此。自从玄奘法师归唐之后,佛教已经在我大唐兴盛起来;我皇帝陛下与皇后娘娘也为虔诚的佛教信徒,故而这次差遣我等第三次出使五印度。再加上如今四海升平,五印度的不少特产,宝物也随着唐番道的繁荣而时常充斥着长安的街头,所以陛下也有了加固此等友谊的想法。于是就差遣我这等微末小吏出使贵国。”王玄策随口就回复到。
“长史过谦了。的确,自从您第二次出使我五印度之后,随着这唐番道的开通,增进了两国之间的友谊,看看我和王妃身上这华丽的丝质衣服,都是通过这条贸易通道,进而传入我五印度的。还有这纸张,在前两次你出使之时,我五印度,纸张则是名贵珍品,现在也渐渐的变成了平民化之物,这一切都是长史您的功劳呀。”利波羯看了一眼薇迪娜之后,微笑着对他们说道。
“大王过奖了,这都是玄策应该做的事情”王玄策谦恭的回到。
“所以呀,请长史放心,即使您不出使我五印度,我五印度的列国国王也断然不会断了这条贸易通道,究其原因就是各国都获得了利益,得到了应有的好处,在钱的面前谁会给他过不去呢?”薇迪娜随着他们的话语就回话道。
“王后所言甚是,这条贸易通道不仅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更产生了让玄策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在刚才我等还遇到欣喜之事?”王玄策顺着她的话语就接话到。
“哦,不知你们遇到了何等欣喜之事,说来听听”利罗阇与薇迪娜异口同声的向他们问到。
编者说:据史料记载,唐番道的开通,为后来,两国之间物质的交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基本上每年在这条道路上都有很多僧侣和商人的足迹……
(本章完)
………………………………
第三十三:话交流永结同心 舒心胸再谈舍利(下)
于是,这王玄策和陈茂材相识一笑之后。只听这陈茂材这样给他们说道:“让我们没有想到的则是,通过这条贸易道路,百姓自发的将我们大唐的美食豆腐脑,就引入了这曲女城,刚才我们还每人吃了两碗呢,顿时就缓解了这甚多的思乡之苦啊。”
“豆腐脑,此乃何物,请陈兄弟详细说给我等听听”薇迪娜颇为有礼的向他们请教这。
“这豆腐脑呀,顾名思义,就是用豆子做成的食物,因为为乳白色,像人的脑花,所以就称作豆腐脑”周陈还不等陈茂材开口,就抢先一步说道。
这一说,顿时让这未曾见过这东西的,利罗阇和薇迪娜以及列位臣工,微微一愣,感觉到了一阵寒意:像脑花一想的东西,多渗人呀。
看着二人与众人大变的表情。这陈茂材随即就瞥了他一眼。连忙说道:“瞎说,你呀就别和大王和王妃开这等玩笑了?”陈茂材这一句话,瞬间就让利罗阇和薇迪娜回过了神,也让王玄策宛然一笑。
看着被自己惊吓住的二位,周曾也乐呵呵的笑了。
“十年了,周兄弟依旧没变,还是如此的好开玩笑”利罗阇也是无奈的一笑,对着他们说道。
于是,这陈茂材就随着他们的话语,清了清嗓子之后,这样给他们说道:“这黄豆,不仅在我大唐有,在你们五印度也有,我们前两次过来,发现在这五印度各地,黄豆也均是煮食或者腌制之后做成酱汁使用。其实在我大唐,这豆子研磨的历史已经有八百多年了,百姓通常是将豆子用清水泡制之后,再用石磨细细的研磨,研磨出浓稠的豆汁,经过筛子的过滤,将杂质尽数去除。然后就可以煮沸了,这就是豆汁。如若在这豆汁之中点上一些石膏的制成的卤汁,过一小会,这豆汁就会凝固起来,变成固体;如若多加一些石膏,经过压制之后,就成了豆腐。而这豆腐脑,则是有豆汁制作而成的,不仅雪白雪白的,而且入口即化。这样制作出来的美食,我们就有了这么文雅的一个名字,豆腐脑。豆子经过这样的制作之后,不仅有助于我们的消化,也不会让人腹胀,所以,深得我大唐的百姓之喜爱。”
“对,茂材说的即是,在我等刚才入了这曲女城之后,就在咱们曲女城发现一对夫妇开了这样一家店铺,一问方知,他们早些年均来往于长安与曲女城之间,这些年随着身体状况的下降于是就开了这样的店铺,就将这大唐的美食,带入了咱们曲女城,刚开业还不足十日,毕竟对咱们五印度来说这是一新鲜食物,不少百姓还接受不了,但是对我们来说,这手艺丝毫不比大唐做得差,特别的地道。”王玄策也随着陈茂材的话语,补充道。
“对,这豆腐脑在我大唐分为两种吃法,其中一种为咸口的,就是撒上芝麻盐,浇上卤汁之类的;另一种就是甜口的,因为以前我们的糖通常饴糖,就是粘稠状的那种,后来我们将你们五印度的红糖制作技术就带回了我们大唐,现在基本上放的都是红糖,这样吃起来口感也很是不错。”周曾也随着他们的话语继续补充道……
听他们这么一说,顿时让着利罗阇和薇迪娜夫妇二人,垂涎三尺,这到底是什么一个美食,竟能得到他们如此之好评。于是就详细的问清了地址,以便找个恰当的时间,也去品尝一番。不过此乃后话,正是因为利罗阇夫妇二人品尝过这豆腐脑之后,顿感味道鲜美,于是这家店的生意也大火了起来,豆制品的加工与制作方法,也在这五印度就这样传播开来……
听得他们的这一番话语,不经意间的就更加坚定了,利罗阇维护这唐番道的安全与通畅的想法。但见他转念一想道:“虽说这条贸易通道开通也就十来年之光影,但是不曾想到竟然潜移默化的给两国之百姓带来如此之大的便利与交流,佛教,制糖,各种作物的传入大唐,让大唐百姓感受到了五印度文化的魅力;纸张,豆制品制作技术,丝绸的传入,更是促进了五印度百姓生活的发展。”
“对,大王所述甚是,这条道路,就是两国之间的友谊之路……”薇迪娜依旧含情脉脉的望着自己的丈夫,带着夸奖的语气,对他们说道。
于是,这条古道,就随着王玄策第三次出使五印度的第一次到达曲女城之时,达成了在官方往来上的继续深入发展的意愿。随着一件事情的解决,自然就开始了另一件事情的对话。
只听这王玄策这样说道:“我等这一次而来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礼佛,这一路走来,也看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没想到也就仅仅十年,这五印度佛教就迅速凋零,两颗佛教至宝也是不知下落,实在是让人惋惜呀。”
“世间万物,皆有规律,潮起潮落,各有起伏;虽说这佛教在我五印度凋零,但是在你们大唐兴起,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幸事;况且这正统的婆罗门教在我五印度也已没落了甚多年,这次佛教在这教义的论述上面,败给鸠摩利罗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他们也输的心服口服。”利罗阇也是颇有一些惋惜的说道。
“是呀,这辩论之题,我也听利波羯大王说起过,前些日子,我等还去观瞻了一番这大珈蓝寺,如今真是和先前不能同日而语,所以,只能祈求这佛教后辈之中再出几个像玄奘法师这样的高僧大德,再将这丢去的面子给挣回来,将佛法再次发扬光大。”王玄策也是这番法自肺腑的说道。
“王长史所言甚善,自从这鸠摩利罗挑战各大佛寺,尽数让他们闭门授课之后,虽说佛教寺院已经失去了不少民意基础,但是我身为这曷利沙国之大王,也时常谨记母王和舅父的谆谆教诲,时常想着复兴大业,所以,也不时的资助这那烂陀寺甚多财物,以求可以维持基本的正常秩序。提倡这高僧大德努力培养一些青年僧侣”利罗阇随着王玄策的话语,继续回复到……
“如此甚好,只要保留火种,一切都有希望……”王玄策谦恭的回复到……
(本章完)
………………………………
第三十四回:驿馆之中制路线 那烂陀寺再拜佛(上)
“正是如此,这各种教派在我五印度大地上起起伏伏,只要保留火种,一切都是有希望的”利罗阇也是随着他的话语应承道。
其实在王玄策的心中,一直有这样一种感觉:在这上层社会的王侯公卿之中,只要他们信奉这佛教,这佛教也必将会像在大唐那样大兴。可是经过这第三次出使这段时间以来,当细心的了解了这五印度大地上的一切之后,他发现他们的宗教远不是这样。
比方说这桑及多国的老国王,甚至在算上这利罗阇,利波羯兄弟二人。虽说他们也信奉佛教,但是并没有达成这上行下效的结果。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在这五印度大地这四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特别是这最上层,正是婆罗门阶层,每个种姓,有这每个种姓固守下来的东西,不仅自成一体,又相互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