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心如蛇蝎 >

第58章

心如蛇蝎-第58章

小说: 心如蛇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东平王所料不差,宫中此时确已经发现国玺遗失。太后所用的宫官极是精强,密信刚刚递交到团黄手上,宫官便查出了盗印的宫人,拷问之后得知此人受过孙太妃恩惠,因此愿为其驱使,窃取玺印。团黄持信求见之时,太后正在亲自审问孙太妃。
    “盗取国玺一事,太妃有何话说?”太后声音不高,语气中却自有威严。
    被押解而来的孙太妃佝偻跪地,身上穿着素色单衣,披发跣足。听得太后问话,她慢慢抬起头来。额前几缕花白乱发,零散地贴在她苍老的容颜上。样子虽然狼狈,她的神色却出奇的镇静,慢悠悠说了句:“妾无话可说。”
    “国玺现在何处?”太后又问。
    孙太妃歪了下嘴:“无可奉告。”
    这有恃无恐的模样令太后几欲拍案。但她顾全大局,最后到底还是按捺住一腔怒火,再开口时,语气依然平静,只是多了三分生硬:“太妃入宫多年,侍奉先帝的时间甚至远长于我,岂能不知私盗国玺乃是死罪?”
    “先帝,”孙太妃冷笑一声,“太后还有脸提先帝?妾倒想问一句,百年之后,太后有什么面目去见先帝!”
    太后沉下脸:“太妃这是何意?”
    “何意?”孙太妃放声大笑,“你竟然问我何意?我儿子怎么死的,你不该比我更清楚么?”
    太后霍然起身:“你说什么?”
    孙太妃见她变色,笑得愈发欢畅。可是笑到后来,她脸上却落下泪来:“我们母子与太后无怨无仇,也一向安分度日。纵然不是太后亲生,他总归也奉你为母,敬爱有加。我的孩子到底犯了什么错,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说到此处,孙太妃猛然抬头,凄厉地质问:“戾太子有病,你为什么不报知先帝?就为你保全顾家富贵的私心,隐瞒他疯癫之事,令我儿女惨遭横死,先帝血脉几乎断绝。你,你就不怕报应吗!”
    先太子之事一向是太后的心结,陡然自孙太妃口中听到,她浑身一震,竟然良久无言。
    孙太妃只道她是默认,积攒数年的悲痛与怨愤都在此时爆发。她猛然跃起,不顾一切地向太后撞过去。
    幸而白露机敏,一早瞧出孙太妃神色有异,提前做了准备。孙氏跳起来的时候,已有五六个在旁待命的内官一涌而上,不待孙太妃靠近太后就将她压在了地上。
    孙太妃犹自挣扎不已,嘴里发出“嗬嗬”的吼声。也不知她哪里来的力气,平日里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竟让几个身强力壮的宦官都差点抓不住。最后有个内官急了,往她身上一坐一抱,才将她压制下去。
    太后却还在震惊之中,对眼前的混乱浑然不觉。直到白露再三呼唤,她才似回过神,将头转向白露。
    “还请太后示下,”白露用沉稳的口气道,“要如何处置孙太妃?”
    太后看向地上的孙太妃。花白的头发遮住了她大半张脸。虽然看不清面容,但听她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又一会儿骂,也知她必是处在极度颠狂的状态。
    太后不由自主地揉了揉额头,最后叹息着道:“押下去,严加看管。”
    盗取御印乃是重罪,孙太妃已经供认不讳,再加以下犯上,意图对太后不利,就是现在赐死她也不为过。太后此令,未免过于宽宏。白露诧异之下,不觉失声:“太后?”
    太后却不容她置疑,恹恹向她挥了下手。白露不敢再有异议,只能照做。
    “让我静静。”押走孙太妃后,太后疲倦地说。
    白露点头,命宫人散去,自己也退至室外。她刚要把门阖上,却见团黄一头撞了进来,连忙把她拦下:“太后心情不好,不许人打扰。”
    团黄说:“我有急事!”
    “太后正为孙太妃的事难受,”白露道,“你现在进去,不是更让她心烦吗?”
    团黄焦躁道:“事出紧急,哪还顾得了这许多。”
    两人还在争执,已听太后在里间问:“外面什么事?”
    团黄提高声音回答:“奴婢有封急信呈交太后。”
    “进来吧。”
    团黄入内,将东平王的秘信双手呈上。
    太后接信展开,只看得几行,便怒从心起,将信揉作一团,狠狠扔在地上。
    白露见她发怒,埋怨地看了团黄一眼,连忙跪下,请她息怒。
    太后胸口一阵起伏,好半天才冷静下来,示意团黄捡起地上的纸团。
    团黄拿起揉皱的信纸,先小心抚平了,才重新呈交太后。
    这一次,
    作者有话要说:  太后很平静地读完了东平王的信。
    “安排些人手,”太后先向白露道,接着转向团黄,“去请徐太妃。”
    --------------
    国玺我其实没查资料,就算有出入,为了戏剧性,先这么着吧。
    最后一卷比较难写,我尽量提高速度吧。

  ☆、第77章 网

夜幕将临。
    窗外天光一点点转暗。没过多久,便有宫娥前来掌灯。树灯上浮起团团光晕,下一刻暖黄的亮光便布满室中。太后的身影也被这灯照拉成了细长的一道。宫人点完灯后即便退去。白露看了看仍在沉思中的太后,几次想要开口,却每每话到口边又转犹豫。最终她也只是轻叹一声,默默退开。
    太后听见这声叹息,微微转头,刚好将白露的神色收入眼中。她不由苦笑,想起团黄离开之前,也露出了同样的表情。
    “白露。”在她退出以前,太后轻声呼唤。
    “太后还有什么吩咐?”白露连忙上前。
    “东平王提的条件,”太后缓缓说道,“你有什么想法?”
    白露吃了一惊,连忙跪地:“此事非奴婢所能妄言。”
    “没关系,你但讲无妨。”太后语气温和。
    白露踌躇片刻,小心翼翼地开口:“诸军之中,以神策军战力最强。京师虽然尚有十六卫,但人数、军备皆不足与之匹敌。陈中尉又统兵在外,形势恐怕不容乐观。”
    太后点头。这正是东平王和余维扬有恃无恐的原因。即使西川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但陈进兴所率的神策左军也无法立刻班师。就算他能马上回援京都,但长途奔袭之后,对上已将近畿之地纳入掌控的余维扬,也未必能占据优势。且这一来一回,又要耗去不少时间,京城未必撑得到那个时候。
    “其实……”白露续道,“诸镇若能入京勤王,余维扬倒也不足为惧。”
    神策军再强,也不可能与国朝全部的兵力相抗。
    太后听了,却又是一声苦笑。这一点她岂会不知?不但她知道,东平王亦对此心知肚明,因而利用孙太妃,抢先一步盗去了玺印。没有印信,朝廷又如何传旨藩镇?
    白露也想到此节,颇有忧色。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又道:“太后可是打算……”她微微犹豫,到底觉得不便直言相问,改为婉转暗示:“形势不利,恐怕要有所取舍。”
    话说得十分隐晦,但是太后立刻听懂了她的意思。局面逆转,再与东平王对抗下去,显然并不明智。
    太后沉默着。
    她和东平王打的交道不算少,知道他的品性和赵王不同。只要她肯答应合作,必能得到他的善待。但是这也意味着,她要再度背弃徐九英这个盟友。和她不一样,徐氏母子对东平王是个巨大的威胁。落到他手上,他们的命运就很难料了。
    虽然东平王在信中表明了愿意保全皇帝的态度,但是太后并不认为他能信守承诺。皇权之争岂容得心慈手软,何况小皇帝还是名正言顺的天子血脉?不管他多年幼,行过登基大典,受了百官朝拜,便是朝廷正统。现在东平王或许不觉得小堂弟有什么威胁,但将来呢?即便东平王能忍着不动手,那些因他得益的人又克制得住吗?历来废帝,又有几个能够善终?
    史书里从不缺少枉死之人。她熟读文史,又见过太多的事迹,对此早已习以为常,甚至觉得世道本就如此。可现在想到同样的事可能发生在小皇帝身上,她却无法再漠然视之。
    这一年来,徐太妃常带着皇帝来看她。因为走动得极为频繁,小皇帝已与她十分熟悉。小孩子没有心机,谁经常和他见面,他就和谁亲近。他会主动上来牵她的手,会拿徐太妃最喜欢的吃食向她献宝,还会在她看书时爬上她的膝头,亲昵地蹭她的脸。很少有人能对这样一个孩子设防。哪怕明知这是徐氏刻意制造的机会,她还是喜欢上了这个孩子。皇帝对她,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而是鲜活的生命。何况……他还是先帝最后的血脉。
    想起先帝,太后不由轻叹一声。人的感情就是如此捉摸不定。先帝活着时,她从未恋慕过他。他逝去之后,她反而时常回想这些年他待她的种种好处。
    当初她虽然为了顾家而答应入宫,但心里到底还是意绪难平。她向先帝进呈《汉书》,除了消除东宫的疑虑,也未尝没有赌气的意味。
    先帝那时应该是难堪的。无论她表达得多含蓄隐晦,毕竟还是拒绝了他的亲近。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为难过她,反而顺从她的意思,从此与她井水不犯河水。
    她曾经以为这样的冷落是因为她成功冒犯了皇帝,可是直到他临终的时候,她才察觉那其实是他不动声色的体贴。从一开始,他就什么都猜到了……
    先帝弥留之际也有过一阵精神不错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明白,这是回光返照。皇帝的时间的确不多了。介于皇帝在几日之前已留下遗命安排后事,也与百僚作了诀别,大家都默认,剩余的时间应当属于皇帝亲近之人。考虑到皇帝这一年几乎只许徐淑妃一个人伴驾,而她所出的皇子又是皇帝唯一还在世的子嗣,众人都以为皇帝必定会召见他们母子。就是顾昭自己也这样认为。没想到,皇帝最后要见的人却是她。
    听到宦官传话时,她除了惊奇,也多少有些忐忑。皇帝殡天、新君继位往往是最为凶险的时候,尤其她和皇帝之间还有先太子这个心结。他并不令她接近现在的太子,想来对她猜忌已深。若他觉得她这个皇后会成为那对母子的隐患,趁着这个时候除掉她,也不是不可能。正因知道自己处境,皇帝病势沉重以来,她都尽力保持沉默,避免引起皇帝的注意。
    可惜她到底没能躲过去。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由宫人引导着走进皇帝内寝时,她苦笑着想。
    寝宫内弥漫着浓重的药味。皇帝病中怕冷,室中生了好几盆炉火,又有层层帘幕挡风。轻烟渺渺,炉中火气与药草的味道交织,愈发显露出主人的衰颓气息。
    她一路走,一路不断有宫人为她挑起帘子。她不愿在人前显得软弱,因此竭力保持着平静的表情,走到寝帐前,向里面的皇帝行礼如仪。
    帐内的皇帝动了一下,侍奉在旁的宫人便上来拂开帐子,挂上帘钩。
    皇帝露脸后,恹恹地向冲人挥了下手。宫人们恭敬地行礼退去。不多时,室内就只剩下帝后二人。
    “近前来。”皇帝这才哑着嗓子道。
    她低头膝行数步,靠近了皇帝的病榻。
    皇帝却又没了声息。
    等了一会儿,不闻皇帝开口,她忍不住抬头看向皇帝,却发现皇帝也正盯着她看。
    她微觉心慌,重新低下头去。
    “对不起……”就在她惊疑不定的时候,皇帝慢慢说了三个字。
    她以为自己听差了,不由自主地抬头看他。
    皇帝脸上却浮起一丝苦笑。他轻咳两声,才又断断续续道:“先皇后临去之前口口声声嘱托,必要选立顾家之女。当时只想满足她最后的愿望,不曾考虑过你的意愿,是我的不是。”
    她万没料到会从皇帝口中听到这样一番话,一时之间竟有些茫然无措,不知该如何作答。
    “你把《汉书》给我看的时候,”皇帝并不在意她的沉默,继续道,“我就知道你并不愿意进宫。可是那时你已受过册封……我也考虑过废了你是不是更为妥当,但思前想后,总觉得无论你还是顾家,恐怕都承受不起这样的后果。我能做的也不过是尽量不让你看见你不喜欢的人。”
    “妾并没有……”她试图辩解,却只说了几个字就被皇帝制止。
    他微笑着伸手,轻轻抚摸着她的头顶。这个举动不含任何男女之情,反而像是一个慈和长辈的安慰。
    “很抱歉,”皇帝虚弱无力的声音在她头顶响起,“有些错误,就算是天子也没有办法修正。”
    她说不清那一刻的感觉是什么,有委屈,有酸楚,还有几分歉疚。入宫一事,皇帝固然未曾顾及她的想法,但她对皇帝也并不是问心无愧。若不是她隐瞒了太子的病情,也许惨剧根本不会发生。
    “主上……”良久以后,她鼓足勇气开口。
    皇帝却在此时露出了困倦的表情,对她轻轻挥了下手。
    她犹豫了一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